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9-20 06:32 编辑
这届中国家长不行——过往凑合,未来可期 公理力
有人或许会问,为啥这届就不行?过去那些没思想、没文化、没见识的家长反而行?
还真说中了,大半辈子经历物质严重匮乏“洗礼”,却没有接受像样教育的老款家长们,大多被“洗”得干干净净——“三无”是常态,“三有”可谓凤毛麟角。他们确实没啥可骄傲的,甚至跟他们谈教育理念,都涉嫌奢侈。
说起这事儿来,施教者和受教者双方满眼都是泪:那是另一种无奈的“无为而治”。
尽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大抵不缺,采取体罚等极端手段者也不在少数,但这不是教育,管束而已。
准确点说,老款家长们馈赠下一代的家庭“教育”,大致处于自然放养、无为野生层面。
但有一点不可小觑。尊师重教传统浸淫两千多年的中国老款家长们,即使对教育一窍不通,也会牢牢抓住一条底线:教孩子做人。成为一个规矩、诚信、勤快的人,乃题中必有之义。至于读书,基本都交给学校和孩子自己的悟性了。
重点在于,这一教育生态,虽属朴素的直觉管束,但无形中,倒也迎合了落后、低效大锅饭时代对各类劳动者的基本素质需要。
那么,眼下这代家长问题在哪儿呢?较之上几代人,他们受到的教育更好,视野更开阔,为啥反而不行了呢?
根本问题在于,这届家长大体属于独生子女一代。其成长小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或某种程度的异化。他们大致属于被娇生惯养的一代,容易选择性接受某些个现代教育理念,诸如禁绝体罚、尊重孩子意愿、重视兴趣培养等。
但这很可能带来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与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在所谓开阔视野下,接受的——准确说是选择的——教育理念反而是偏颇的、碎片化的、概念化的、甚至是肤浅的。将其运用于下一代的教养,很难说不令人捏把汗。
……
看到收拾论坛熊孩子一向得心应手的首版姐,有些无奈地报告一位同事遭遇的难题:
武装了定时器,还是搞不定一四年级孩子半小时抄篇作文的任务,可怜的孩儿他妈“快要气哭了”。
看了多位版友开出的聪明药方,包括用两个定时器,束手无策干脆别管,孩子聪明,无需担忧……
教育话题,公某多年前扯过,这些年无意再提。但听闻这事儿,觉得有说几句的必要。
首先应该肯定这位孩儿他妈责任心够强,限时抄作文亦不是问题,只要没令孩子限时做算术或其它需认真思考类作业。
有观点认为,要学生抄作文是老师的错。这又涉及学生该不该死记硬背问题,这事儿还真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汉字、拼音、成语典故、英语词汇等,非死记硬背不行,这没有异议。就是数理化公式与定理、历史、地理、生物课程的很多东西,也没人反对死记硬背,为啥只是抄篇作文就有问题了呢?
文字圈儿流行一说法:天下文章一大抄。与违规抄袭不同,此话从正面意义理解,文字水平的提高靠借鉴,甚至模仿,这与学书法、绘画离不开临摹一个道理。小学阶段精选某些个上乘之作,要求学生抄一遍,甚或背诵,都有一定道理,包括但不限于帮助写作、字词记忆、练习书写等。这与反对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并不矛盾。
定时器不是不可用,有人建议家长在旁监督,就可行——至少让孩子感受一下约定时间一分一秒逝去的紧迫感。
但更可取的,只用显示时间的钟表或手机即可。
要义在于,监理方与施工方协议好,30分钟嫌短,给40分钟。完成有奖励,完不成,接受处罚——当然不是老柳头儿时被打屁股的体罚。
不应小看这个简单案例,它足以反映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否到位。
昔日所谓棍棒下出孝子、出人才的老黄历固然错误,孩子的自尊、人格、个性、身心健康等,当然有充分理由保护。
但是,很多事不可矫枉过正,教育尤甚。接受现代理念,绝不意味着放弃对孩子守规矩、讲道理、诚信、勤快等基本品性的从娃娃抓起。诚实、勤快、作息规律等从幼儿起就该培养;讲道理、一诺千金——约定的事必须完成,也该从学龄前开始感受,并逐步形成“肌肉记忆”。
而欲兑现这些,可行、科学的奖惩机制不可或缺。奖励为主,处罚为辅也没错,但一手软一手硬则是溺爱。口头肯定、表扬虽不该吝啬,但过头也不好。动辄“你是最棒的”,难免导致孩子家、校、社会间的落差。物质性奖励尤其应有度,过多亦有负面效应。奖励玩耍或其它自由时间也是好方式。
想起媒体报道李湘带娃和郭晶晶带孩子的不同呈现,前者奢侈品一身为幸福而幸福,后者去农村体味艰辛。
时下,没有比打着保护自尊、个性的旗号拒绝处罚犯错孩子更糊涂的观念了,把孩子培养成说一不二的小霸王、野蛮小公主,这是当下中国家长最容易陷入的误区。毕竟,在一个生存竞争激烈到内卷成为显著特征的社会,对受教育者综合素养的要求空前提高了。(此处省略一万字)
至于标题中的“未来可期”,随着物质与精神文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教育理念也会完善与提升。更值得期待的是,不远的将来,AI即可胜任孩子家庭教养科学方案的设计,包括大部分具体实施。
O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