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寻艺别裁录(4)寻找《罗丹艺术论》
查看: 529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艺别裁录(4)寻找《罗丹艺术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3-25 14: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2-3-25 14:11 编辑

寻艺别裁录(4)
                                                  寻找《罗丹艺术论》

      我大二的时候,老师在讲美学课的时候,引用了雕塑大师罗丹的一句名言: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一句名言,让我记住了这个叫罗丹的艺术大师。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看到一个旧画报,上面刊登了一些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巴尔扎克》《欧米哀尔》《沉思》《青铜时代》等等,看着觉得震撼。一个雕塑大家,能用如此有张力却又写实的手法,赋予了他作品的不朽的生命力,可以想象得到,罗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那时候起,也就格外关注这个叫罗丹的外国雕塑家。那时候,能偶尔看到这样的东西已经很不容易了,那里像今天网络这般便捷,打入一个搜索,能搜出一堆相关的条目呢?而且那时候即便是见到这种雕塑也很有可能被定义为“精神污染”,至于是如何就污染了精神的,估计给出这个说法的人自己也说不明白。在一个说不明白,却又试图想明白的时代,人们是小心翼翼的。

      第一次读《艺术论》的时候,我从头至尾都写了读书笔记,虽然那时候悟性很低,但毕竟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可惜的是,这些笔记早已经不知所踪。为了能找到这本罗丹的《艺术论》我也是颇费了许多周折的。最后还是得益于在大学图书馆任名誉院长我的老岳父,给我开了一次破例的后门,我在理工大学的图书馆里借到了这本书,约定是半个月的时间。

      这本法国人葛塞尔原作的《罗丹艺术论》,是以一个作者和罗丹本人对话的形式出现的,翻译是大家傅雷先生。我忘了我看到得这个版本是第几版了,只是清晰的记得是一个浅绿色的封面。一本不厚的书,前面的插页里,是罗丹的雕塑作品摄影集。至少是涵盖了罗丹的绝大多数雕塑。

     我认为,罗丹的雕塑以线条的表现力为主,所以看起来粗犷而富有张力。但是,却非常注重细节的刻画,那就是简繁得体,该用粗的地方绝不细,而该细节的地方也绝不粗糙。看了之后,总是会引起你的想象力。

      罗丹的艺术论被公认为是对欧洲雕塑艺术的总结,是一本汇集了艺术,思想,哲学,宗教诸多思考的集大成作品。

      在罗丹的思想里,艺术无论是从里到外,至少是真实的,就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和美感。所以,在这本书中,罗丹用一种对前辈崇敬却不攀附的观点,真实的解读了欧洲许多不朽的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全书之中透射着罗丹睿智的思想光辉,所以,名言警句比比皆是: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艺术的密。
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

      所以,在几十年后的今天,重提这本书,是因为客观地说,这本书对我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在这之后我读过欧洲许多诸如此类的著作,其中有丹纳的《艺术哲学》,车尔尼雪夫的戏剧理论等等。

      我想说的是罗丹的《欧米哀尔》和《巴尔扎克》这两部雕塑。

      据说这个《欧米哀尔》雕塑的灵感来自于创作于法国诗人维龙的诗歌作品《美丽的欧米哀尔》创作的。维龙的诗开头写道:“呀!欺人的骄横的衰老,为什么把我摧残得那样早?谁能使我不自伤自捶,而不在伤痛捶击中死掉!”

     《欧米哀尔》呈现的是比木乃伊还要皱老的裸体的老妓欧米哀尔,正在悲叹她的丑陋。她弯着腰无力地低垂着头,绝望地看着自己那干瘪如柴的胸部、布满道道皱纹的僵硬的肚皮,四肢筋节犹如枯干的葡萄藤。
  
      罗丹认为,“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因为内在的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皱蹙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畸形和残缺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在艺术中,只是那些没有性格的,就是说毫不显示外部和内在的真实的作品,才是丑的”。从罗丹的自我艺术解读里,不难读出他对艺术卓尔不凡的理解和驾驭能力。所以,《欧米哀尔》被认为是一件“化丑为美”的力作。

      而他的《巴尔扎克像》问世可谓更能彰显罗丹的性格了。

      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于夜间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披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据说原来创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尔德尔的意见时,布尔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现在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被睡袍紧紧遮盖,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行走、思考。对于自己的“斩手”行动罗丹是这样对他的弟子们说的:“这双手这样完美,它就不再属于这座雕像的整体了。那么就让它独立出来吧!你们千万要记住,作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不可能任何一部分都可以比它的整体更加重要。”

      但是,罗丹的自我感觉并没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所以,这尊巴尔扎克像的雕塑,成为很多人攻击他的理由,可是在艺术面前,他选择了坚持和不放弃,面对铺天盖地的责难和非议,罗丹坚持认为:“《巴尔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

      这尊雕塑最后在罗丹离开这个世界两年之后,终于屹立在巴黎,成为世界雕塑艺术殿堂里的不朽之作。

      大师是有理由牛B的,所以,才称其为大师吧。
      
                                                 2012年3月25日星期日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2-3-25 14:12 |只看该作者
问好闲散

看到您的文字,早上寥落的心情突然温暖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3-25 14:26 |只看该作者
在艺文再次见到闲散兄的文字,竟然有一种失而复得久别重逢的感觉。{:soso_e183:}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3-25 14:55 |只看该作者
竟然有一种失而复得久别重逢的感觉
----
替你改改:竟然有一种受宠若惊死去活来的感觉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3-25 14:57 |只看该作者
信守诺言,在散文征文结束后,注销撤出。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3-25 18:27 |只看该作者
我把艺文视做一方净土

只想在艺文静心读文看字

而闲散是北斗、艺文靓丽的风景,不见这道风景,我的心情用凄楚形容并不为过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3-25 20:06 |只看该作者
怎么我挺奇怪,巴尔扎克我不喜欢,他的作品太多太杂太低俗。反倒是狄更斯才是大文豪,那是全才,有大美大爱。

还有罗丹,我最喜欢的是他说的这句话: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3-26 14:19 |只看该作者
闲散兄,如果以后看不见你的文字,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遗憾啊!
大师是有理由牛B的,闲散兄也是有理由牛B的,咱不走了,留下来继续牛,成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