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2-3-4 13:26 编辑
从挖折耳根想到的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周末闲来无事,便想去爬山、踏青、挖折耳根,也呼吸一下春天的泥土气息。 折耳根,本名鱼腥草,折耳根其实只是它众多名号中的一个。它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沟边、溪边、田土边及潮湿的疏林下。它是一种中草药,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等症,其药用价值还挺高的。 午饭后,带上弯刀和方便袋,和儿子一起出门去挖折耳根。我们沿着小溪边走了一段,又转了几道田坎,才发现几根弱不禁风的折耳根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于是拿出弯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那些折耳根斩草除根后,装进方便袋。 拿上刚刚收获的胜利果实,又去寻找折耳根,可是我们转了好几道田坎,都没有找到,先前胜利的喜悦已经了然全无,开始有了灰心丧气的感觉。儿子也逛累了,便说肯定找不到了,干脆回家算了。我说,出来一趟,就挖到这点折耳根,回家岂不是要被人笑话啊!再转一下看看吧!于是我们又沿着田坎走,像扫雷一样看得十分仔细,生怕失去任何一点线索。 就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我们终于找到了折耳根的老巢,那一刻,可能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高兴。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一会儿功夫,我们就挖了一大包。快要鸣金收兵的时候,我想考验一下儿子,我说:“干脆我们再挖一会儿,把这些折耳根全部斩草除根,挖得干干净净的才走。”儿子想了想,若有所思地说:“不了嘛,还是留几根,如果全部挖干净,就没有种子了,以后就再也挖不到了,到时我们上哪里去挖呀!”对于儿子的回答,我还是很满意的,连忙肯定地说:“你的想法不错嘛,还记得留种啊!” 为了加深印象,我给儿子讲了一个故事,有两个农民,以前都很穷,其中一个农民把粮食吃完了,连粮种也吃得颗粒不剩,到第二年播种的时候,那农民没有种子,也没钱买种子,就只好去帮别人打工过日子;但另一个农民就很有计划,他先把粮种收藏起来,然后种些蔬菜、挖些野菜贴补生活,到第二年播种的时候,不但粮种保存下来了,粮食还有点节余。如此年复一年,那个把粮种吃完的农民,就只好依靠别人度日,那个有计划会过日子的农民,后来就变成了一个富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儿子听得津津有味,似有所悟地说,所以我们不能把折耳根挖干净了,得留点根让它生根发芽,第二年才有收获。 我们唱着凯歌回家去了。我亲自动手把折耳根洗干净后,拌上辣椒、酱醋盐、蒜泥、小葱、芫荽,真是色香味俱全,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太好吃了,比市场上买的好吃多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想流口水呢! 这次挖折耳根,至少也给我两点启示: 一是原生态的绿色食品才是最好的。市场上卖的折耳根,都是用肥料催出来的,根肥茎大少须,吃起来没有什么感觉,而原生态野生折耳根的味道,则异常的细嫩可口。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特别是久居城市的人们,喜欢返璞归真,喜欢过田园生活,更喜欢吃农家饭菜。每到年关,许多城市里的人,邀朋结友,跑到边远的农村去买猪买羊买鸡过年,这些没有喂饲料的牲畜,肉质鲜美,吃了放心。不像城里卖的那些瘦肉精猪肉、饲料鸡、注水牛肉,吃着也胆颤心惊的。 二是要锤炼出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如果我们中途放弃,不继续寻找的话,就不会挖到这么多的折耳根,前面所花费的精力就都白费了。就像那个挖井取水的人一样,每次都挖到快要见水的时候,就放弃了,又去另一个挖,如此反复,结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什么也没有得到。而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许多人也是缺乏毅力,往往在离成功还有一步的时候,放弃了。英国作家狄更斯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这都说明了一个人必须要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 这真是小中见大啊!一件细小的事情,其中也蕴含着很大的哲学道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就能够由小见大,平中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