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2-3-27 19:36 编辑
文/归隐宋朝
看到闲散兄发在散板的帖子感觉有点突然,也有点小伤感。闲散兄似乎从不煽情,这个帖子倒有点煽情的味道了。整篇字饱含深情,心中自有不堪之痛,这也说明闲散兄的走是真的了。其实,论坛本就是一个人来人往的地方,聚散离合已属平常,但在一个论坛扎堆儿混了四年,还真是不容易。坚守难,说再见更难。就不问闲散兄所为何由了,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我曾经说过,最好不要愤然、黯然、怅然地离开,现在我收回这句话。玩论坛就是玩一个心情,念着一些个好儿就行。正如候鸟迁徙,永远追逐温暖的感觉。这不仅是一种**,也是一种超脱的规避。
当初,注意闲散兄是从他那几篇“竹林七贤”的文字开始,有一种魏晋之风的飘逸与洒脱。我喜欢并仰慕魏晋文人的风骨,曾以为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如同流星般划过的瞬间。相比之下,其他任何时代都稍显暗淡和俗气。在六星,我只看过闲散兄和芥末有过此类文字,不免就起了敬佩之心。最近这一年半载,闲散兄这方面的文章渐少,针砭时政的文字渐炽。尽管这不失一个文人的敏锐及良知,但总觉少了一点原有的古雅和纯厚,多了一些直面生活的胆识与正气,不知这是否是一种遗憾。为此,我曾回帖调侃他:看来闲散之人也不能做到闲散了。最近在散版,闲散兄又让我感动了一回。可以说,许多参赛帖我是看了他的点评才去认真阅读,才没有扫文。他的一篇篇高质量的回帖令人印象深刻,如暖流潜至心底,如叮咛犹在耳畔。有文友若此,是一种幸运。
我也曾以一种差不多的心情离开某一论坛,但我留下的字比闲散兄的暗淡:我希望能让记忆像结绳记事那样,在值得关注的地方打下一个结,也好时不时的摸索一阵,梳理一番。可能我注定是个薄情的旅者,行走在梦与现实之间,我的无数个寂寥的夜晚,好像都已相忘于陌生的驿站,了无痕迹。
其实,我们的内心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坚强,这种脆弱往往不可挽回地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轨迹,也使得愤懑或悲悯的情绪更加炽盛,挫败与伤痛的感觉愈加浓烈。离开,什么时候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有人曾如此评价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他有时并非明智和坚强,就像普希金一样无法劝慰,不可理喻。但是,他做了一件他必须做的事情。”莱蒙托夫为普希金写的《诗人之死》,最终成了他自己的墓志铭。人生苦短,世事难料,我们有些情感、有些瞬间,又何尝不是若此?
今天,忽而想起了“留恋处,兰舟催发”这句词,自然就想到了柳永。有人这样凭吊他:他退色的青衫里掩藏着不可思议的魔法,足以颠倒众生。我们不去评价古人,但总有一种感觉,最终被颠倒的也许正是我们自己。这种感觉非常不好。试想一个怀古柔肠之人、一个愤世嫉俗之人,怎么可以将过去和未来寄之于挥手之间哪?尽管“留恋处,兰舟催发”是个多么充分的理由! 闲散兄,就以这篇字留你。我心明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