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8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水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5-30 01: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马成云 于 2012-5-30 01:05 编辑

清水海

文/ 马成云


    一直以来,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云南人为什么总喜欢把湖叫做海,比如大理的洱海,丽江的程海,地跨昆明玉溪两市的阳宗海,昆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境内的清水海、潘所海等等,思考的结果是:“或许,我们生活在/ 云贵高原/ 对山的故事早已熟悉/ 对海的声音始终陌生。”(《心仪洱海》)
    有着“大山情怀,高原精神”的云南人,世世代代传承着一种勇于探索的气质,渴望在陌生的世界里展翅翱翔,乐于将感悟生活的触角伸向未知领域,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莫过于为人类贡献了一位世界航海事业上的伟大先驱、外交家、和平使者——郑和。郑和出生于云南昆明晋宁县,是古滇国遗址上升起的一颗耀眼的巨星。明朝初年,他曾七次下西洋,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奇迹。其航海持续时间之长,航海路程之远,活动范围之大,航海技术之先进皆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开启了人类航海时代的大幕,为人类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那么,是不是有着这样的自豪感,云南人才把许多湖泊叫做“海”而不心虚呢?我心里这么想,嘴上并没有这么说的原因是希望再找些有力的证据,赋予我们的高原湖泊以一种“大气”的底蕴,让我们叫“海”叫得更响亮,叫得更理直气壮。我想,回族诗人马开尧解读清水海的诗句:“因为它有大海的气质/ 宽容坚定”(《清水海》)算得上是一条理由吧?
    寻甸人对于清水海的感情,始终在内心深处激荡着一种知恩的回响,那湛蓝的湖水如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寻甸的贫瘠,一直是寻甸东部乡镇的主要灌溉水源之一。1956年开挖胜利渠,1972年建成三公里的隧道和东西北干渠,1979年建有一座水电站,装机容量320千瓦……这些规模较大的工程,以人为的力量打破了该片区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格局,让金所、羊街两个坝子近两万亩的农田结束了缺水的历史,庄稼的拔节不再笼罩着梦靥。
    丰收带给寻甸人的喜悦已成为一种持久的冲动:清水海!“在你温柔的碧波里/ 我愿做一尾彩虹鳟鱼/ 哪怕被烹成菜肴/ 我的魂灵/ 化作钟灵山的浮云/ 也要变成你的瞳仁。”听听岁月的脚步,感受时光的穿梭。我曾以《清水海》为题写下这样的诗句,将深情的依恋化作炽烈的倾诉,诉说着一代又一代寻甸人对于清水海母亲般的敬意在沧桑变幻中不曾有一丝丝的减退。我们叫她海,我们不吝啬自己的夸张,源于感恩的真诚。
    当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路经寻甸时,进入县衙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县志。他老人家从志书上发现崇山峻岭中,居然隐居着一个宁静的高原湖泊,眼前为之一亮的喜悦我们体会得到。因此,我们无法忽略一个事实:穿越时空的心情具有某种相通的属性。可惜的是,徐霞客当时并未真正到过清水海。步行的艰辛和方位的相同,让徐霞客走到潘所海就误以为抵达清水海,历史的谜团总是这样地悬置在漫长的旅途中,一场失真的欢喜就这样被一个伟大的行者带入了坟墓。我曾认真翻阅过《徐霞客游记》,发现这个小小的瑕疵让我们明白一个事实:旅行家丈量山水的尺度是感觉与心情,地理学家眼中的山水是名词,是定义,他们之间毕竟存在着一种不可重合的界别差异。
    实际上,清水海位于县城西14公里处,还要从潘所海继续往西北方向前行6公里左右才到。从昆明北部客运站乘大巴,每人25元,大约两小时的车程即可到达。这里环境幽静,风景优美,湖光山色可人,上个世纪末,寻甸县直机关单位植树造林的义务劳动已见成效,当年的杉树幼苗如今长到三层楼房那么高,郁郁葱葱,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撑起一片绿荫。
    清水海,呈椭圆状,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1.6公里,湖面面积7平方公里,湖岸平直,湖岸线长13公里,古时称“车湖”。一说,清水海形状像“车”而得名,可是,我无数次从她的身旁路过,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又从照片上反复端详,实在看不出究竟像的是那一个朝代的那一类车辆。另一说是,湖畔居住过古代姓车的大户人家,清明节小长假期间,我与爱人一道周游清水海,从海尾问到海头,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也许,车氏主宰的时代业已远去,历史的碎片经不起风吹雨打,口头传说在时间面前显得那么的脆弱,声音变得异常些微,然而,较之前一种说法有内涵、有色彩、也更有想象的余地。
    清水海又称作“西湖”,显而易见,是因为位于寻甸县城西部而得名。这个名称虽然很贴切,却没有叫响。原因是:那个与大文豪苏东坡有关的杭州西湖,名声太大,与之相比,我们这个偏僻闭塞的高原湖泊自然少了些文化底蕴,叫“西湖”显得底气不足,不叫也罢。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现在被大家所公认的:清水海,以“水深碧,虽时雨后涨不能浊其清”而得名。据记载,230年前的一天夜里,寻甸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地河自山谷裂口涌出,加上周围山水卷入,形成了湖泊,湖水淹没了原有村庄,后来天气晴朗的日子,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海中的树木和房子。那么,车氏家族会不会就是村庄的主人?没有确凿的答案往往加剧了传说的神秘色彩。因为“可以看到海中的树木和房子”这个现象,其本身也是一种“据说”,只不过,它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湖水的澄澈。
    清水海,为高原断陷喀斯特地形上的湖泊,总集水面积33.4平方公里,蓄水量曾超过1亿立方米,最大水深32.8米,湖水主要来源于湖面降水和地下水补给,出水位置在北岸的海尾村附近,无较大河流注入。过去,水量一直很丰沛,海水向东北流出,转而向北称功山河,为小江源头之一,属金沙江水系。今年4月1日,“引清济昆”工程基本完工,开始向昆明市供水。我担心:三年持续干旱情况下的清水海,水量会不会成问题?4月2日,我与爱人一起到清水海实地查看,想为一颗悬着的心找个理由着陆。
    然而,水位的下降出乎预料,但不应该是“引清济昆”的直接后果,曾经淹没过的堤岸浮出水面,看起来已有些日子了,由于灌溉耗水量大,旱情严重,水位下降很快,已下降9.25米。加之“引清济昆”供水开始,蓄水量令人心绪不宁。好在,政府已采取多种形式保护水源地,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之外,一方面对东北部湖岸石灰岩漏水严重的地方进行防渗处理;另一方面修筑堤坝、开凿隧道,将西北部河流汇集起来引入清水海。
    我们去的那天,远远地看见“海当隧道”出水口像延安窑洞一样默默地注视着东方,一股巨大的洪流将在不远的某一天奔涌而出,只因现在工程尚未结束,隧道还没有正式启用。待我们走到近前,发现隧道很大,大约4米多高,直觉安慰我:有这么大规模的补水,自然是一个喜悦的兆头。我们冒充《昆明日报》的记者,七杂八杂地问过工人师傅们一大堆问题,最后记住的回答是:隧道全面竣工之后,水量十分可观。有了这个效果,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我们满意地离开海尾,由北向南往海头而去。
    途中,我们绕过了清水海原来的度假村,却没有绕过记忆中的红鳟鱼。清水海水质极佳,清冽凉爽,适宜于红鳟鱼的生长。虹鳟鱼,肉质鲜嫩,色泽诱人,营养丰富,美味可口,也叫彩虹鳟鱼,又叫“三文鱼”。1994年试养成功后,原籍美国加州的彩虹鳟鱼在这里安家落户。一度时期,到寻甸清水海吃新鲜红鳟鱼成为昆明人的一种时尚。后来,为了有效保护水源地,经营得红红火火的清水海度假村已被拆除了。明智的选择,往往是多方论证的结果,忍痛割爱总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更大利益,慢慢地人们也就理解了。
    到了“引清济昆”工程的取水点,很想近距离目睹该项惠民工程的恢弘气势,无奈,工程尚未全部完工,“谢绝参观!”
    到了海头,也就是清水海的最南端,我们沿着海水退缩的方向前行,走一步心里“咯噔”一下,我们踩痛时光的足迹似乎落在皱纹日渐增加的清水海的脸上……按理,四周青山环抱的水域应该是青春靓丽的容颜,我们不该生出些许沧桑的感慨,可是,那海边的沙滩面积越来越大,沙滩上的贝壳越积越多,它们像是在为证明某种“严峻”的势头而合谋。
    沙滩上那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与我们的想法完全不一样,它们在海水让出来的地方获得了生命,无忧无虑地生长,沐浴着阳光雨露,一脸幸福。或许,它们此刻正在窃笑,坐在旁边的这对中年夫妻不懂得享受生命,珍惜时光,一味地杞人忧天、愁眉不展。而我们笑不出来的原因是,心里面总是期待着尽快有那么一天,海水卷土重来,给所有的生灵一个清醒的交代。
    清水海的海头有一个五六百户人家的村庄,原来就叫海头村,后来改名为清海村,一望便知因清水海而得名。清海村的村民是清水海的儿女,养育之恩让他们世世代代心甘情愿地守护着自己的母亲。村庄和海水之间隔着沙滩,沙滩一天天的长大,不经意地疏远着人与海的亲情。这让我想到若干年前那种人与水优雅的贴近是多么的妙不可言。
    如今,这个村庄也不再是世外桃源,沙滩也不再是离间村庄与海的唯一敌人,高原持续的旱情、“五洲医院”的广告和汽车的马达声一同闯入清海村,打破了村庄原有的宁静,受惊吓的海水渐行渐远已成为我们的心结,但清海村坐南朝北的守望依然是那样的虔诚。正因为对此深信不疑,我们才会在夕阳中挥一挥衣袖,放心地告别清水海,告别清海村。


    2012年5月22日星期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2-5-30 01:05 |只看该作者
清水海

文/ 马成云


你是上苍不慎
失落人间的
一只眼睛
你以温润如玉的眼神
凝望着你的主人

蓝色是你的表情
眼泪是你的生命
你用生命灌溉
高原人的贫困
赢得高原明珠的美誉

在你温柔的碧波里
我愿做一尾彩虹鳟鱼
哪怕被烹成菜肴
我的魂灵
化作钟灵山的浮云
也要变成你的瞳仁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5-30 05:59 |只看该作者
{:soso__4325310503046727341_2:}  先坐下马成云老师的板凳。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5-30 06:00 |只看该作者
  文、诗俱佳,学习了!{: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30 06:50 |只看该作者
对于当下环境的污染,总是心有戚戚然,哪里还有净土{:soso_e115:}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30 06:51 |只看该作者
因为不见海,所以把湖当做海{:soso_e112:}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5-30 09:05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叫她海,我们不吝啬自己的夸张,源于感恩的真诚。
{: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5-30 09:06 |只看该作者
云南的美,令人神往{: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5-30 21:42 |只看该作者
此刻,我更愿意静坐在文字里,品读一代代云南同胞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然后大声地说,清水海,就该这么叫!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6-4 09:28 |只看该作者
心月 发表于 2012-5-30 21:42
此刻,我更愿意静坐在文字里,品读一代代云南同胞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然后大声地说,清水海,就该这么叫!

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6-4 09:29 |只看该作者
凌云享耳 发表于 2012-5-30 09:06
云南的美,令人神往

这,只是其中之一。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6-4 09:29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2-5-30 06:51
因为不见海,所以把湖当做海

也许~~~~~~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6-4 09:30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2-5-30 06:00
文、诗俱佳,学习了!

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6-4 16:49 |只看该作者
欣赏精彩,问好朋友。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9-7 15:17 |只看该作者
赞赏并学习!祝秋天愉快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