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请许我忐忑离开 |
文/拽
1
南怀瑾先生去了,我未曾写下只言片语,非是不能,而是不配。想来先生一生睿智,却总还能时刻提醒自己“放下”,可见先生深谙通往淡泊之路是何等的艰难。
我之受教于先生的,也就这“放下”两个字。
2
每每遇到不能开解之事,我便会在心里提醒自己放下。虽然每次都不可能做到豁达,但还是受益匪浅的。
先生为了提醒自己能时刻保有一颗举重若轻的“放下”心态,给自己的狗狗起名“放下”。先生自己说,每次叫狗狗“放下”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提醒自己要“放下”。先生之心如浩淼之海,非是我这般凡夫俗子可妄自揣测的。但先生之常怀“放下”之心,却是我此生所学习和追求的。
3
记得我初开茶社的时候,很是为了茶社的名字大伤脑筋。开茶社的初衷,除了因为喜欢外,还是想给自己无望的后生寻一个慰藉。毕竟那时,早已不求上进。虽没大富大贵,但衣食无忧的生活也让人很怠惰。开这样一个没有很大负担的小茶社,权当是修身养性之所。所以,茶社的名字我很是想让它风轻云淡一些。似欲表达内心的这番与世无争之淡泊。可骨子里,却对茶社的兴旺还是充满期待的。在这样一个矛盾心理的作祟下,岂是三两个字能诠释清楚的。这种看似不功利的心态背后,掩藏的还是一颗创造剩余价值的功利之心。怎会安心让自己就此埋没在滚滚红尘中,如那行尸走肉。
说穿了,一切都是因为放不下。
4
夤夜里,我常常辗转反侧,审视自己无羁的人生,有什么价值,还有什么不舍。那些放下和放不下的,在人生的长河中又扮演着何种的角色。
清高,是需要资本的,炫耀,同样也是需要资本的,而淡泊名利,则更是需要资本的。而资本这东西,脱离了物质的支撑,怎样会能让一个人在饥寒交迫,衣不蔽体的境况中内心无比的强大?
5
我不是个哲学家,不具备哲学的头脑,看问题往往看表面而看不到实质。所以我常常会在人生的长河中栽跟头,一个又一个。所有的经验和智慧,都是在这一个个跟头后慢慢积累起来的。没有高瞻远瞩的雄韬,亦没有投机取巧之智慧。一步一个坑的走过来,却仍然做不到淡泊。
前有红旗招展,才会知道自己离目标有多远。而最可怕的是,不知目标在何方,放眼望,处处是苍茫。南怀瑾先生简简单单的“放下”二字,便如我迷茫人生中的一盏明灯,时时能提醒我,不要去追寻那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脚踏实地,比空想重要的多。
6
曾经愚蠢到在地上画个圈,就以为自己拥有了整个地球。在心里画个圈,就以为已经拥有了所有。对那哪怕一点点的相悖,都表现的无法忍受。愚蠢者往往有让自己继续愚蠢下去的标尺。而这个标尺,摆在那里久了,就成了真理的化身,无法撼动。
总说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些明明看在眼里而又不愿去面对的一个个错误,终究有一天会积重难返。改变或者放弃,真的需要太多的智慧和勇气。而更多的情感,都在这种质变的过程中被踩得稀烂。心疼不止吧,痛苦不堪吧,都必须面对。不若此,便无法破茧。而先生的“放下”,便那如剪刀,深具四两拨千斤之外力。
7
那些在乎和不在乎的,都会在心里作祟,甚至刀光剑影的把内心刺的稀烂。
有些沉默,是必须,因为再多的解释,都已徒劳。有些相望是必须,因为太多的美好在心里,不忍放弃。有些忐忑是必须,因为太多的无奈令人唏嘘。有些离开是必须,因为无论怎样的坚持,都早已预见了结局。
“放下”,很多的时候是种必须。
8
许是从来没有在意过身边的环境,又许是从来没有在意过自己的心情。在这样寒意渐浓的深秋。突然将自己暴露的秋阳下,那一刻,所有的意外和温暖,都是一份惊喜,从心底泛出来,无法言喻。从未想到一片阳光,就能扫去心头的阴霾。也从未体验过这样来自大自然所赐予的惊喜。
行走在慢慢人生路上,太多的第一次,不可复制。而太多别离,也不可复制。那瞬间变化的心情,不会再有哪一时哪一刻完全相同。
9
十月,在这明媚的秋阳里,请许我忐忑的离开那些繁冗的过往,寻一处思想的天空。望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