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街头
我是一个贪吃的人,尤其是喜欢各种各样的地方小吃。
由于我出差大多是一个人,虽说孤单,不方便到大酒店大吃大喝,但是,自由自在地游走在大街小巷,在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间任意选择并品尝,也是人生难得的经历和快乐。
一
我刚调到北京一个月,就接到出差的紧急任务,目的地是南京。
我单身一人,没有负担,从财务借了二百元就出发了。
那是1976年秋,毛主席逝世一个月的时候。住宿每天两元,来回火车票一百元,我出差一周,回来还没花完。所有的景点都不用花钱买票,公交车票都是三分,五分,最多一角。
从北京坐火车到南京,大约一天的时间,途中经过天津,济南,徐州,蚌埠,南京火车站的对面就是玄武湖,我是第一次去南京,兴奋而好奇。
做为六朝古都,南京高大的城墙让我感到新奇,城里的街巷狭窄,民居老旧,倒是树木茂盛,现在还留有记忆的是新街口的繁华。
南京的第一名吃应该是盐水板鸭,高悬在橱窗上方的板鸭一起弯下高贵的脖子,赤裸的身体被压扁,腹腔被秸秆撑起,享受着和北京烤鸭截然不同的待遇,虽说最后的结局都是走进人们的胃口,但是北京烤鸭油汪汪的肥胖身躯还是让苍白寡色的南京扁鸭子相形见拙。
不过我也只能嘲笑几句话,并没有能力吃下一只看不起眼的盐水鸭子。
我实际的行动是吃了一碗面条,好像是鸭汤煮的,一股浓郁的香气,就是有点咸。
南京应该算是北方城市,因为早餐的油条和豆沫让我品味到家乡的滋味,豆沫里的花生米,黄豆和粉条,尤其是花椒粉的呛鼻味道,那么熟悉,坐在街头便道小凳子上,咬一口酥香的油条,喝一口豆沫,吃一口小桌子上免费的咸菜丝,仿佛就是坐在家乡的街头。
二
一江春水向东流,南甜北咸各所求。滔滔不绝的长江水分割了中国的腹地,形成了风味不同的地域饮食文化。
我第一次去长沙,看到街坊白墙上的累累青苔,除了感觉岁月的堆积,还深深感受到地域气候向我们展示潮湿的威力。
长沙街头的小吃店都是敞门经营,让看惯了北方小门厚帘,内外冰火两重天的我十分好奇。而且这里的面条材料不是面粉,是米粉,色白面硬,口感光滑却不好吃。更让我惊讶的是圆宵,个小如玻璃球,无馅,大米汤里浮着蛋花,酸甜口。问了才知道,这就是醪糟圆子。
长沙的饭菜味道和北方差异很大,虽说我的适应性很强,但是面对饭菜里红艳艳的辣椒,还是望而生畏的。
三
我喜欢吃烤肉,我吃过很多地方的烤肉,新疆维吾尔族的,宁夏回族的,吉林朝鲜族的,内蒙蒙古族的,当然还有汉族的,我认为最好的还是维族的。
我在乌鲁木齐二道桥下吃过一次烤肉,核桃般大小的块,烤的肉嫩味儿香,特别好吃,害得我第二次去乌市专门打车又去那里吃烤肉。
说到手抓羊肉,我觉得还是兰州做的好,比西宁好很多,比新疆做的也好。但是我们有一次去塔尔寺,在湟中县城吃了一次手抓羊肉,却是我自己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的手抓。
这家饭店很小,位于县城到塔尔寺的岔路口,我们坐在靠窗的位置,冬日的太阳照耀着我们,披了一身暖洋洋的光芒,喝着咸香的熬茶,等来了我们要的手抓羊肉。
盘子里的羊肋骨肉码放的很整齐,都是十公分长,在阳光下呈现出金黄色的光泽,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
一般的手抓羊肉都是煮的,很酥烂,而这家的手抓又烤了一下,肉质发紧耐嚼,酥香。
我后来虽然常去西宁,但很少去湟中,所以也没有机会再次品尝美味儿了。
四
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比如“鲜”字,就是羊和鱼的组合。
说了这么多羊肉,也该说说鱼了。
可能是受家庭饮食习惯的影响,我从小就认为带鱼和黄花鱼是最好吃的。一直到离开天津,来北京工作,还是把带鱼和黄花鱼当作最好吃的鱼。
直到有一天,我到秦皇岛出差,在海边吃了一条左口鱼,才感到鱼肉的鲜美。
做陪的一个人是广东人,他听了我的话后对我说,哪天到广州,他请客,吃石斑鱼,那更好吃的。
没等到广州,我去廊坊出差的时候,却吃了一个特殊的鱼。
大盘子里面是一个大鱼头,几乎雪白的颜色,鱼头的肉和骨头,都是白色的,鱼肉很肥,鱼油很多,滑嫩鲜香,回味悠长,那是我第一次吃,不知道是什么鱼?问后才知道,这是深海鲽鱼。
鲽鱼头我后来吃的多了,但做法都不一样,颜色都是重的,可能是放了酱油的缘故,都没有我第一次吃的那种雪白的鲽鱼头的味道。
五
我们去石林游览的时候,回来经过路南县城,接待我们的人把我们拉到一个饭店,说这里有最正宗的过桥米线,我们每人一大碗,浓浓的白汤,领路人大声提醒我们,不要着急吃,汤是很烫的,因为上面有厚厚的一层鸡油,所以感觉不到。
我试了一下,那碗过桥米线虽然不冒热气,汤的确是特别烫。
当一身盔甲的鲟鱼端上餐桌的时候,我吃过的鱼也有几十种了,鲟鱼的肉没什么更特别的地方,但是它体内那根脊椎一般的软骨却很好吃。
我比较喜欢吃鱼籽,曾经从街上买了鱼杂回来炖。而第一次吃满肚子鱼籽的多春鱼是在天津,五香味的多春鱼里放了紫苏,特殊的香味非常诱人,这种一扎长的小鱼几乎全是鱼籽,也让人称奇。
六
好吃的食物都是鲜美的。
我们说完组成“鲜”字的鱼羊,也该说说“美”了。
蒋介石当年在庐山避暑,为讨好老婆宋美玲,曾提笔留墨“美庐”。
后来毛泽东赶跑蒋介石,携江青也到庐山避暑,随从看到老蒋的字,要砸掉。毛泽东笑言,大王八也,砸它做甚?一笑。
现在,我们就说说吃大王八的事吧。
我的战友很多是河南信阳固始人,那里是水网地带,王八很多,卤王八是当地的名优特产。不少探家的人归队时都会带来卤王八,除了有些咸,还是很好吃。
八十年代初,兴起了一股吃王八的浪潮,把王八的大补功能吹嘘的天花乱坠,价格也水涨船高。野生的王八买到一百多元一斤,其实大都是家养的。
大王八美在哪里?裙子呀!几乎所有吃过王八的人都会如此说,王八裙子是最补养,最好吃的地方,是胶原蛋白最多的地方。所以,每一次吃王八,我都积极地先消灭王八裙子,其次就是四肢了,因为人们说,四肢是活肉,多吃有利于肌肉的生长。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在扒拉王八的时候,余光环视,感觉到一种不祥之兆,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一 位朋友说,你是真不知道吗?现在的王八都是喂激素长大的,吃多了伤害身体。
奶奶的,这么重要的情报我居然不知道?还贪吃了那么多!杯具呀!
大王八变得不美以后,我也不吃那东西了,不仅不吃,还开始注意食品安全了。
街头美食除了便宜好吃,还是存在卫生方面的欠缺,更有安全方面的巨大隐患,还是注意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