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即便还未到高深的境界,那也是高尚的东西,热爱它的人会如教徒般虔诚和纯净。试想,能在在干涸、荒芜、拮据、寂寞、低迷的环境里,用遣词造句的方式搜索心灵,便如教子和教父的对话,便如沙漠里寻找水源,荒野里遥望闪亮的星辰,这就是诗歌。
能让自己静静的思考,拨开心灵的荒草,想方设法的忘记怨恨,摒弃私欲,而使得爱喷薄而出;能让心灵在善良的氛围里变的脆弱,能让自己的眼睛因泪珠而绚烂,并把这一切能与人共享,这就是诗歌。
能轻轻拭去灰尘和阴霾,能让睿智的感悟逐渐积淀,能让思念串成珠链,能和深爱着的人即便遥远也可以紧紧拥抱,能把过去未来变成现在的感动,这就是诗歌。
文字的最初是阅读,当上述的一切以文字跃入我们的眼帘,从这个心灵的窗口进入我们的内心,并不断地拨动它。人类的创世纪开始了,那宗教般的的慈悲,除了使我们获取知识,也从此开始文明的跋涉,从沙漠到绿洲的跋涉。
诗歌正是跋涉路上的音乐和天使的翅膀。它一定是自由轻盈的,因为身处最广阔的世界;它一定是慈悲和雍容的,因为被那么多人仰望;它一定是真实的,因为那是心灵最深处;它一定是快乐的,因为音乐是它的帽子。
朱自清背着手穿过荷塘,颇不清静的心绪被月色撩拨,月光如弓子,荷叶是弦,奏出梵婀玲的名曲,回到家时熟睡的妻儿……。淡泊的大师用散文写诗,而后拒领美援面粉,死于困顿,做了真正的诗人。
散漫的笔头沾着心水,写这些文字时哀叹着网络的雾霾。那些拒绝继承和学习的人们,那些虚拟清冷假装酸楚的人们,那些剽窃或炒作的人们,他们不是诗歌。
没有继承让诗歌苍老,假装让诗歌困顿……,还好北岛说:五千年的象形文字,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只有让眼睛闪亮起来,诗歌,才会重新雍容。
我至今记得朱自清,记得北岛,甚至记得李金发。这些在我灵魂深处驻扎的人,手里有鞭子,不断抽打我虚伪的笑脸和内心的失落。也提醒我在城市的喧嚣里抬头看看月亮,顺便保护路边的一朵野花。
只是很少动笔了,心诗伤人,等我能收敛心内的苦痛,在诗歌的音乐里理顺哲学和生活,将激情澎湃修炼到波澜不惊,再拿起笔吧,如北岛79年的喷发。
诗歌不是个人的,是社会的,广袤的森林里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的意义。灵感需要碰撞,但灵感又是脆弱的,就如叶子的渺小,它需要阳光和水。诗歌铺天盖地的时代,真正的诗歌却是怯怯的,还在黑夜,一线的曙光也被雾霾遮住。
而我们要牢牢抓住枝干,顺着树的脉络去寻根,然后孜孜的吮吸大地的乳汁,到了春天,去绽放色泽。我说的是我们,是一大群爱好诗歌的人们,吮吸着营养,在黑暗中静静等待诗歌的春天。
这就是我们热爱的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