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别解(4)
夸父马拉松的鼻祖
我对中国上古神话的推崇和迷恋在很长一段时间对我而言都是影响深刻的。我说过中国古代神话不乏开天辟地的大英雄,不乏儿女情长的嫦娥奔月,当然还有太多太多。总体给我的感觉而言,中国古代神话,多数都充满着正面的意义,那些凶神恶煞一般不会成为主流,这一点上足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差异其实从人类认知世界的时候就开始了,所以,中国神话大都充满着积极乐观向上的东西,而西方的神话,尤其以古希腊的神话那些神都很阴郁,好战,而且是非观不是很强,有关这个话题我会在写完这个《神话别解》后做另外一个系列《希腊众神的那些事儿》,那时候再详说。
英雄主义情结在中国神话之中体现的十分充分,正因为如此,每读一次这些神话传说,倍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豁达,以及对英雄的膜拜。
盘古开天辟地,共工和颛顼为了争夺首领打的天地翻覆,多亏了有女娲补了苍天,杀了蛟龙,止了洪水,所以,人类换来了太平。
我曾经和朋友戏称,中国马拉松第一人非夸父莫属。我对这则神话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开头的那句“夸父与日俱走”。很多年前在我的一个朋友家里看到一幅国画,名字叫《夸父逐日图》好像也是出自某大家的手笔,具体是谁的记不大清楚了,画面上,夸父高大的形象,赤裸的上身,与日赛跑的劲头,让人怦然心动。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宁死不屈也要追逐理想,死后也要为后人造福,这是一种伟大的情操。当然,夸父的奔跑能力完全可以荣膺马拉松鼻祖的称号,和太阳赛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这要跑多远?多少个马拉松记录那也要望而生畏的。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全文五十个字,何其生动,何等英雄气概,跃然在目。其实神话更是一种人们对现实生活得探索和期待,与日俱走的夸父并没有追赶上太阳,但是,他完成了他人生的跨越,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所以,这是一首英雄主义的歌赞,也充满着人们对英雄的膜拜,对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期盼。
壮哉夸父!
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