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草帽的思想
我思维中,除了春节、端午、中秋、清明节之外,其他节日对我来说可有可无,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不仅自己的节日找借口吃喝玩乐,连外来的节日也过得兴高采烈,比如圣诞节。其实这些老外的节日跟我们有毛线关系?有的是商家促销的噱头、有的是找个借口疯癫一把。平安夜?宾馆、酒店一房难求,约炮的节日罢了。
95年我在深圳,朋友进了一有国企背景、新成立的公司,筹备阶段白天无鸟事晚上有鸟事,无聊至极的领导总是想办法花公司的钱,除传统节日发钱发礼物外,实在找不到由头就入乡随俗,连深圳的荔枝节也每人发500元,我羡慕嫉妒恨。后来,那公司解散了,每个人除了工资,又分了2500元的遣散费。
很久以前,大概在五六岁左右,那天下着雨,看着奶奶在屋檐下洗着一条咸鱼,我问这是什么节日?奶奶说今天是清明节,要吃腥。我吞了吞口水,已经想着被煎得喷香的咸鱼了。别笑我没见过世面,见到一条咸鱼都开心,当年想吃肉比较困难,平常都是青菜、咸菜、青菜、咸菜及各种瓜类、薯类,一年菜碗里难得见肉,除非传统重大节日,要想吃肉,自己想办法,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去田里抓黄鳝、泥鳅,去水沟里抓小鱼。
出来社会后,主要在珠三角区域内打转,见到当地人(包括广西人)对冬至非常看重,他们说冬至大过年,在鞭炮还没严禁时都会放鞭炮,杀鸡杀鸭,工厂再忙,也会在此日提前放工,让员工早点回去做饭。其实我对冬至无感,更没有冬至大过年的思维,只是尊重一方一俗,还捞了个提前下班的待遇,何乐而不为?
常年在外,对一些传统的节日也越来越看淡,除了春节是必须回家外,端午、中秋有时间袋子里银两不缺就回去,而春节的年味也是一年比一年淡,再也回不到从前。以前是大年初一就走家串巷找人玩找人聊天,年纪大了就喜欢窝在屋子里,哪都不去。加上现在过年,你路上都见不到年轻人,要么是老人要么是小孩,青壮年都在家里打牌打麻将,把辛苦一年的积蓄在赌桌上豪一把是绝大多数人的喜好。
过年我最喜欢的是放鞭炮,从四五岁就开始自己玩,印象中我父亲极少放烟花炮竹,我七八岁就学会自己卷鞭炮玩了,这习惯一直到十五六岁,把家里的作业本、读过的课本全部卷成鞭炮,再去买点火药和引线,然后一声响,那些知识全部稀碎。后来我妹读书后,她们的作业本和书本也一样遭殃,我妹心疼得哭得梨花带雨,但哭完后还是坐在板凳上帮我把炮卷压实,想想都挺对不起她们的。
两个小孩小的时候担心安全,不敢让他们玩,现在差不多成年,到了该接班的时候,最近三四年我基本不放鞭炮了,花一两千块买点烟火鞭炮让他们去放,我站在一边听听响声看看烟雾,闻着那熟悉的火药味,过年了,我又老了一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