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有关刘云若先生的一点感想
查看: 13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关刘云若先生的一点感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12-29 15: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泥絮阁管淑珍 于 2010-12-29 17:03 编辑

   
    在我写毕业论文之前,我的导师问我:“你看过戴愚庵和刘云若的书吗?”戴愚庵的《沽水旧闻》我只是听说过,并未读过,至于刘云若,我大略看过,印象不是很深,于是我就先读了他的《小扬州志》。这位被誉为“五百年来无此奇”的刘云若先生是天津文人,天津文人书写天津故事,就会唤起天津读者强烈的家乡认同感。后来,我又看了《粉墨筝琶》、《红杏出墙记》、《旧巷斜阳》等,深为刘云若的过人才华而折服,百度上介绍刘云若才思敏捷时用了这样的词汇:“立等可取”,我觉得“立等可取”四字与李白自我推介时所说的“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有异曲同工之妙。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才子,天津这片热土,孕育出刘云若这样的旷世才子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其中应有必然的规律。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久久也没有确切的答案:刘云若的成功与天津地域文化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
    于是,我在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里跑到天津扶轮中学,想去参观一下刘云若纪念馆。到了那里,工作人员说纪念馆并不对外开放,如果我要参观,必须找有关部门联系。我在扶轮中学周围转了转,又沿着周边的道路走了走,我在想像,当年,刘云若在上下学路上,曾经有过哪些耳闻目见的写作素材,他当时又有怎么的感触呢?有的研究者认为刘云若的祖籍有可能是江南,不论怎样,刘云若是真正懂得天津的,而且,他始终以有别有土著天津人的眼光冷静地观察这座城市,所以,才有如椽巨笔写出一个动态的天津城。四十七岁,正是笔力强劲的时候,刘云若却撒手西去,真是文坛上的千古憾事。如今虽然景物殊色,终能找到一些旧日的风俗,是哪些因素成就了刘云若这位大才子呢?
    听了张元卿先生在天津市图书馆所作的报告《作为乡贤的小说大师刘云若》,感触颇深。张元卿举了一个《红杏出墙记》中的例子:“车进了洋旗了。”他将自己搜集的有关“洋旗”的资料照片放在幻灯片中,使我增长许多知识。许多上年纪的读者还补充说,天津有一些地名都与“洋旗”有关,天津站附近过去还有个“洋旗下坡”的地名。
    上面这张照片中的“臂板信号机”就是老百姓口中的“洋旗”,过了洋旗,火车就进站了。
    由此看来,津城的踪影味道,都在这些津派作家的文墨中,需要我们慢慢体会。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去读城,这是最佳的文化考察方式。
    前些日子收到老穆草堂赠我的《天津记忆》,看到刘云若卷,刘云若所说的两句话我深有感触,一句是“我在生气发怒时都能归哏”,一句是“我要将三分的学问用到十分”。天津人的集体性格,他把握得恰到好处。比如小说中人物即使是处在困苦中也会“找乐儿”,《粉墨筝琶》中翥青就是这样,他在将自家家产卖光当尽之时还跟打鼓人(即收废品的人)开玩笑,他说再卖就得把自己卖掉了,打鼓人也懂得这种客气中的幽默,因此说如果有人管饭自己也情愿被人买走,这都是深谙人情世故的人才懂得的幽默。有人说在通俗小说方面,张恨水与刘云若被称为“南张北刘”,我个人早期深受张恨水影响,至今也是张迷,不过论及刘云若与张恨水的异同,我还是说不清,张元卿在论文中说他与张恨水是“一正一奇”,是颇为切中要害的。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对“正”与“奇”做过许多分析,他说:“酌奇而不失其贞(即“正”),玩华而不坠其实”,这句话用在刘云若的小说评价中倒是很贴切。刘勰在《定势》中写说:“奇正虽反,必兼解以俱通。”是啊,刘云若的小说虽然常被人冠以“言情”、“通俗”的名称,其实,他的小说内涵是很丰富的,不可以对他的小说这样简单地分类,应该在“细读”的基础上做认真的分析研究。
    家乡不以这样一位大才子为荣吗?有人说刘云若私德上有缺憾,又由于某种历史原因,刘云若也被冷藏了许多年,退一万步说,即使刘云若行为上真有一些违背世情常理的地方,也不足为过。我认为,自古才子多瑕疵,我们在研究其文学作品时要有所侧重,为什么要揪住特定时期文人的缺点不放呢?或者可以这么说,真正文人都有一些怪癖和缺憾,这正如脂砚斋评论《红楼梦》中的美人所说“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
    刘云若纪念馆不能对外开放,市民们主动去参观的也不占多数,而且至今也没能刘云若全集问世,其有生之年大约创作了五十余部作品,许多作品仍然是被人为地雪藏。如果天津市民一人出一元,印多少全集印不成?我担心,如果我们忽略了刘云若,别人会说我们天津人不懂得爱护本乡本土的大才子。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0-12-29 15:22 |只看该作者
瑕不掩瑜,才思敏捷到“立等可取”,真不愧旷世奇才,天津人一定都引以为傲了。
谢谢管老师与大家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12-30 04:17 |只看该作者
跟着管姐姐学习做学问!问好管姐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