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韦编三绝和陈独秀为什么是托派
文字/春江水
艺术的灵感和哲学的形而上都是捷径,是一种到达和打通。比如孔子到底有没有梦周公。比如朝歌什么样子。比如良渚怎么又前移了文明。仅实物证明是到到达不了的。
孔子钩沉拾遗,存亡继绝,肯定是做了大量工作。才叫“集大成者”。
但我也怎么理解不了,何以要读《易》“韦编三绝”。还是晚年老到成熟的时候。为什么要反复读?
那可不是发蒙的学童,“学而时习之”。
那是什么情况呢?
易经如经手文王,应该是他们的家学,是武王,周公都熟稔,都会通了的东西。应该是姜尚,武王,周公都融会通达明白了的东西。
才有武王伐纣胜利,一统天下。
才有周公做大封建作礼乐制度,长治久安。
孔子应该是在追溯,梳理,搞明白。智慧从《易经》来,怎么来的。
这才有修诗书编五经,存亡继绝。也就更服膺周公,更敬仰周先王,主张法先王。
孔子要法先王。鲁迅应该也是朋友是老的好,才与四条汉子不睦的。
四条汉子颐指气使,他们肯定是秉承莫斯科旨意,做了翻底朝天的工作。鲁迅才不欢喜的。周树人和陈独秀胡适,走了的李大钊,是北大同仁。
我一直不明白怎么中国的陈独秀会是第三国际的托派?陈独秀是按照莫斯科的意志办事,怎么会是右倾投降机会主义?
其实是要在国际共运史里面找答案。
斯大林和莫斯科既然不要第三国际和列宁的安排。那过时的要抛弃的东西都让他做“托派”。
已经做弃子的陈独秀,真的“独”了,真的孤家寡人了。莫斯科干脆让他做托派,做投降主义,这不是大家都对历史有交代了。
历史不只是谎言,是遮羞布,还是垃圾和恶毒。我也就想明白了陈独秀为什么是“托派”。
开局其时,他多少是被套住了,也是与自己革故鼎新的文化主张拍合做头领事的。陈独秀哪里去交往了托洛茨基!
朋友,兴时的好涂红,过气的好抹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