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4-1-10 14:23 编辑
在一个鸡一嘴,鸭一嘴的时代,有人说,那叫表达自由,我认同。
当然,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你我他想必都明白,这年头,谁也别揣着明白装糊涂,大家扯淡着玩就是了。
那年在厦门工作期间,一日有闲,对办公室同事吆喝一嗓子:今天不干了,我们组团去泉州耍一哈,于是简直就是陈胜吴广振臂一呼,一干人马,立马关了电脑,然后两台车,一个是面包,一个是轿车,很快塞满,直奔泉州而去。
我在厦门若干年,泉州去了好多次,光是参加婚礼就不下三两次,我很喜欢这座城市。城市不大,而且好像是一座地级市,但是,历史可不含糊,算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从先秦开始至今,就这也就足够牛了。历史上有称“鲤城”,“刺桐”,“温陵”。位处福建东南沿海,南面就是台湾海峡。人口密度不小,我记得我当年去的时候据说就七百多万呢,如今我觉得八百万那是没问题的。
刺桐花是泉州的市花,长成这样,我觉得好看:红红火火,富贵吉祥样子。
尽管我觉得闽南方言以及客家官话,对我而言几乎是外星言语,不影响我对它的尊重,我甚至还听过一次泉州的”高甲戏“,从头到尾一句也没听明白,就是典型装懂的大尾巴狼看热闹了。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宗教传播历史悠久、史迹丰富。
唐代初期伊斯兰教传入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尚存有一座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泉州清净寺;又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伊斯兰教圣迹-灵山圣墓;还有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伊斯兰石刻近300方。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继云集泉州。19世纪末叶,基督教、天主教再度传入。南宋名人朱熹游泉州时感慨“此地古称佛国,满地皆是圣人”这算是对泉州宗教最好的诠释。
去泉州看庙,探寺是很多人的喜爱。尤其是我那些年轻的下属们,他(她)们骨子里遗传了这些东西。不夸张的说,你若是一个喜欢文物历史的人,泉州能累到你“吐血”,然后连呼:过瘾。
我所以想泉州,是因为泉州的那些特色美食,说实话,就是奔着吃饭去的。泉州的各种咸饭,醋肉,我都喜欢。记得我们到了泉州,直接就奔着这些去了,各种小吃一通饕餮之后,大家觉得好歹也是从事与文化相关的人,吃相难看也就算了,起码得“文化”一下吧。于是我等拍着肚皮,打着饱嗝,就奔着泉州的一个公园去了,完全是随机的,无目的性的。
去这个地方是泉州老君岩景区,看过老君岩,是这样的:
然后我们一群人溜溜达达,看到了一组雕塑,雕塑里一个老头倒骑着一头牛,前面还有一个牵牛的童子,在牛屁股方向,站立着一个毕恭毕敬的人。看场面,骑牛的老头和站立的老头像是在对话,我看得有点懵逼,这没见过,我倒是看过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没见过老子倒骑青牛,这还不算,那个站着的老头是谁?
他们问我:这雕塑上的老头是倒骑驴的张果老还是出函谷关的老子,我大聪明的说:必须是老子。因为张果老骑的那是驴,只有老子才骑牛。
然后又有人问,站着的那老头是谁,我说我瞅着像仲尼孔老二。瞬间,我也不知道是脑瓜子短路,还是任督二脉被冲开,继续明白的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问道啊。
我下属有试图搅浑水的说:孔子不认道了,老子给他指路么?
我说:对,他娘的必须的。然后众人笑的前仰后合,最过分的是一小子鼻涕泡都笑出来了。
据说老子出函谷关的时候是这样的。
很多年后,我们这座城市有一个建设在海边的雕塑广场,其中有一个硕大的雕塑是这样的。
这雕塑的名字是:问道。
我拍了之后,回来看着片子笑了半天,想起泉州这段往事。
鬼才知道孔子问道于老子是一个什么场面,所以,怎么说都可以,只要老子愿意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