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25-4-11 18:29 编辑
清明那天,刷到一个短视频,2024年,公安战线因公牺牲的英烈又有200多名,大多是青壮年,甚为叹息。在这个岗位上,牺牲的是烈士,受重伤的是英模,一般能评上英模的大都缺胳膊少腿,很少是全须全尾。
我身边却有一位四肢健全、身体健康的英模,而且,是我根本就想不到会成英模的同事---老李。
老李比我小两岁,估计是初中文化,他家是郊县农村的,父亲在警校食堂当炊事员,我们入校时,他在食堂开三蹦子买菜,中午和晚上在窗口帮忙打饭,纯粹一临时工勤人员。
十来年后,我在一个派出所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民警了。不奇怪,当时,警察待遇很低,工作很累,有顺口溜为证:没得法,当警察,一个月,三十八,又养老婆又养伢。哈哈,加上那时候各行业都时兴内招,都是把自己的子弟招录进来“子承父业”的,可能他爹每次打饭都给校长舀了一大勺肉,反正他被内招了。
他当的是片警,偶尔值班时帮忙办理治安案件,但问个笔录都很吃力。有一次半夜有人斗殴,抓回来问笔录,当事人的姓名很怪,好比窥天瞳吧,他不会写,让窥天瞳写了,他再照着记入笔录,一笔一划描完了,抬头一看,当事人居然溜了!为此,他被所长一顿臭骂。
后来,搞改革,市局成立一个文保分局,专门负责大专院校保卫工作的,要抽精兵强将去充实队伍,所长赶紧把他贡献出去了。他也很乐意,学校嘛,比社会单纯多了,案子也少,他兴高采烈的去了,这一去,孰料泼天富贵正等着他。
他被分配到郊区的一个派出所,负责一个民族大学,生源来自西藏、新疆、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们人生地不熟,不大出校区,更不敢惹是生非,民族大团结的很。因为没啥治安问题,老李闲的很,经常去食堂帮厨,重操旧业,如鱼得水,不亦乐乎,落了个不仅本职工作搞的好,而且对师生团结和民族团结也搞的很出色的赞誉。
不仅帮厨帮的好,寒暑假,有几个边远地区的学生不愿回去,老李就掏钱给他们买火车票送走,实在劝不回去的两个,他就带回家一起吃住,免得出意外,惹麻烦。这事被一个记者听说了,写了个内参,,《少数民族学生在汉的亲爸爸》,被北京的领导看到了,亲笔批示,大加赞扬,于是乎,省市领导都作了批示,记功嘉奖,提拔晋升,申报英模。英模的子女是可以加分上警察院校的,可惜他的伢年龄大了,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
你看看,多少人加班加点,熬神费力,甚至出生入死,最终一生也没熬成英模,相比之下,这不就是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