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5-4-26 16:24 编辑
如题,回答朋友——
回答 @凡夫俗子。你一个问题,我做五个小题回答。
1)隋唐科举远溯其实根由两汉
贾谊的《论积贮疏》(解决民生,也是国力问题)。
晁错的削蕃策,巩固中央集权。
“推恩令”是细化,具体化解决问题。
——用人用才是解决问题。
2)为什么进士胜明经
明经是通晓经书。时空大,经卷浩瀚,所谓知无涯。皓首穷经且不易,当然没有唾手可得。
诗赋是才华。近体诗是才华,亦含功夫。
你说是知识好,还才华好,功夫好?肯定是功夫和才华。尤其才华。
多少人读不通书?多少人做不了近体诗?(这是问今人。)
——用人材当然是用才。
3)传统教育有两个词“书香门第”、“诗教”
书香不说,书读好不易,读书人视界,精神空间,形而上下的知识空间,是不读书人阅历、视野无法比拟的。
诗教要的是风雅,其实就是文化的雅正,就是语言层面的清雅、纯净、美丽、魅力。
这才有诗赋,骈体文,唐诗宋词元曲,风雅风流。
——书香是要传统文化;诗教是要风雅要语言优雅音乐性。
4)“古文运动”要什么古,革谁的命
近体诗对应的是古体诗。古文要复古呢,要运动的拨乱反正的肯定是今文是时文。
也就是诗赋,骈体文,近体诗。
说骈体文。总是四六体的骈对,死板,不鲜活,行文和达意都束缚人,死板结构。文采没有文意重要,形式没有内容重要。
其实古文八大家,都是诗赋好手,骈对好手,近体诗好手。
——即语言华丽,不要空泛,不要害义。瘦硬,干净,简古,本来也是“修辞”。
5)八股文束缚人吗?能选才吗?
都是肯定的。
传统教育是经道教育。不经不道,离经叛道,那是传统教育吗?
八股文是命题作文,是要求八股(八部分)。
题从哪里来,经书来。相通于我们说的名句,基本是讲常识。
不但内容不可荒唐,语言本身还有要求。不说闾巷俗语,诗词小说语言都不可用。是圣人言,你代圣人发言。易中天那样的语言肯定不行。
如果有人书都没有读好,那经书句子是个什么意思都不懂,会有好文章吗。
如果有人背的死书,只能背书、抄书、炒书、掉书袋……跟我们政治背题一样那就糟糕了(不像我们政治背题满分)。
你说,八股文科举考试能遴选人才不?
出题人,阅卷人,也须是人才。效果、效度肯定比一般应试高考好。洋务运动大员,到严复,到林则徐,龚自珍都没有上过现代学堂,学过科学。都是科举产品。
——带镣铐跳舞,当然可以选才。(曾国藩和洪秀全参加过同一个考试做同一个题目作文。原材料还在。霄壤之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