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上高中,我也观察了很多儿子的同学,我真的很感叹今天教育筛选的残酷性。
在北京,考个大学真不难,只要孩子不是傻子,有学习的心就够了。但是如果想考个好大学,或者讲能够在好的高中心态正常的学有所成,我觉得现实就筛选出四种学生:
第一类是学习天赋极高的学生。就是老天爷赏饭吃,至少是百里无一的存在,人家该玩玩,该谈恋爱谈恋爱,也不影响考年级第一。剩下的就算考不了年级第一,起码也是名列前茅。
第二类是自律加兴趣。这类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天赋,能耐得住寂寞,在没人监督的前提下认真学习,并且就是有研究知识的兴趣。他们为什么喜欢研究知识,只是兴趣,并不是为了将来如何,甚至于也没想那么多将来,所以不背负将来的压力,只是把眼前的东西做到尽善尽美。初级的兴趣意义并不大,但是经过学习磨砺而产生的兴趣还是很有用的,另外这类学生多少是有点强迫症的。
第三类是家里能提供强大的学习助力的。这类学生也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是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上没那么强。不过家人给力,家长要不就是名师教授,要不就是企业领导,有人生策划的能力,认知格局高,目光长远,经济实力允许常态化的花钱请名师私教,可以站在信息最前沿去帮孩子竞争。
第四类是走弯道超车的。这类孩子天生更差一些,但是家长能力强,且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可以让孩子不参加国内的残酷应试竞争,选择剑走偏锋,转移到国外拿学历。不过呢,最近女强人董明珠,算是给了这一船人一棍子。
而在现实中,有很多孩子根本不具备上述四种条件,却要按照人家的人才培养方式给孩子规划未来,恐怕是很艰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