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解读《庄子.外篇》笔记一
骈拇 第八
要旨:天生万物,各有其性,也各有其命(天赋也)。人有理智与自由,因此可能自作聪明,为自己增加各种人间的价值,结果反而丧失了性命的真实状况(失德也)。真正的善,不是仁义,而是善待自己所得的一切(德之禀赋),亦即保存性命的原貌(德之本性),不为任何外在的目的而有所牺牲,进而可以自适其适。
(保存从道得来的本性,按自己禀赋找到适合自己的正路,发挥出创造力而心安理得)
性命之情,意指“性命的真实状态”。性是生来所具(本性),命是客观及现成条件(天赋)。
道德之间,“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德”是万物得之于道者。
其实孔子讲的仁与义,和我们世俗理解的推行的仁义不同,《论语》有107个“仁”字,指每个弟子各自的正路(仁)不同,是要各自依天赋发挥创造力和作用。而“义”是因时因势而做的适宜的事,称为义。仁义没有伤害本性天赋的意思,就算骈拇,接受、忘记、使用也没什么不好。
傅佩荣解读《庄子.外篇》笔记二
马蹄 第九
要旨:马是万物之一,有它自身的性与命,但是从人的角度来判断,就要设法让它变得有用。结果呢?善于驯马的伯乐会淘汰一半以上的劣马。儒家所谓的圣人,为了治理百姓(有目的)而制作礼乐,倡言仁义,(制作和倡言礼乐仁义并不适合所有人),结果呢?人们脱离了道与德,苦不堪言。道是根源,德是本性天赋,人实在不必刻意作为而自寻烦恼。(有目的刻意的作为,一定会阻碍本性向道的正常流动,也会伤害天赋的发展创造。)
养马,要从马的角度来思考。社会治理,要从人的角度来思考。人性是独立自由的能量体,天赋不同,发挥人性能量的方法不同,要有顺人的本性天赋的通道,人无数又不同,不如像马一样在广阔的草原上驰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