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我建议需要给孩子在学习中配个IPAD,小学就需要,但是我坚决反对配手机,最好高中也不要配!
曾经我说过内驱力在高阶学习竞争中并不是稀缺品质,但是如果把内驱力真的能够放在互联网的知识辅助学习中,效果绝对是惊人的!一节名师私教课1000元每小时上下。在有内驱力和识别能力的前提下,互联网免费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比这个差多少。这是我儿子最近总结出来的。并且互联网教学有比名师教学更直观的东西,因为flash动画软件的作用,一些语言表达比较抽象的东西,可以用动画制作比较具象的表现出来。在今天,实际上知识真的没那么值钱,问题是内驱力、教学质量识别和获取途径,有这三个要素。
一、内驱力:
内驱力是指人出于自我意识的努力。在今天,有内驱力的孩子占少部分,但也不是没有。内驱力有几个敌人:
第一是过度指责。包括不停的讲道理,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家长:道理超过三句基本是废话。别觉得自己多能说,说的都对。指责教导性的语言是最令自己感动,他人反感的。这个不仅对孩子是这样,对任何人都是一样。
第二是过度认可。家长别觉得自己特别认可孩子的努力,他就会更努力。孩子的努力需要认可,但是过多的认可会让孩子背负压力,也会让家长在孩子的眼中显得下贱。
第三是过度的高压。说什么家校共育,别听专家胡扯。家长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困难,而不是和老师站在一起打败孩子。我孩子是老师喜欢的孩子,我是老师讨厌的总在学习上没事找事的家长。但如果我不是总没事找事,也不可能积攒孩子的内驱力。
第四是过度学习。每个孩子对学习的接受程度不同,但是有一点相同。如果超过了孩子对学习的接受程度,孩子是不会有内驱力的。所以呢,你家孩子每天要多学半小时,我就要一小时、两小时......。那不是睿智,是弱智,不少优秀的孩子毁在这里。
第五是轻视习惯养成。如果家长希望教育不干涉孩子的个性发展,那最好也别指望孩子有出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学习是在自由自在中成就的。学习在初始阶段,习惯养成比兴趣重要多了。而习惯养成需要服从教育,而不是讲道理。
二、教学质量知识:
这是最难的一点。如果家长自身知识不到位,就无法做孩子学习的初级启蒙,没有成绩启蒙,就没有思维逻辑的成长,也就没有教学质量识别的能力。所以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家庭,如果孩子不是学习天赋超高,基本上是没有学习竞争的希望的,你给他买了手机、IPAD,他也只能拿来玩游戏。另外,孩子的教学质量识别能力,必须在长久的内驱力保障下才能培养出来。知识识别能力包含着思维高度和学习能力,所以必须是孩子自己有。如果只是家长有,孩子即便是接触到网上教学质量很高的讲座,也学不到多少东西。
三、知识获取途径:
实际上知识获取途径是个概念。学习不能抱残守缺,只是抱着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这一点在好学校定期会有专家来讲座,慢慢的培养孩子多渠道获取知识的习惯,是非常有益的。知识获取途径的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而学习能力和知识的思维高度相连。说到底,今天的孩子学习要想出类拔萃,除了需要自身天赋,内驱力,更重要的是平时对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而不是什么早教,课外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