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25-7-21 16:05 编辑
第一章 衰世
倾斜的时代
先说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
英国派出远征军是在1840年,即道光二十年,日本则是天保十一年。
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清世祖顺治登基(1644年)算起,已经过了一百九十六年,而距离清朝灭亡的宣统三年(1911年)还有七十一年。[插图]
就年号而言,日本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是明治,用了四十五年。不过,1971年已经是昭和四十六年了,刷新了这个纪录。
就中国历代而言,使用时间超过六十年的年号有两个,一个是康熙,用了六十一年(1662~1722年);另一个是乾隆,用了六十年(1736~1795年)。使用年限在四十年至五十年之间的,有明朝的万历和嘉靖,分别是四十八年(1573~1620年)和四十五年(1522~1566年)。
汉武帝在位近五十四年(前141~前87年),但他喜欢改年号,从即位时的“建元”到驾崩时的“后元”,实际使用了十一个年号,没有一个年号的使用时间超过六年。唐朝的玄宗皇帝在位将近四十四年(712~756年),用了三个年号,“先天”用了一年余,“开元”用了二十九年,“天宝”用了十五年。北宋的仁宗在位四十一年(1022~1063年),在位期间用了九个年号。
皇帝要想在位时间长,不仅寿命要长,还要在年轻时就即位,而且必须英明。昏庸的皇帝在位时间都不太长,不是被废就是亡国。
对***帝国来说,皇帝的能力往往左右着国家的命运。理想的状态是:皇帝年轻时登基,朝气蓬勃地革新政治,随着其思想的成熟,治国手段也逐渐老练。不过,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间,实现这种理想状态的皇帝少之又少。
上述各年号使用期间,除了明朝尚待商榷,大体上都可谓是该王朝的全盛时期。尤其是康熙和乾隆,前后各六十来年,中间只夹着雍正的十三年。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前后一百三十余年,说它是清朝的黄金时代,想必没有人会提出异议。雍正年间虽不是朗朗盛世,却把两个长达六十来年的太平盛世紧密地连接起来。就这一点来说,尽管它是短命的,但仍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三代可以概括为:康熙是积蓄,雍正是维持,乾隆是发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