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晚 于 2025-8-12 14:27 编辑
秋天的第一场雨,在立秋的深夜,来的猝不及防。
关着窗的人,难以感受到秋雨美,我找此借口开窗,证实第一场秋雨落时,自己真切过,不曾空洞的想象。
窗下的花朵张唇,幸福的吸收雨露,清风悠闲的拂过树木,又一年秋天来了。这场雨终是迟缓了时间,也好过茫茫大地一场空。坐在窗下,看雨水敲打玻璃窗,一滴滴,相互拥抱,拥挤着,又迫不及待跃起,把自己打碎,再奋不顾身跳下,拼起全部力气,从云层,它们酝酿水珠,再从高空飞落,直到粉身粹骨。
那一刻,景色具象化了。无需过多修饰词,形容它们的水润、纯粹,来不及欣赏雨水珍珠般的透明,它们就跃过屋檐,片刻喘息后,投奔尘世两茫茫,消失不见了。
悲壮和勇敢,舍我其谁的魄力。
这是一滴雨给予的震惊,顿时让我哑口无言。失语还是思维摆停,世事难两全。
如果,遇到一场秋夜的雨,心境也会不一样,从白天清醒到深夜感性,氛围决定思想深度与感情用事的程度。
夜雨和秋相遇,这种故事时常发生在书中,可能是离人心上秋,也可能心事恰好上头。也许是,一场秋雨引发的情感事故,恰好发生了。
隔着一层薄雾,我遥望西山轮廓。远山在细雨中,仿佛和我相隔半个世纪,遥远虚幻,而这样的虚,又是我喜爱的,只见青山隐隐,叶子与叶子,在秋风吹拂下,站在雨里亲吻,真象两个亲密无间的恋人,两小无猜,不懂秋风渐起,离别客船在催促。它们忘却烦恼,世界也遗忘它们。
趁着还有火热的心跳,柔肠,去天地间奔赴一场热恋吧。
莫等空白了头,再想起白首之约,空付佳期空负约定。
难道,客居红尘客栈的人,生不出两片叶子的通透与勇气。
雨夜适合发呆,适合想念一个人,适合一杯茶,和一杯旧书。最好这杯书,书页泛黄,带着一些褶皱,我翻出的一页,竟然有十年前夹的花瓣。
夜深了,万籁俱寂。回忆当时片断,场景中,怀着柔软心思,摘过花瓣放入书本,亲手写过诗句的中间。横过时间暗流,离开的十年,不过一个手势的匆忙。
此时的雨,织成一片网,网住万事万物,细碎水珠和清洌的风。
力气温柔,唯恐稍一用力,那些细碎花瓣,野草,失去复活的勇气。
雨是慈悲的,天空虽无一物,却包容万物,雨是它的子民,花草也是。
秋雨是画师手中的画笔,不需构思,随着秋风挥手,泼墨便完成山水画。顺其自然的缘份,俯身即拾,命里有是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求来的不踏实。
诗人说,雨是云的眼泪,云伤心,动了动身体,眼泪便泛滥成海。
也有说,雨是天空的诗句,每一滴都在讲一个故事。
我说,秋雨是一首词,落在宋朝,初秋的雨笔调婉约轻柔,湿润上半阙:
歌楼、红烛。
水岸,伊人。
离亭,酒盏。
南飞的雁,芦苇长白发。
下半阙有缠绵悱恻,有苍凉惆怅,有深情辗转,当各种情绪涌上心头,总有一个灵魂共振的今人,隔着一千多年的光阴,与他们惺惺相惜,留得枯荷听雨声,听的不仅是雨声清脆,更是秋声。
你说听雨,我说听的是宁静、孤寂,孤中传达一份深意。雨的诗意,你要沉静下来,慢慢听,细细品,品出其中悠远。“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读着这样的诗句,听着雨声,风声,梦里长出绿意,一点一点的,堆成行行复行行的诗句,长长的,我又回到宋朝里,与秋雨一起倾听宋词的深情: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到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