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5-9-4 13:10 编辑
(看见酱油翻检记忆,提及了自行车,忽然就想写这个话题了。)
川西坝子自行车曾是常见交通工具,而今被各类电瓶车、摩托车、三轮车、汽车替代。我家就有好几辆落尘吃灰的自行车,我两、我先生三,我儿子还有……我嫌太占地儿了说不如择几个卖给收荒匠吧,我家先生敝帚自珍舍不得还抨击我始乱终弃,说三层楼带顶那么宽就一隅之地给老物件都留让不得么。
我,……就很无语,也只好由得他了。
先生奇葩也好玩,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偶尔会把最近的两辆擦干净(山地赛车,一辆他的,一辆我的)分别推出去晃荡一圈,好像以此来证明它们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其他锈迹斑斑老掉牙的他大约也不好意思骑了,自我调侃玩笑说,以后送车辆演变博物馆会有一席之地的。
我很迟才学会骑车。这个“迟”是相对概念,仅仅是跟身边的小伙伴们比。
村庄的小伙伴们大多6、7岁就能“蹬三角”跑得飞快——左脚踩左边的脚踏板,右脚从链盒和大杠构成的三角空隙伸出踩右边的脚踏板,自行车的大杠就在胳肢窝下或在右胳膊处,有些矮小的孩子滑行上车前甚至没法通过车笼头看前方的路。
我是艳羡到了8岁才被父亲同意学车的。体弱、娇气,父亲又宠惯得很,看得跟个瓷瓶子似的,就担心磕碰了摔着了。其时,我家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全链盒)已经很占优势,是考虑到我父亲上班专用,比别人家载重用的二八大杠小一号。对我来说,要学会的心思就愈发坚定了起来。
父亲总算抽空陪我在大队部的晒场练车,同时练车的另有两个,都比我小很多的感觉,再加上围观的闲人也有,就让我略有些窘迫和紧张。最糟糕的是我身体协调性堪忧,可能小脑不如别人发达吧?紧跟着我扶定后座的父亲根本丢不开手,小跑着教我怎么调整、矫正方向,还不得不出手屡屡亲自给我扶正了——如此几圈折腾下来,父女俩大眼瞪小眼累够呛。
下午,同样的戏码在晒场上再来一遍。父亲松开手彻底气馁了,说学不会没关系又不是非要学,一边吩咐我把车推回家,一边一屁股坐下跟别人聊天去了。垂头丧气推了车磨磨蹭蹭返回,身边掠过的,是同时学车的小孩——人家已能在路上跑了,还不无得意冲我喊话:咋啦?上车啊!
我的执拗和戾气忽而来了,热血唰一下直冲脑门,二话不说踏脚而上——哇咔咔,能骑了哎!这不是很简单、很容易么?嗯哼,本姑娘意气风发神清气爽,呼啦啦……就骑回了家。然后就悲催了:怎么下车啊,天?!
谁能想到下车会成为问题不?滴溜溜飞跑的车,我蹬着三角慌得一批,冲着迎上来的母亲大喊大叫:我不会下车啊,咋办?我母亲也喊,ca(川语,四声)下来,脚ca下来!怎么ca?会撞脚脖子吧?车子会倒的吧?……说时迟,那时快,根本不容我想得太多,自然也没拿出任何章程,一跤,……摔路边蒜地里去了。
后来父亲还表扬我,说厉害啊自己就学会了,又说,脑瓜子聪明晓得往蒜地倒,要是摔路上说不定就伤着了。我是聪明主动倒的么?我明明是啥都不晓得就眼前一黑……可见父母之爱子,啥啥都能自圆其说。不管怎么说,我是学会了骑自行车,虽然是“蹬三角”,且只能蹬半圈——其他小伙伴多能蹬满圈,小身子在车侧忽上忽下灵活得不得了,我羡慕嫉妒却也无法赶超,只好偃旗息鼓自我满足了。
这辆永久牌全链盒自行车后来成为我的专骑,陪伴了我的初中和高中岁月。
你能脑补如此画面吗?与大杠平行捆绑紧裹成卷的垫席,大杠靠车笼头位置拴搭一袋米,车后座是捆绑牢固的被子、枕头,被子里还要裹水壶、水盆及其他生活用品,当然了后座侧面得挂大大的书包——当真是充分利用空间,且捆绑技术须非常熟练,否则半路那啥就麻大烦了不是。
那会儿最讨厌的就是室友娇滴滴不着痕迹显摆,说,哎呀呀,你好能干唷,我爸(或我哥)非要送我,啥都不让我做……打住,赶紧打住,你爸不忙你牛叉,你有个哥你更牛叉,故意搁我这里戳我心窝子,笃定我不会把友谊的小船给掀了么?
这辆车后来怎么样我全没有印象。许是父亲母亲拾掇着给卖废品了?反正老家是确乎没有了的。我好像确实有点喜新厌旧的品行,怪不得先生聊起老物件就一脸嫌弃抨击我始乱终弃……
第二辆自行车,是毕业实习的那年买的。有个认来的弟弟在邻校不远,大概就2里路左右,非让我中午去他那边吃饭,还主动出借女士自行车(没有杠子)给我骑——我的永久牌全链盒自行车就这时候淘汰的——他还主动借钱给我让买辆自行车。我刚参加实习没工资也不愿向父母伸手,就在他的热情下勉为其难同意了。
这一款是最初的山地车造型,我的这位弟弟竭力推荐的。通体红,闪着光,小巧、精致,好看得不得了,就是贼贵——抵我当时若上班的话不吃不喝三个月工资。我虽然喜欢,却有点不愿意,觉得没必要,不划算。我这位弟弟就说很配你啊,飒就一个字,再说又不催你还钱云云。
这辆车没骑多久。许是山地车刚制造,工艺流程欠缺,看起来精致、看好,实则有些笨重,且骑起来有点累人,空有山地车的名号和外形,简单说,就是华而不实,性价比太差。这辆山地自行车至今还在,先生时不时擦拭,说跟新的差不多,但没有谁再乐意骑它了倒是真的。
第二辆自行车车带来的更多是人生的反思:什么才是我最想要也最该要的?虚荣心作祟还是人情面子抹不去,才导致了我耳根子软的后果?而耳根子软了做了错误选择还是我独立承担恶果——上班之后第一件事是节衣缩食几个月偿还毫无必要的附加外债,何苦来哉?!
最后一辆自行车是真正的轻便山地车,也是红色的,捷安特牌子,我一个热心骑友推荐购入的。或许性格比较外向又活蹦乱跳的缘故吧,2008年汶川地震周边山区次生灾害严重没法子背包驴行之后,就有骑游队的驴友们以借我山地车试邀结伴,说同游几次喜欢了就买车加入不喜欢就算了怎么样?
——我大概问了下山地车的价位,说是很参差不齐,几万、十几万都有,常规骑游要求不高的话三、五千的也行。我就有点想打退堂鼓:人这么贵的自行车借给我摔了碰了掉漆了咋整?都不是怎么赔的话题,而是谁的物件儿谁往心里疼不是。
却不过驴友们的再三、再四的邀约跟着骑了那么几次,就有个热心骑友电话给我,说有二手的捷安特性价比特别高你要不要?我已经帮你检查了又检查跟新的没多大差别,价位也给你讲下来了不超过一千。
这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我买之前本来想着过渡用的,或许不久之后就该换个一手的。然,实在是太满意了,无论是外形,还是轻捷感,都是上佳。用着、用着,我都忽略它是二手的来源,感觉它就是为了我而存在,跟我契合度百分百,不知如此好的坐骑,第一轮主人为嘛会弃之。后来这辆山地自行车就陪我和我的驴友们走过了很多山水。
而今这第三辆自行车也还在,放在显眼且方便取用的位置,在先生的日常打理下也很有簇新的感觉。我家先生和我家儿子会时不时推出门帮我遛它几圈,我自己除了从它身边经过偶尔站下来看看基本没怎么上手了。算是一段美好岁月的承载: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