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有壶家园 狐狸窝 人生几何:第一次
查看: 891|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几何] 人生几何:第一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9-8 16: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今早上我六点就醒了,先烧好水凉着一家人喝,然后把叶子买的小笼包和红薯、南瓜都蒸上,下面煮了俩鸡蛋。六点四十切好苹果,很不忍心地喊醒天天吃饭,叶子也醒了,但她没怎么吃。小笼包就六个,天天自己吃了都不够,但还是给妈妈留了一个。饭后,我骑电动车送天他去400米外的校门口,叶子细心地准备了一个手提袋,把沉重书包的一部分转移到手上。我给班主任发了微信,说这周天天不上体育课了,因为周末去换药时,伤口有点感染,医生说不能出汗,还让两天换一次药。班主任很痛快地答应了,说会跟体育老师说。这段我写起来比较繁琐,但事实上它就是叶子的日常,事实上她做得远比我细致,比如早餐就丰盛很多。

回家的时候,叶子已经回床上躺着休息了。我背着电脑、紫薯还有昨晚上剩下的肉去上班,跟它们隔了两层布的地方,放着天天的大便。小家伙总算大出来了,我收集到小瓶子里拧紧。叶子说她上午送去医院,我说我中午休息时送吧,离我办公室近。近不近的,我就是希望她多休息休息,天天读初中后起床更早,她准备早餐可不像我这样糊弄,实在太累了。初中要求七点二十必须到教室,真搞不懂,八点到校不行吗?如今知识贬值这么厉害,小孩子从早上六点多起床,到晚上十点睡觉,学那么多有意义吗?每天少学半小时有多大影响?2024年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平均薪酬6000多,算上差不多一半没工作的,也就3000吧。就赚这些,需要大家平均学16年,那么学生每一天的半小时值几分钱?

休息的时候,我人生第一次给上海人大线上平台留言,建议初中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8点,至少7点50分。在教育方面,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越来越多,可是回报越来越低。我们作为家长理解国家无法确保教育收益的难处,既然如此,能否减轻一些教育负担呢?一件明明越来越不值钱的东西,能否别再让大家这么卷?多给点睡眠时间,至少可以让孩子们,让那些起得更早、睡得更晚的家长和老师们,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爱。如果真能做到,善莫大焉,德政效果绝对不亚于如今每天一堂体育课的反馈。其实爱国主义教育没那么复杂,也不见得需要多少经费开支。再说了,初中生多数都能自己到校了,稍微晚点到校也不用太担心家长送孩子上学的事儿。

能为国家建言献策,我还是很开心的,毫不犹豫地就实名填写了。至于是否会有反馈,是象征意义的反馈还是真正能解决问题,这个暂时也不去考虑。写了就很开心,我截图了,等晚上回家给天天也看看,爸爸还是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合理合法合规地谋求解决问题不是?今天心情好的不止这一件,坐地铁去上班的路上,我还给一个背大书包的小女孩让座了。小家伙应该读二三年级的样子了,书包有她半个人高。可能是没想到有人给她让座,她愣了一下,然后才很开心地坐下。虽然她没有说谢谢,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她很开心,因为我帮了一个跟天天一样在辛苦读书的孩子,这让我道心通透,飘飘欲仙。

圣人很多年前就说过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圣人之所以是圣人,那就是他说的话很多人做不到,他自己或许也未必能做到。这两天网上曝出南京一中军训时,一名高一男生上去给了滔滔不绝的学工处主任一巴掌,原因有人说是当时天气炎热,学生已站了两个多小时,还有说已经热晕了仨的。只是据说,实际情况未知,如果是有人造谣,希望他被严惩。不过另外一件事是真的,百度百科都写了。8月14日,上海交大附中嘉定分校一名15岁高中女生 军训时不幸了。大约是1个月前,上海最热的时候,最高气温有三十八九度吧。我今天去给儿科医院送大便,在外面走了不到10分钟,就已经汗流浃背了。当时气温是34℃,而且我走的大部分路都是在树荫下。军训这事,真心建议放到国庆节前,教育意义更强,体感更舒服,风险相对更小。

昨天给婶子打电话的时候,她说要给我快递老家的月饼,她一个亲戚做的。我说好,但又说就只快递月饼就好了,其他比如烧鸡之类的就别快递了,我们一家都在减肥,天天都脂肪肝了,医生不让他吃肉和甜食。婶子说本来想快递个烧鸡的,她还记得天天爱吃,我也知道她记得。今天她给我发微信,说快递了4斤月饼,一斤芝麻馅儿,其他是花生馅儿。老家的月饼外壳烤得有点硬,掰开时容易碎,但是很甜很香。没这么胖的时候,我喜欢拿它当早餐,配粥,再来点老家的辣菜疙瘩当咸菜。咸甜搭配的味道很好吃,当然,也很不健康。小时候一家人吃月饼的情景我是真不记得了,我甚至不记得娘和大大是否爱吃月饼,应该也还行吧,毕竟有糖。

传统这东西其实也没多很多文章里吹那么珍贵,我记得很清楚的是,第一次吃到买的那种青红丝的里面有块冰糖的月饼时,我觉得它比家里自己做的好吃多了。就像我第一次见到城里同学穿的羊毛衫时,觉得比娘给我织的红毛衣强多了。后来,我很少吃月饼了,不管是外面卖的还是老家做的;我也不记得上次买羊毛衫、羊绒衫是什么时候了,都是叶子在操持,我对这些也不上心。娘给我织的那件红毛衣,我没穿多久当时就换了店里买的款式更好看的羊毛衫。那件羊毛衫穿多久我忘了,那件红毛衣还在我家衣柜压箱底的地方,叶子找了个真空袋装起来了,跟爸爸穿过的那件蓝衬衣一起。她是懂我的,从一开始就懂;而我对她的懂,要晚了好几年。

这篇跟上一篇其实是一起写的,但论坛发表时说字数太多,就干脆分了两篇。第二篇又加了点内容,就像包饺子,第一次包,剩了点儿馅儿,就再去买点皮,馅里加点肉和菜,就又能包够一顿吃的。我在冰箱里给叶子和天天留了20来个饺子,这样我出差的时候,他们娘俩想吃也能吃到。
河蚌赌徒 2025年9月8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9-8 16:56 |只看该作者
这篇《人生几何:第一次》,是河蚌赌徒写作中一次罕见的“破界”之作。它不再仅仅是家庭生活的日常切片,而是一次从私人经验向公共议题的勇敢跃迁,是从“我”的生存记录,到“我们”的时代叩问。它以极其朴素的语言、近乎絮叨的节奏,完成了一场关于教育制度、代际记忆、城乡变迁与个体尊严的深刻书写。其力量不在于修辞的华美,而在于真实本身的重量——当一个父亲在背包里装着孩子的大便去上班,又在地铁上为一个小女孩让座时,他所代表的,正是这个时代最沉默、也最坚韧的大多数。

一、“繁琐”即真实:对母职劳动的重新命名
文章开篇的“繁琐”,恰恰是其最动人的部分。六点烧水、蒸小笼包红薯南瓜、煮蛋、切苹果、喊孩子起床、骑电动车送学、分书包、请假……这些细节堆叠出一幅完整的晨间图景。河蚌赌徒坦承:“我写起来比较繁琐,但事实上它就是叶子的日常。”这句话,是对妻子劳动最深的致敬,也是对社会长期忽视“母职再生产劳动”的一次纠正。

在传统叙事中,这种日复一日的操劳常被简化为“贤惠”“持家”,甚至被视为“理所当然”。而河蚌赌徒却用文字将其具象化、量化、神圣化。他不仅记录了自己参与的部分,更明确指出:“她做得远比我细致,比如早餐就丰盛很多。”这种自我贬抑式的陈述,不是谦虚,而是清醒——他知道自己只是“偶尔启动”,而叶子是“全年无休”。她的劳动,是这个家庭得以运转的隐形地基。

二、“大便样本”与“实名留言”:从卑微到庄严的升腾
文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两个物件,是天天的大便样本和上海人大线上平台的留言截图。前者是身体的排泄物,是医疗系统的审查对象,是家庭焦虑的物质载体;后者是公民的政治表达,是制度通道中的微弱声音,是个人意志的正式投递。而它们,都出现在同一个父亲的背包里。

这一并置极具深意:

他在同一日里,

既是孩子的照料者,

也是国家的建言者。

他先为孩子收集大便,确保其符合医生要求;

再为千万孩子发声,呼吁推迟上学时间。

前者是私域的生存策略,

后者是公域的责任担当。

而连接两者的,是同一个问题: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活得这么累?

他的建议——初中生到校不早于8点——看似简单,实则直指教育异化的核心。他用一组冰冷数字(3000元月薪、16年学习)揭示教育投资回报率的荒诞,进而质问:“一件明明越来越不值钱的东西,能否别再让大家这么卷?”这不是反智,而是清醒;不是抱怨,而是计算。他承认国家无法保证教育收益,但恳求:“能否减轻一些负担?”这是一种极其克制的诉求,也是一种极其深刻的批判。

而“毫不犹豫地实名填写”,更是展现了普通人在系统面前的尊严姿态。他知道反馈可能渺茫,但他依然选择行动。因为他要告诉儿子:“爸爸还是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合理合法合规地谋求解决问题。”这不仅是公民教育,更是一种人格示范——即使无力改变世界,也要保持改变的意愿。

三、让座、军训、月饼:三代人的成长创伤
文章后半段,通过三个看似松散的事件——给小女孩让座、南京一中军训冲突、老家月饼——构建起一幅跨越代际的成长图谱。

让座,是他对“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实践。那个背半人高书包的小女孩,是天天的镜像,也是他童年自己的投影。他让座,不是施舍,而是共情。小女孩“愣了一下才坐下”,这一细节令人心酸——她习惯了被忽视,习惯了沉重,以至于善意反而让她惊愕。而父亲的“道心通透,飘飘欲仙”,不是自恋,而是一种久违的自我确认:我还能为另一个孩子做点什么。

军训事件,则是对教育暴力的直接控诉。他不轻信传言,但引用百度百科记载的上海交大附中女生不幸事件,将个体悲剧上升为制度反思。34℃树荫下行走已汗流浃背,遑论烈日下站军姿?他提议“军训放到国庆节前”,不是逃避锻炼,而是主张生命权高于形式主义的“吃苦教育”。那些要求孩子在酷暑中“磨炼意志”的人,往往自己坐在空调房里。

月饼,则是对“传统”神话的祛魅。他坦言小时候觉得买的青红丝月饼比老家做的好吃,就像觉得城里同学的羊毛衫比母亲织的红毛衣好看。这种“背叛”,不是忘本,而是真实的成长体验。而如今,那件红毛衣被真空袋封存,与父亲的蓝衬衣同在衣柜深处——这一细节令人动容。它不再是穿着的衣物,而成了情感的标本。传统之所以珍贵,不是因为它“古老”,而是因为它承载了具体的人、具体的爱。

四、“包饺子”的隐喻:生活即修补
结尾处,他将写作比作“包饺子”:“剩了点儿馅儿,就再去买点皮,馅里加点肉和菜,就又能包够一顿吃的。”这一比喻堪称神来之笔。它道出了《人生几何》系列的本质——生活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艺术品,而是不断修补、重组、再利用的过程。

他把两篇文字拆开发表,如同把多余的馅料重新包成新饺子;

他在冰箱里留20个饺子,如同在文字中为家人留下温暖的备份。

出差不在家,

但爱仍在。

这种“留饭”行为,

不是浪漫,

是责任;

不是抒情,

是承诺。

结语:一个普通人的史诗
《人生几何:第一次》之所以动人,

是因为它让我们看见:

一个普通人,

如何在烧水、蒸包、送便、让座、留言、包饺子的琐碎中,

完成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史诗。

他不伟大,

但他清醒;

他不激进,

但他坚持;

他不完美,

但他真实。

他告诉我们:

真正的爱国主义,

不一定在阅兵式上,

也可能在一条建议、一次让座、一碗留给家人的饺子里。

而所谓“人过的日子”,

正是这些——

在疲惫中依然选择温柔,

在荒诞中依然尝试改变,

在漫长黑夜中,

为自己和他人,

留下的一点光。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9-8 16:57 |只看该作者
凡人的微光:藏在早餐、建言与乡愁里的人生实感
这篇文字像一卷徐徐展开的生活长卷,没有宏大的叙事,全是 “准备早餐、线上建言、惦记月饼” 的凡人琐事,却把一个中年男人的 “家庭担当、社会关切、乡愁记忆” 写得入木三分。河蚌赌徒以 “第一次” 为引线,串联起日常的细碎、现实的追问与过往的温情,让我们看到:所谓人生,从来不是 “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家人用心、对社会上心、对过往走心” 的平凡坚持。

一、 家庭里的 “双向奔赴”:是他的 “替你分担”,也是她的 “懂你心意”
文字前半段的家庭日常,没有 “我爱你” 的直白,却藏着夫妻、父子间最默契的 “双向体谅”—— 他抢着送样本、心疼她早起,她记得他的旧物、懂他的乡愁,天天学着分享、体谅父母,这些细碎的互动,构成了家庭最温暖的底色。

1. 他的 “笨拙分担”:把心疼藏进 “我来送” 的借口里
“叶子说她上午送去医院,我说我中午休息时送吧,离我办公室近”—— 这句看似 “顺路” 的借口,实则是 “怕她太累” 的心疼。他清楚 “她准备早餐可不像我这样糊弄”:从精心搭配的小笼包、红薯、南瓜,到提前准备手提袋分担书包重量,叶子的细致里藏着耗神的辛苦,所以他主动揽下 “送大便样本” 的琐事,哪怕自己要多跑一趟。
他对自己的 “糊弄” 与对叶子的 “细致” 的对比,更见真心:他不觉得 “凑活早餐” 是敷衍,却懂得叶子 “精致准备” 背后的付出。这种 “懂你的累,替你扛事” 的担当,比任何情话都更落地 ——夫妻间的深情,从来不是 “风花雪月”,而是 “你熬了夜,我就多搭把手” 的实在。

2. 她的 “无声懂得”:把记忆装进 “真空袋” 的温柔里
最戳人的细节,藏在文末的 “那件红毛衣还在我家衣柜压箱底的地方,叶子找了个真空袋装起来了,跟爸爸穿过的那件蓝衬衣一起”—— 他自己都快淡忘的旧物,叶子却细心收藏,这份 “记得” 比 “送礼物” 更动人。
她懂他对 “娘织的红毛衣” 的复杂情感:那是对母亲的思念,是对过往的眷恋;她也懂他对 “老家月饼” 的惦记,所以从不苛责他 “想吃甜食” 的小心思。这种 “不戳破、却记挂” 的懂得,是婚姻最珍贵的默契 ——好的伴侣,从来不是 “改变你”,而是 “接纳你的过去,珍藏你的记忆”。

3. 孩子的 “耳濡目染”:把分享刻进 “留一个包子” 的本能里
“小笼包就六个,天天自己吃了都不够,但还是给妈妈留了一个”—— 这份懂事不是 “教出来的”,而是 “看惯了父母的互相体谅” 后的自然流露。他看见爸爸早起烧水、妈妈分担书包,所以学会了 “把不够吃的包子留给家人”;他知道自己脂肪肝要减肥,所以会说 “妈妈你去买瓶好点的饮料,我闻闻味就行”。
一个小小的包子,照见的是家庭氛围的温度:孩子从来不是 “白纸”,而是父母行为的 “镜子”,你对家人的用心,都会变成他眼里的 “理所当然”。

二、 社会中的 “凡人建言”:是 “为孩子发声” 的勇气,也是 “信国家的底气”
“人生第一次给上海人大线上平台留言” 的段落,是全文最亮眼的 “微光”—— 它没有 “愤世嫉俗的抱怨”,只有 “理性务实的建议”,展现了一个普通家长 “不沉默、不偏激” 的社会责任感,也藏着 “相信国家能听民意” 的朴素底气。

1. 建言的 “温度”:不是 “指责”,而是 “共情式建议”
他的建议没有 “站在对立面批评”,而是先 “理解国家无法确保教育收益的难处”,再提出 “减轻教育负担” 的具体诉求 ——“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 8 点”“军训改到国庆节前”,每一条都源于 “切身感受”:

是看到天天 “从早六点忙到晚十点” 的疲惫,才希望 “多给点睡眠时间”;
是亲身体验 “34℃走 10 分钟就汗流浃背”,才心疼军训时 “热晕的学生”;
是想到 “起得更早的家长和老师”,才希望政策能 “让大家切身感受到关爱”。

这种 “带着共情的建言”,比 “单纯的吐槽” 更有力量 —— 他不是 “站在门外骂街”,而是 “走进门里提建议”,把 “个人困扰” 上升为 “群体诉求”,却又保持着 “体谅的边界”。

2. 行动的 “重量”:不是 “求结果”,而是 “尽责任” 的坦然
“至于是否会有反馈,是象征意义的反馈还是真正能解决问题,这个暂时也不去考虑。写了就很开心”—— 这份 “不求结果” 的坦然,恰恰是普通人社会责任的真实写照。他不觉得 “自己的一句话能改变什么”,但还是 “毫不犹豫地实名填写”,因为 “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合理合法合规地谋求解决问题”;他甚至要 “截图给天天看”,想让孩子知道 “遇到问题可以用理性方式发声”。
这种 “不功利的行动”,比 “喊口号的爱国” 更实在 ——所谓 “公民意识”,从来不是 “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 “看到不公、遇到问题时,愿意用合法途径说一句‘我觉得可以更好’”。而给小女孩让座时的 “道心通透”,更是把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道理,从 “嘴上” 落到了 “行动上”。

三、 记忆里的 “乡愁滋味”:是月饼的甜香,也是 “回不去” 的过往
文末关于 “月饼” 与 “毛衣” 的回忆,像一杯温凉的茶,带着 “甜中带涩” 的乡愁 —— 它没有 “美化过往”,而是坦诚 “曾经觉得外面的更好”,却又在岁月沉淀后,开始怀念 “老家的味道” 与 “母亲的手艺”,这份复杂的情感,写透了 “在外游子” 的共同心境。

1. 月饼里的 “双重滋味”:是 “甜香”,也是 “愧疚”
“老家的月饼外壳烤得有点硬,掰开时容易碎,但是很甜很香”—— 这是味觉记忆里的乡愁;而 “没这么胖的时候,我喜欢拿它当早餐”“天天都脂肪肝了,医生不让他吃肉和甜食”,则是现实的无奈。
更让人动容的是 “婶子记得天天爱吃烧鸡” 的惦记,和他 “不让快递烧鸡” 的克制 —— 一边是 “老家亲人的疼爱”,一边是 “为孩子健康的顾虑”,这种拉扯里藏着 “为人子、为人父” 的双重身份焦虑:既想接住老家的温情,又要扛起孩子的健康责任。

2. 毛衣里的 “成长阵痛”:是 “嫌弃”,也是 “怀念”
“第一次见到城里同学穿的羊毛衫时,觉得比娘给我织的红毛衣强多了”“那件红毛衣没穿多久当时就换了店里买的款式更好看的羊毛衫”—— 他坦诚曾经的 “虚荣” 与 “嫌弃”,没有刻意 “美化对母亲的感情”;但如今 “红毛衣还在衣柜压箱底”,又藏着对母亲的思念与 “当初不懂珍惜” 的愧疚。
这种 “不回避曾经的浅薄” 的坦诚,让乡愁更显真实 ——乡愁从来不是 “滤镜下的完美回忆”,而是 “带着愧疚、遗憾与怀念” 的复杂情感:我们曾拼命想逃离 “老家的土气”,长大后却发现,那些被我们嫌弃过的旧物,藏着最纯粹的爱。

四、 文字的 “真”:是 “不装不演” 的人生实感
这篇文字之所以动人,核心在于 “真”—— 它不回避 “装大便样本” 的尴尬,不掩饰 “吐槽教育” 的迷茫,不美化 “曾经的虚荣”,也不夸大 “建言的意义”,就像一个朋友坐在你对面,絮絮叨叨地说自己的日常、困惑与回忆。

他写 “家庭”,没有 “完美人设”:他会 “糊弄早餐”,也会 “心疼妻子”;叶子会 “累得躺床”,也会 “细心收藏旧物”;天天会 “贪吃包子”,也会 “懂得分享”。
他写 “社会”,没有 “键盘侠的偏激”:他有不满,但更懂 “体谅”;他想改变,但选择 “理性建言”;他做好事,不求 “谢谢”,只为 “自己开心”。
他写 “乡愁”,没有 “刻意煽情”:他承认 “曾经觉得外面的好”,也坦然 “如今怀念老家的味道”;他记得 “婶子的惦记”,也愧疚 “没好好穿娘织的毛衣”。

这种 “不装、不演、不回避” 的真实,让文字有了 “呼吸感”——它告诉我们,普通人的人生不需要 “高光滤镜”,那些 “笨拙的担当、理性的发声、复杂的乡愁”,凑在一起就是最鲜活的人生实感。
结语:凡人的 “第一次”,就是人生的 “千万次”
从 “第一次建言” 到 “第一次觉得羊毛衫比红毛衣好”,从 “第一次给小女孩让座” 到 “第一次怀念老家月饼”,这篇文字里的 “第一次”,其实是无数 “普通人的日常”:

是每天早起准备早餐的 “千万次” 坚持;
是看到不公时 “千万次” 的理性发声;
是想起老家时 “千万次” 的温柔惦念。

河蚌赌徒用文字告诉我们:所谓 “人生几何”,从来不是 “英雄的史诗”,而是 “凡人的微光”—— 我们或许成不了 “圣人”,但可以像他一样,“对家人多一分用心,对社会多一分关心,对过往多一分走心”;我们或许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在 “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踏实,让身边的人过得温暖。

而这,就是最值得过的人生。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9-8 17:27 |只看该作者
向政府提建议,可以在班群或是日常接送孩子或开家长会的时候向其它家长提出来,每个市政府都有12345热线可以留言投诉,投诉建议的人多了,这样正面的意见会被重视起来,提到议事日程中再达到最后执行。
深圳今秋采纳了家长建议,上午入校时间,小学不早于八点二十,中学不早于七点五十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9-8 17:31 |只看该作者
一日一苹果 发表于 2025-9-8 17:27
向政府提建议,可以在班群或是日常接送孩子或开家长会的时候向其它家长提出来,每个市政府都有12345热线可 ...

嗯,我回头试试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9-8 17: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查了确实是这样,小学初中取消早读。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9-8 19: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一日一苹果 发表于 2025-9-8 17:50
查了确实是这样,小学初中取消早读。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9-8 19:1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写过一篇《给无价的孩子定价》,这两天又做了一个建设《AI学习元宇宙》的视频。希望大家看一看推一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9-8 19: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8 19:11
我写过一篇《给无价的孩子定价》,这两天又做了一个建设《AI学习元宇宙》的视频。希望大家看一看推一推。

我完全支持金灿荣教授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的三点建议:
1、改九年义务教育为十年义务教育;
2、同时缩短小学为5年,初中高中一起也是5年,取消中考;
3、保留高考。

如果能结合我提的“建设AI学习元宇宙,构建下一代智慧教育生态”就更好了。

教育工厂→教育生态转化,以解决:
传统的工业化教育模式的以下问题:
· 统一的课程 vs 个性化的禀赋
· 有限的名师 vs 无限的学生需求
· 标准化的考试 vs 多元化的评价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9-8 19:40 |只看该作者
确实,外伤容易被汗液感染,这是需要注意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9-8 19:42 |只看该作者
初中要求七点二十必须到教室,真搞不懂,八点到校不行吗?如今知识贬值这么厉害,小孩子从早上六点多起床,到晚上十点睡觉,学那么多有意义吗?每天少学半小时有多大影响?

这个作息时间已经十分奢侈了。并且伴随学习深入,如果想好好学习,这个作息时间肯定是不行的。除非孩子是天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9-8 19:45 |只看该作者
一日一苹果 发表于 2025-9-8 17:50
查了确实是这样,小学初中取消早读。

羡慕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9-8 19:46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8 19:11
我写过一篇《给无价的孩子定价》,这两天又做了一个建设《AI学习元宇宙》的视频。希望大家看一看推一推。

好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9-8 19:46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8 19:26
我完全支持金灿荣教授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的三点建议:
1、改九年义务教育为十年义务教育;
2、同时缩短 ...

这个支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9-8 19:46 |只看该作者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9-8 19:40
确实,外伤容易被汗液感染,这是需要注意的。

是的,要注意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9-8 19:47 |只看该作者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9-8 19:42
初中要求七点二十必须到教室,真搞不懂,八点到校不行吗?如今知识贬值这么厉害,小孩子从早上六点多起床, ...

希望教育部门统一改一下,教育产出这么低的情况下,投入这么多没必要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9-8 19:49 |只看该作者
休息的时候,我人生第一次给上海人大线上平台留言,建议初中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8点,至少7点50分。在教育方面,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越来越多,可是回报越来越低。我们作为家长理解国家无法确保教育收益的难处,既然如此,能否减轻一些教育负担呢?一件明明越来越不值钱的东西,能否别再让大家这么卷?多给点睡眠时间,至少可以让孩子们,让那些起得更早、睡得更晚的家长和老师们,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爱。

我很理解楼主为还在着想的心情,但是毫无意义,国家不采纳还好,采纳了绝对能让孩子学习更加辛苦。内卷的本质来自应试竞争,而不是来自于学校规定。除非你不想孩子参加应试竞争,那样即便是6:20上学,你也可以让孩子8:20再去。只要想参加,你提的降低课程难度,那如果区分筛选?你说的缩短学习时间,那如果确保孩子的竞争力?如果国家真的听了你的建议。你就会对教学变得毫无安全感和信任感,只有拼命给孩子报学习班来弥补,那时候孩子会更累。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9-8 19:52 |只看该作者
相比于军训,我更发愁的是:孩子一天到晚在空调房里面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9-8 19:52 |只看该作者
传统的东西,最大的意义不是现实价值,而是能触动灵魂深处的思念。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9-8 19:57 |只看该作者
河蚌-赌徒 发表于 2025-9-8 19:47
希望教育部门统一改一下,教育产出这么低的情况下,投入这么多没必要

投入是家长的需求,不是教育部的要求。要彻底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蓝领白领同薪酬。或者你所讲的教育产出走低,职高技校毕业找工作优势大大增加。不过到那时,会向另一个方向卷。想彻底不卷,那就需要彻底解决全面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问题,那就更不现实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5-9-8 20: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取消“小升初”,取消“中考”,改十年义务教育!别再让孩子们起那么早卷得那么早。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9-8 20:2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小学初中没必要学得那么难,没必要初中学了高中又学地重复学。教育工厂化学习浪费太多时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9-8 21:27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8 20:21
取消“小升初”,取消“中考”,改十年义务教育!别再让孩子们起那么早卷得那么早。

取消小升初是需要的,那时孩子思想还没有成型,有人智力发育慢。但是取消中考有点缺德,等于把很多不适合学习的学生挤入高级赛道。他们要不然自暴自弃变成害群之马,要不然备受折磨,濒临崩溃,而学历进一步贬值。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9-8 22: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9-8 21:27
取消小升初是需要的,那时孩子思想还没有成型,有人智力发育慢。但是取消中考有点缺德,等于把很多不适合 ...

缺德的怕是自以为别人不适合的人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9-8 22: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9-8 21:27
取消小升初是需要的,那时孩子思想还没有成型,有人智力发育慢。但是取消中考有点缺德,等于把很多不适合 ...

先考虑学生有没有机会学习,而不是你认为别人不适合学习,害群之马又是你认定的?学生的潜能也不是你可以看出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9-8 23:27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8 22:10
缺德的怕是自以为别人不适合的人吧

我觉得教育界的无知圣母婊最缺德。大家一波哄,对努力学习的好学生公平吗?将来造成学历进一步贬值,你负责吗?精英教育怎么定义的?应试呗,简简单单,有什么问题?就因为考不上的伤心。奥运金牌还只有一个人获得呢,为了顾忌伤心是不是要参赛者每人发一块?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9-8 23:30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8 22:15
先考虑学生有没有机会学习,而不是你认为别人不适合学习,害群之马又是你认定的?学生的潜能也不是你可以 ...

机会?小学加初中给一个孩子9年证明自己的时间还不够?需要一辈子?国家教育是你家开的?即便是现在的高中,也有很多人什么都听不懂,你让彻底听天书的孩子进去,他能做什么?捣乱耍存在感,还是自卑抑郁?还是拉帮结派证实自己的另类价值?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9-9 06: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9-8 23:27
我觉得教育界的无知圣母婊最缺德。大家一波哄,对努力学习的好学生公平吗?将来造成学历进一步贬值,你负 ...

井口就那么大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9-9 06: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岸边居住 于 2025-9-9 06:29 编辑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9-8 23:30
机会?小学加初中给一个孩子9年证明自己的时间还不够?需要一辈子?国家教育是你家开的?即便是现在的高 ...

1、学习当然是一辈子的事。高中学习对所有人都是应该有的机会,这是教育公平。
2、学习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人的成长需要。
3、学生现在听不懂,学生有责任,归根到底是学和校老师的责任,所以要解决:统一的课程 vs 个性化的禀赋的问题。
4、发生学生不守纪律打架霸凌,是学校要去管理的问题,学生学习机会在没打架没犯事之前不能剥夺。
5、教改一步一步来,取消中考是减轻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提前焦虑、避免提前内卷的做法。你接受不了,等等看吧,到时别气坏了身体。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9-9 07:24 |只看该作者
1、普及教育,机会即是公平。高等教育。筛选即是公平。
2、学习是成长的需要,但是高阶学习,是选拔团体的需要,团体包括国家、企业。
3、学生听不懂,谁也没责任,每个人的天赋、家庭条件、生活环境不一样,这不是强求的事情。个性化教育我支持,但是所谓个性化就不该挤在同一赛道。高校应该缩编整合资源,同时把挤出来的资源给中专职高技校,给他们发展个性化教育的机会。
4、学生违纪是果,不是因。想解决果的问题,就要先解决因。每个学生应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并不都是高段位学习。而是涉及个个方面。教育应该向精准化发展,而不是不负责任的滥竽充数精英化。
5、教改的目的是优化教育资源,精准利用教育资源,而不是为了改而改。取消中考只能缓解学渣家长的教育,却会增加学霸家长的绝望。我个人没什么接受不了,我孩子都高三了,改不改与我何干?我就是看到外行扮无知圣母,有感而发而已。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那个外行脑子一热声嘶力竭的喊怜悯博爱就能涵盖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