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醉笑兄在艺文发帖,号召大家学习一些不常用的成语.莫冉说,四哥,现在还学习这些生僻的成语有啥现实意义?
醉笑兄说:这个问题很普遍,我也是被触动了才想到看看这个。有一天我看电视节目,主持人说了一个成语:沦肌浃髓,下面有字幕,我看到这几个字,却不很明了它的含义和出处,这让我很惭愧。
小莫:这些成语并不生僻,只是我们接触的少,而不熟悉这些成语,说明一件事:我们处于文化底层啊。
比如上师范的时候,接触辽阳书法家温同春,用颜体字写过他的一首诗。其中一句“肆外闳中开巨眼”,到现在才知道“肆外闳中”是什么意思。
我们这点儿文化,跟温老师比,可怜了。
谁让我这人兴趣广博杂而不精博学而又无才呢,关于温老的这首诗我又知道了,温老的原诗是这样的:
翰墨春潮方盛日,
海内书家蔚起时。
上溯兰亭承正派
更循双楫觅新支。
肆外闳中开巨眼,
穷微测妙在深思。
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吾师。
这首诗你绝对百度不到,因为这是温老1983年参加辽宁省书法篆刻进京展的时候自创的七律,知者甚少。全诗既显示了温老的才情,又表达了温老谦逊低调的品格。
我跟帖问:温老现在还健在吗?
醉笑兄说:还在,但已经写不了字了,老年痴呆,不认识人了
我感慨的说:这老人自学成才,也不易。
醉笑兄说:他是有师承的,学问,书法都有老师,且老师都是辽东名家,只是我们不熟悉。
温老饱读诗书,其文史功底之深厚,超出我们对一个书法家的一般估计和想象,
当然我没有醉笑兄的殊胜机缘识荆温老,不能亲聆温老,耳提面命,诚为憾事,但我对温老神交久矣。
那是我孩提时代,忽然就迷上了书法,到辽阳画苑买文房四宝,营业员说拿出一本字帖,说这是我们辽阳书法家温同春写的,你看看吧。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学习书法要临古帖,就买了一本,刚那刚翻箱倒柜的寻找,这本启蒙字帖至今竟然还留着,真是奇迹。
温老,名同春,字六如,1922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于菜农之家。五岁学书,精心描红,六岁临帖,苦学不辍。曾得辽阳书界前辈白水贞、倪正誉、张博仁指导,心领神会,其时的温老便常为人写楹联、牌匾、碑刻,被称为神童。
九岁至十四岁苦学颜真卿、王羲之、十九岁参加中日书法联展,获青年一等奖,此后三十年潜心研究文史及书法,真行草隶无所不精。
温老的书法,恪守前人家法,继承创新,不为苟异,以颜体为基调,功力深厚,又兼诸家之长,汇为一炉,蔚然成家。
那时候到辽阳,但凡有声望的门店单位的牌匾,都是温老所写。
醉笑兄所说温老的师承该是这么回事,但是严格来说,这几位前辈只是指点过温老,不算师父。
任何的圈子其实都是讲究师承关系背景靠山的,所以温老一直名气不够或者书家地位不足,也和没有师承没有背景有关。
当然,这也和温老为人谦和,不摆架子,有求必应写得过多有关。
愿耄耋之年的温老一切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