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水贴:说说宝钗
查看: 21636|回复: 1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贴:说说宝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4-11-30 11:2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木兰 于 2014-11-30 11:38 编辑

      林黛玉与薛宝钗二人恐怕在《红楼梦》的读者看来,是水火不能相容的两个人物。这种关系的建立一是得于二人的性格差异,第二恐怕就是情敌关系了。
  
  《红楼梦》是经典的爱情悲剧。宝林二人前世夙愿,今生相约一个非君不嫁,一个非妹不娶。但宝钗横空出世,生生地将宝玉从黛玉怀中抢去,以至于高鄂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安排了两个对比鲜明的场景:一边是宝钗洞房花烛,另一边是黛玉冷月葬诗,死前那句:“宝玉,你好……”多少年来让人闻之落泪?
  
  事实上,黛玉天生清高叛逆,才思敏捷,是很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品味的,所以读书人评判《红楼梦》自然要高黛玉而轻宝钗。而普通百姓看薛林二人多半得益于那个前世的传说,也就是仙草与补天石的恩怨。在这个故事中,黛玉先入为主,好像他们二人的婚姻上天注定而宝钗存属第三者插足。出于传统上对于第三者的痛恨,对宝钗看不惯或是轻视,对于读者来说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了。
  
  事实上林黛玉与贾宝玉有滴水之恩,而薛宝钗未免就没有与宝玉的金玉良缘。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又加上生平好以泪洗面,在感情上是很能满足士子们我见犹怜与意淫的心里的。而在这种心里状况下,封建家庭礼教下完美化身的薛宝钗自然会让人看来“城府极深”,或许还有人在认为,宝钗夺走宝玉是一个精心策划而数年功成的惊天阴谋。
  
  这未免冤枉了宝钗,因为《红楼梦》更精典的地方是一部反封建礼教的书,而宝钗未免是封建礼教中的最大牺牲品,甚至不幸要超过黛玉。
  
  黛玉也许是个不幸的人,没长多大母亲就死了,而父亲又身体不好,没过多久也死了(死在黛玉进贾府之后,特此说明,省的有人说咱没看过《红楼梦》),所以黛玉从小就被外婆接进贾府。但宝钗未免更不幸,不但爹死了,而且哥哥还是著名的呆霸王薛蟠。林黛玉最起码是老母人的外孙、贾正等人的外甥,宝玉的表妹,更重要的是她的母亲姓贾,而薛宝钗只不过因为母亲是王夫人的妹妹而已。从和贾府的亲厚程度来说,黛玉显然要超过宝钗。但黛玉寄人篱下的表现肯定要更甚于宝钗,以至于没事葬个花,哭哭丧,甚至到对人恶言相向的地步。
  
  但在宝钗进贾府之前,黛玉这方面表现并不是太强烈,或者是作者没有记录。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红楼梦》众多美女当中,才貌可与黛玉一争高下而且要过于黛玉的人只有宝钗了。在这种情况下,黛玉在宝钗面前更容易给人一个印象就是:弱者。我们在同情弱者的思想操纵下将更多的同情与眼泪给了黛玉,不也是一种不公平吗?
  
  需要简单的将宝钗与黛玉二人做一个比较:宝钗对人胸襟宽阔,书上说宝钗为人随和,所以丫头们多喜欢去找宝钗玩,而黛玉这方面多少有点目中无人,所以人们都说宝钗要强于黛玉,黛玉也因此含恨宝钗。
  
  宝钗虽然家中富可敌国,但她为人不喜欢铺张,书中也说她的卧室陈设非常朴素。而且她乐于助人,并且不张扬。邢夫人出生贫寒,所以她的亲戚也是生活困窘,宝钗就时常悄悄地周济邢岫烟等人。更何况宝钗温柔,体贴,懂事,善解人意……,就不必一一细说了。
  
  总的来说,宝钗是一个封建礼教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完美女子的典型。这样的女子能在与林黛玉的感情相争中占得上风,自然是说的过去的。但还值得一题的是,薛宝钗是不是真的爱宝玉。
  
  这个观点似乎比较奇怪,宝钗最后不是嫁给宝玉了吗?
  
  我们都知道黛玉是爱宝玉,这个观点在书中表现无遗,而宝玉也爱黛玉从他无数次的发誓中也可以认为他是爱的。但宝钗爱宝玉吗?
  
  高鄂续的《红楼梦》中有这样的描写:“正说着,只见贾母差鸳鸯过来候信。薛姨妈虽恐宝钗委屈,然也没法儿。又见这般光景,只得满口应承……。宝钗始则低头不语,捂为便自垂泪。薛姨妈用好言劝慰,解释了好些话。”(《红楼梦》第九十七回)
  
  请大家注意,此时宝玉已经疯了。另外,以宝钗的聪明才智,并不会不知道宝哥哥是何许人也——这我在有一篇文章里就已经说过,宝玉的情泛滥程度除了没有对畜牧产生过感情。另外她也不可能不知道宝林二人之情。
  
  个人以为,以宝钗的聪明才智,她是极有可能不爱宝玉的。当然,宝钗这种女子,如果说她是为社会与世俗而生也不为过,而这样的人,往往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她究竟爱谁。宝钗是封建礼教教育下的完美女人(再次说明),她嫁给宝玉,最后也是自已家庭的不幸和败落后的无奈选择。从某些方面讲,她是自已委曲求全,顾全大局,深明义理个性的牺牲品。或者干脆来说,她是在尊守三从四德。
  
  所以,尽管我们或许曾以轻视过宝钗,同情过黛玉,那么应该思考的是,真正应该同情与痛恨的是什么。
  
  黛玉有很多次机会可以嫁给宝玉,老夫人也说过是担心黛玉的身体。但黛玉的身体是她自己给毁掉的,恐怕推不到别人或是封建礼教身上。所以黛玉的结局就是含恨而死,只不过高鄂安排的结局未免让人心酸了一些。而电视剧则有了一些巧妙的回避——安排黛玉死在宝玉送探春远嫁的中间。但这样安排未免冲淡了小说与电视剧中的悲剧色彩。
  
  不过不管是高鄂还是电视剧,都没有说宝钗的结局。宝钗嫁给了一个并不爱自己的男人(也许她也不爱对方),过的是落魄凤凰不如鸡的生活,电视剧里安排宝钗被卖,实在是妙笔。而最终宝玉出家不知所终,宝钗如何?她必定是独守空闺,寂寞了此残生吧。
  
  这让我想到红楼梦中另一个人物:李纨,也许作者正是在李纨身上预示了宝钗最终的命运。
  
  所以悲剧的最终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来给人看,但这种悲剧,更容易让人产生对一个时代的痛恨。宝钗是封建制度教育下的完美产物,她的结局尚且如此?黛玉作为叛逆结局当然在设想之中了。
  
  真难道如诸葛亮所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为宝钗也洒些同情之泪吧。
4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60
发表于 2014-12-17 17:01 |只看该作者
人云亦云的看多了,还是喜欢咸蛋的红楼美文。
视角独特,引人入胜。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2014-12-2 02: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有福自然在 发表于 2014-12-1 17:51
宝钗俺还是喜欢的,甚至超过黛玉。但是她偷听到人讲话为了自己不惹麻烦而转嫁娉儿那节俺不喜欢了{:soso_e12 ...

这贴有滴翠亭事儿的解释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发表于 2014-12-1 17:51 |只看该作者
宝钗俺还是喜欢的,甚至超过黛玉。但是她偷听到人讲话为了自己不惹麻烦而转嫁娉儿那节俺不喜欢了{:soso_e120:}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发表于 2014-12-1 15: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张大民 发表于 2014-12-1 15:07
不会,他真正爱的只有黛玉

我觉得他是博爱
而且那个时候的爱和咱现在的不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发表于 2014-12-1 15:07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1 14:52
两个不般配的人凑合在一起
一个准备逆来顺受
另一个还想着旧情人

不会,他真正爱的只有黛玉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发表于 2014-12-1 14:5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张大民 发表于 2014-12-1 14:35
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是宝钗身上没有热情和激情,宝玉根本激发不了她的热情和激情,所以,宝钗只不过是把 ...

两个不般配的人凑合在一起
一个准备逆来顺受
另一个还想着旧情人
其实宝玉就是娶了黛玉
他也会想着宝钗
两个全娶了
还会想着第三个
他不会有满足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发表于 2014-12-1 14:47 |只看该作者
张大民 发表于 2014-12-1 14:44
我说的是书上的,你说的是现实的,其实宝钗和黛玉宝玉身上,有的是仙气和灵气,就是不是现实里的气息, ...

读者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和认识,都会加进自己生活的体验和人生的感悟。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发表于 2014-12-1 14: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大民 于 2014-12-1 14:47 编辑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12-1 14:41
山哥五十岁前,还觉得情投意合最重要。六十岁后,觉得家庭的和谐最重要。


我说的是书上的,你说的是现实的,其实宝钗和黛玉宝玉身上,有的是仙气和灵气,就是不是现实里的气息,呵呵,宝钗比妙玉更像出家人,只不过她的入世像出家般,黛玉和宝玉是仙缘,没有金钱,地位,功名等等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发表于 2014-12-1 14:41 |只看该作者
张大民 发表于 2014-12-1 14:35
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是宝钗身上没有热情和激情,宝玉根本激发不了她的热情和激情,所以,宝钗只不过是把 ...

山哥五十岁前,还觉得情投意合最重要。六十岁后,觉得家庭的和谐最重要。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发表于 2014-12-1 14:38 |只看该作者

宝钗肯定很会打理家庭。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14-12-1 14:36 |只看该作者

这张照片好!{:soso_e157:}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14-12-1 14: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大民 于 2014-12-1 14:38 编辑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12-1 14:28
宝钗嫁给贾宝玉,贾宝玉天天受教育,等于娶了一个家教。
贾宝玉受不了,就出家了,并且是一去不回头。{: ...


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是宝钗身上没有热情和激情,宝玉根本激发不了她的热情和激情,所以,宝钗只不过是把自己当成了机器一样,适合地去做适合她位置的事情而已,所以他和宝钗结婚,最后的结果就是相敬如宾的冷淡,没有内心的热烈,宝钗不爱他,只是理解他,所以宝玉也没有那么爱宝钗,因为他们无法互相激发起共鸣,他的热情感化不了她内在的冰冷。或许宝钗喜欢的是真正像个男人的男人,有担当又重感情,可惜宝玉不是,所以她也遇不到,仅此而已,或者她根本就觉得不可能,在那个完全不能由女子做主的社会里,她早就料到了,女子一旦有自己的感情,都会陷入绝望的境地,还不如什么都不想,没有感情,来得好,那样才没有痛苦。
宝钗不一定会天天教化宝玉,她有自己内心的东西在。
而黛玉是没有宝玉不能活的,她用全部的身心去爱宝玉,所以他们有共同的热情,可以感受很热烈和相似的和谐,仅此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14-12-1 14: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12-1 14:28
宝钗嫁给贾宝玉,贾宝玉天天受教育,等于娶了一个家教。
贾宝玉受不了,就出家了,并且是一去不回头。{: ...

要我早满足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14-12-1 14: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张大民 发表于 2014-12-1 14:11
大家理解的宝钗都是那样的,藏拙不过是有目的,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处心积虑地想得到别人的好评,笼络 ...

我觉得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14-12-1 14: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依敏 发表于 2014-12-1 13:55
记得有一次跟朋友逛街,一家店的老板娘评论朋友是宝钗型的女子,而我是黛玉型的!朋友当时还不高兴,如此看 ...

嗯,当媳妇别当黛玉
否则只好葬花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14-12-1 14: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12-1 12:55
文学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其认识意义和教化意义,二者又是那么的水乳交融。

附议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14-12-1 14:28 |只看该作者
张大民 发表于 2014-12-1 14:11
大家理解的宝钗都是那样的,藏拙不过是有目的,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处心积虑地想得到别人的好评,笼络 ...

宝钗嫁给贾宝玉,贾宝玉天天受教育,等于娶了一个家教。
贾宝玉受不了,就出家了,并且是一去不回头。{:soso_e120:}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14-12-1 14: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大民 于 2014-12-1 14:24 编辑
依敏 发表于 2014-12-1 13:55
记得有一次跟朋友逛街,一家店的老板娘评论朋友是宝钗型的女子,而我是黛玉型的!朋友当时还不高兴,如此看 ...


大家理解的宝钗都是那样的,藏拙不过是有目的,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处心积虑地想得到别人的好评,笼络人心,处心积虑想排挤黛玉,嫁给宝玉,或者得到更多的东西。
实际上我是通过别人写的和曹公的判词来看的,实际上我理解的是,宝钗没有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也不是处心积虑要嫁给宝玉,也不是处心积虑想嫁入宫里,她对自己其实更苛刻,超过了对别人,

不过我说的,不一定对,欢迎大家反击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14-12-1 14:07 |只看该作者
云盖山 发表于 2014-12-1 12:55
文学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其认识意义和教化意义,二者又是那么的水乳交融。

嗯,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发表于 2014-12-1 14:06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14-12-1 11:23
是的,一千个人看就有一千个想法,每一个的思想视觉感慨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一个 ...

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14-12-1 14:06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1 11:14
鲁迅看遍24史得出的结论只有“吃人”二字。
红楼梦,也就是”荒唐言、辛酸泪”
各有各的感悟

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14-12-1 13: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记得有一次跟朋友逛街,一家店的老板娘评论朋友是宝钗型的女子,而我是黛玉型的!朋友当时还不高兴,如此看来还是做宝钗好些!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14-12-1 12:55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14-12-1 11:23
是的,一千个人看就有一千个想法,每一个的思想视觉感慨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一个 ...

文学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其认识意义和教化意义,二者又是那么的水乳交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14-12-1 12:52 |只看该作者
张大民 发表于 2014-12-1 11:07
其实萝卜青菜,各入各眼,其实宝玉的爱是最高的,他是对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怀有怜惜而不是占有之心,所以 ...

严重赞同。{:soso_e157:}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14-12-1 11:48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14-12-1 11:23
是的,一千个人看就有一千个想法,每一个的思想视觉感慨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一个 ...

上纲上线了,他就是一把辛酸泪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14-12-1 11:23 |只看该作者
张大民 发表于 2014-12-1 11:07
其实萝卜青菜,各入各眼,其实宝玉的爱是最高的,他是对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怀有怜惜而不是占有之心,所以 ...

是的,一千个人看就有一千个想法,每一个的思想视觉感慨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一个人一件事,谁是谁非是没有结论的。
红楼梦的最终思想是通过一个大家庭从富有走向灭亡而去批判当时是社会衰败,以及对一个时代的爱情关与封建制度的讽刺。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14-12-1 11: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张大民 发表于 2014-12-1 11:07
其实萝卜青菜,各入各眼,其实宝玉的爱是最高的,他是对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怀有怜惜而不是占有之心,所以 ...

鲁迅看遍24史得出的结论只有“吃人”二字。
红楼梦,也就是”荒唐言、辛酸泪”
各有各的感悟
不过你的感悟,我很赞同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14-12-1 11: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14-12-1 11:06
俺看了你们的回帖 首先就想起了一句话;一个温柔了岁月,一个惊艳了时光  
只是没想到把史湘云牵扯进来 ...

说明我们的思维并没有局限,是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14-12-1 11: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张大民 发表于 2014-12-1 11:07
其实萝卜青菜,各入各眼,其实宝玉的爱是最高的,他是对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怀有怜惜而不是占有之心,所以 ...

所以真正的看透,最后可恨的只有当时的社会。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14-12-1 11: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14-12-1 11:04
呵呵 所以俺说;早看到你这个贴 俺在碎念中就不这样写了撒
不过俺是前天写的 可不是看了你的红楼系列这 ...

感慨其实是允许的。像谁不像谁又何必追究?有人说我像流氓,有人说我虚伪,还有人说我卑鄙。这到底是薛蟠还是贾雨村?问题是我啥也没说啊,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