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沂蒙往事(大结局)
查看: 19750|回复: 2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沂蒙往事(大结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5-14 15:5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9-1-29 13:30 编辑

       “又来当兵的了,快跑啊!”村里有人大声吆喝着。人们拉起了牛马,赶起了猪羊,抱着孩子往山上跑!兵荒马乱的年景,人们也不管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自古兵匪一家,不让他们吃老百姓,他们都不知道怎么活的。
      老百姓跑光了,部队也开进村里。为首的长官骑着高头大马,身后一大帮着粗布军装,背各式长短武器的队伍。长官看着空空的村子,不禁皱起眉头,勒住缰绳。勤务兵马上乖巧的走到马前,接过缰绳,扶长官下马,然后把马拴好,去百姓家提了一桶水回来饮马。树下的小草被啃食了干净,马嘴不由自主地伸向小麦地,直到缰绳绷得紧紧的还不尽兴,马蹄子跺着地,打着响鼻。
      勤务兵解开缰绳,准备拉着马到山坡或者河沟里放放马。长官走过来拉下脸问道:“小张,你这是要到哪里哟?”  
      “报告首长,我想到那边放马,刚才咱们的马把老乡的小麦糟蹋了不少,我犯了错误”说完,低下了头等着首长批评。首长看着勤务兵的样子和蔼起来。来来来,我给你个任务,你看看这片地和其它的有什么区别?勤务员观察了一会儿,向首长汇报,这片地收拾的特别平整,没有土块,像用筛子晒过了一样,而且这片小麦长的也黑幽幽的,比别的地长的好。
    “嗯!你观察的很好,那你想没想过这块地的主人能是什么样的人呢?谁能有这么大一片地?一定是地主,只有地主才能收拾的这么平整,干净!那你想过没有,地主为什么天天鸡鸭鱼肉吃着还不干活,专门剥削咱们穷苦的老百姓?你参军之前家里有过土地么?参军是不是为了都过好日子?不打倒地主我们能分到田地当家做主人么?吃地主些小麦,你替他惋惜,就是革命立场问题了!”
     说话的功夫,小张手里的缰绳不自觉地松开了,少了羁绊,马儿撒着欢跑进地里,啃食着青青的麦苗。
     一个声音从柴禾垛里传出来,“别吃俺家的麦子”。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跑出来,顺手捡起一根树枝,跑到地里,抽打地里的马。马受了惊,向一边躲闪着,嘴里却不时再偷吃几口。
     几个小兵早跑过来,抓着胳膊,撕扯着衣服把孩子拖到长官身边。
     “你家的地?”长官有些不屑,
     “俺家的!”长官斜睨着这个胆大的地主家的狗崽子,虽然不是绫罗绸缎,一身土布衣服却是干干净净、没一个补丁,一看就不是穷人家的孩子。长官心里很不高兴,这还翻了天了,态度这么嚣张。那边的马没了管束,更放肆地在孩子面前啃食着麦苗,孩子又往地里挣扎着。士兵们看到官长的脸色不对,拖过孩子撕扯着打,忽然之间,一个日本旗从孩子裤子里掉了出来,所有的人都停了手。勤务兵捡起来递给长官。
     长官脸阴下来,原来不光是地主还是个汉奸,如果刚才看着还是个孩子不忍心动手的话,对汉奸就没这么说道了,砍头!
     柴禾堆里一个稍大的孩子跑了过来,刚才一个没留神,没看住自己的弟弟,寻思挨顿打算了,看这架势,大片刀都拿出来了,好像要出事,孩子赶忙跑到长官面前说道,我弟弟不懂事,你们别打了,他还小,你们放了他吧!
     长官看了看问道,你的亲弟弟?嗯!亲弟弟,一个爹,一个娘的,他不懂事,放了他吧!大孩子说道,那一块儿砍头,对待汉奸要杀无赦,一个不留!
     两颗人头滚落到草丛里,两截树桩子样的身体重重倒在地上,在地上扭曲着身子,士兵们木然地望着鲜血从脖腔子向外喷射,行刑的人用砍刀在衣服上擦干血迹,刀把子上的红绸子和地上的血污斗着艳,或者说更胜一筹。
     远远的沂河静静地流着,没有一丝丝停留,没留意这里两条人命就这么飘走了,或许这样的事太多,木然是最好的姿态。只不远处,一个人被吓的尿了裤子,几十年后一看见血就巴鲁、巴鲁地说着鸟语。





                                                (二)

     “东家!走吧,都收拾完了!”一个伙计轻声的问着院子里的掌柜的。
     “我再看看,这一走怕是再也看不到了。”掌柜的像是自言自语,或是对这份无奈,只能做这点无奈的表示了吧!本来临街的商铺应该是灯火通明,这回却漆黑一片,院子里只有伙计拿着的几盏气死风灯照着茫茫的黑暗。院子里石头瓦块散乱在地上,这是白天从墙外飞进院子的,砸坏了一些花草和堆在墙边的货物。几张传单被风欺凌着,偶尔在院子里翻滚一下。
      东家捡起一张看看那些令人心惊的文字,打倒大汉奸甄**,打倒卖国贼甄**。东家苦笑起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只是跟日本人做了买卖,卖了些东洋货,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大汉奸,卖国贼,我是倒卖人口了还是卖给东洋人情报了?自己做生意一向老实,人家喜欢东洋货,我就卖这些东西,只为了养家糊口。我也没坑蒙拐骗,也没欺男霸女,也赈济过穷苦人,给粥场施舍过粮米。我小时候也是穷苦人出身,知道穷人的难处,为了讨一口饭,我饿昏在人家门口,醒了就给人家扫院子,帮人家干活。渐渐地,攒了几个铜板,省着不花,然后换了小东物西再到乡下卖,折腾着才攒下这桩买卖,这还成罪恶了!
     愚民哪愚民!官老爷投机倒把,里通外国你不吱声,人家吃香的喝辣的你吃糠咽菜,卖儿卖女你不吱声,听他们一咋唬,东洋鬼子来了,你来劲了。做人是为了吃饱饭,活活让你饿死,难道比一句亡国奴更可爱?眼红啊!
     走吧!东家终于开了口,几个伙计推着独轮车,装着些不易碎的货物,在幽静的路上吱吱作响。东家跟门房的老王说道:“跟我们走吧,东西不要了!”
     “老爷!我帮你照看着,哪天回来起码还有人帮你收拾一下院落,我五十多岁了,也没成家,从您收留我,这里就是我的家,你放心,我有分寸的!”
      “好吧!不行就跑,你就说是给我扛活的,他们不至于难为你,碰到坏人快跑,我不会怪你的!”
     再回过头的时候,已经是离县城三十里开外,回望时只见沂水城内一缕黑烟正渐渐淡去。
     老王是没有事,只是他的腿再没有站起来的功能,给大汉奸看管门庭也是汉奸,只是看他年纪已经不再年轻,饶了一条狗命。没搬走的物品,被洗劫一空,拿不动的被砸的稀烂,能点着的被付之一炬,最后还是好心的几个邻居怕殃及自己家,待人走的差不多去救了火,房子才保留下来。
     二百里外的一个小村庄,只有一条路能进到这里,所以只要有人进出就会看到,关键是这里背后是绵延的蒙山,和沂山被合称为沂蒙山,如果有个风吹草动,可以翻山逃走。
      一家子人要有个住处,这小山沟里齐整的房子不多,有家的房子倒是新盖的,这个庄户人家的老汉给地主当了几年长工,买了山,开了地,收入多了就盖了一个房子,为的是给渐渐长大的孩子说媳妇用的,本来不想同意,但有邻居的央求,甄家出手又不很抠,除了给租房的钱,又送了好几个怪眼人的洋瓷盆,女主人答应下来,老汉也不好再说什么。
      老汉每天领着孩子到地里侍弄庄稼,甄家人偶尔也帮着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掌柜夫人和女主人成了朋友,也是帮着照顾门户,都是没什么讲究的人倒也相安无事。
      转眼换了季。天变,世道也跟着变,打发回城里的伙计来报信,现在风声不那么紧,可以回去操持家业了!甄家人千恩万谢的告别,临行时,甄家掌柜忽然想起,以前做生意时有个日本朋友送给他一个日本旗并嘱咐他,如果有一天中日继续交恶,日本的军队真出现在县城,只要他拿出小旗晃一晃,人家就会没有敌意。许多日子一直没有用上,今天离别为了感恩,把珍藏起来的这面旗,送给了这家人并叮嘱,如果遇到日本人一定要拿出来。只是他没想过,自己的无心好意给这家造成了杀身之祸。
     甄家人走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只是这个东洋旗太过有趣,像极了中国的膏药旗。老汉的二儿子拿着出去,在别的小朋友面前呼呼啦啦鼓弄,显摆很是有面子,女主人惯着孩子不去管他,老汉没拿它当回事,只是当孩子的玩物,只是当这块破布要了两个孩子命时,他才真懂得了什么是后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1 顶0 踩0

201
发表于 2025-8-3 18:14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3 17:59
感觉我总是松松散散在读你的字,唉,自我检讨一下状态。。。。等我哪天集中注意力,再慢慢翻阅一遍。。。 ...

好好修养吧,保养好发个照片上来,让我们好好看看,老师月半没?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25-8-3 18:12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3 17:59
感觉我总是松松散散在读你的字,唉,自我检讨一下状态。。。。等我哪天集中注意力,再慢慢翻阅一遍。。。 ...

这篇还是在豆豆老师的鞭策下写成的,知道中篇至少六万字以上。
以前看飞狐外传,又看雪山飞狐,我这也属于个外传吧
老妈总不让采访,高兴时给讲一段,就又成了这两段。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25-8-3 18:07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3 17:57
笑得我不要不要的。。。

那么多大学问家这点事都看不穿,还论啊!辩啊!总找理由解释时,这国家已经糟透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25-8-3 17:59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3 17:26
这一日,一行人走到桓仁县沙尖子,下午四点钟,杨家侄子忽然觉着肚痛不止,众人以为着凉所致,急忙弄些开水 ...

感觉我总是松松散散在读你的字,唉,自我检讨一下状态。。。。等我哪天集中注意力,再慢慢翻阅一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25-8-3 17:57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3 17:23
现在真正的正能量很少,满天都是高衙内,高太尉,还不让批判,还删帖,只能从真正的故事里找乐趣了{:1_20 ...

笑得我不要不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发表于 2025-8-3 17: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手刀 于 2025-8-4 15:41 编辑

        这一日,一行人走到桓仁县沙尖子,下午四点钟,杨家侄子忽然觉着肚痛不止,众人以为着凉所致,急忙弄些开水喝下,疼痛仍不减轻,有好心的主家让出热炕头说烙烙肚子,兴许放几个屁通通气也就好了,有的人好心端来一碗糖水,有的说是不是冲撞了什么?赶紧拿鸡蛋,清水,镜子请仙,看看得罪了哪路邪神?可惜万般用尽,疼得只是哼哼,连打滚都没了力气,天太晚离镇上又远,只等天明寻那大夫来看。天明时,杨家侄子只是出气多进气少,杨秀才怕影响人家气运,赶紧把人抬出正屋,找一偏厦躺着,杨家侄子只看着妻子和俩孩子说不出话只默默流泪,侄媳和俩孩子趴在杨家侄子身上痛哭流泪,这情景看哭了很多村民。

       八点钟,杨家侄子咽下最后一口气,有好心人拿了一领新芦席裹上,又帮着找了一朝阳的偏坡,挖了坑下了葬。

        对侄媳妇来说,这是晴天霹雳,来的时候还是一家团圆,夫妻恩爱,还没走到地方,人就扔在这地方,剩她一个妇道人家到底应该怎么办?回又回不去,跟着走?侄子都没了,叔叔一家还能像以前一样帮着呵护么?两个这么大的孩子人家怎么帮着拉扯?于是越想越伤心,哭的个天昏地暗,杨家人急忙劝说,侄媳妇啊!别伤心,你要是愿意跟我们继续走,这俩孩子我们帮你带,现在也快到地方了,翻过浑江,我们就到宽甸地界,再走个七八十里也就到了。侄媳妇越发伤心,走了十万八千里,最后这百里都不到,丈夫都没坚持到,这个短命鬼。

        杨秀才按照书信的地址,找到了殷家好友,介绍完自己一大家子,又介绍了侄媳妇一家的遭遇,殷家好友好阵唏嘘,也帮着安排了住处。

       帮衬这十顿八顿还行,十天半月也行,有志气的人怎么能总让人家帮衬,人家就不说什么,自己的脸也挂不住,侄媳妇求殷家叔叔给找些活来做,看孤儿寡母太可怜,殷家叔叔去求当地的富户-甄大棉裤,人家说家里的几头牛要放,这差事就落到前窝八岁孩子头上,但不是有什么坏心眼子,自己五岁的孩子还太小。几头牛不够放,又揽了附近家的几头牛,这总算有了来钱的道,自己白天也出去找些坡地来刨,种些苞米蔬菜,中午晚上提前回家做好了饭,等大儿子回来。

        小儿子年纪小,咧咧的说饿,总要揭那锅盖,当娘的也心疼,可没办法,只能轻声细语的哄着,二宝啊!咱先不吃,等你哥哥回来一起吃嗷,咱现在吃的这些都是你哥放牛挣来的,再等一会儿,你哥回来热热乎乎大家一起吃,大儿子回来时,这孩子娘总赶紧给换上干爽的衣服,给大儿子洗完了脸,让儿子先上桌,让儿子先吃,怕两个儿子吃不够时,自己总是少吃。

        杨秀才这一路也是借了不少侄子的光,出门在外男人少了容易受欺负,尤其是侄子身体健壮,比他这耍笔杆子的秀才威风的多。杨秀才娶妻生了四个女儿,再往后就一直没生,虽然受孔夫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熏陶,却也再没纳妾,想当初杨秀才也是一方富户,想纳个妾很简单的事,后来想开了,没儿子也不用操那份心,出那么多力,养好自己的牡丹,种好自己的竹子,教好自己的学生也是不错。闯关东时,大妮子,二妮子已经出嫁,就随她夫家去吧,只把十四岁的三妮子桂兰和小妮子带了过来,桂兰十六的时候,杨秀才和殷家兄弟觉着对方的孩子都不错,算是看着长大的,又知根知底,老哥俩觉着更进一步做个儿女亲家更好,遂找了媒人,约定了日子成了亲。

       婚后第二年生了个妮子,隔了一年又生了个儿子,这是人丁兴旺的开始,如果生活一直这么平稳的生活下去,杨秀才也想在这再生活几年。这时就传来谣言,说小日本要和中国干仗了,说得多了,杨秀才心里没了滴,这许多年读书写字,杨秀才对这社会已经看了个透,战争起来,刀兵不长眼,说不定就挨到了自己头上,尤其是和外国人打仗,中国人之间还讲究个意气,看在孔夫子头上或许还有个活路,洋鬼子不信这个,现在趁着东洋兵没打过来赶紧回老家,走晚了尸身都扔在了外面。和亲家沟通这事,亲家觉着这里发展着还好,暂时想再观望一下,毕竟在哪里不是吃饭?

       杨秀才见劝不动人家就准备自家先走,三女儿成了人家媳妇,就和人家共患难吧,命好在哪里都能生活,侄媳妇听说叔叔要回山东,也领了两个孩子过来,说叔叔婶婶千万把我们也带回去吧,我一个妇道人家孤儿寡母在这太不方便,回家起码有亲戚帮着照顾俩孩子,真要打起仗来,我哭都找不到地方去。

       寡妇去辞了工,打点好行装准备逃离这生活了几年的地方,这时期许多闯关东的人觉着世事不稳,离开了这经营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生活的地方。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这偏僻的山沟里也听到了远处那隆隆的炮声,天上的飞机也呼啸着划过天际,直到彻底听不见声音,那紧张的心底仍抽抽着落不实处。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发表于 2025-8-3 17:26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5-8-3 11:13
闯关东只是好多年前看过电视剧
估计那时候年纪轻,还真不了解其意。

影视里都美化和丑化过了,真实的苦难才最接地气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2025-8-3 17:23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5-8-3 11:14
现在基本上热衷的都是些家长里短邻里故事,倒是那些文邹邹的抒情文看得索然无味了。

现在真正的正能量很少,满天都是高衙内,高太尉,还不让批判,还删帖,只能从真正的故事里找乐趣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2025-8-3 11: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3 11:12
老一辈的故事特别曲折,许多情节都是想不到的,可惜我不是大家,只能写这干吧的小记叙文


现在基本上热衷的都是些家长里短邻里故事,倒是那些文邹邹的抒情文看得索然无味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2025-8-3 11: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3 11:09
有些地方,老妈也记得不太清,她还反感我去问,怕我在网上写,就趁着她讲故事时候套话,一点点积累,这篇 ...

闯关东只是好多年前看过电视剧
估计那时候年纪轻,还真不了解其意。

你这写出来感觉特新鲜好奇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发表于 2025-8-3 11:12 |只看该作者

老一辈的故事特别曲折,许多情节都是想不到的,可惜我不是大家,只能写这干吧的小记叙文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2025-8-3 11:09 |只看该作者

有些地方,老妈也记得不太清,她还反感我去问,怕我在网上写,就趁着她讲故事时候套话,一点点积累,这篇百分之九十九还算正确,还得继续抠。
那一年回山东的时候,和二舅也谈过,他的山东话太标准,很多听不懂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2025-8-3 11: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3 11:04
民间情绪都是正负主导的,不管是对哪个国家,读书的人应该清醒,哪能和愚人一般见识?

懂了,
有些话不能言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2025-8-3 11:04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5-8-3 10:59
好像我们记事起,中日恢复了友好关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又开始剑拔弩张了。

民间情绪都是正负主导的,不管是对哪个国家,读书的人应该清醒,哪能和愚人一般见识?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发表于 2025-8-3 10: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篇好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发表于 2025-8-3 10: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好像我们记事起,中日恢复了友好关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又开始剑拔弩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2025-8-3 10:49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8-2 19:27
记性真好,还能找到这个贴子,还能接上。

很简单啊!个人空间,点开主题,以前写的都在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发表于 2025-8-2 19:27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2 19:19
就写一段,不知插哪个章节里,单独一篇一个故事,就发在末尾,啥时候老妈再讲一段,就再补一段
...



记性真好,还能找到这个贴子,还能接上。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2025-8-2 19:19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8-2 19:12
后面还有的话,可以单开一个帖子发……

就写一段,不知插哪个章节里,单独一篇一个故事,就发在末尾,啥时候老妈再讲一段,就再补一段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发表于 2025-8-2 19:12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2 19:02
中午吃饭时候挺老妈讲家史,赶紧记录下来,也不知道插哪一章合适,单独做个小故事吧。



后面还有的话,可以单开一个帖子发……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发表于 2025-8-2 19:11 |只看该作者

我还没看过这个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发表于 2025-8-2 19:02 |只看该作者
中午吃饭时候挺老妈讲家史,赶紧记录下来,也不知道插哪一章合适,单独做个小故事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发表于 2025-8-2 19: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手刀 于 2025-8-3 10:51 编辑

          村里有的人家已经断粮好几天了,小孩子的叫声都没了劲头,家境好的这时早就收拾了些东西,投亲挂友去了,不好的拄着棍子领着老人,带着孩子出门讨饭,奈何天灾人祸,许多村落也是空空的没几个人,只是凭着往年的经验,尽量往些富庶且民风尚好的地方逃难。人心啊!真的不同,走到人家门口,有的人家吃着窝头,看着老人,孩子可怜,从自己嘴里掰下半个,盛碗水粥让给你,有的吃着馒头却不舍的半个,求的紧了,门口的大黄狗恨不得冲上来,怕你分掉它碗里的狗食。

        杨秀才,村里人对这有学问的人一直这么叫着,这几日一直在斟酌,到底往哪里讨营生才好,私塾早停课许多天了,乡亲们知道保命比读书更重要,没了学生,老师也会饿死,要饭也不丢人,可到处都是灾荒,人家自己都吃不饱哪能分你一口,最后终于下定决心-闯关东。

       这好像是个高大上的词,我们有一双腿,只要每天用腿丈量,总有到的时候,可身体毕竟是血肉做成的,意志力在饿肚皮的情况下也不是十分的管用,一点小病就会让人栽倒在沟里,爬不起来就便宜了路边的野狗。

        杨秀才有个好友,年轻时闯关东在那里定居了下来,来信时总说那里人烟稀少,随便在哪里都可以开地,只要勤快,粮食吃不完,满山的柴禾,拿镰刀随便就可以砍几十捆,不像山东地界山都是秃的,想烙煎饼只能到处找些毛毛蒿,这听起来很让人诱惑,可是故土难离,认殷家好友怎么劝说,杨秀才都不动心,这次再不走就要交代在这,杨秀才才最后下了决心。门找了把锁头锁上,也不担心有人来偷,家家都穷的叮当三响,撬门只是为了卖个锁头?况且自己的二兄弟还在这里并不走,杨秀才哥好几个,本来家庭挺殷实,别的兄弟都勤俭持家,生活过得都富裕,只杨秀才比较懒,有钱时背个褡裢赶集赶庙会,在家种花教私塾,地多是累赘,只留下一块够吃喝,剩下的都卖给了别人。

        听说有这么好的去处,杨秀才的一个远房侄子连忙来攀关系,叔!你带我们一家走吧,我和你侄媳妇有手有脚,绝不拖累你半步。杨秀才很为难,大人还好说,还有两个孩子拖累怎么走?这侄子前妻病故,留下一个儿子,又找了这个妻子,又生了一个,大的七岁,小的五岁,都走不得远路,还能一直抱着?无奈侄子一直央求,就让他跟着吧,走多远都是命。

        闯关东有两条路,其一是陆路,经过河北到辽宁,只是这陆路太绕远,一般闯关东的都走的水路,在青岛或者烟台上船,大概航行两天到达旅大,这航程起码缩短了一半,出门在外,少走一天就省一天的口粮。

         买的船票是货轮票,客货混搭,主要还是拉货,在一个据说叫洪溪崖(ai)的地方登了船,这货轮每次启航时间都不相同,有时是二十天,有时三十天,买了传票的人都等在岸上,啥时候货装满啥时候启航。船航行起来,正赶上大风天,船颠簸的严重,把这内陆山区从没出过远门的山里人颠簸的恨不得把苦胆都吐出来,刚上船的兴奋劲早就没了影子,那雪白的盐场,穿着短裤晒盐的工人,在鞭子声中拼命踏步的毛驴在几天后清醒时候才想起来。

       下船的多是逃荒闯关东而来,拖儿契女,乡党亲族,一会儿功夫就走个精光,辽吉黑三省各有目标,小路大路万千任选。多年后,许多闯关东的后人谈到祖上光辉伟绩大都颇为自豪,有的说是一条扁担挑着行李卷,拉着妻儿,边走边行在这安了家,有的说是一个小推车推着全部家当,漫无目的边走边寻找,发现哪片山坳地势平坦,可以开垦荒地,离着小河又近,遂在此安家。

      杨秀才挑不得担子,也不推车,只是穿着妻子女儿缝制的千层底布鞋讨饭行进,歇息了两日后,晕船后遗症基本痊愈,边打听边往丹东地界而行。

      东北人很多都是穿关东而来,切身感受知道这路的艰苦,原住户一般也都大气好客,见有逃难的过来,一般也都帮上一把。杨秀才一般只挑门楣稍大一些的院落求帮,小门小户这许多人即使给你一两个苞米面大饼子也不够分。开口讨要的一般都是杨秀才,读书之人一般都说官话,有些口音双方也都能听懂,况且文化人都有些书卷气,谦逊起来一看就不是歹人,要饭也就容易了许多。

      要饭也有讲究,进门就说好话,先说家里遭了灾不能等着饿死,出来讨个活路,也不要钱就讨口饭吃,人家说过了饭点,没有吃食也不恼,那就借口锅使一使,再有犹疑的时候,家人们就上前有帮扫院子,有帮打水的,有帮劈柴的,这时节谁还好意思往外哄撵?

       天晚了,破仓房,牛棚子也可以挤一下,晚上有灯光,有狗叫,远远的狼叫声也就不那么瘆人了。鸡鸣时候,主家出门,杨秀才并侄子也跟着出门,剩下的妇孺帮着打水,劈柴做饭,白天女眷们有些缝缝补补的活,这一行人全都包圆。山东盛产棉花,棉桃脱落,家家纺线织布,七八岁的小孩把纺车玩的滴溜溜直转,大一些又开始比较谁的鞋纳得好,针脚细密匀称,鞋垫绣的新颖好看,到东北这边,做个棉裤棉袄,缝缝补补这些小活轻松拿捏。

       杨秀才不是不会干农活,只是觉着读书育人更适合自己,闲情雅致是追求的根本,到这田地也是放下了身份,卖力的干活,这一大家子吃穿用度都在伟丈夫一身,晚上秀才有时帮着监督一下主家孩子的描红,认字,有时给主家讲些奇闻杂事,鬼怪传说,直把主家听得意犹未尽,东北地广人稀,很多时候不见新人,这好素材记下来和邻居们又是一顿好吹。

        村里人见这逃难的人干活认真又不藏奸,有的就出钱雇几天短工,住了几日再接着往北走。主家有时过意不去,有的拿出些钱,有的再装几瓢米,几次下来逐渐有了些结余,然后掂掇这几个钱,够这些人买到哪的车票,离目的地又近了几分。到了下一地界再要饭,干活,攒钱,买车票。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发表于 2019-1-29 17:24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19-1-29 16:50
谢谢哥哥高看,还是算了吧。心里还有些事,有些抑郁着腻,如果不写些东西,都不知道干啥!
还得您费心, ...

已经帮您申请了。

挂板也不需要您做什么。你就用版主权限修改自己帖子吧。

用完再说。

不必推辞。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发表于 2019-1-29 16:50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29 16:16
这个我说了不算。

应该是版主以上可以修改旧帖。

谢谢哥哥高看,还是算了吧。心里还有些事,有些抑郁着腻,如果不写些东西,都不知道干啥!
还得您费心,大的段落,我补在这里,您帮着改一下。我收在QQ空间,小的自己慢慢删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发表于 2019-1-29 16:17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19-1-29 15:42
哥们!核计个事儿呗,能不能给个特权,以前的章节,情节和句子,我自己改,只此一篇!
麻烦您也不方便。 ...

愿意挂呢,你就挂着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发表于 2019-1-29 16:16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19-1-29 15:42
哥们!核计个事儿呗,能不能给个特权,以前的章节,情节和句子,我自己改,只此一篇!
麻烦您也不方便。 ...

这个我说了不算。

应该是版主以上可以修改旧帖。

我可以申请给你挂个杂谈版主,好吧?

然后你不想挂的时候,再拿掉。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发表于 2019-1-29 15:4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29 15:21
哈哈。

对话也就是那么写。

哥们!核计个事儿呗,能不能给个特权,以前的章节,情节和句子,我自己改,只此一篇!
麻烦您也不方便。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发表于 2019-1-29 15:21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19-1-29 15:08
您说的长篇,是指时间跨度长么?
好像七万左右字,不写了,太累。
我不适合写小说,你说,他 ...

哈哈。

对话也就是那么写。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发表于 2019-1-29 15:08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29 14:36
要收尾了吗?

左手刀这个长篇,从17年5月到19年1月。足足写了一年零八个月。

您说的长篇,是指时间跨度长么?
好像七万左右字,不写了,太累。
我不适合写小说,你说,他说的,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
有些地方也不能太实了写,亲戚都没得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