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程批《红河谷》”探讨
查看: 2641|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程批《红河谷》”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8-11-29 19:32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于 2018-11-29 20:32 编辑

醉某一篇《红河谷》,引起了西湖同学的兴趣,逐字逐句地予以批驳。
首先,文学批评中的“批评”是文言词,并不是现代白话文意义上的“批评”,而是“批注、评论”的意思。

比如“金批水浒”、“脂批红楼”、“毛批三国”“李批西游”。

西湖又名程程君,故称西湖批评《红河谷》为“程批《红河谷》”。

不过,程批可是真批啊,一味地批驳,批评,批判。

其实程程君此“批”有失偏颇,《红河谷》没有一丝一毫的优点么?一篇烂文章,值得你程程君逐字逐句点评么?对伐?

比如一个臭鸡蛋,值得你一口一口吃完么,对伐?

多少你也得表扬几句吧,对伐?

不点评一下优点,显得程程君心胸狭窄了,对伐?

即便如此,醉某仍然感谢程程君的批评。

今天,对“程批《红河谷》”做个探讨,表示对程程君的感谢与敬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49
发表于 2018-12-10 01:30 |只看该作者
刷大白的也批作文?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8-12-1 13:31 |只看该作者
“程批《红河谷》”目前就这么多。

期待程程君更新。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8-12-1 13: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8-12-1 13:36 编辑

见杨波站在门口,我放慢了脚步,同学们径直走向教学楼上自习了。
      (“径直”后面用“走向”,不搭。这一段的语句,怎么看都别扭,可以有更优雅的表达方式。)
  ——我比较习惯用“走向”这个词。如果一定要改,可以改成:“同学们径直去教学楼上自习了。”但不改也没问题。

  我和杨波慢慢地走向操场。
       (应该为“我和杨波慢慢地向操场走去”。作者的遣词造句功底,给读者的感觉太差了。实际上,我一直在怀疑醉笑真实的学历,按理来说,一个大学中文系毕业又当语文老师的人,写作功底不应该这么差,我见过醉笑晒过在大连教育进修学院的照片,一个师大中文系毕业的人,还需要去教育进修学院去进修?在我们老家,函授学历的代课教师,才需要去教育进修学院去进修。我研究过醉笑在论坛发过的全部的照片,没有一张是师大中文系同学合影照或毕业照。)     ——看看吧,又一个“走向”,这就是醉某的叙述习惯而已,有什么问题?

       慢慢地走向操场,跟“慢慢地向操场走去”,有啥区别?不是特么一个意思吗?


       神马云说你吹毛求屁。信然。

      关于进修。教师行业,学习进修是很正常的事,你是少见多怪。我参加的是教育学院组织的“大连中等职业教育领军教师、骨干班主任高级培训班”。


       关于写作。中文专业跟“文学写作”没有必然联系。我读的是师范院校,专业叫“汉语言文学”,培养方向就是语文教师。并且,文学创作,是一种天赋,大多数成名作家,如莫言,梁晓声,路遥,都不是中文专业出身。不过是写出名了以后,又去学校进修了一下。
      别说我一个普通师大学生,北大中文系毕业,也不都是作家。能理解不?
      醉某写作水平不高。除了应用公文,散文随笔都是从玩论坛开始学习的。这跟学什么专业没关系。麻花,色妞,都是文字比较好的,你问问她们什么专业毕业的?


      醉某再不济也比你强。到现在没看见你写一篇像样的小说。不是烂尾就是“戛然而止”,要么就是意淫网友的三级小说。你说你读过大学,建筑专业,还有什么一级证,写一篇大学生活的小说我们看看?
     



  我很诧异,她从没在晚上找过我,而且看她的样子也不像要练歌。
  
  深冬,操场上没有人,只有几盏水银灯照着操场上殷红的跑道和孤零零的几个篮球架。
  
  我刚入学的时候是夏天,教室和宿舍都有些闷热,晚自习的时候,会很多同学在操场上散步,也有人打篮球,但现在是深冬。
      (奇了怪了,大学都是秋季入学,也就是9月1日-3日入学,怎么“我刚入学的时候是夏天”?这更加深了我对醉笑真实学历的怀疑。“会很多同学在操场上散步”,病句。)
  大连夏天比较长,十月初还穿半袖、开空调。我们习惯称九月份为夏天。



      会很多同学在操场上散步——落一“有”字。会有很多同学在操场上散步。
  杨波低着头慢慢的走,也不说话,我没话找话的问她:“你吃饭了么?”
  
  她摇摇头,不知道是没吃还是不想回答我这个无聊的问题。过了一会,她说我不想上晚自习,想出来走走。
  (到底是“出来走走”还是“出去走走”?)
       出来走走。
  恩。
      (“恩”错别字,应该为“嗯”。醉笑在小说里多次出现这样的错别字,不符合一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语文老师的行文习惯,我一直怀疑,醉笑的大学文凭是伪造的,毕竟那个年代的大学信息没有录入网络系统,查也查不到。街头巷尾办证的电话牛皮癣般贴满城市的角落,花一百元钱办一个假毕业证,很容易。文凭能造假,但是,写作功底造不了假。)
      八十年代,的确没有学信网,但也同样没有办假证的。
     
     你没上过大学,所以很多事你都不明白,大学学历不仅是一个毕业证。上大学还要迁户口和粮食关系。我的档案里,有录取通知书,有户口和粮食关系的迁移手续,有四年的鉴定评语,还有市教委的分配介绍信。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你信不信,跟我没关系。
      不说证书,上没上过大学还是看得出来的,比如你,一看就知道没上过大学。      
         有句话说:你这辈子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都写在你的脸上。没上过大学,凭一个假证,就能当语文老师? 你去试试。
 
  明确了此行的目的,我好像挺高兴,因为她找我,不是因为唱歌,至少不再以练歌为借口。感觉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感觉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应该在“距离”前加“彼此”。)  
     啰嗦。
  我们在操场的篮球架下面折了个弯,走出操场,沿着教学楼和宿舍楼之间的一条小路,向学校大门口走去。
  (“折了个弯”应该为“拐了个弯”。“向学校大门口走去”一句印证了前文“出来走走”应该是“出去走走”)
  不是拐弯,是折了回来。
  
      我问她:“你在我们宿舍门口等多久了?”
  
  她说:“我刚来的,正在想要不要上去喊你,你就下来了,我还没去过你的宿舍。”
  
  她看了我一眼,问我:“你冷吗?”
  
  我才发觉自己因为紧张和兴奋,身体有些抖。冬天的夜晚也真的是有点冷。
  
  我说不冷。
  
  说话间,这条路到了尽头,到了校门口了。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要出去,我们学校的位置,在那个年代算城郊,学校围墙外面很荒凉。
  
  她回头望了一眼灯火通明的教学楼,又走向另一侧的小路。
  
  那条路通向她的宿舍。
  
  她突然问我:“国建,你多大?”
  
  我说:“十九岁了,来师大报到之前刚过了十八岁的生日。”
  
  “我比你大两岁。”
  
  “恩,好,那么,以后呢……”她迟疑了一下,很郑重的说:“以后,你就做我的弟弟吧。”
         (“恩”错别字。)
     不仅“嗯”都打成了“恩”,还有好多处“的”“地”“得”错用,笔误而已。
  当时我不能理解她,也许,也许那一刻她的心里也很挣扎吧,毕竟,她也才21岁。
       (“心里”挣扎还是“内心”挣扎合适?)
   醉某的行文简洁,心里是口语,内心是书面语。
  我懵懵懂懂的答应:好啊,以后我叫你姐。心里却隐隐的有些失落。
  
  原来这不是恋爱。
       (你想多了,杨波爱的是那个曾经跟她成双结对出入校园的帅哥,你最多只能算她空虚寂寞时的临时替代品,甚至替代品都不是,可怜的娃,哈哈。
       备胎好伐?这正是我这篇要表达的苦恼。

       杨波没有爱上我,她只是当我是个小弟弟。
       (是啊,杨波没有爱上你,也不可能爱上你,你的小弟弟激动个啥?
  
  看来她今天晚上突然来找我,只是为了说清这件事,她是怕我误会她。
  
  我没再说话,就这样一直走着,下意识的加快了脚步,似乎想快点结束这次不愉快的散步。
  
  杨波顿了一下,叫了一声:“国建......小弟......”慢慢的从大衣兜里抽出手,伸进我的衣兜里,摸到我的手,然后把手放在我的手里。
  
         (这一段虚构的情节,不符合逻辑,明显是作者意淫式写作。既然杨波不希望误会彼此的关系,又怎么会有这些亲密的举动?男女授受不亲啊。)


       看后面就知道了。杨波非常喜欢我,但就是不敢大大方方地跟我明确恋爱关系。或许,他心里真的有个什么心结,放不下前男友。

      我已经写的很隐晦了,其实当年,不仅摸过手......你懂的。
  她的手很小,柔软,温热。
  
  我转头看她。


       杨波好像心思重重,低着头,一副可怜楚楚的样子,我莫名其妙地动心了,中午在她的寝室的时候,那种晕乎乎的感觉再次涌上来。可是又想到,她刚刚说的只把我当弟弟的话。
  
  我有些茫然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8-12-1 12:40 |只看该作者
【六】


      音乐教室里,刘老师听了我们俩的歌,说了一大堆问题,太粘,港台味,节奏慢了,没有青春气息等等。他亲自弹钢琴给我们伴奏,又唱了一遍,节奏加快了,我感觉效果好多了。但杨波却不以为然的撇嘴。

    (“刘老师听了我们俩的歌”应该为“刘老师听我们俩唱歌”,因为这歌不是我们原创的,不是我们俩的歌,我们俩只是演唱这歌。而且,这一段叙述充满了矛盾,例如港台味,是“我们俩”鹦鹉学舌学不来的,也不是刘老师弹琴伴奏就能去掉港台味的。这些都不算什么,关键是小说人物“刘老师”的出场,很突兀,前面没有任何提及,这里突然就冒出个“刘老师”来了,出场效果不好,前面应该略作些铺垫式的叙述。铺垫,也叫伏笔,是对将要在小说里出现的人物预先作的揭示或暗示,小说人物的出场,是有艺术的讲究的。)
 不知所云,胡说八道。    杨波唱歌就是一股港台味,刘老师认为是节奏太慢造成的。“刘老师出场”的事,前文已经说过了,你啥啥海默的症。至于铺垫、伏笔云云,我写了你都看不出来。
  刘老师定了其中两首,再准备一首返场的,说回去按我这个节奏速度再练,演出时我用手风琴给你们伴奏。
  
  这让我们很开心,杨波说过,刘老师的键盘水平在省内是很有名气的。
      (“键盘水平”用在这里很不妥,玩电脑,也是键盘水平,这里应该注明手风琴弹奏水平。)
  又暴露你的无知了。民族,键盘,一张口就知道你是外行。庄稼佬不认识电线杆——好大的二胡。

       “键盘”是音乐圈子里的“术语”,器乐一行,分“键盘乐”,“弹拨乐”“管弦乐”,“管弦”又分“弓弦”和“吹奏”,吹奏又分“木管”“铜管”......
           钢琴,管风琴,手风琴等按键的乐器,统称键盘乐。圈里人简称“键盘”。
  我们在音乐教室呆了一个下午,一直留下来看刘老师审查所有的节目,才各自回教室去。
       (“一直”一词可以去掉。)
  错了,应该去掉“留下来”——我们在音乐教室呆了一个下午,一直看着刘老师审查完所有节目,才各自回教室去。
  其实我就是找个借口跟杨波多呆一会儿。我想,她也是。
  
  吃过晚饭回寝室,天已经很黑了。
  
  室友在抽烟,闲聊,我躺着发了一阵呆,杨波今天的举动,是不是表示爱上我了?我们这是不是谈恋爱?
  
  我从没有谈过恋爱,甚至从没有这么近距离接近过女生,对我来说,这一切突如其来,很新奇,很喜悦,还有一丝慌张。
       (虽说小说情节允许虚构,但不难看出这部小说有醉笑生活的影子,略略问一下,醉笑中学时追求的女同学算啥?当年塞情书算啥?我记得当年醉笑写给中学女同学塞情书,石沉大海,醉笑心里空荡荡的,多年后依然耿耿于怀。)
  ——前面说过了。那是暗恋,单恋,不是恋爱。恋爱是两个人的事。这些事,跟你这个一辈子没谈过恋爱的老光棍真说不清楚:你自己看着嫩模的照片撸个管,就算跟嫩模谈恋爱了?
  
       回味着中午的那种欣喜的感觉,却很不踏实,好像很虚幻,只是我的错觉。
  
  还有,我很奇怪一件事,从吃午饭到上自习,有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为什么她们寝室没有一个人回来过。
       (“自习”应该为“晚自习”)


       错了。不是晚自习,午饭到晚自习,才两个小时袄?是下午的自习。 你丫看仔细点再点评。
  胡思乱想一阵,晚自习时间到了,爬起来跟几个同学去一起教室,刚走出宿舍楼,看见杨波穿着一件短大衣,裹着围巾,站在门前。

       (“爬起来跟几个同学去一起教室”语句不通,病句。应该为“爬起来跟几个同学一起去教室”。)


       词序颠倒了,笔误而已。谢谢。

       其实你做个校对还是满可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8-12-1 12:10 |只看该作者
录音机里,邓丽君的歌声深情款款:
      (病句。应该修改为“录音机里播出邓丽君深情款款的歌声”)

       未必。你这才像小学生作文,毫无味道。
  

  我们在春风里陶醉飘逸,
  
  仲夏夜里绵绵细雨,
  
  你听那秋虫它轻轻在,呢喃
  
  有雪花飘满地……
  (这些歌词内容,应该加引号。)
       严格讲,你是对的。接受。
  我和杨波并肩坐在一起,听着情意绵绵的歌,她一口一口地喂我吃着她从家里带来的饭菜。
       (“她一口一口地喂我吃着她从家里带来的饭菜。”句子不通顺,小学生式的错误。)
  如何不通顺?我觉得没毛病。
  一时有些飘飘忽忽的。一种喜悦从身体里的某个角落里被释放出来,浸透全身的每一个毛孔。
       (“角落”一词属用词不妥,应该修改为“部位”。身体里没有角落,我们形容空间地理位置,可以用“角落”,但是形容身体里还是用“部位”一词较妥。)
  ——你的语言太干瘪了,“1.68米”之类全是说明性语言,或者医学术语。“角落”是一种比喻。
  这是不是......这就是恋爱的感觉么?
  (旁白,前后句不搭,显得别扭。)
        ——整个故事中 ,我一直纠结于“到底是不是恋爱”,所以杨波一接近我,我就会这样想:这不就是恋爱吗?
      再说,你这样的点评,太肤浅了,没说清问题在哪里。
  我们一直这样坐着,吃着,听着。不说话。
        (此处逗号应该改为顿号。)
  你错了,味道不一样。顿号停顿时间短,连续性强。
  "我要有人来爱我
  
  有人来爱我,
  
  梦幻的青春怕蹉跎,
  
  我要对你说……"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觉得她的身体在渐渐的向我靠近,贴得越来越紧。我身体有些僵硬的坐着,心里却万般柔软,涌动着波澜。
       (这段描写,显得多余,为什么呢?前面写到杨波一口一口喂我吃饭,身体肯定是靠近的,不靠近,如何一口一口喂饭?)
  ——贴得越来越紧。而且,喂饭也未必就是贴近的。
      探讨到这里,感觉你不行,文艺理论水平太一般。除了挑几个明显的病句、标点符号错误,表达方面还不如我,对我没有指导意义。
  录音机“啪”的一声,跳键了。一盘录音带放完了。一盒饭菜也早已吃完了。
  
  我们仿佛一下子从恍惚中清醒过来,杨波红着脸低着头端起空饭盒出去了。洗了饭盒回来,她恢复了平常的状态,只是脸上还有些未褪尽的红。
        (“红”应该修改为“红云”)
  ——“红云”太小学生了。
  她若无其事地打开手风琴箱子,拿出手风琴,我们一起唱了几首歌。然后她看了看手表,说差不多了,我们去音乐教室吧。
  
  我把书桌搬回到窗户前,杨波整理了床铺,一切都恢复了原样。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
        (“杨波整理了床铺”这一句让读者费解,因为前面写到“我们肩并肩坐在一起”,作者并未交代坐在床上还是书桌的凳子上,这一句突兀了,搞得像在床上办过事一样。)



       ——坐过的床铺会有皱褶,需要整理一下,才会平整。可能你长期住民工宿舍,被子一卷就算整理内务了。


      ——寝室只有书桌,没有凳子。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8-12-1 11:55 |只看该作者
山南海北一顿逛 发表于 2018-12-1 11:22
你俩是吹毛求屁又一夜未民吧
还有下文没?期侍。
咳咳咳

必须有。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8-12-1 11:37 |只看该作者
天使手机 发表于 2018-12-1 10:01
那时候的娱乐活动是跳交谊舞。在学校食堂。每个星期六星期日开场。还有在街上对着电视机唱卡拉OK,一块钱一 ...

那还是后来的是。八十年代初,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交际舞也不许跳。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8-12-1 11:2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你俩是吹毛求屁又一夜未民吧
还有下文没?期侍。
咳咳咳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8-12-1 10: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天使手机 于 2018-12-1 10:05 编辑

那时候的娱乐活动是跳交谊舞。在学校食堂。每个星期六星期日开场。还有在街上对着电视机唱卡拉OK,一块钱一首。人多的话,五角钱一首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8-12-1 09:13 |只看该作者
天使手机 发表于 2018-12-1 07:54
上面那张图好熟悉哦,不过,我们的寝室要整洁多了。

嗯,床下太乱。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8-12-1 07:54 |只看该作者
上面那张图好熟悉哦,不过,我们的寝室要整洁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8-11-30 20: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8-11-30 20:15 编辑

       【五】

      十二月下旬的一天,中午在食堂吃饭。

        (病句。没有主语,谁中午在食堂吃饭?前面应该加个“我”。)
  在语法上,这叫第一人称叙述的“主语省略”。
  南院有两个食堂,中文系一个,外语系和体育系共用一个。
  
  但两个食堂饭票是一样的。都是学校发的统一饭票,所以实际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去哪个食堂吃饭。
  
  大一的学生比较守规矩,都在各自的食堂吃饭。大二以后就有窜食堂的,哪里好吃去那里,或者哪里有喜欢的、中意的异性就去哪里。
  
  食堂里只有桌子,没有凳子。八个人一张桌子,一般都是同寝室的一桌吃饭。
        (不符合八十年代大学的实际情况,怎么可能没有凳子?那个年代,大学堪称象牙塔,很珍贵,国家也很重视,而且几乎没有民办大学,全是公办大学,国家舍得投入,那个年代有句口号“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据我所知,八十年代的大学食堂,凳子是有的,只是吃饭需要自己带碗,还有免费开水供应,如图:

         

      ——这个无须争论。你没在那个年代读过普通大学。你这张图,是北大的。那个年代,很多大学的食堂都是没有凳子的。不是不够,是压根就没有。不仅我们学校,我去过周边的几个学校食堂,都没有,我哥哥东财大的,比我早一届,都站着吃饭。

  站着吃饭,是那个年代大学生活的一大特色。
        (无稽之谈。)
     无稽之谈。
  杨波从这个学期开学 ,就一直跟几个闺蜜级的女生在中文系食堂吃饭。
       (那个年代,“闺蜜”一词并不流行,倒是流行“姐妹”。)
  这篇是后来的叙述,所以常有“那个年代”“那时候”的字句。“闺蜜”是现在的解说词。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躲避体育系和外语系的那些同学的目光。
        (“躲避”修改为“逃避”更合适。)
      躲避目光。逃避目光?
  平时吃饭的时候,杨波跟我隔得很远。我经常往她那边看,但食堂人太多,她个子又小,我很少能看到她,只偶尔在进出食堂的路上遇见她,一点头就过去了。也不说话。
       (“她个子又小”,前文已经描述过杨波1.68米高,在女孩子里,算高个子了,这里却写她“个子又小”,前后矛盾。)
  ——你这记忆力,真不适合点评稍长的帖子。你从哪里看到我描述杨波“1.68米”?醉某也不可能用“1.68米”来描述一个人的身高。我的原文是:
      “杨波的这身军装很合身,应该是自己改过的。她个子很小,目测应该不到一米六,如果没改过,军装会肥肥大大的。”
  这天我正在食堂吃饭,刚吃几口,不经意往食堂门口扫一眼,看见杨波端着一个饭盒,施施然走了进来。
      (“施施然”这个词是“迤迤然”之误,是因为很多盗版书把“迤迤然”写成“施施然”的后果。由于盗版和印刷排字错漏,而出现了“施施然”的错误,这个词的使用错误,折射出作者作为中文系大学生的功底是很差的。)
  施施然的事,已经讨论过了。http://www.bdlx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48171

      你还是多读书吧。

  她没有走向打饭的窗口,也没走向自己的饭桌,而是径直走向我吃饭的地方。
  
  我判断,她是来找我的。因为从她一进食堂,她的眼睛就一直望向我。她平时一定也没少观察我,知道我在哪儿吃饭,不然的话,那么大的食堂,她不会一眼就找到我。
       (“她的眼睛就一直望向我”一句属病句。眼睛没有指向性,视线才有指向性,眼睛只能“望着我”而不是“望向我”。作者的写作水平,遣词造句的功底,连小学生都不如。)
  你说的没啥道理。如果有语法错误,我就接受的。
  
      我停下手里的勺子,等她走过来。同桌吃饭的同学也停止了说笑,顺着我的目光,一齐看着她。
  
  她旁若无人的走到我旁边说:“刘老师下午要检查节目,我们中午再练一遍吧。
  
  在同桌和邻桌同学的注视下,我有点窘迫。说:好的,我马上吃完。
        (小说人物对话,上下应该呼应,上句的对话加了引号,而这句的对话没有加引号,上下没有呼应。这个毛病,作者已经犯了多次,写作水平,不是一般的差。)
  落了一对双引号而已,逼逼一大堆。
  她急忙拦住我,笑着说:“先别吃了,没时间了。”说完就转身,示意我跟着她走。
  
  我只好放下勺子,嘴里还嚼着饭,在差不多大半个食堂同学的目送下,一脸狐疑的跟着她走出食堂。感觉她刚才的笑容有几分诡秘。
  (“诡秘”应该修改为“诡异”。)
         意思差不多。你有点故弄玄虚,缺少实事求是的文学批评精神。
  好长一段时间没练歌了。因为那几首歌我们早就练的烂熟了。而且平时练歌时她一贯的漫不经心,今天怎么如此认真起来。
  (这一段描写,在小说里不连贯,前面写到“我”在寝室跟杨波练了一回歌后,杨波在校园都不看我,如何“我们早就练的烂熟了”了?难道是梦里练的?有梦遗,没见过有梦练。写小说,每一个章节段落,落笔都需慎重,精心构思才行,不能信口开河。)
       还是阿尔茨海默症的问题。你真得去看看医生了。原文如下:

       以后她经常在下午自习课的时候,到我们班上喊我一起去练歌,而每次我离开教室,都能听到身后同学们的窃窃私语.

      可能是因为她经常在学校各种活动上登台演出,师大南院的学生几乎都认识她,我和她无论在教学楼还是在操场上走路,都会引来别的同学注视的目光.

  但她好像毫不在乎,旁若无人。

  我们一起练了几首对唱歌曲,都是当时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王洁实谢莉斯翻唱的,除了那首《外婆的澎湖湾》,还有《校园的早晨》,《祝愿歌》,《乡间的小路》。

  她是纯粹的通俗唱法,但唱歌声音很轻,当时很少有适合女生唱的通俗歌曲,所以她只能选择男女生对唱。

      
      每次都是她来喊我,我从来没有去找过她,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不知道她的教室在哪里。

  那几首歌其实几天的功夫就练会了。但她依然经常找我去练歌,好像是一种习惯。



       ——以上原文,你还给点评过。这会儿就忘了?


  走出食堂,她放慢了脚步,跟我并肩走,先神秘兮兮的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低声说:“我昨天回家了。今天早上回来的。”
  
  恩。我知道她家就在本市。
       (“恩”错别字,应该为“嗯”。) 
        嗯,谢谢。 
  我心想,告诉我这个干嘛。
  
  她一晃手里的饭盒,一脸的开心:里面全是好吃的。我从家里带来给你吃的。
  
  哦。
  
  我伸手去接她的饭盒,她一躲,笑着说:“干嘛,想独吞啊?我也没吃午饭呢,我们回寝室一起吃”
  
  那,刘老师要检查节目也是你编的吧?
  
  那倒不是,下午真的要检查节目,刘老师告诉我的。我们吃完了再去。
  
  走进女生宿舍大门的时候,门卫室的阿姨好像还记得我,居然跟我一点头。
  
  进了318寝室,我看到她的床上放着了一个红色的立体声收录机,SONY的。在那个年代,这是奢侈品。
        (读者不明白了,小小铁架床上放着被褥衣服、大铁盒子、手风琴,还能放下立体声收录机?还睡不睡觉了?
  ——杨波的床上平时只有被子和一个铁盒子,手风琴在床头边上的箱子里。今天床上又放了一个收录机。反复跟你解释这些弱智问题,有点累。
  杨波关上门,把窗前的一个小课桌搬到她的床前,先放上饭盒,又把录音机放在桌子上。
       (寝室里怎么会有小课桌?据我所知,八十年代的大学寝室,就一张大桌子,大家共用,如图:

      


      ——我们学校每个寝室只配发一个课桌。你这个图,还是北大的。
  
  真漂亮,你的?
  
  我爸爸从日本给我带回来的。杨波喜滋滋的坐在我身边,按了一下录音机的键子,深情的女声传了出来。
       (1981年,出国没那么容易,国家更是不准机关干部随便出国,控制得很严,层层上报审批。杨波的父亲是教委领导,怎么去的日本?又怎么能避开海关的检查夹带私货回国?)
  这个得给你补补课。

       中日在72年就建交了,文革结束后,两国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大连是中日友好往来的前沿城市,很早就跟日本的北九州市、京都府舞鹤市、七尾市、玉名市、伊万里等等日本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大连各级领导去趟日本很正常。

       第二,程程君没出过国,缺少常识。那个年代出国,都是因公的多,很少私人旅行或者探亲。当时国内有政策,因公出国人员,根据在国外的时间,可以买几件免税的进口商品,一般都是买家用电器。但不是直接从外国拎回来的。
      听说过“出国人员服务部”吗?大连沈阳都有。
      回国后,拿着护照去出国人员服务部,去买免税的进口商品,还得用外币,一般是美元。而且,即使去的是非洲,俄罗斯,美国,回来在出国人员服务部买的也是日本的家用电器。因为日本电器价格便宜质量好。这些,烟总早年如果出过国的话,也许知道。

你太孤陋寡闻了。醉某的阅历,跟你不可同日而语。



  我衷心的谢谢你,一番关怀和情谊。
  
  ……
  
  当年的校园里,邓丽君的歌是私下里最流行的。我们寝室一同学有个饭盒子录音机,每天晚上熄灯后,都偷偷听邓丽君的歌。
  
       (前面写到那个年代很少有流行歌曲,这里又写“邓丽君的歌是私下里最流行的”,顾头不顾尾。)


       私下,私下。你真特么蠢。
  杨波打开饭盒,里面一大半是菜,午餐肉,虾仁,韭菜炒鸡蛋,几块排骨,还有一点米饭。
  
  边上塞着一把精致的白钢勺。
  
  “吃吧。”她看着我说。
  
  我说你不是也没吃吗?我的意思是让她再找个勺子或者筷子之类的。
  
  杨波盯着我看了几秒,没说话,拿起勺子,从饭盒里舀出一块午餐肉,送到我嘴边:张嘴。
       (我勒个去,喂食啊,有这么亲热吗?前面可是写到杨波很长时间没有理“我”,在校园看见了也当没看见,这次把“我”从食堂叫去寝室,直接就喂食啊?太突兀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不符合逻辑,神经病似的。这种荒谬的情节的描写,属于意淫式的写作,离真实的校园生活十万八千里。作者之所以这样荒谬的描写,很可能当年死皮赖脸向大学女同学示爱遭拒,为了发泄不满,多年后这样反过来露骨的写,以满足自己阴暗的心理。事实上,作者在高中时代追求女同学就有过遭拒的经历,详情可查阅作者相关发帖。
       这个是我的亲身境界,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就不给你解释了。

这张照片,是醉笑的发帖,清楚地记录着醉笑高中时代给女同学写求爱信,信石沉大海,然后醉笑心里空荡荡的,多年后依然耿耿于怀。)
  ——风马牛不相及。那一次不是初恋,是暗恋,无疾而终。
  我有些意外,转头看着她。
  
  杨波的脸红红的,咬着下嘴唇,手里端着勺子,眼神里有一丝不安,似乎在等待我的回应。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8-11-30 19:18 |只看该作者
【四】


       也许是巧合,从那天去过杨波的寝室之后,我开始不断地听到有关她的传闻。

  
  杨波曾经有过一个恋人,就是上一个跟她对唱的那个男生,体育系的,比她大一届,这在南院是公开的事情。两个人出双入对,如胶似漆。
        (“上一个跟她对唱的那个男生”前文没有交代,这里突然冒出这一句,显得很突兀,读者很费解。写小说,前面的铺垫很重要。)
        ——我怀疑你也有“啥啥海默症”的趋势,去看看病吧。 刘老师坐下来,很严肃地对我说,杨波的二重唱是我们师大文艺队的保留节目,上一个跟她对唱的男生毕业走了,既然她选中了你,你要好好向杨波学习。转头对杨波说:你们准备几个曲目,新年要参加师大的联欢会,还有一系列的演出活动,你要拿几首好歌出来。

       在那个年代的校园里,谈恋爱是很前卫、很另类的一件事,几乎相当于绯闻。
  
  不止绯闻,简直是丑闻。
  
  不知什么原因,在那个男生即将毕业的时候,两个人突然分手了。
  
  他们的分手似乎比他们恋爱更让师大南院的学生们兴奋。各种传闻和议论更加沸沸扬扬。分手的原因,有的说是杨波父母强烈反对,还有的说是学校给男生施压,不跟分手就不给毕业证不给分配。还有,从杨波红杏出墙,到那个男生始乱终弃,只要你能想到的版本,都有。
  
  但这些都只是传闻,到底为什么,不得而知。
  
  有一个事实是:上个学期,我入学之前的那个学期,杨波跟男友分手后,有两个月没有来上学。接着就放暑假了。
        (“两个月没有来上学”这一句太夸张了。一学期才几个月?两个月不上学,又不是身体生病的原因实在上不了学,当大学是菜市场?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学籍管理何在?八十年代的大学管理是很严格的,作者这种夸张的描写,严重脱离实际情况。)
  一个学期是四个半月。你没上过大学,总上过小学吧?病休,很正常。
  直到我们入学的这个学期,杨波才若无其事的回来上学,据说人瘦了许多。
       (“若无其事”一词用在这里明显欠妥。)
  何以见得?
  看来,不管分手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恋爱和分手,似乎很惨烈。
  
  另一个传闻是,新学期一开始,好多外语系和体育系的男生都在追求刚刚失恋的杨波,但杨波似乎心如死灰,一概置之不理。
        (既然杨波已经心如死灰,为何对“我”动心,在寝室里勾勾搭搭?充满挑逗性的诱惑“我”?)
  ——因为哥太帅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来往那么引人注目的原因。
  
  还有一个传闻,说杨波的父亲是市教委的领导,所以她才敢那么张扬,南院唯一一个穿牛仔裤的学生。
  
  奇装异服,是学校明令禁止的。但学校不敢管她。或者是管了她也不听,而学校也拿她没办法。
  
  总之,杨波其人其事,在师大南院近乎传奇。
  
  还有一个巧合,从去了她的寝室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她没再找我练歌。
  
  眼看着新年不远了。而杨波似乎忘了练歌的事。偶尔在食堂,或者操场上踢球的时候,不经意的看到她,她也并不看我,远远的走过。
        (“她也并不看我”,这就对了,“我”没什么优点,连牛仔裤都没见过,只是山沟沟里出来的土包子。只是前面在寝室里发生的耳鬓厮磨的亲密故事如何解释得通?)




         这就不是“文学批评”了。哥是城里人好伐?

        这段写的是杨波对我的忽冷忽热。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8-11-30 18:31 |只看该作者
继续袄。

        沉默了一会。她放下了手风琴。有些落寞。
       (“有些落寞”前面应该加“神情”。)
  
有没有必要?不仅是神情,整个人,整个感觉。这个桥段后面缺少照应,我想表达的是,杨波拉起这首歌,想起了之前的恋人,所以突然停下来,很落寞。

  我见她不开心,说,那今天不练歌了?
  
  她似乎因为怠慢了我而略含歉意,找着话题:“我给你看看我的影集吧。”
  
  说着从床下拉出一个皮箱,打开,拿出一本影集,
  
  我不经意往箱子里看了一眼,除了还有几本影集,大都是女人的衣服,其中非常刺眼的是几个胸罩。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女人的胸罩,带罩杯那种。除了母亲之外,我在生活中接近过任何女性,而记忆中,母亲是不戴这种胸罩的。耳热心跳之际,箱子已经关上了。
     (荷尔蒙很旺盛,其实从“我”盯着杨波紧绷的牛仔裤屁股的那一刻起,已经精虫上脑了,哈哈。


      情窦初开的年代,男女交往肯定带有“性”的意味,我写的已经很隐晦了。
  
  我觉得有一点燥热,寝室白天不供暖,并不是很热。我打开大衣的扣子,敞着怀,没有脱下来。她脱掉蓝色羽绒服外套挂在上铺的床架上,只穿着一件米黄色的圆领毛衣。
        (叙述不符合逻辑,上铺的床架,女孩子的身高根本够不着,挂在下铺顶的床架上,还差不多。)
  你住过上下铺没?民工一般都住通铺是吧。


来看一眼学生宿舍的上下铺。上铺的床板净高150CM。衣服都是搭在上铺的床架上的。

请程程君不要再纠缠“生活逻辑”的问题,你既没有生活经历也没有逻辑。还爱逼逼。
  可能是因为在女生宿舍的缘故,一个女性生活的氛围唤醒了我最初的男性意识,抑或是因为刚才看到胸罩的缘故,在她脱掉外套,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她的胸部。
       (好色成性,从屁股到胸部递进,层层描叙原始的兽性,亵渎了美好的爱情故事题材,这种流氓式的性挑逗写作手法,对中老年妇女有吸引力,难怪作者在论坛的中老年妇女的粉丝较多。)
  哈哈,这话由西湖嘴里说出来,怎么那么幽默?西湖写小说,必有艳遇,必有房事,我找一段你的三级小说给大家看看?
  有生以来第一次直视女人的胸部。感觉她的胸部鼓鼓的,但我不辨大小,因为没有比较。
       (既然不知道大小,又如何知道“鼓鼓的”?如果不大,为什么会鼓?叙述前后矛盾。)
  ——视觉效果。
  她拉了拉毛衣的下沿,拿着影集坐在我旁边,一页一页的翻着影集,一边给我讲解每张照片都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拍的。
       (为什么要拉了拉毛衣的下沿?“我”动手动脚了吗?这句让读者费解。)
  这是女人的习惯动作。女性脱掉外衣之后,一定会拉一下衬衣或者毛衣的衣襟。也就你这种老光棍费解吧,你接触女人太少了。
  这本影集里的照片大都是她近期照的,上大学之后。
  
  照片比她本人看上去多了几分娇媚。可能是为了拍照而摆出的姿态和表情吧。
       (“可能是为了拍照而摆出的姿态和表情吧。”一句属病句,姿态可以摆出来,但表情是不可以摆出来的,只能显露出来,或者流露出某种表情。)
  这个接受。修改:可能是为了拍照而拿捏的姿态和表情吧。
  杨波是那种第一眼看上去并不很惊艳,但比较耐看,并且情趣很丰富的人。
  (既然不“耐看”,为什么“我”一开始接触杨波时就盯住她紧绷的牛仔裤屁股看?)
       ——你看错了,是“耐看”,这里补充说她的相貌。杨波长的非常端庄,大家闺秀的气质。
  看影集的时候,她跟我贴的很近,几乎肩并着肩,腿靠着腿,我捧着八开的影集,她把手从我的臂弯里穿过来,给我翻看着。
       (这段描述,完全是作者的杜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女大学生,很矜持,没有开放到这种地步,她们谈恋爱,甚至手都不敢牵。)
  我怎么赶脚你有点羡慕嫉妒恨呢呵呵。还“很矜持,手都不敢牵”,你从八十年代的电影里看到的吧?那都是假的。关上门,男女之间的事,古今一样。
  看完了影集。我心里很盼望她从箱子里再拿出一本或者几本影集,我对她的人,对她的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或者是被她吸引。


      很强烈的吸引。
  
  但她没有。可能她完全没有注意到我的感受,她没有再拿出别的影集,而是又想起另一件事。
  
  她把影集放在床上,转身拿起床头的那个大铁盒子。打开盖子,里面装的都是水果糖,奶糖,巧克力,芝麻饼干,还有我至今叫不上名字的零食。
      (这段叙述更有问题了,一张小小的铁架床,放了衣服被褥,又放大铁盒子,又放手风琴,狗窝般的,分明拥挤不堪啊,那么,作者为什么前面要写女生寝室干净、整洁呢?自相矛盾。)
  ——见上图
  她很殷勤的一样一样拿给我吃,又起身给我倒了一杯水,说这是我的杯子,你喝吧。
  
  我注意到,她又回到我身边坐下,而没有坐到对面去。
  
  一边吃着,话题自然转到我们要唱的那些歌上。
  
  认识她之前,我对音乐缺少常识,仅仅是喜欢唱歌,她说有的地方要唱和弦,比如“祝你愉快学习,舒心工作,焕发精神,幸福生活”这里你唱低声部,我唱高声部。
  
  我根本不懂。
  
  她就一句一句地教我。中间她又拉起手风琴,我们一起唱了几段。
  
  但她对此并不很认真,而且很快就换了别的话题。
  
  我感觉,她今天并不是很在乎我唱的对错,甚至对我们练歌这件事,她也并不很用心,唱好唱坏都似乎无所谓。
  
  她说着学校、老师,一些我不知道的趣闻,直到我们同时发觉,窗外的天色暗了下来。
  
       冬天,天黑的早。

  她抬起手腕看了看表,说快下自习了。
  
  我站起来,从窗户往外看,操场上已经有人陆陆续续的往宿舍这边走。
  
  我说我走了,她从盒子里抓了一把糖塞在我大衣口袋里,穿起羽绒服说:“我也下去。”
  
  我们一起下楼,到寝室楼门口,我出了门,往中文楼那边走,她去外语楼了。我们没再说话。
  
  在她的寝室里呆了一个下午,跟她在一起,我第一次有这么强烈这么真切的性别意识。
       (“我第一次有这么强烈这么真切的性别意识。”应该修改为“我第一次有这么强烈这么真切的性冲动。”更妥当。)

——错!不是性冲动,是性别意识。强烈地感受到:她是女人,我是男人。是性别意识的觉醒。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8-11-30 17:26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11-30 14:43
嗯,我在空间连载的时候,有网友担心,会不会把杨波写死。
其实,这不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我甚至一直不 ...

那你写的杨波的病态,就有点多余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8-11-30 16:54 |只看该作者
嘉人 发表于 2018-11-30 09:20
(一只手根本弹不了这首歌的前奏,跨度太大,叙述不符合生活常识。“男生部”应该为“男生部分”。)

...

西湖根本不懂弹琴。

两只手弹琴也不是因为跨度大的问题,一只手弹的事主旋,另一只手弹和弦。

只弹主旋,一只手足矣。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8-11-30 16:02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8-11-30 13:25
是,可能就是写实多些。如果纯小说,还不如最后让女主得大病,去世。或者干脆不知所踪,开放式结尾。

...

我想的是女一号在体育系帅哥那里再次受挫,而男主角经过这次暧昧也已经成熟,对于女一号的回头不再动心。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8-11-30 15:47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11-30 14:43
嗯,我在空间连载的时候,有网友担心,会不会把杨波写死。
其实,这不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我甚至一直不 ...

作为读者,觉得,要是把杨波写死了,反倒能让人心里舒服一点。起码很多事情可以为她辩解了。
可能少年人和我们中年人的感受不同吧。在中年人看来,真的是很不喜欢这种对待感情态度极不认真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8-11-30 15:07 |只看该作者
最近游山玩水天南海北看风景去了。
好。弄个帖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8-11-30 15:04 |只看该作者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8-11-30 15:02
君子择生而教。

好久不见你来,给杂谈写个帖子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8-11-30 15:02 |只看该作者

君子择生而教。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8-11-30 15:01 |只看该作者

有些屎绕着走就可以了。
毕竟铲是铲不净的。工作量太大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8-11-30 15:01 |只看该作者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8-11-30 14:54
哥我发现你是既不嫌累还有空。

还实在没事干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8-11-30 15:00 |只看该作者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8-11-30 14:54
哥我发现你是既不嫌累还有空。

哈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8-11-30 14:54 |只看该作者
哥我发现你是既不嫌累还有空。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8-11-30 14:43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8-11-30 13:25
是,可能就是写实多些。如果纯小说,还不如最后让女主得大病,去世。或者干脆不知所踪,开放式结尾。

...

嗯,我在空间连载的时候,有网友担心,会不会把杨波写死。
其实,这不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我甚至一直不承认这是初恋。

一场心照不宣的暧昧。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8-11-30 13:3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11-30 07:05
天批“一般”已经是好评了。

事情就这么个事情,又不是我编的。

俺也是瞎批,一个乞丐你想,能批出个啥好赖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8-11-30 13:25 |只看该作者
嘉人 发表于 2018-11-30 09:23
嗯,我也是这感觉,前面塑造人物丰满一点,后面收的有点过于匆忙了。而且女二号的设定对于情节的推动没有 ...

是,可能就是写实多些。如果纯小说,还不如最后让女主得大病,去世。或者干脆不知所踪,开放式结尾。

不过这样情设又俗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8-11-30 09:23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8-11-30 06:50
其实你这文俺也看了,总体感觉,前部分不错,后边一般。
起码没营造出那种玉碎的感觉

嗯,我也是这感觉,前面塑造人物丰满一点,后面收的有点过于匆忙了。而且女二号的设定对于情节的推动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有点多余。
就是写实的感觉。还有可能是女一号对于感情过于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男女角潜意识里有种挫败感,所以要有一个死心塌地的女二号的存在来树立男主角的信心。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