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原因,一家三口昨晚才凑一起,去看李焕英。
对《李焕英》的关注,始于几年前贾玲的同名小品。说实话,伊兰爱情故事唱起时,哭了。 哭,确实有贾玲的煽情,但故事里也有种打动人的东西,不断挑动泪腺。
电影宣发时,也不看好。感觉毕竟不是小品,表达方式不一样,人的心理接受预期也不一样,再加贾玲一并没啥资源的搞笑演员,女的,初导作品,能有什么作为? 电影上映后,票房一天天山呼海啸,着了火似的,我立刻感觉要被打脸。 是片子开了光,还是大家都驻地过年,憋大了?
订票前问零零后老翔,你没经历过那年月,有些东西不一定GET到。那啥,要不你去看《刺杀小说家》?听说特效厉害。 儿子没同意,就看李焕英。 OK!
放映前,拍张电影票照片发朋友圈,留言:来考察一个50亿的项目。 心里话,李焕英啊李焕英,你可撑住了,对得起50亿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