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长江杂谈 《返祖》,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学
查看: 758|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返祖》,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4-18 11:1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童天一 于 2021-4-18 11:31 编辑




      全球化没有导致世界一体化。相反,民族性、传统性和地方性与现代性产生剧烈冲突,逆全球化大行其道,人类出现了严重的集体症状——全球化的“返祖情结”。这是一种“全球化悖论”。

       1994年,非主流作家童天一出版的长篇小说《返祖》,预言了全球化时代的“返祖情结”。这是中国作家的全球视野,也是中国文学的全球叙事。尽管此书荣获了广东作协的新人新作奖,受到北京一些专家的好评,但当年先锋小说为主流中国文学界对《返祖》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为此,中国现当代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抱怨说:“广东作家童天一的《返祖》1994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之后没有引起文坛强烈的反响,这确实是一件奇怪的事。这不仅仅归结为当代文坛由来已久的冷漠,而且可看出人们感觉力迟钝。”(《<返祖>,一部当代奇书》,陈晓明,1995)

      文学评论家季红真说:“这部小说是最先锋的一部小说。它超越了寻根文学、新写实主义等文学范畴。在我看来,寻根文学也可以说是精神返祖文学,是从正面肯定文化回归的价值。新写实主义就是被现实挤压的一种东西。另外还有一部分作家对现实生存展开一种批判,或者是一种感觉的批判。这部书的主题设计超越了我们现实的生存,关注二十一世纪,关注到整个人类的一种精神处境,在人类精神空间上是一个大幅度的开拓。一系列现实荒诞地情节,重心不是放在现实批判方面,而是放在对现实进行全面的嘲讽。这种嘲讽是基于个体处于历史迷宫的困惑和无奈以及价值感的丧失。”(《<返祖>印象》,季红真,1994)

      《返祖》是全球化时代的寓言故事:
       人类学硕士岳秋在一个小报工作,竟然异想天开要倒行穿越中国,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不料倒行途中竟在东经九十九度与北回归线的神秘交点误入长尾部落,当他九死一生逃出原始部落,向世人宣告他的伟大发现时,人们却将他送进精神病院。为了证明长尾部落不是自己的精神幻觉,岳秋逃出精神病院重返长尾部落时,多国探险队已经奔赴原始丛林,将西方现代文明带到古老而神秘的龟村。

      小说从细节到主题,是一系列的隐喻和象征。长尾是民族性、传统性和地方性的象征,“倒行吉尼斯世界纪录”是现代性悖论的象征。一个人以背为前方,双腿向后行走时,前方就是后方,左边变成右边,这种“反十字”,就是人类在全球化时代的理性迷失。

       “那个东方一正教授,他的职业爱好在于每天度量人的尻骨,而他自己就是一个返祖儿,也许他的学术活动出自于对自己生理的恐惧,这种恐惧在他的逃避与认同之间来回摇摆。他抑制恐惧的办法不得不变成迷恋,他年轻时斩断自己的长尾未果,年老时以斩断白鼠的尾巴来象征性地完成对长尾族身份的逃避。他的企望不得不落空。斩不去的动物尾巴,不过隐喻式地表示着人类这个物种面临的困境。也许在理性的意义上,童天一想写出人类最内在的自我,最内在劣根性是如何顽强而不可抗拒地支配着人的生存现实,使人的理性陷入迷狂。”(《<返祖>,一部当代奇书》,陈晓明,1995)

      “第一,性;第二,暴力;第三,悬念。这三点《返祖》都充分具备。主人公和师姐朦胧的爱恋,龟村发生的多种涉性故事,这些使得这本书很好读。但写作时,作者采取一种带有现代性的写作……书中所有的故事、场景都很精彩,这可能和作者对人类学的兴趣有关系,可读性很强,节奏感很强。”(《<返祖>印象》,季红真,1994)

     “富有反讽意义的是,那个龟村迅速风靡的“后背式”动作,是由一个西方人类学家引起的,这个来自“高等文明”国度的人,同样,也许是更深地落入了理性的迷狂。在这个末世图景中,主角岳秋一直温情脉脉的理念之爱——他对师姐的恋母般的迷恋,与对菲菲的诱惑逃避之间徘徊,作者以大胆直露的笔法写出现代人在爱欲方面的二种状况:未成年的恋母情结与纯粹爱欲的狂欢。而菲菲是最实现的欲望化对象,这个纯碎的爱欲符号,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期待已久的欲望化的公共偶象。“菲菲”在童天一的小说叙事中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她不仅仅以生动的无所顾忌的姿态,满足人们的想象,而且她带动了一种现代都市生活,一种随心所欲的青年亚文化生活状况。她是物质与精神发展到一个极端形式的产品,这个产品离人类原始存在只有一步之遥。在菲菲与孙寡妇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返祖>,一部当代奇书》,陈晓明,1995)

       “《返祖》一书的作者是无处皈依的,内心实际很痛苦,被祖宗的牌位压得喘不气来。不想回归,但同时又觉得我们每个人都长着尾巴,找不到通往健全的人或理想的人的出路,全部价值体系在这部作书里崩溃了。这部作品写出了所有价值体系崩塌于一旦。享廷顿认为二十一世纪人类主要的冲突是文化冲突。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四大冲突是经济冲突、文化冲突、贫富冲突和男女冲突。《返祖》除男女冲突没有涉及外,其它三大冲突都涉及到了。这种荒诞与其说是一种形式,不如说是作者对这个时代人类精神关注之中的一种忧虑,一种焦虑。几乎每一个命题之中的包含一连串的悖论。例如是勤劳推动人文明呢,还是懒惰推动文明,是以现有民族建立国家还是现代国家建立已经完成,等等。这里涉及到对人类未来前途的焦虑。”(《<返祖>印象》,季红真,1994)

      文学批评家陈志红说:“作为一个文化混血儿的东方教授,在写作那本《攻击与合作》的大部头的同时,在他自以为已经理清人类生存的奥秘的同时,为什么还朝思暮想重返长尾部落生活,甚至毕其一生的功力,企图建立一个‘长尾共和国’,以便重新保存一种纯粹而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准则;而几乎与此同时,岳秋和韦伯也以各自的方式进行追寻,他们在一个共同的情结驱赶下殊途同归。”(《<返祖>:寻找一种融合与冲突的过程》,陈志红,1994)

       “童天一这部小说笔力深刻之处在于,他一方面可以在最形而上的层面去现表这个时代面临的理性困惑,一种世纪病和世界性情结。另一方面他的描写又非常准确地抓处当代公众的无意识。那种最现实化的欲望是如何侵入了人们的全部生活,龟村在这一意义上不过是现代都市的缩影而已……这部小说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他以广博的当代人类学知识和国际政治知识揉进小说叙事。从这里可以看到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趋势,地缘政治,种族争端,原教旨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这一切都为人类的返祖冲动构成一个巨大的场景,它们掩饰不住人类的内在困境。”(《<返祖>,一部当代奇书》,陈晓明,1995)
“在我写这篇文字时,世界各个角落不时响起的枪炮声在证实了我对《返祖》的解读。冲突与融合,或曰攻击与协作,充斥于我们所有的生存空间,犹如一条条晃荡于人类身后的长尾,斩之不去。《返祖》,你这个成功而可怕的现代文本!”(《<返祖>:寻找一种融合与冲突的过程》,陈志红,1994)

      “童天一(原名钟健夫)长期不在文坛内,他却奇怪地洞察文坛的一切,这使他有一种难得的清醒,不为行规所囿的洒脱,也使《返祖》能以它怪模怪样的姿态嘲弄着文坛业已疲惫的套路,被无数玩弄的过的技巧,被咀嚼滥了的感觉和深沉。《返祖》精致而放浪,离奇却实在,尖锐且又快乐,狂怪又不失温情。这是一本奇特的小说,并不仅仅在于它讲述了一种离奇的故事,而且,它本身的叙事,它的风格同样令人惊奇。” (《<返祖>,一部当代奇书》,陈晓明,1995)

    《世界文学》前主编申慧辉,把这部小说和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霍华德别业》(后改编为电影《霍华德庄园》)进行比较,认为那部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社会现象,而国内现在相当多的作家在创作中却缺乏这种勇气,只会调侃,靠小聪明,丢弃了社会责任感。《返祖》是一个例外,它关注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甚至涉及到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状况。(《京城评论界讨论<返祖>》,杨德华,1995)

      季红真对《返祖》的结尾不太满意:“从结构上说,作品结尾部分显得较弱,后半部给人草草收尾的感觉。”(《<返祖>印象》,季红真,1994)

      其实这部小说不只是一个寓言,还是一个预言。1989年童天一创作小说时深信2000年中国社会将崩溃,但又不便明说,只好将预言藏在《自序》和结尾之中。他和许多人都没有想到,2000年后的中国繁荣稳定。预言失败了,2020年童天一在小说最后加了一句,作为结尾:


     “起来吧!”沉睡的岳秋被精神病院的男护士推醒,“该吃药了!”


     于是,整部小说变成了精神病人岳秋的梦境。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30
发表于 2021-4-29 09: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童天一 于 2021-4-29 09:27 编辑



我在《亚丁雪山:六十之后的高峰体验》帖中,详细介绍了自己为名老中医写书的原因。
网址:https://bdlx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3688


       天无绝人之路。

       我终于有了去北京生活的机会——妻子钟洁玲突然升职,受命去集团的北京分公司,拯救一间亏损六年的国有企业。而我丝毫不察,完全没有意识到,人生再造的机遇来了,坚决反对她去北京工作——广州有年逾七旬的岳母,还有准备中考的儿子。


       钟洁玲在中国文学出版界小有名气,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和张承志的《心灵史》是她责编的,余华等一批先锋作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她出版的。可她总感觉发行与出版脱节,希望来个全流程运作,打通上下游。她向往北京,经常说:“在广州过的是小日子,在北京过的是大生活!”现在,她觉得机会来了,决定告别丈夫、儿子和老母,独自上京发展。



钟洁玲责编的王小波《时代三部曲》

      我百般劝阻,无效,只好关掉自己的广州公司,陪她赴京上任。作为国企家属,我只想当一个临时的义务编辑,帮她管理的公司度过难关之后,干自己的事去。没有想到,她竟然要求我为名老中医写书。


      她上任前,公司图书品种为零,销售收入为零,没有一个员工有编辑资质。她发现养生保健图书非常畅销,请我为名老中医写书。如果图书卖不出去,我分毫不取。如果图书能卖,我方获正常版税,而且版税中70%归我,30%归名老中医。


      我竟然拒绝了多次,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学医自治的绝好机会。最后看她实在困难,才答应下来。


       那时我上北京天桥,要停三四次。去广州药店买药,见三级台阶,绕道而行。这样一位行走困难的重度哮喘病人,写出了第一本健康图书《筋长一寸,寿延十年——香港名医朱增祥拉筋复位法》,竟然非常畅销,连续加印七次,成为现象级畅销书。


      紧接着,我的人生第一次走向死亡终点。


      我们回广州看望老人和儿子。钟洁玲乘飞机,我坐火车——义工交通自费。那条可怕的定律又应验了。从北京回到广州,我很快呼吸困难,想第二天再去医院,先口服抗生素缓解一下。支撑到半夜,眼看不行了,钟洁玲呼叫救护车速来,让我捡回一条命。


      说到这里,我要为西医的急救点赞!邓丽君当年在泰国,哮喘发作时若身边有人,立即送医院抢救,相信现在还活着。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1-4-19 15:16 |只看该作者
童天一 发表于 2021-4-19 13:48
完全不是!
先是做义,义务写作。书好卖了,拿70%稿费,名老中医拿30%。
如果不好卖,后果自负。

那是我理解有误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1-4-19 13:48 |只看该作者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4-19 13:06
为名老中医写,就是那种名老中医或者协会出钱,请您帮助宣传歌颂的那种吗?



完全不是!
先是做义,义务写作。书好卖了,拿70%稿费,名老中医拿30%。
如果不好卖,后果自负。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1-4-19 13:06 |只看该作者
童天一 发表于 2021-4-18 22:37
惭愧!我后来不断写书,写了11本,出版10本,主要为名老中医写。
怀念黄孝阳!他好象起步晚,但一直 ...

为名老中医写,就是那种名老中医或者协会出钱,请您帮助宣传歌颂的那种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1-4-19 13:04 |只看该作者
花钱没买着 发表于 2021-4-18 18:13
拉倒吧,一个比一个黄。

我色盲,没看出黄,反而觉的语言精练,故事设计巧妙,算的上你花姐代表作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1-4-18 22:37 |只看该作者
薛痒 发表于 2021-4-18 21:18
是一位笔耕不辍的资深作家,佩服。天涯舞文我也曾短暂逗留过,认识了一位叫黄孝阳的作家朋友,他后来在一家 ...



惭愧!我后来不断写书,写了11本,出版10本,主要为名老中医写。
怀念黄孝阳!他好象起步晚,但一直在为自己写作。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1-4-18 21: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薛痒 于 2021-4-18 21:22 编辑

是一位笔耕不辍的资深作家,佩服。天涯舞文我也曾短暂逗留过,认识了一位叫黄孝阳的作家朋友,他后来在一家出版社做编辑,去年不幸去世,才四十多岁,令人扼腕。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1-4-18 20:35 |只看该作者
郑板砖 发表于 2021-4-18 18:27
楼主的名字是你,以为是你自己发的,很老的贴子了,2001年的。
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3293 ...



谢谢!是我发的。
好像没有发完。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1-4-18 20:11 |只看该作者
现在玩论坛的人,大多已经超过文青的岁数。不过长江有个文艺女青年叫严忆遥,特别喜欢文学。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1-4-18 18:27 |只看该作者
童天一 发表于 2021-4-18 17:52
是吗?
给我发个网址。谢谢!

楼主的名字是你,以为是你自己发的,很老的贴子了,2001年的。
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32930-1.shtml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1-4-18 18:13 |只看该作者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4-18 17:45
说了好久,你那两篇帖子也没发上来

一个去火星的,一个两对男女出去度假的故事

拉倒吧,一个比一个黄。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1-4-18 18:13 |只看该作者
狗毛毛 发表于 2021-4-18 17:45
说了好久,你那两篇帖子也没发上来

一个去火星的,一个两对男女出去度假的故事

拉倒吧,一个比一个黄。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4-18 17:52 |只看该作者
郑板砖 发表于 2021-4-18 17:26
在天涯舞文搜到了,得闲欣赏大作。



是吗?
给我发个网址。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4-18 17:45 |只看该作者
花钱没买着 发表于 2021-4-18 17:38
才不是,我现在特文明。


说了好久,你那两篇帖子也没发上来

一个去火星的,一个两对男女出去度假的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4-18 17:38 |只看该作者

才不是,我现在特文明。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4-18 17:38 |只看该作者

才不是,我现在特文明。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4-18 17:33 |只看该作者

时间紧,看直来直去的,没工夫欣赏文学。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4-18 17:33 |只看该作者

时间紧,看直来直去的,没工夫欣赏文学。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4-18 17:26 |只看该作者
在天涯舞文搜到了,得闲欣赏大作。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4-18 16:02 |只看该作者

您上边发的都是评论界对小说的赞誉,这是在吊大家胃口,欢迎发帖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4-18 15:54 |只看该作者



喜欢看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4-18 15:53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4-18 14:23 |只看该作者

喜欢斗殴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4-18 13:38 |只看该作者
不看文学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4-18 12: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高铁上慢慢看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4-18 12:22 |只看该作者
欢迎楼主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4-18 12:01 |只看该作者
评论界对此书好平如云啊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4-18 11:59 |只看该作者
作家驾到,欢迎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1-4-18 11:30 |只看该作者



《岭南文报》:京城评论界讨论《返祖》

    《岭南文报》本报讯:荣获第九届新人新作奖的长篇小说《返祖》在京引起反响,出版该书的作家出版社在京召开《返祖》作品研讨会,参加讨论会的有作家出版社副总编王文华,《世界文学》副总编申慧辉,著名中青年评论家和文学研究工作者季红真、陈晓明、吴秉杰、潘凯雄、于晓丹、黄梅以及编辑记者二十余人。该书作者童天一(原名钟健夫)参加了作品研讨会。

    与会者在发言中首先肯定了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王文平认为,这是一部好书,一部极有特点的长篇小说。作品在彩色、层次、散文化的笔法和对人生状态的关注方面,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陈晓明认为,这是一本他期待以久的小说,证明文坛之外写的小说要比文坛之内的人写出的小说要高出一筹这样一种日益明显的趋势。黄梅认为,这部作品有创新意识,作者找到了一种形式,即包罗万象的形式,能够在这么短的篇幅中,融进这么多的内容,是难能可贵的。

    关于这部作品的主题,与会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季红真认为,二十世纪文学的主题,十九世纪几乎全部囊括了,十九世纪的某些作家病态地感觉到二十世纪作家的普通感受,只是十九世纪作家还没有命名的癖好。而《返祖》作品的主题设计,超越了当代所有的精神范畴,可以说主题是最先锋的。对当代人类精神空间进行了大幅度开拓。陈晓明认为,《返祖》作者摆脱了意识形态和文学写作制度化的双重压迫,直接面对生活的事实去把握,去追问,同时将自己的知识背景结合起来。他将这部小说命名为后理性主义的作品。会上有人试图用荒诞主义、象征主义来概括这部作品。但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任何命名都无法涵盖作品的主题思想。

    关于积极的主题和作家社会责任感的关系,申慧辉把这部小说和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霍华德别业》(由该改编的电影为《霍华德庄园》)进行比较,认为那部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社会现象,而国内现在相当多的作家在创作中却缺乏这种勇气,只会调侃,靠小聪明,丢弃了社会责任感。《返祖》是一个例外,它关注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甚至涉及到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状况。季红真也认为,写作虽然是以私人方式,表达的是自己的思想,但终究是人类的事业。《返祖》关注到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精神状况,说明作者对现实的忧虑和焦虑,内心极为痛苦。

    不少人在发言中都谈到作家的知识背景对于当代创作的意义。申慧辉认为,《返祖》的许多想象成份是和自然科学相联系的,这显然得益于作者的理工科知识基础。《中国文化报》的王洪波认为,作家的知识背景显然是非常需要的,因为今天已经进入科学时代。陈晓明认为,具有非文学专业背景的作家进入文坛,是对业已形成的文学写作制度化的一种冲击。吴秉杰认为,这部作品涉及到寓言性、科学性、荒诞性及理论的关系问题,为读者提供了深入思考的角度。

    关于作品的形式问题,多数发言者都肯定了《返祖》有较强的可读性,故事精彩,结构紧凑,语言轻松活泼。季红真认为,这种现象是和二十世纪文学借鉴了通俗文学的某些因素有关系。第一是性,第二是暴力,第三是悬念。陈晓明认为,小说的故事结构显示出作者的才气和气魄,不是现在一般小说能够达到的。申慧辉认为这部作品能够接近读者,尤其能够为年轻读者所喜欢,因为它选择的语码容易为年轻读者所接受。

    与会者也对《返祖》的缺点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吴秉杰认为,小说的题目迁就了故事线索,这个题目不能概括作品的精神实质。季红真把《返祖》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进行比较,认为前者还缺少心理深度,在个性张扬方面不够。王文平认为,作品的篇幅稍短,限制了作者把作品写厚实,如果作品增加一些篇幅,把一些细节和场面完全展开,效果可能会更好。

   
《返祖》的作者童天一(原名钟健夫,就职于广东太阳神集团公司),在会上谈了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和创作过程,他承认自己在创作这部小说过程中思考了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答案,也许正像有些评论家在发言中指出的那样,人类所面临的处境本身包含无数的精神悖论,他认为,每一个有思想能力的作家,不仅要关心我们今天的现实生存,而且还要关心下个世纪的人类精神走向。(《岭南文报》199533日,杨德华整理)

与会主要专家简介:
陈晓明,著名文学评论家,原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士导师,现为北京大学当代文学教授
季红真,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创作研究室,研究员;
申慧辉,外国文学专家,原《世界文学》副主编,现移居加拿大;
吴秉杰,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创作研究室副主任。
黄梅,留美外国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