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长江杂谈 BEYOND乐队和北方的摇滚
查看: 3488|回复: 8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EYOND乐队和北方的摇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6-28 18:5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读了痒子的帖子,才知道北方的摇滚乐和Beyond乐队不和睦。所谓北方摇滚通常不认为Beyond是摇滚。这个说法对我这后知后觉的人,有些新鲜。

其实我对Beyond也不熟悉。不知道这是出于语言的障碍还是文化背景的障碍。反正对于同时代的Beyond和北方摇滚,我只熟悉后者,对前者是陌生的。近几年,才听到《光辉岁月》里面一句“风雨中抱紧自由”,听得非常感触。当年,这歌儿大行其道,我竟然懵然无知。可能也是一种自我的认知狭窄,后来才似乎渐渐感觉不同。

不过或许出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北方摇滚乐和Beyond的音乐内涵确实不同。北方的摇滚通常而言,多表达自我的深刻内心感受,个人化情绪很重,对于社会如何,他们通常是不涉及,或者通常是回避的。

比如,《一无所有》,虽然一无所有,因为真情在,你依然要跟我走。比如《一块红布》,一块红布,蒙住了眼,也蒙住了天,这个感觉让我很舒服。比如《回到拉萨》:你根本不用担心太多的问题,她会让你找到你自己。或者《姐姐》,姐姐,你带我回家。等等,这些类歌曲,都是关注当下人们内心的种种情感希冀,很任性,很自我的一种表达。这在当时的北方中国,是大受欢迎的。

当然,除此之外,北方摇滚还有窦唯,这种玄幻的音乐,或者唐朝乐队,梦回唐朝,这种狂放的文化梦境。这是另外的东西,也都很迷人。

Beyond乐队的摇滚和北方摇滚大异其趣。从我的有限接触里,他们在去诉求自己的时候,也在兼顾和社会互动的良好关系。所谓理想和籽油多么美妙的价值,他们在诉求这个的同时也期待社会的理解,谅解或和解。这个和北方摇滚自我陶醉似的表达,很不同。

比如《光辉岁月》高唱,冲破窠臼,风雨中抱紧籽油。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这是对朴实甲酯的赞颂。

《海阔天空》高唱籽油和理想,虽然冲动冒险,但是也是希望能获得理解,比如那个她。

《真的爱你》则是高唱,家人真挚情感对于年轻人的成长是一种无比的支撑。

当然除此以外,Beyond围绕大中国概念的一些文化演绎,也是很赞的。个人觉得这个部分对Beyond而言是挺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大地》则是面对一言难尽的大中国,唱出了港人真挚的某种归属情感。而《农民》则是表达一种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化坚韧人生态度,不忘本,要出新。

这种Beyond和北方摇滚乐的差异,应该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方社会还是比较集体主义文化盛行,也比较落后些,能够醉醺醺的自说自话,在文艺而言可能就是锋锐了。而香港社会则是发达社会了,同时他们文明多元的概念,也会让醉醺醺沉醉在自己的梦里的艺术显得很奇怪。所以在香港,区别于北方摇滚的Beyond乐队的出现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都挺好。批评Beyond非摇滚,并且鼓吹北方摇滚为正苗未免狭窄了。中国摇滚学西方,如果狭窄看,中外摇滚也未必能互认。争来争去,无意义。尊重彼此,都玩的尽兴就好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6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84
发表于 2021-6-30 23:25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6-30 23:22
曾听(看)过一个大陆男孩在日本街头唱《海阔天空》的视频(好像是抖音),竟然有Beyond的歌迷出现在街头 ...


beyond歌曲体现的精神力量是人类共通的。

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21-6-30 23:22 |只看该作者
薛痒 发表于 2021-6-30 23:05
在黄家驹活着的时候,影响还是小众的。他的价值在死后得以彰显,在这个传播过程中,难免有神话色彩。不 ...

曾听(看)过一个大陆男孩在日本街头唱《海阔天空》的视频(好像是抖音),竟然有Beyond的歌迷出现在街头;也看过一位欧美的歌手用双语(粤语与英语)演唱《海阔天空》。黄家驹的意外逝世可能产生了意外的效果,但这支歌的传播还是超越了想象。晚安,痒子。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21-6-30 23:05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6-30 22:58
梅艳芳,张国荣都已经死去,他们的名声显然更巨大,但论歌曲后续传承影响,是远远低于家驹的。
———— ...


在黄家驹活着的时候,影响还是小众的。他的价值在死后得以彰显,在这个传播过程中,难免有神话色彩。不过的确是称得上经典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21-6-30 23:05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6-30 22:58
梅艳芳,张国荣都已经死去,他们的名声显然更巨大,但论歌曲后续传承影响,是远远低于家驹的。
———— ...


在黄家驹活着的时候,影响还是小众的。他的价值在死后得以彰显,在这个传播过程中,难免有神话色彩。不过的确是称得上经典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21-6-30 23:05 |只看该作者
四九 发表于 2021-6-30 22:58
梅艳芳,张国荣都已经死去,他们的名声显然更巨大,但论歌曲后续传承影响,是远远低于家驹的。
———— ...

相信Beyond乐队会流传很久。他们在香港太独特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21-6-30 22: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薛痒 发表于 2021-6-30 22:12
乐队最初走的是金属摇滚路线,硬摇滚,然而市场并不买账。
家驹死后,beyond三子又开始尝试硬摇滚,《二楼 ...

梅艳芳,张国荣都已经死去,他们的名声显然更巨大,但论歌曲后续传承影响,是远远低于家驹的。
————————
梅艳芳、张国荣都是香港鼎盛时期影视歌的杰出代表,BEYOND虽然只是歌坛的一只乐队,但他却引领了香港当时歌坛一种风格与潮流,直到今天。从今往后,如果没有一支超越他的乐队出现,BEYOND的歌可能还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21-6-30 22:47 |只看该作者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6-30 22:40
能在艰困环境下建树成就也是相当不容易。“灰色路线”说,有道理。

这也算是特殊背景下的特色产物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1-6-30 22:42 |只看该作者
薛痒 发表于 2021-6-30 22:33
所谓“摇滚精神”本就没有标准答案,遵从内心即可

是的,文艺的东西,首先喜欢了,然后有所表达和交流就好。没有什么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21-6-30 22:40 |只看该作者
薛痒 发表于 2021-6-30 22:32
在妥协中坚持,尝试一种“灰色路线”,也因此成就了不一样的成就。同期香港摇滚风格的还有达明一派,太 ...

能在艰困环境下建树成就也是相当不容易。“灰色路线”说,有道理。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1-6-30 22:33 |只看该作者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6-30 22:31
喜欢摇滚的人如果特别执着于某种沟壑,显然比较扯了。不应该这样狭窄。


所谓“摇滚精神”本就没有标准答案,遵从内心即可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21-6-30 22:32 |只看该作者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6-30 22:28
黄家驹是乐队的灵魂。家驹身后的影响力,确实不是那些流行明星能比。


在妥协中坚持,尝试一种“灰色路线”,也因此成就了不一样的成就。同期香港摇滚风格的还有达明一派,太极,他们要比beyond“摇滚”一些,不过终究难以为继,也没有什么流传下来。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1-6-30 22:31 |只看该作者
薛痒 发表于 2021-6-30 22:28
许多所谓驹迷或者beyond粉,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把黄家驹和乐队捧到天上,到处惹是生非,弄得乌烟瘴气, ...

喜欢摇滚的人如果特别执着于某种沟壑,显然比较扯了。不应该这样狭窄。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1-6-30 22:28 |只看该作者
薛痒 发表于 2021-6-30 22:12
乐队最初走的是金属摇滚路线,硬摇滚,然而市场并不买账。
家驹死后,beyond三子又开始尝试硬摇滚,《二楼 ...

黄家驹是乐队的灵魂。家驹身后的影响力,确实不是那些流行明星能比。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1-6-30 22:28 |只看该作者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6-30 22:24
我应该属于海光真喜大+农。其他的真的了解少。

一份感觉说一份话吧。真假粉之争,大概也是狭窄了。公 ...


许多所谓驹迷或者beyond粉,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把黄家驹和乐队捧到天上,到处惹是生非,弄得乌烟瘴气,群起讨之。这也是相当搞笑。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1-6-30 22: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雲卷雲舒 于 2021-6-30 22:25 编辑
薛痒 发表于 2021-6-30 22:05
云卷思考拓展开了,其实是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在资深粉来看,光海真喜大作为beyond传唱度最高的几首歌显 ...

我应该属于海光真喜大+农。其他的真的了解少。

一份感觉说一份话吧。真假粉之争,大概也是狭窄了。公共文艺产品,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喜欢或不喜欢。如果没有这种心态,这种粉支持任何的文艺偶像,都不是好事。唧唧戳戳的样子,让人退避三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1-6-30 22:12 |只看该作者
乐队最初走的是金属摇滚路线,硬摇滚,然而市场并不买账。
家驹死后,beyond三子又开始尝试硬摇滚,《二楼后座》是后期代表作,不过市场依旧低迷。
简而言之,至少目前来看,家驹缔造的的乐队风格可以说是一种空前绝后的独创,既不失所谓摇滚精神,亦不失悦耳动听。
草帽说家驹的死让他们的歌有了巨大影响,的确不可否认有部分这方面原因,但更多的还在于歌曲本身传达的意义。
梅艳芳,张国荣都已经死去,他们的名声显然更巨大,但论歌曲后续传承影响,是远远低于家驹的。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1-6-30 22:05 |只看该作者
云卷思考拓展开了,其实是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在资深粉来看,光海真喜大作为beyond传唱度最高的几首歌显然并不能代表乐队的真实成就。也因此,他们瞧不上那些“伪粉”,所谓“一粉顶十黑”也就是说的这部分迷。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1-6-30 22:03 |只看该作者
草帽的思想 发表于 2021-6-30 17:25
如果那些音乐人用太曲高和寡、不接地气的方式去创作作品,那么最终被社会淘汰是很好理解的,但,貌似这些 ...

如果那些音乐人用太曲高和寡、不接地气的方式去创作作品,那么最终被社会淘汰是很好理解的,但,貌似这些人更接地气呀,因为他们很多人在成名之前就生活在最底层,哦,难道就因为生活好过了才再也创作不出经典作品?我是挺怀念九十年代各种风格音乐打架年代的,摇滚人起码曾经有过自己的春天,当黑豹的李彤都手握装了枸杞的保温杯时,他们的摇滚情怀注定已经老去。我还看到唐朝乐队参加商演的视频,曾经亚洲第一嗓的丁武已唱不起来了,音乐还是那个音乐,人还是那个人,但味道已经没有了纯粹的味道。。。
——————————————————

摇滚人给人美人迟暮的感觉,确实蛮遗憾。曲高和寡其实是个方向,保持一个度,有品位,也别太脱离人群,就像现在的许巍。

只是,事情不能回头说。既然他们这样选择,大概就是必然的吧。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1-6-30 21:52 |只看该作者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6-30 18:01
你俩这是比谁写的长吗!我准备画火柴棍

有点钻故纸堆哈,小猪这火柴棍点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1-6-30 18:01 |只看该作者
你俩这是比谁写的长吗!我准备画火柴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1-6-30 17:39 |只看该作者
草帽的思想 发表于 2021-6-30 17:25
如果那些音乐人用太曲高和寡、不接地气的方式去创作作品,那么最终被社会淘汰是很好理解的,但,貌似这些 ...

多谢草帽,要下线了,回头说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1-6-30 17:35 |只看该作者
草帽的思想 发表于 2021-6-30 17:07
确实,我讨论偏向于摇滚土壤这方面了。如果要理解作品是否深刻,我觉得最简单的就是传唱度,窦唯离开黑豹后 ...

中国社会对摇滚乐的兴衰是个大环境。年少成名的摇滚明星,很难把握合适的一个度。一炮而红,之后如何走?这个对他们是很考验的。如果不能应付这个状况,千姿百态的沉默消失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然,如果说江郎才尽,应该还是从摇滚这个角度来理解。持续不断的优质作品,可能是真做不到,因为这些高精神产品,较难长期批量生产。这个不好责怪他们不努力。




“而且摇滚乐怎么都是年轻人、而且还带有愤世嫉俗、叛逆的年轻人追捧的东西,深刻与否,并不可能长期伴随他们的成长,久而久之,自然就会被那些人弃之门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说得好。客观上,当年的摇滚确实是虎头蛇尾。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1-6-30 17:25 |只看该作者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6-30 17:16
所谓经典太少说,可能也要分开看。文革时期的京剧样板戏或者寥寥的几部电影被社会尊为经典,这个时候说他 ...

如果那些音乐人用太曲高和寡、不接地气的方式去创作作品,那么最终被社会淘汰是很好理解的,但,貌似这些人更接地气呀,因为他们很多人在成名之前就生活在最底层,哦,难道就因为生活好过了才再也创作不出经典作品?我是挺怀念九十年代各种风格音乐打架年代的,摇滚人起码曾经有过自己的春天,当黑豹的李彤都手握装了枸杞的保温杯时,他们的摇滚情怀注定已经老去。我还看到唐朝乐队参加商演的视频,曾经亚洲第一嗓的丁武已唱不起来了,音乐还是那个音乐,人还是那个人,但味道已经没有了纯粹的味道。。。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21-6-30 17:16 |只看该作者
草帽的思想 发表于 2021-6-30 16:44
有些摇滚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经典的东西太少,刚好在平庸的一堆里成为鹤立鸡群的那个,当聚光灯都 ...

所谓经典太少说,可能也要分开看。文革时期的京剧样板戏或者寥寥的几部电影被社会尊为经典,这个时候说他们因为社会太单调,显得他们怎么样。可以这样说。因为他们都是社会体质笼罩下的一种社会文化畸形。

摇滚乐的昙花一显,也蛮珍贵。说经典少,显得他们很珍贵,这个有点不通顺。为啥,因为他们是体质外。他们是国家文化长期贫乏下的来自民间的灿烂烟花。就这一点,蛮有意思的。

貌似孤绝的摇滚乐,和其他的艺术门类有种天然的融洽性。摇滚或许会排斥流行音乐,但是很多其他音乐门类民谣,乡村,器乐,甚至戏曲,摇滚貌似对这些都不排斥。这可能是一种底蕴使然。摇滚人群的艺术口味并不窄狭。艺人和粉丝好像都有这样的特点。

早期摇滚明星的衰落,我更愿意相信,是必然的,他们难以长青。用乌龙的话说就是-情深不寿。许巍走的路比较宽,也比较温和。这个应该比较适合行稳致远。现在,许巍既有自己不断的创作,同时也给影视类作品配曲。挺扎实的走法。挺好。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1-6-30 17:07 |只看该作者
确实,我讨论偏向于摇滚土壤这方面了。如果要理解作品是否深刻,我觉得最简单的就是传唱度,窦唯离开黑豹后出了两张个人专辑,第一张还稍微好点,但最后那张《山河水》,窦唯自我认为可能很深刻,写的是自我音乐,但对听众来说,这已经跟念经差不多了,没法深刻。我总觉得,如果想摇滚乐风生水起,还是得有这类型音乐的土壤,当崔健在春晚上《一无所有》成名后,主流媒体就用排斥的方式把这种音乐拒之门外,那么已经表明,这种音乐类型在中国已经没有市场了。中国不像国外,只要有人追捧的就不会反对不会故意抬高门槛更或关上大门,连电视剧的演员露多少胸脯都要管控的地方,你说摇滚乐这种小众化的类型能得到多少推广?当玩音乐的人越来越少,百花齐放的盛况也就只能出现在梦里,假如摇滚乐像乒乓球普及度那样,相信再深刻的作品都会有。其实这跟足球一样了,当一米七左右的梅西成为世界顶级球星时,中国有足球天赋的人可能在开拖拉机。


而且摇滚乐怎么都是年轻人、而且还带有愤世嫉俗、叛逆的年轻人追捧的东西,深刻与否,并不可能长期伴随他们的成长,久而久之,自然就会被那些人弃之门外。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1-6-30 16:49 |只看该作者
草帽的思想 发表于 2021-6-30 16:17
中国有太多靠一首歌打天下的艺术家,包括摇滚人士也差不多,顶多就出一张专辑就没有然后了,创作缺乏可持续 ...

草帽,咱们说的有点两叉了。

我关注的是成功的摇滚作品和它们的影响力甚或他们的深刻性。你关注的是摇滚队伍的良莠不齐,难以为继。好像讨论的标的不是一回事。

摇滚乐的成功,才华,意志,社会背景等等,都凑足了,可能才能实现。很多人在艰苦的追求摇滚梦,成不成没人打包票。这个很自然,也很正常。

但是如果从那些已经立名头的摇滚乐作品来说问题,或许也挺好。昙花一现,也有昙花一现的道理。摇滚的不长久,我倒不认为是因为那些成名的摇滚乐手不努力,没实力,而事实上,摇滚这个东西不能长期玩。

摇滚的情绪太激烈,长期玩下去,可能受不了。当然,中国社会怎么看摇滚,这个也会给他们很多无形压力,这个肯定会有。这些是没办法的。另外,摇滚乐通常都是单打独斗,这些走长远,应该都很难。相比而言,流行音乐通常团队运作,歌手混在娱乐圈,不需要什么音乐圈,就玩的风生水起。摇滚和他们不是一类,长命短命,不好简单做比较的。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1-6-30 16:44 |只看该作者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6-30 15:52
玩摇滚的人未必有什么深刻性,但是优秀的,流传下来的摇滚作品必然有他的深刻性。这个说法应该不矛盾。
...

有些摇滚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经典的东西太少,刚好在平庸的一堆里成为鹤立鸡群的那个,当聚光灯都聚焦在,某一个点后,就成为经典了。这跟那个时段给予人们娱乐的东西太少,不像现在娱乐渠道琳琅满目,连电视都没人看了,你再想靠某个作品一跃成为经典实在太难。目前还在玩摇滚坚持摇滚的人,还是八九十年代的那些摇滚老炮,人才青黄不接才是真正的问题,但老炮逐渐老去,也就代表中国的摇滚乐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摇滚并非是柴米油盐这些不可或缺的东西,它只是个精神粮食,没有摇滚还有民歌、没有民歌还有民谣、没有民谣还有流行口水歌。。。总之,给予人们娱乐的精神粮食太多了,当你摇滚圈再也无法写出让人们一听就能爱上的作品,谈何的认同?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我们讨论的还是原来的那帮人那些作品。起码在这十来二十年,我没听到过一些令人过耳不忘重复播放的摇滚作品,当然这只是针对我个人,也许我也很久没关注过这方面的东西孤陋寡闻了。

从刚开始对摇滚乐的迷恋,到对乡村音乐的情有独钟,我觉得我个人的欣赏角度已经产生极大的变化,从崇尚呐喊、嘶吼到喜欢听一些曲调优美、带有点淡淡悲伤的音乐,这种爱好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转变的,比如我在开车的时候放一些经典的摇滚作品,我的小孩就极力反对关闭,改放他们喜欢的音乐,但那些音乐在我看来就是噪音,正如我跟朋友去迪吧,大厅里放的那些所谓的嗨歌,我就认为是垃圾,但不妨碍别人边喝酒边摇头晃脑扭屁股。

张楚是靠《姐姐》一鸣惊人的,包括《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旋律也比较好听,他、窦唯、何勇、唐朝乐队去香港红磡开演唱会的时候,唱了这两首歌,《蚂蚁蚂蚁》连我这种摇滚发烧友都听不下去,但别人却说很深刻,我不知如何作答,连听都听不完全,怎么去理解它的深刻?郑钧的《灰姑娘》在我看来已不属于摇滚了,属于轻轻吟唱的抒情歌曲,但因为是郑钧这个摇滚歌手标签的加持,也变成摇滚歌曲。郑钧成名后,也没有再写出诸如《回到拉萨》这种让人一听就难忘的经典作品,我总感觉这些音乐人功成名就后,在音乐上就已经堕落了,经典无法复制。

目前还活跃的摇滚音乐人中,许巍的作品却越来越经典,他能持续活跃在摇滚界的顶点,一个是确实作品可以,再一个是他没有坚持非摇滚不可,这种识时务的理念转变,反而令他成为乐坛常青树。

对目前中国的摇滚乐来说,几乎可以用“摇滚已死,有事烧纸”这话来概括,当然我也希望中国的摇滚乐能东山再起,出更多的经典,只是,现在的人口味已经变得很高很高了,除非真的是绝顶作品,否则在娱乐圈也是沧海一粟。。。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1-6-30 16:17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有太多靠一首歌打天下的艺术家,包括摇滚人士也差不多,顶多就出一张专辑就没有然后了,创作缺乏可持续性,也就是说曾经愤怒了曾经发泄了曾经叛逆过了。这点跟港台一些常青树是缺乏可比性的。摇滚乐在中国乐坛的昙花一现,证明了这种艺术风格在中国大地还没有适合他们持续、健康生长的土壤,这无形造就了玩摇滚的人的压力,加上长发披肩、作品激进、行为异于常人,给人一种不是正经人的社会观点,这种片面的认知,更让摇滚圈的人对现实持悲哀的心态,当然,如果他们有足够的实力,用这种社会片面度的评价泄愤到作品上,也许就是个经典。我曾看过一部关于反映北京地下摇滚圈的视频,吃的住的跟流浪汉的差不多,但他们在坚持自己有一天会出人头地,事实上多年后,我也没在任何渠道见到那些地下摇滚人有成名的,他们的未来注定是悲凉的。也许在某个工地上、某条工厂的流水线上、某个地下通道的卖唱人群中能见到那些执着追求梦想的年轻人。因为,没有钱就没有持续追求理想的动力,必定会屈服于现实。

老鹰帖子里说的旭日阳刚,我听说两人最近又组成两人组准备重出江湖,但江湖早已不是他们认知的江湖了,他们的成名,赖于互联网造星运动的巅峰时期,现在再想轻而易举登上关注度焦点的山顶,太天真。

很多玩音乐的人,把自己的目标提高到我就要成功、我就要让自己的作品大街小巷传唱,那么这些人注定会失败,因为现实不会让一个人轻松成功,窦唯在成名前做什么?一个不知名的歌舞团吹笛子、崔健还是某单位的小号手、许巍还在地下室玩命练吉他、齐秦是混迹街上的烂仔、王杰是搬运工、出租车司机。。。没有经历的沉淀,哪能写出深刻的作品?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1-6-30 15:52 |只看该作者
草帽的思想 发表于 2021-6-30 07:42
你说内地玩摇滚的个体有什么深刻性,我倒不这么认为,我倒认为是年轻人性格的叛逆,内心一些超前或异想天 ...

玩摇滚的人未必有什么深刻性,但是优秀的,流传下来的摇滚作品必然有他的深刻性。这个说法应该不矛盾。

就像说,年轻人玩摇滚,是一种性格叛逆的秉性使然。这句话没错。但是这种年轻人的叛逆也分情况,一种是拿无知当个性,这个未免胡闹;另一种则是少年英才的才华展露,玩叛逆却也玩出了深刻作品。所以,不是年轻人一定不能深刻,有才华的人少年初试啼声,可能就令人惊艳。

玩摇滚的人,英才和庸才可能是大家混在一起,这个是很正常的。这个并不会因为很多人的低劣表现从而掩盖优秀作品的闪光之处。这个也要分开看。貌似是一个队伍,其实从成果上评价,这个队伍中的各色人等显然并不一样。另外,就算一个优秀的唱作人,比如窦唯,后面走入死胡同,自绝于世,这也不掩盖其高峰时期的作品很厉害。一般不能用艺人的不稳定人生判断他们巅峰作品的存世意义。只看作品说话,背后故事,并不足以评价他们的作品得失。

说优秀的摇滚作品有他的深刻性,还有一个角度,那就是多年之后,人们会回望他们。社会对他们的作品评论可能会持续很久。这种待遇这是当初同时代的流行歌曲一般不具备的特征。就是说,摇滚一直有人讨论,但是童安格,谭咏麟这些当年的流行巨星,现在讨论他们的估计没几人。所以相对而言,那些招牌性的摇滚作品其意义比起泛泛的流行歌曲显然要深刻些。否则难以解释这种现象。

还有,过去这种短暂的摇滚乐和他们粉丝之间的长久情感关联,经久不散,这个也能从侧面反映,摇滚的特质魅力是什么。浅说讲不透,说开了,难免就深了。

说摇滚乐是比较深刻的艺术,从作品内涵看,他们的题材确实不是一般流行文化能比拟。张楚一句,姐姐,你带我回家。这种情感力道和内涵意义,细说起来应该有很多内涵。郑钧一句,你根本不用担心太多的问题,她会让你找到你自己。这个也是耐人寻味的语句,似乎有佛家意味在里面。这些作品都是独特的,也是蛮深刻的摇滚表现。这也是和其他流行文化的不同。习惯于流行音乐的人听到这种摇滚乐可能会感到恐惧和惊吓。而喜欢摇滚的人,对这些可能就痴迷不已。

如果摇滚深刻说能站得住脚,那么这种深刻的东西出现在年轻人身上,是可贵的,但是也难以长久,可能也就容易理解了。小小年纪很难长期承受这些精神的重量。摇滚的昙花一现,令人惋惜,可能也是客观上的必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