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0| 87
|
河北乱——初唐之刘黑闼事件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11):李唐集团对待河北、山东豪俊的态度
先打上两条历史记录,看一下唐初唐王朝对待河北、山东豪俊的态度: 一条出自《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 五年正月,讨刘黑闼于洺州,败之。黑闼既降,已而复反。高祖怒,命太子建成取山东男子十五以上悉坑之,驱其小弱妇女以实关中。太宗切谏,以为不可,遂已。 另一条出自《太宗实录》: 黑闼重反,高祖谓太宗曰:“前破黑闼,欲令尽杀其党,使空山东,不用吾言,致有今日。”及隐太子征闼,平之,将遣唐俭往,使男子年十五以上悉阬之,小弱与妇女总驱入关,以实京邑。太宗谏曰:“臣闻唯德动天,唯恩容众。山东人物之所,河北蚕绵之乡,而天府委输,待以成绩。今一旦见其反复,尽戮无辜,流离寡弱,恐以杀不能止乱,非行弔伐之道。”其事虽寝。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恰恰是隐太子李建成听取了其智囊魏征的建议,在对待窦建德旧部与河北百姓的问题上采取了与李渊、李世民不同的政策,才从根本上解决了河北问题,《太宗实录》里的记载显然是故意给李建成抹黑、给李世民添彩了。先不说这个阬杀所有山东(包括河北)人的计划有没有,且不说这个计划究竟是李渊说的还是李世民说的,但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那就是唐王朝,在其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对于山东、河北的豪俊一直是采取打压政策的,甚至带上了一种刻骨的仇恨在里面。这个推断并不是主观臆测、空穴来风,从唐王朝对待窦建德、刘黑闼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已经证明了它政策的失误。事实证明,只有缓解对河北百姓的压迫,平等对待他们,才能最终实现相互谅解,军事打压与歧视永远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 李唐王朝对山东、河北群雄政策的错误,极大的延缓了它统一中国的历程,我想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刘黑闼集团打出了“刘氏主吉”这样一个意在与李氏集团争天下的政治口号,这就促使唐王朝不管多么困难,也要啃掉河北军团这块硬骨头,扫除它一统天下最大、也是最危险的心腹大患;但平心而论,刘黑闼集团提出的这个口号,也是被李唐集团给逼出来的。 窦建德、刘黑闼集团在河北民望甚高,有着牢固的根据地,唐军到了那里,真正是到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正因为有这样一个人心凝就的基础,因此刘黑闼打起仗来得心应手,再加上他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才让李世民手下的诸多名将一个个的败下阵来。这次征伐刘黑闼的军事行动,历时两年,李渊的三个儿子全上了,后来李世民手下屡立战功的猛将有三分之二全数参加。李世民差点丢了性命,李元吉吓得根本就不敢与汉东军照面,那个与李靖齐名的李勣数次打得大败,一次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名将张士贵更是被打的丢盔卸甲、狼狈逃窜。后来过年被老百姓贴在大门上的两位门神秦琼、尉迟恭都被打败,猛将薛万钧、薛万彻兄弟被俘(后逃走),两员虎将罗士信、李道玄一位被俘斩杀、一位阵亡,就连罗艺威名赫赫的幽州兵也被打得逃来逃去、没了脾气。李靖应该感谢没有碰上这个事件,不然他的一世英名也很难在这里光辉永在。 刘黑闼是秦王李世民整个征战生涯中一个真正的对手,要不是战争的发生地是在河北,连续两年的本土作战,使河北的粮食出现了严重的匮乏,要不是李建成改变了对河北老百姓的高压政策,要不是李唐王朝有关中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大粮仓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援,鹿死谁手,真是很难说了。因为李世民在军事上已经毫无办法去抑制刘黑闼的力量了,那个同归于尽的洺水之战,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李世民智术的告罄。刘黑闼的河北军团战斗力确实非常的强悍,它比曾经是李世民另一个强悍对手的薛举集团更有战斗力,因为它有一个强大的根据地,有着河北同仇敌忾的人民做后盾,因此李唐军队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河北人民的眼神,李世民屡屡碰壁,他手下的精兵强将次次折损,无不与此有关。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10):英雄之叹
此时的汉东军几乎没有什么后勤供应,大后方由于近两年的战乱早就荒芜了,刘黑闼粮食吃光了,部下纷纷逃跑,甚至出现了哗变,有些绑了自己的头领投降了唐军。刘黑闼感到了真正的恐惧,他担心唐军知道了自己真实的情况,联络魏州城里的守军出来,与唐大军里外夹击,歼灭自己,于是便于夜晚匆忙逃跑。 一个军事上的神话即将破灭,这时的刘黑闼已经完全没有斗志了。当他逃至馆陶的时候,因为永济桥还没有建好,无法渡河,他赶快派士兵修桥。正在这时,壬申(二十五日),李建成、李元吉统率大军来到了馆陶。无奈中的刘黑闼只好命令王小胡背水列阵,他看到桥修好了,马上就立即过桥到过了西岸。士兵们看到自己的首领又开始了逃跑,便迅速崩溃,大都放下武器前来投降。这与第一次洺水之战全部战死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时隔半年,人心所向已非同日而语。唐的大军立即过桥追击,但那座桥是仓促间建造的,本来就不结实,唐军刚刚过去了一千多骑兵,就轰然倒塌了,刘黑闼因此才得以带着几百名亲随逃跑了。 武德五年的年底似乎预示着刘黑闼的末日也要来到了。武德六年春正月,己卯(初五),刘黑闼等到了他一生中最黑暗的一天。 当时太子李建成派骑兵将领刘弘基追击刘黑闼,刘黑闼被唐军追赶的惶惶如丧家之犬,日夜奔逃,一刻也无法休息,到达饶阳后,随行的才一百多人,十分饥饿。此时的饶州刺史是刘黑闼所任命的一个叫诸葛德威的人,他见状出城迎接刘黑闼,请他进城。刘黑闼很谨慎,不知道这位部下的真正用心,拒绝进城,诸葛德威流泪反复请求,表明自己的诚意,于是刘黑闼答应了他的邀请。他们一行到城旁边的市场中休息,诸葛德威送给他们食物,还没等他们吃完,诸葛德威一声令下,埋伏的士兵便把刘黑闼抓了起来。 《革命记》详细的记载了这件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当刘黑闼败走深州的时候,崔元逊是他任命的深州总管,刘黑闼来到城下时,崔在城中已经聚集了三千多人马,准备迎接刘黑闼,坚守城池,北面再去联系突厥,以作长久之计。当时城中指挥当天守城的兵士的是一个叫做诸葛德威的车骑,一个从前做过乡长的叫做张善护的人,此时正在军中,他煽动几个少年军士说:“现在是个捉拿刘黑闼换取富贵的好机会,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他还会扰乱山东,害得我们无法劳作、生活的!”众少年军士异口同声的说:“这样的大事,非诸葛车骑不能决定。”张善护知道诸葛有个毛病,爱喝酒,一旦酒喝多了,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出来,于是他就在自己的家中宰了一口肥猪,并拿出了一旦酒,宴请德威。果不其然,酒壮耸人胆,最后诸葛德威一口答应了。这一切都把总管崔元逊蒙在了鼓里。 当刘黑闼到来的时候,崔元逊延请刘黑闼进城,刘黑闼恐怕有诈,没有答应。崔元逊只好就在城门口摆下大席招待饥肠辘辘的刘黑闼。正在吃饭的时候,崔元逊对刘黑闼说,你还是检阅一下我城中的部队吧,他们全是精锐,一定可以帮助您守住这座城池的。刘黑闼看到他很诚恳,就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崔元逊下令部队出来受阅,他的话音还未落,诸葛德威就率领前军的劲卒走了出来,当走到刘黑闼的跟前时,出其不意,一下把他擒获。众将士见状大惊,知道发生了兵变,很快就作鸟兽散,没有一个为刘黑闼出死力、救助他的。崔元逊一看,知道大事不好,也很快带上自己的老小投奔了突厥。就这样刘黑闼被自己手下的叛将押送着,送给了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大喜过望,没想到让李世民大为头痛的刘黑闼被自己搞到了,他通报李渊后,就把刘黑闼和他的弟弟刘十善一起在洺州城西斩首。刘黑闼在临刑前叹息道:“我本来好好的在家种菜,却被高雅贤这些人害得落到如此下场!”就这样,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复仇之神———刘黑闼,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人这样理解刘黑闼最后的遗言: 这句话表面上看没有丝毫英雄气概,好像在埋怨高雅贤等人,后悔起兵,实则不然,这句话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三层含义,一揭示了起兵目的,正是唐政府对窦部的迫害,引起起兵,激起强烈的反抗.二反映了广大百姓的心声,在经过长时间的战乱,百姓都愿意过安定的生活,谁愿意打仗?三警告唐政府,得民心者得天下,你可以用武力战胜一切,却得不到民心,越镇压反抗越激烈,黑闼第一次起兵用了半年时间恢复版图,而第二次仅用四个月,据魏征讲,第二次黑闼只有一万余人(可能说的有点少),却只用了四个月,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而窦建德在虎牢被擒,说的:今不自来,恐烦远取。也被后人认为是一付乞讨相,全无英雄气,实则也不然,这句话应是:既然要争夺天下,你(李世民)我早晚会有一战,晚战不如早战,既已失败,你何必说那么多废话! 至此,让唐廷大为头痛、长达两年之久的刘黑闼问题终于画上了句号,李世民动用强大武力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听从魏征建议的李建成很简单的就解决了,也许就是在此时,未来的贞观天子意识到了魏征的价值,同时他也开始了思考除了武力之外的治国之路。刘黑闼完了,但河北、山东的英雄与唐王朝的争斗还远远没有结束,尤其是刘黑闼集团提出的那个“刘氏当王”的政治口号,更是对唐王朝取得政权的合法性打上了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作祟一直延续到安史之乱、甚至辐射到唐帝国更久远的空间。 那么,这个长达两年之久的刘黑闼事件,作为唐王朝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7-11 08:27 编辑
(9):太子打压秦王的一个筹码 这个时候,在唐王朝的内部,由于太子与秦王之争,刘黑闼问题竟然成了他们之间的一个筹码,这个有趣的转变始于王珪、魏征的出现。先简单说说太子、秦王之争的渊源。 李渊起兵晋阳,背后都是李世民给他出的主意,当时李渊就这样许诺李世民:“如果成功了,那么天下都是因为你而得到的,我一定要立你为太子。”坏就坏在这句话上了,他们之间的争斗在另一个故事里再说。只是这句话让李建成非常的不安,久而久之,成了块心病,他在功劳上比不过李世民,急于在军事上打几个大胜仗来压一压秦王。这个时候太子中允王珪、洗马魏征(此二人非常了得,后来都成为贞观天子的重臣)出现了,他们深知太子的病根,战功压不过秦王,基础不牢,因此一起出马,给太子出了个建立大功的注意。 他们这样对李建成说:“秦王功盖天下,内外归心;而殿下不过是因为年长才被立为太子,没有大功可以镇服天下。现在刘黑闼的兵力分散逃亡之后,剩下不足一万人,又缺乏粮食物资,如果用大军进逼,势如摧枯拉朽,殿下应当亲自去攻打以获得功劳名望,趁机结交山东的豪杰,也许就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了。”遵照凡是敌人反对的我就要团结的道理,李渊与李世民死命打压河北、山东的豪俊,我要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另一种战术战胜刘黑闼,团结住那里的豪俊,让他们为我效力。李建成感到要想打压秦王,取得老爹的欣赏,他必须要吃掉刘黑闼这盘菜了。于是他主动向李渊请缨,领兵去剿灭河北军团,李渊很高兴,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样李建成为剿灭刘黑闼所组建的最强大军团成立了。 甲申(初七),李渊下诏,命太子李建成带兵讨伐刘黑闼,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各州均受建成处置,他有权随机行事。这个授权太重要了,他给了李建成完全的战场处置权,非常便于他指挥作战。 对于河北豪俊,李建成在他的两位高参的指导下,采取了与李世民很不相同的战略战术。一方面,他组织强大的军团与刘黑闼的铁杆拥护者决战,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叛军首领,他采取了非常宽松的政策,这样便于瓦解汉东军,有利于主线作战。 己亥(二十二日),有了哥哥坐镇的齐王李元吉也胆壮起来了,他派兵在魏州攻击刘十善,取得了胜利。此时刘黑闼正召集兵马向南挺进,自相州以北的唐朝州县望风而降,均归附了刘黑闼,唯有魏州总管田留安带兵坚守抵抗。刘黑闼攻不下魏州,便带军向南攻取了元城,又回军攻打魏州。十二月戊戌(十一日),刘黑闼攻陷了恒州,斩杀唐恒州刺史王公政。癸亥(十六日),幽州大总管李艺又在刘黑闼的背后发兵,攻下了廉、定二州。 唐军有着持续不断的后勤供应,而刘黑闼的军队的后勤早就成了问题。河北一直处于动乱的状态下,民不聊生,土地早就荒芜,兵员也逐渐减少。刘黑闼再能打,没有一个强大的后勤供应,最终也无法支撑下去。持续不断的后勤供应,刘黑闼无法得到,他在此时最强盛的时候,恰恰是他走向末路的开始。 甲子(十七日)田留安攻打刘黑闼,打败了他,并抓获刘黑闼的莘州刺史孟柱,刘黑闼六千名将领士兵投降了田留安。注意,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兆头,河北英豪开始了向唐军的投降,在这之前,他们几乎是全部战死。这与李建成采取的新政策密不可分。史载,当山东豪俊纷纷杀长史以响应刘黑闼的时候,这位田留安对待下属、百姓坦然无疑,有人报告事情,无论亲疏都听任他们直接到他的寝室说话,以示信任。他还常常对下属、百姓说:“我和各位都是为国家抵抗来敌,自然应当同心协力,如果有人一定要弃顺从逆,只管自己来砍了我的头拿走。”下属、百姓都相互提醒道:“田公以至诚之心待人,我们应当共同尽心竭力报答他,一定不要辜负他的信任。”更加厉害的是,他还用一件事彻底消除了窦建德、刘黑闼部下的担心,为他们投诚打开了一道门帘。有一名叫苑竹林的人,本来是刘黑闼的党羽,暗中怀有异心。田留安知道这件事后,却没有揭发他,而是更加信任他,将他安置在身边,让他掌管钥匙;苑竹林深受感动,便改而归顺了田留安,这样做最终收到了兵战所达不到的效用。 乙丑(十八日),并州刺史成仁重击溃了刘黑闼的另一员战将、他的老战友范愿。这个时候,刘黑闼还在陷入了魏州的攻拔战中,魏州在田留安的坚守下依然不可动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带领主力到达昌乐,刘黑闼带兵来抵抗,两次列阵,都没有打就停了下来。汉东军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疲软。此时高参魏徵对李建成说:“以前打败刘黑闼,他的将帅都预先写上名字处以死罪,妻儿要被做为俘虏来关押,因此齐王上一次来,虽然有诏书赦免刘黑闼党羽的罪过,但他们都不相信。如今应当全部放掉那些被囚禁和俘虏的人,加以安慰晓谕再放他们走,这样就可以眼看着刘黑闼的势力分崩离析了!”李建成不愧是个聪明人,他听从了魏征的意见。 汉东军最困难的时刻来到了。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7-9 22:01 编辑
(8):咸鱼大翻身 武德五年九月,刘黑闼攻陷了瀛洲,杀死了唐的瀛洲刺史马匡武。盐州人马君德起兵响应,以盐州城反叛归附了刘黑闼。另一个叛军将领高开道也统兵进犯蠡州。 冬季,十月己酉(初一),唐李渊因为自己最有能力的两个儿子去抵抗突厥了,便下诏命自己的另一个儿子齐王李元吉在山东讨伐刘黑闼。壬子(初四),任命李元吉为领军大将军、并州大总管,统领一切讨伐刘黑闼的军务。癸丑(初五),唐贝州刺史许善护在鄃县与刘黑闼之弟刘十善交战,许善护全军覆没。甲寅(初六),唐右武候将军桑显和在晏城攻击打败了刘黑闼。唐观州刺史刘会以观州城反叛,归附了刘黑闼。这段时间双方基本上是有得有失,刘黑闼略占上风,但其潜在的能量已经凸显出来了。 乙丑(十七日),唐派遣山东总管淮阳王李道玄率领三万唐军主力与刘黑闼在下博城相遇了,按说李道玄是名将,应该有一场大战要打了;但问题就出在将帅不和,李道玄与他的副将史万宝就如何用兵的问题发生了矛盾,当战斗打响时,少年气盛的李道玄不知道河北军团的利害,效仿李世民挑选精兵强将,组成轻骑敢死队冲击刘黑闼的大营,他命令史万宝在后面紧跟而上。刘黑闼见状,军阵打开,让李道玄进去,然后把他紧紧包裹起来,发动了猛烈攻击。而本来应该紧紧跟进的史万宝却按兵不动,他还振振有词的对他的亲信说:“我奉皇帝手书敕令说,淮阳王是个毛孩子,军队行动均委托老夫我。现在淮阳王冒冒失失地出击,如果和他一同进攻,必然一起失败导致覆没,不如用淮阳王作饵引诱敌人,如果淮阳王失败,敌人必定争相前进,我坚守以待,就一定能够打败敌人!”结果他就在那里眼睁睁的看着淮阳王被刘黑闼包了饺子,李道玄孤军深入敌阵战败身亡。这个时候,史万宝才带领唐军加入战斗,但淮阳王的死给了唐军以沉重的打击,他们已经没有了斗志,与汉东军刚一交锋,就被击溃,史万宝逃回。这个蠢材史万宝就这样葬送了最有潜力、李世民最欣赏的李道玄。 李道玄何许人也?史载,他号称“长安大侠”,是靠资助李渊弟弟李神通起家的,是李唐集团元老级的人物,他做的最露脸的事是派盛彦师击毙了瓦岗的枭雄李密,他就是仗着自己是老字辈,根本就没有把这个后生小辈放在眼里,即使他是皇族。不过这个史万宝的后台很硬,就这样害死了一位王爷,竟然没有受到什么惩罚,不过他从此就从唐代的历史中消失了。我想此后成为贞观天子的李世民,是决不会放过这个混账东西的。 平心而论,李道玄的战法没有什么不对,他深得李世民破阵的真传,他采用的这种战法就是李世民惯用的破阵法:先用重甲精锐骑兵冲击敌阵,打开一个缺口,然后大兵跟进,杀入敌阵,把缺口扩大,直到敌军完全崩溃。这样的战术筹划绝对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个蠢材史万宝没有当面拒绝李道玄,而是在李道玄冲击敌阵后按兵不动,因此李道玄的冲阵就成了一场可笑的、自取灭亡的游戏。年仅19岁的淮阳王李道玄,没想到自己人在背后捅了他一刀,借敌人的手消灭了他。 李世民知道李道玄的死讯后,深为痛惜,他对人说道:“道玄经常跟随我征伐,见我深入敌阵,心中羡慕想要模仿,才会这样。”并为这么年轻就阵亡了而痛哭。李世民自从太原起兵以来,前前后后经过几十仗,经常身先士卒,轻骑深入敌阵,虽然屡次濒临绝境,但从来没有被刀箭伤过,那是因为他冲击敌阵时,后面的部队都紧紧的跟进了,他没有被敌人包围。 现在说一说淮阳王李道玄这个人,为什么他的死亡让李世民如此痛惜。他是李世民的五叔李绘之孙、李世民的亲侄子,辈分是这么排的,其实李世民就比他大一、两岁,二人脾性相投,很是谈得来。在李道玄的眼里,他的这位二堂叔就是当世的大英雄,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向李世民看齐。别看他年纪小,但很聪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一员猛将。在其本传中说他“性敦厚,习技击,进止都雅”,是个敦厚、武艺高超而很风雅的男子汉。 他十五岁的时候就跟从李世民在介州攻击宋金刚,他第一个登城,这让李世民非常欣赏他。在对窦建德的虎牢之战中,李道玄作战更是勇猛无敌,李世民率领精兵挑战对方,让李道玄在后面设伏,等到贼兵大至时,李道玄伏兵急出,与敌人血战在一起,他猛打猛攻,流箭射在他身上象刺猬的毛,他胆气愈壮,弯弓射敌,箭无虚发。他与李世民配合得天衣无缝,是亲王钟爱的猛将,没想到就这样稀里糊涂,一冲而亡。李道玄是唐王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中阵亡的最高级别的将领,他素有“小李世民”之称,在唐军将领中有着非常高的威望,他的阵亡,严重的挫伤了唐军的士气,一下子改变了唐王朝在河北的政治格局。 《资治通鉴》上这样记载淮阳王之死给唐军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及刘黑闼取得的成功:淮阳王李道玄失败,山东地区感到震骇不已,洺州总管庐江王李瑗放弃城池向西逃跑,州县也都反叛归附了刘黑闼,十天之内,刘黑闼就收复了他原来的全部地盘,乙亥(二十七日),刘黑闼进军占据了自己的国都洺州,军势大振。十一月庚辰(初三),唐沧州刺史程大买因为刘黑闼(●.●)近,非常害怕,放弃城池逃跑。就连那个齐王李元吉也畏惧刘黑闼军队的强盛,不敢进军。 刘黑闼,这头几乎被击垮的巨兽,又一次立地河北站立起来,重新成为唐王朝最大的威胁。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雲卷雲舒 发表于 2021-7-8 22:59 仁兄说的很有道理!我这组文章写于2009年,那个时候精力充沛,三个月一口气写了70篇,后来补充至百篇,但李世民的武将系列一直没有动笔,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对一些人物从历史到民间的身份转换产生了兴趣,而这需要巨大的阅读量与资料的掌握,这些年兴趣在不断的转移,就没有继续下去。但这个兴趣点一直都在,这件事还是要做完的,只是还等一等。这组隋唐交替之际的文章,发于原来的红袖读书杂谈,网上传播后,反应还可以,一些刊物如《名家讲坛》等都刊了一些。现在看来,当时虽然涉猎了大量的唐代有关资料,但还是写的太快,很多地方需要补充充实,再过几年也许会重新改订一下。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7-8 21:55 这个就需要从唐朝的军制上面下下功夫了。唐代称河北为山东,是因为从长安的地理位置上来说,河北在太行常山之东,所以称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概念,后来就不这么称呼了。 | |
| ||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道路 发表于 2021-7-8 22:00 合理的推测是:刘黑闼根本就没想到李世明用的是同归于尽这一招,所以才结结实实上了个大当,因为当时汉东军的战斗力很强悍,一直是主动挑战唐军,你要说刘黑闼把2万精兵摆好了阵势,真刀真枪的对阵,被李世民打败了,我是很怀疑的。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道路 发表于 2021-7-8 22:04 是啊,我刚才想说,结果忘了说了。他就是河北人,洺河的水有多深,他应该是有数的啊;他竟然连对方拦水了都不知道,这个当上的有些奇怪了。除非他看到唐军也冲了进来,才会放松警惕,没了怀疑。 ![]()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