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悦为了保护陈恭的身份不惜牺牲自己,本身对于陈恭来说就是一大冲击,他早已感受到了万念俱灰的痛苦,但支撑着他的还有活着的荀诩,以及他愿意效忠的蜀国,只不过到了最后他唯一在意的这两者发生了冲突。
蜀国的大义要求他杀死自己的亲人,陈恭陷入了两难,在他心中这两者并非是处在对立面的,而是像他一样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陈恭没办法舍弃其中的任何一方,他既不想为了蜀国大义杀害荀诩,也不想因为荀诩背叛蜀国。
陈恭选择结束这一切的方式并不是背叛任何一方,而是让自己不再成为那个左右为难的棋子,以死明志。
直到最后陈恭走上断头台时,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他没有因为已知死亡而感到痛苦,但他却也有发自内心地解脱的快感,终于不用在自己坚守的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也终于能结束他对亡妻漫长的思念了,以一种长眠的方式永远的相守。
《风起陇西》中描绘的陈恭是主角,但他却是历史洪流中无数小人物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命运从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每一个选择都是自我信念感的支撑,不过归根到底他们也是普通人,在意的也与普通人无异。
就像陈恭可以是周旋于两国之间的白帝,烛龙,但他更是翟悦的丈夫,荀诩的兄弟,蜀国的子民。只有这些最接地气,最像普通人的身份,才是陈恭这一生的坚守。如果要他背叛其中一方,都是陈恭无法做到的,他也更不愿看到自己信奉的价值观被打破。
《风起陇西》的悲剧结尾让人沉痛,但仿佛也打破了历史的次元壁,真正与观众与人物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