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二比读书喜欢"考据"某句话是不是某人说的
查看: 849|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比读书喜欢"考据"某句话是不是某人说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7-21 13: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这就是古人一贯鄙视的"寻章摘句老雕虫”

而对事件的时代背景,事件的来龙去脉一无所知

这样就方便他断章取义,逮到一句就说这又"侵略”那又挖他"祖坟"

比如说鸦片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看看明白人是怎么说的

《鸦片战争》这本书,作者陈舜臣,日籍华人

我以前在图书馆借的纸版书,作者文字非常清晰,说明头脑非常清醒

微信读书上有电子版,下面选录几段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57
发表于 2025-7-22 17:05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7-22 15:28
可能是,晚上回去调整一下

主要是喜欢这种深色背景

以你喜欢的为准,不要被我误导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5-7-22 15:46 |只看该作者



用电脑看的话,点“下一页”居然可以翻页。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5-7-22 15:44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7-21 14:07
 宣南诗社

  中国的读书人无不写诗。诗作之于中国的读书人,就像短歌[插图]及俳句[插图]之于日本的 ...



这四人堪比关天三杰加柳二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5-7-22 15:36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7-21 13:58
  龚自珍写过一首五言律诗《赋忧患》:

  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



7楼里面好像有一段重复了,一会儿我看能不能编辑一下。

或者是我排版的时候搞重复的。

记得这首诗,是中学语文课本里面有吧?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5-7-22 15:28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7-21 13:45
  不过,即便是英雄,一旦上了年纪,精力和智力也都会衰退。乾隆皇帝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乾隆四十三年 ...



想起那个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5-7-22 15: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7-22 13:26
这个截图,字数很少,莫不是设置了大字体~~


可能是,晚上回去调整一下

主要是喜欢这种深色背景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5-7-22 15:2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炉渣渣 于 2025-7-22 15:31 编辑
知音 发表于 2025-7-22 13:24
那时候西班牙银圆相当于现在的美元?



还没达到美元这样的垄断程度

当时市面上除了西班牙银圆,还有墨西哥的鹰洋。当时大英帝国贸易逆差大,导致大量外银流入大清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5-7-22 15: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7-22 13:23
颠覆了我对龚自珍的固有印象啊~~~


从一首诗得到的印象是不靠谱的,特别是身处乱世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5-7-22 15: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7-22 13:21
是说,人治和法治相比的弊端么~~~


哪有法治?

都是人治,所以百姓盼"明君"如久旱盼甘露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5-7-22 13:40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7-22 13:33
谢天谢地,谢谢粉丝开恩放过

手头活放一放出去玩啦……意思一样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5-7-22 13:33 |只看该作者
大志 发表于 2025-7-22 13:31
这里的放一放,
是暂且搁置歇一歇的意思



谢天谢地,谢谢粉丝开恩放过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5-7-22 13:31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7-22 13:25
啥歌放一放?

我不喜欢贴子里放歌,一打开滋啦一声。

这里的放一放,
暂且搁置歇一歇的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5-7-22 13:26 |只看该作者

这个截图,字数很少,莫不是设置了大字体~~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5-7-22 13:25 |只看该作者



啥歌放一放?

我不喜欢贴子里放歌,一打开滋啦一声。

歌就是歌,单发。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5-7-22 13:24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7-22 10:45
清代的银一两等于十钱。而一个西班牙银圆的重量是七钱三分五厘,即约合白银零点七两。根据马士的统计,道 ...



那时候西班牙银圆相当于现在的美元?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7-22 13:23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7-21 13:52
离京的诗人

  鸦片战争爆发前一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一位四十八岁的诗人悄悄离开了北京 ...

颠覆了我对龚自珍的固有印象啊~~~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5-7-22 13:21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7-21 13:42
碰上"明君"就是福音,碰上"昏君”就完犊子了

是说,人治和法治相比的弊端么~~~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5-7-22 11:08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7-22 10:39
  漏银

  清政府早就颁布过禁止鸦片的法令。

谢谢传释、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5-7-22 11:07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7-22 10:22
前文说到清朝大诗人龚自珍,就是那位写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人

他儿子叫龚半伦,名气龚 ...

汉奸国贼两难分,高下横直不是人。秕谷占仓浑未觉,误君误国更殃民。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7-22 10:57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7-22 10:45
拜读,前面的我要找时间补一补

歌放一放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7-22 10:4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清代的银一两等于十钱。而一个西班牙银圆的重量是七钱三分五厘,即约合白银零点七两。根据马士的统计,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口鸦片的总额约两千万西班牙银圆,折合成白银约为一千四百万到一千五百万两。若进口的鸦片真超过四万箱,所需的白银可就远远不止这个数了。
当时清政府一年的收入约为白银四千万两。出口最多的商品是茶叶,年出口额约为两千万西班牙银圆。进口的商品有棉花以及其他杂品,其中棉花货值约一千万西班牙银圆。因此,正式的贸易收支是理想的。但是,如果将购买鸦片的两千万西班牙银圆算上,收支状况就会出现大逆转,从而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白银外流带来银价上涨,实际上等于大幅增加了百姓要缴的税。这无疑将百姓逼入困顿的境地。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5-7-22 10:45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7-22 10:39
  漏银

  清政府早就颁布过禁止鸦片的法令。



拜读,前面的我要找时间补一补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7-22 10:40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7-22 10:22
前文说到清朝大诗人龚自珍,就是那位写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人

他儿子叫龚半伦,名气龚 ...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7-22 10: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25-7-22 10:44 编辑


  漏银

  清政府早就颁布过禁止鸦片的法令。

  凡兴贩鸦片烟者……枷号一月,发近边充军,私开鸦片烟馆引诱良家子弟者……拟绞监候;为从,杖一百,流三千里。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再次颁布禁令。东印度公司已经获得了孟加拉鸦片的专卖权。打算将鸦片作为出口清朝的主要商品。乾隆在位的六十年间,前半段每年仅进口鸦片两三百箱,后半段虽有所增加,但也没有超过一千箱。进入十九世纪后,即嘉庆年间,鸦片的进口量猛增。事实上,嘉庆元年(1796年)就已经出现了鸦片进口量激增的趋势。因此,清政府从关税表上删掉了“鸦片”项,禁止鸦片进口。

  在此之前,清政府对进口的每箱鸦片征收的税银是三两。一箱鸦片净重为一百三十三又三分之一磅,约合六十千克。

  嘉庆四年(1799年),清政府禁止种植罂粟。主张禁止鸦片的人认为:“外夷以污浊之泥土,易我中国之货物与金钱,属实可恨;且恐内地臣民吸食渐众,致令废时辍业,倾家荡产……”

  然而讽刺的是,鸦片的进口量却有增无减,当然,是通过走私进口的。显然,这与当政者玩忽职守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政者对于百姓的“废时辍业”无动于衷,甚至害怕百姓变聪明,因而常常采用“愚民政策”。只要不影响租税的缴纳,适当地吸点鸦片,进入昏昏欲睡的状态,反倒能帮当政者免去不少麻烦。当然,若愚民政策施行过度,会使百姓丧失缴纳租税的能力,进而引发社会动荡。这对当政者而言是不利的。但只要尚未发展到这种地步,当政者对鸦片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在日本,只有长子可以继承遗产。而在中国,只要是儿子都可以分得遗产。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土地越来越分散,农民越来越贫困。日本依靠长子继承制维系了“家”这一社会基础和核心。而中国的情况截然不同,人口成倍增长,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后果。当意识到这一问题时,绝大多数百姓已经沦为赤贫农民,吃了上顿没下顿,濒临生活的极限,无力养活自己和家人。农民被逼到这种地步,自然也无力缴纳租税,于是只好逃亡,沦为流民。为了躲避追查,保护自己,流民成群结伙,成为所谓的“流寇”。

  中国的农民无疑是很能忍耐的,但忍耐终是有限度的。当几千万人达到这个限度时,社会就会崩溃。中国历代王朝大多是这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譬如前代的明朝,早在清兵入关之前,就已经衰弱不堪了。

  鸦片问题之所以被提上日程,且越来越受到重视,显然是因为清政府意识到了它是社会动荡的根源所在。

  百姓已经无力承担租税了——不只是那些不务正业的人,就连不沾鸦片的普通农民也是。

  事实上,租税并没有提高。租税的多少自然也是用银的重量单位“两”来表示的。但寻常百姓使用的一般是铜钱,不是银两。因此,缴纳租税时,人们需要先将铜钱换成银两。

  乾隆以前,一两银约合七百文铜钱,后来逐渐升到八百文、九百文。这是由供需平衡的经济法则引起的——东西少了,价格自然会升高。鸦片的进口导致白银外流;白银不足,银价就会上涨。据载,道光十年(1830年),一两白银可以换一千二百文铜钱,约十年后鸦片战争爆发时,则可以换到两千文。

  租税没有变,还是一两银子,但就铜钱的价值而言,却相当于从原来的八百文涨到了一千二百文乃至两千文。

  当时的统治阶级之所以将鸦片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不是体恤老百姓,而是察觉到危机,害怕百姓因走投无路而造反。这样的教训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

  通常,鸦片被装在一种垒球大小的球体中。球的外壳是用一种类似于硬橡胶的物质做成的。这种胶状物是用劣质的鸦片汁熬成的。四十个这样的鸦片球装成一箱,每箱净重一百三十三又三分之一磅。木箱是用杧果[插图]木做成的。

  根据品质的不同,鸦片被分成不同的等级。其中最上乘的鸦片是孟加拉产的,称作“公班土”。称之为“土”,是因为鸦片的颜色和质感很像泥土。“公班”是英文“company”的译音,是“公司”的意思。在此专指英国东印度公司。因为东印度公司专卖鸦片。次于“公班土”的是在孟买装运的马尔瓦产的鸦片,称作“白皮土”。最次的鸦片是在马德拉斯[插图]装运的“红皮土”。

  此外,土耳其产的鸦片叫“金花土”,伊朗产的鸦片叫“新山”。贩卖这两种鸦片的主要是美国商人。

  至于鸦片的进口数量,因为是走私的,清政府没有准确的数据。马士[插图]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有记载,现摘录以下年份的鸦片进口量[插图]。

  [插图]

  不过,根据迈克尔·格林伯格的《英国的贸易与中国的开港,1800-42》(British Trade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 1800-42)中的记载,道光十五年(1835年),鸦片的进口量就已经超过三万箱;道光十八年(1838年),鸦片的进口量则超过了四万箱。

  马士的统计数据主要是以东印度公司的资料为依据,因此可能不包括产自土耳其和伊朗的鸦片。此外,印度产的鸦片中,数量可观的马尔瓦产的鸦片是先送到葡萄牙领属的达曼-第乌,再由葡萄牙船只运往中国;马士可能也没有统计这部分鸦片。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7-22 10:2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前文说到清朝大诗人龚自珍,就是那位写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人

他儿子叫龚半伦,名气龚自珍还大,火烧圆明园做带路党。担任了英国公使的翻译

据说圆明园火起时他“单骑先入,取金玉重器而归”

回头洋人派他作为代表和恭亲王谈判

这一段对话非常精彩,转录如下:

恭亲王一见龚半伦,怒骂道,你世受国恩,为何甘作汉奸?
龚半伦回骂道:我等上进之路被你们堵死,还要受贪官盘剥,如今衣食不全,只能乞食外邦,今日你骂我是汉奸,我却看你是国贼!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5-7-22 10:10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5-7-22 08:42
咏史二首:从来进士胜明经 - 诗词歌赋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https://bbs.cnhubei.com/thread-4934174-1- ...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7-22 08:42 |只看该作者

咏史二首:从来进士胜明经 - 诗词歌赋 - 东湖社区 - 荆楚网  https://bbs.cnhubei.com/thread-4934174-1-1.html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7-22 01: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5-7-22 01:26 编辑

康乾盛世是荣光,
流弊蛮荒去一旁。
圣主贤臣非了得,
名垂青史远流芳。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7-21 22:20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7-21 21:43
截图确实更方便些,也不影响阅读



白天在医院不能截图,只有晚上截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