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有壶家园 狐狸窝 我提出教育改革三步走
查看: 1473|回复: 7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提出教育改革三步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9-8 20: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我提出教育改革三步走

一、推行十年义务教育,小学5年,初中高中5年,取消小升初考试,取消中考;暂时保留高考。

二、“建设AI学习元宇宙,构建下一代智慧教育生态”;

三、解决传统的工业化教育模式的以下问题:
1、统一的课程 vs 个性化的禀赋
2、 有限的名师 vs 无限的学生需求
3、标准化的考试 vs 多元化的评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72
发表于 2025-9-10 20: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5-9-10 20:04 |只看该作者
一日一苹果 发表于 2025-9-10 16:37
同转载:楼上这位作者回忆高考及考后。

回想我的高考应该是14年前了吧,那时候从来没有意识到高考会受 ...

这么优秀又这么艰难,希望铅医多挣钱,回馈他的父母,希望教育能让更多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学有所成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5-9-10 20: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一日一苹果 发表于 2025-9-10 18:39
在广东省参加高考,对比绝大多数省份的考生来说,本已是艰难模式。每年大约78万多考生报考,本科录取率只 ...

可以说打工人的子女都是寒门子弟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5-9-10 18:39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10 16:56
可能现在的寒门子弟更难跨越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构筑的鸿沟了。
(我清楚地知道资本是经济的动 ...

在广东省参加高考,对比绝大多数省份的考生来说,本已是艰难模式。每年大约78万多考生报考,本科录取率只有46%,985录取率只有1.5%,211是3%。广东学生的竞争力遥遥领先。

不上大学也就算了,自然另有出路。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5-9-10 16: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岸边居住 于 2025-9-10 17:01 编辑
一日一苹果 发表于 2025-9-10 16:37
同转载:楼上这位作者回忆高考及考后。

回想我的高考应该是14年前了吧,那时候从来没有意识到高考会受 ...

可能现在的寒门子弟更难跨越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构筑的鸿沟了。
(我清楚地知道资本是经济的动力,本身没有对错,但背后的有些人太无知无情无义了。)
笑话:出身寒门,竟然中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5-9-10 16: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9 13:05
看看我下面这篇文章以及DeepSeek的回应,也许会更清楚现在的教育问题和我的心态和情绪。我是一路想过来的 ...

41楼,看看现在的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5-9-10 16: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清无言 发表于 2025-9-10 15:50
转发~80后河北孩子~

今天是教师节,有些话我想说一说。从小学到大学,我遇到过很多老师,他们都在我的 ...

最让我触动的是,我下属的女儿,中考没考好去了职高,(不是说职高本身不好),只是她原来很想考上高中去考个好大学。我们是看着她成长的,认真学习、活泼伶俐、跳民族舞很好看,又礼貌懂事。学习不太好的原因主要是小时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带,在村里上了几年学,基础和方法都还没掌握好。我在想普通高中都要这么高分这么难进吗?东莞一堆的私立学校、国际班什么的,真操蛋!

我们的年代直到90年代,那时还有老师的温情与理想,现在已有了文化资本的冷血,寒门子弟则需要克服巨大的“文化障碍”,才能适应由高知家长、名校、学区房、重点班、私立学校、国际班…建立的所谓理所当然的“优雅”的游戏规则。

强力支持取消中考、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5-9-10 16: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日一苹果 于 2025-9-10 16:39 编辑
清无言 发表于 2025-9-10 15:50
转发~80后河北孩子~

今天是教师节,有些话我想说一说。从小学到大学,我遇到过很多老师,他们都在我的 ...

同转载:楼上这位作者回忆高考及考后。

回想我的高考应该是14年前了吧,那时候从来没有意识到高考会受到如此重要的关注。

我那时候考两天,第一天下午考完试回家,去地里干活了。第二天考完,自己骑了个自行车,拉着用大麻袋装着的被子和书回到家,然后去地里跟老爹去收麦子。

清楚的记着,6月13号的下午,经过一个老乡的联系,坐火车来到北京当保安。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离开邯郸市,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见到火车的样子,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超市,可以自己拿东西到一个地方去结账。

一切都是新的。

出分的那天,是从北京的一个网吧里查了成绩。

保安一共干了两个月,第一个月1200块钱,第二个月1300块钱,一共挣了2500。8月15号,因为一个堂兄弟马上要结婚了,坐大巴回家,然后陆续去办了大学期间的助学贷款手续,8月30号去读了大学。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5-9-10 15:50 |只看该作者
转发~80后河北孩子~

今天是教师节,有些话我想说一说。从小学到大学,我遇到过很多老师,他们都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其中有些影响是温暖的,也有些不算太好。

我初中的数学老师姓孙,是位女老师,至今让我难忘。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整个小学我都是在村东头那所学校读完的。那时候学费一学期才十几块钱,但即便如此,有些家境稍好点的同学,还是会选择去其他村好一点的小学,或者私立学校——那边一学期要400块。对我家来说,那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只能留在本村读书。我爹为了鼓励我,说只要考第一名,就给我买只烧鸡。

烧鸡在那时可是天大的诱惑。平常日子根本吃不上肉,只有过年或者家里过庙会时才可能尝到一点荤腥。没想到,我拼命学,还真考了第一,后来也顺利考进了县城的初中。但县城中学一学期600块的学费,实在超出了我家的承受能力,最后我只能选择去乡镇中学——而且还是隔壁镇的,因为总觉得“自家门口”的那所实在不太行。其实半斤八两,都不咋地。

那时候我性格老实,又是独自一人去外乡读书,学校里大多是周边村子的孩子,我总被欺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遭遇了校园霸凌。零花钱总被那些人要走,说是“保护费”。但我心里一直想读书,想学进去。上数学课经常需要尺子、圆规,可我根本买不起,因为钱早被拿走了。

在乡镇中学那样一个大家都不太看重学习的环境里,成绩好反而会被嘲笑。说句题外话,你可能想象不到我们学校教学质量有多薄弱:我毕业时是全校第一名,却依然没考上县里唯一的一所高中。你就知道我们那儿是什么水平了。

但就在那样的环境里,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就是孙老师。她后来调走了,去了更好的学校教书。但她看得出来的我想学、也看得出我家里困难,就时不时借各种名义送我尺子、笔和练习本。她家离学校近,还会叫我去她家吃饭。那会儿还能吃上肉,虽然我总不好意思,但心里是真的渴望。

初三那年,高考那天,她对我说:“三年后的今天,你也会站在高考的考场上的。”那句话,我一直记着。

也的确,三年后的同一天,我真的到了高考考场里,只不过没站着,我是坐着考的。

可能有人会疑惑:没考上高中,怎么参加的高考?因为我初中毕业那年,国家出了新政策:乡镇中学前三名可以免学费上高中,不管考多少分都可以。这叫公助生。我就这样上了高中。

后来我们的乡镇中学倒闭了,我也不知道孙老师调去了哪里。听说是去了市里的学校。我一直没再见过她,但始终感谢她。借这个机会,我想祝她教师节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5-9-10 10: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10 06:52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想象孔子教育的三千弟子,笨一点的曾参,穷的原宪,富的子贡,上课睡觉的宰予…, ...

我用这段话转去与DeepSeek对话,用生成的对话内容又在“剪映"中快速做出了一个视频。在教师节里向您们老师致敬!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5-9-10 06: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10 06:26
deepseek



义务教育是雷打不动的红线,坚决遏制市场化、资本化。
………
己经有能力有必要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25-9-10 06: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清无言 发表于 2025-9-10 06:09
苹果所在的深圳,还有广州,的确有很多出新的地方

总会有想到一起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5-9-10 06:5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清无言 发表于 2025-9-10 06:05
我没什么系统深入的思考,只是觉得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选择的权力,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很重要,而且绝大多 ...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想象孔子教育的三千弟子,笨一点的曾参,穷的原宪,富的子贡,上课睡觉的宰予…,只要有上进心,没有不教的;孔子跟子路、子贡、颜渊…等讲“仁”各不相同,是因材施教。
还有孔子说颜渊“闻一知十”,自己不如,这是教学相长。

感叹几千年前最初的教育观念如此先进!发展到如今AI智能时代,终于在AI技术上有了实现两三千年前教育理念了的可能。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5-9-10 06:26 |只看该作者

deepseek


您的观点“除了义务教育,其它的都是市场放开的”可以理解为一种通俗的说法,但更专业的表述是:

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一个“政府主导下的有限市场化”体系。

义务教育是雷打不动的红线,坚决遏制市场化、资本化。

非义务教育阶段(学前、高中、高等、职业培训)均向社会资本开放,允许其提供差异化、选择性的教育服务,并可以营利。

但是,所有教育领域的活动都必须在国家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内进行,政府通过规划、审批、评估、收费备案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监管,确保教育的社会公益属性不被资本的逐利性完全侵蚀。

所以,不是“其它都放开了”,而是“其它在笼子里跳”。这个“笼子”就是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监管要求。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5-9-10 06:09 |只看该作者
一日一苹果 发表于 2025-9-9 12:47
整个趋势正是向岸边说所的这个方向走的,原来小学和初中是一体的,二十年前用政策规定分校而立,最近的学校 ...

苹果所在的深圳,还有广州,的确有很多出新的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5-9-10 06: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无言 于 2025-9-10 06:07 编辑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9 22:24
我没太懂你的意思,大概知道是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吧。
1、统一的课程 vs 个性化的禀赋,标准的教材和模式 ...

我没什么系统深入的思考,只是觉得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选择的权力,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很重要,而且绝大多数人是普通人,让普罗大众受益的改革,我都赞成,标准化考试多元化评价早就提出来了吧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5-9-9 23: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9 22:44
《学习的革命》简介
一、 核心信息
书名: 《学习的革命》

西方也有前人,诚不欺我也。
原来,不是只有我这样思考到这里了,仿佛有一只手从这本书中伸出来和我的手握在了一起。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5-9-9 23: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9 22:44
《学习的革命》简介
一、 核心信息
书名: 《学习的革命》

这本书十分适合当代中国,已经不适合美西方国家了。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5-9-9 22: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9 22:44
《学习的革命》简介
一、 核心信息
书名: 《学习的革命》

书中预言的许多趋势(如在线学习、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已成为现实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5-9-9 22: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9 22:44
《学习的革命》简介
一、 核心信息
书名: 《学习的革命》

这书我没看过,思维却有共通感。学习元宇宙的学习环境、AI明师、个性化教育和多元评价,今天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学习的革命》的理想渐渐清晰可触模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5-9-9 22:44 |只看该作者

《学习的革命》简介
一、 核心信息
书名: 《学习的革命》

作者: 戈登·德莱顿(Gordon Dryden)【新西兰】 & 珍妮特·沃斯(Jeannette Vos)【美国】

首次出版: 1993年(英文原版),1990年代末在中国出版后引起巨大轰动。

核心主题: 批判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并提出一种基于脑科学和新技术的、全新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呼吁对全球教育体系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二、 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
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一刀切”式、以灌输和记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过时,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它必须被一场彻底的“革命”所取代。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将传统学校比作“工厂”,批量化生产学生,压抑了个性、创造力和好奇心。

强调死记硬背,而非理解和应用。

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革命”的方向:新的学习理念

学习如何学习: 本书最重要的观点之一。认为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元认知)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基于脑科学: 介绍了当时关于大脑研究的新发现,主张学习方式应符合大脑的工作原理。例如:

多种感官协同: 调动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来学习(如使用思维导图、音乐、游戏等),效果远胜于单纯阅读。

环境与情绪: 积极、放松、充满支持的环境更有利于学习。

终身学习: 学习不再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专利,而是贯穿人一生的持续过程。

介绍具体的学习技巧与方法:

书中大力推广了快速阅读法、记忆技巧(如联想记忆法)和思维导图(由托尼·布赞推广)等工具。

强调了从实践中学习(“做中学”)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预言技术的作用: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该书就极具前瞻性地预言了交互式多媒体、光盘和未来信息高速公路(即互联网)将对教育产生颠覆性影响,实现个性化、互动式的学习。

全球视野:

书中汇集了世界各地的教育改革成功案例和新型学校模式,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球化的视角,说明变革是可能且正在发生的。

三、 历史影响与评价
巨大成功: 这本书在90年代是全球范围内的超级畅销书,尤其在中国,销量达数百万册,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模式的大讨论,影响了整整一代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

积极意义:

启蒙作用: 它将许多先进的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了大众,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激发热情: 它点燃了人们(尤其是家长)对教育改革和探索新学习方法的巨大热情。

争议与批评:

“万能药”倾向: 批评者认为其观点过于乐观和简化,提出的方法像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但缺乏严谨的科学实证基础。

商业化倾向: 其推广的某些方法和与之相关的培训课程带有较强的商业色彩。

理想化: 书中描述的一些愿景在当时看来过于理想化,难以在主流教育体系中全面实施。

四、 总结
《学习的革命》与其说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不如说是一本具有煽动性和启发性的“宣言书”。它的价值不在于其提出的每个方法都绝对正确,而在于它成功地挑战了人们对教育的固有观念,播下了变革的种子。

在今天看来,书中预言的许多趋势(如在线学习、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已成为现实,这证明了其核心思想的前瞻性。尽管存在争议,但它无疑是20世纪末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类书籍之一。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5-9-9 22: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9 20:31
补充个消息: 教育部有专家顾问这个职称位置,有个从事AI技术的,海归,他有自己的团队和公司。

AI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以前传道授业的师资、关注个性化的教学和多元评价等等的难关,现在都可以攻克了。再以“因材施教、自由发展、教学相长、止于至善”的教育理念为坚定基础,教改一定有希望,我相信。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5-9-9 22: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清无言 发表于 2025-9-9 20:19
我一直在高职任教,一直深信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路,在招生中也看到强制分流,初中校老师将所谓的差生塞到 ...

我没太懂你的意思,大概知道是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吧。
1、统一的课程 vs 个性化的禀赋,标准的教材和模式化教学肯定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应并跟得上,不乏有些不笨的学生,比如我初高中时就很不喜欢语文课,但后来对文学哲学很有兴趣。
2、标准化的考试 vs 多元化的评价
我们那个年代边远地区的学生,有些人其实很聪明,英语却普遍很差,以现在标准化考试这些学生因为偏科可能失去上高中的机会。

更严重的是,现在的教育系统看似中立,实则默认了一套符合中上层阶级文化习惯的“游戏规则”。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高知家庭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谈吐、思维模式、兴趣爱好,与学校所认可和奖励的“文化资本”高度契合。他们看似“自然”的优异,背后是家庭巨大的隐性投资。而寒门子弟则需要克服巨大的“文化障碍”,才能适应这套规则。

还有其它,不多说了。所以,我坚信教改分三步走的战略方向是对的,绝不受苍蝇蚊子的干扰。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5-9-9 21: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9 20:05
我住的小区,有个退休的物理老师,东北哈尔滨的,他上网课是一对一课,他的强项是让落后学生开窍。 我听 ...

我以为您说的是“有限的名师 vs 无限的学生需求”的问题。
集中力量结合这类老师的教学经验,开发出一个AI物理老师,尽可能让跟学AI老师的学生开窍,喜欢上物理课,在物理的世界探索创造,善莫大矣!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5-9-9 20: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9 20:34 编辑

补充个消息: 教育部有专家顾问这个职称位置,有个从事AI技术的,海归,他有自己的团队和公司。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5-9-9 20: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无言 于 2025-9-9 20:21 编辑

我一直在高职任教,一直深信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路,在招生中也看到强制分流,初中校老师将所谓的差生塞到(各种劝)他们的关系户的学校,一旦有这种情况我一定是劝孩子参加中考的,这种做法太缺德,高中教育是特别重要的阶段,也许一个所谓顽劣的孩子,知道学习了也能上大学呢!凭什么剥夺人家受教育的权利。另一个角度,我校早期毕业生,有成就的不在少数,绝大多数也是可以安居乐业的,是不是可以说以前的职业学校毕业就业也没那么难?也就是职业教育也需要改革,不适合学科教育的,学生自愿分流去学技术,但前提是国家重视技术技能型人才,看看人家德国吧!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5-9-9 20: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9 20:11 编辑
一日一苹果 发表于 2025-9-9 12:13
按岸边的思路的第二条,现实中有做到一小部份,只是我们在大城市不是受益群体没有机会了解。听说有录制一 ...

我住的小区,有个退休的物理老师,东北哈尔滨的,他上网课是一对一课,他的强项是让落后学生开窍。 我听说AI也是因材施教是重点,北京有学校在做实验,

道途听说的。校外智能自习室是针对英语开设的,教育部有授权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5-9-9 17: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一日一苹果 发表于 2025-9-9 17:42
老吾老以及他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他人之幼。

人性的光辉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5-9-9 17:42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9-9 13:02
我坚信这方向是正确的。

老吾老以及他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他人之幼。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