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词的上片开篇两句,先将时间与地点清晰点出。“霭霭”二字,精准勾勒出云层厚重绵密的模样,恰与陶渊明《停云》中“霭霭停云,蒙蒙时雨”的景致相合——春雨迷蒙之际,词人已然登上临安的浮云楼。“画楼森耸凌云渚”一句,既展露了画栋雕栏的精巧雅致,又衬托出楼阁高耸入云的磅礴气势。据杜牧诗作考证,“浮云楼”实则是“浮云寺楼”,因此“森”字不仅凸显出寺楼的庄重肃穆,更暗合了云气笼罩下的朦胧氛围。
紧接着两句,聚焦登楼赋诗的场景。“紫薇”此处代指杜牧,因唐代中书省别称紫薇省,而杜牧曾担任中书舍人一职,故而得此雅称。“登览最关情”五字,将登高望远时内心深切的触动全然道尽,为后文“惆怅相思”的抒情悄然埋下伏笔;“绝妙夸能赋”则既赞美杜牧题咏浮云寺楼的诗作精妙绝伦,也暗暗流露出词人自身登高能赋的才思与自负。
“惆怅相思迟暮”一句承上启下,既承接了前文“关情”的意绪,又顺势引出对往事的追忆。日暮时分登楼,愁绪如潮般翻涌,昔日与友人“朱阑共语”的温馨时光清晰浮现;可如今,只剩“塞鸿难问”——人如北去的鸿雁般远去,踪迹再也难寻,只剩“岸柳何穷”——岸边的杨柳连绵无尽,恰似心中的别愁悠长不绝。“别愁纷絮”四字更是直抒胸臆,将满腔离别之愁比作漫天飞舞的柳絮,纷乱缠绕,无休无止。
过片“催促”二句,将岁月匆匆的感慨倾泻而出:当年与友人倚栏共语之处,楼下水波潺潺,如今却不知流向何方,字里行间满含无限怅惘。此时登楼远眺,只见芳草连天,平野一片苍茫——此景化用谢朓《郡内登望》中“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的意境,不知归途在何处的茫然,本已足够令人落泪,又何须再添“残阳”这一凄冷景致?这两句化用杜牧《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中“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的诗意,笔法上更进一层,凄怆之感愈发浓烈。
“晚霁”两句,描摹傍晚雨停后的景象:江波涌动的声音里,仿佛还带着未散的雨声。韦应物《滁州西涧》中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名句,词人在此处添一“悄”字,化为“悄无人舟横野渡”,那份落寞孤寂的心境,便全然显露无遗。
结尾“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三句,铺绘出雨后的江上景致:江上数座山峰青翠依旧,芳草肆意蔓延至天涯尽头,烟霭中的树木错落有致,却又带着几分凄迷。这般景象恰好映照出词人心中无尽的怅惘,画面开阔辽远,情味却悠长不绝。这几句看似寻常写景,实则糅合了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苏轼《蝶恋花》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以及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中“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的语意,却在融合之中别出新意,生出独特的艺术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