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戈戈 于 2025-9-23 12:19 编辑
前日山行,阴。静水叹道:三个月来头回觉得有点冷。在公交车上看见路边骑行者有披雨披的。天阴得很彻底,偶有飞沫触面,或是情不自禁的在坠落中碎为齑粉的雨滴。所见所触如是,而能坚信这是一个远足不必带伞的阴天,我也不知道这份信任感哪里来的。天含了海量的水而不落一滴,真是个奇迹。
这次三人行,因为桃桃念叨了一句:很久没吃小笼包了。我说:周六跟我去爬山,小笼包管够。桃桃点点头。
上了盘山路,静水抛出一个话头。她最近迷上三星堆考古,然后沿江顺藤摸瓜查到了两家的族谱,又在某公号上查到老家祠堂的一张照片。静水说:我给你爸看,这是不是你老家的祠堂老家的人,他说不知道,不认得,结果隔了一天,他在上面看到了你爷爷,还有好几个人也都认识,这个事,十一回去,我要跟你爷爷讲,告诉他,他上网了。
桃桃问:怎么回事?
我说:方孝孺,知道吧,就是大明朝的第一读书种子,唯一被灭了十族的那位,灭族的时候,负责拿人的是我们祖上的一位,他同情方孝孺,把他的小儿子藏了起来,还有文稿。有个台州人知道这件事,便在街上装疯,在我们祖上经过时拦路唱赵氏孤儿,祖上说,是个疯子,把他赶走,这样演了两遍,祖上知道他的意思,便把方孝孺的遗孤连同文稿托付给他,那人连夜跑回浙江老家去了。方氏的后人忘不了这个恩情,一直在查这个救命恩人,前两年被他们查到了。两家的后人在祠堂正门留影记念这件事。族谱上记这位老祖,就记了这一件事,并且为他单开一门。
桃桃说:那个装疯的人知道,别人也可能知道吧?
所以这件事情非常危险,这是欺君,也可以灭九族。
那要是败露了,岂不也没有我们了?
是的,所以这件事情非常难得。赵氏孤儿,那是两个家臣,他们为赵家卖命虽然也很难得,但那是他们的命。素不相识的两个人,能够做成同样的事,就更难得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可能是被方孝孺感动了吧。德不孤,必有邻。
我们家族现在有多少人?
我们这一支,同县的据说有八万多。
他们呢?
不知道,也差不多吧。
也就是说因为这一件事没有败露,才有这么些人。
是啊。就象这片山林,有些树被风吹倒了,倒掉的树空出的地方并不会一直空着,过两年就又补上了,看不出有树倒掉。树每年产许多种子,种子能在别处成一棵树,几率很小,就象一个人流落到异地,化成一族,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不觉翻山越岭,云里雾里地一直在聊历史的脉络以及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造成的周期轮回,人类有没有希望,对于这一本能的改造有哪些人作过哪些努力。对这一本能的底层逻辑有所触动的,只有宗教与信仰了。
下山至古镇,桃桃说:我们老师说唐朝有个很厉害的将军,叫什么应,这边有他的祠堂。
我问:历史老师吗?
不是,是语文老师,阅读理解有篇文言文讲到的,在《新唐书》里,你知道吗?
你这提示也太简略了,说点细节。
他打仗的时候,会出现在每个士兵的身后。
张巡。
对对,张巡,这边有他的祠堂吗?
有啊,就在前面,张中丞庙,你小时候我们一起去逛过的。
他是无锡人?
不是。
那为什么这里有他的祠堂。
因为这个地方上的人以前觉得受过他的保护,而且期望一直受他这样的保护。全国各地有许多记念他的庙,又叫双忠祠,都是出于同样的心理吧。睢阳之战两个领头的人,张巡和许远,还有雷万春,南霁云......
呵,南霁云,他箭法很厉害。
看见小笼包招牌,便站住了。午餐点了二两小笼三碗面,饭后忘乎所以,并未往前几步揖一揖张中丞。
双忠祠内有古银杏两株,待到赏银杏时吧。
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