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赋松上鸥》是一首咏物词,词中借沙鸥寄情,字句间藏着细腻心绪与人生况味。
上片写作者静坐书室时的意外之喜:忽闻松梢传来“扑鹿”声,凭经验便知是沙鸥来宿。“偶”字点出意外,“扑鹿”为象声词,摹写飞鸟振翅之音。这十二字未加渲染,看似平铺直叙,却暗衬环境之静,又勾勒鸥鸟动态——读者虽未亲见,却能想见作者凝神谛听的模样,也似听到鸥鸟抖翅的声响,足见字句经悉心锤炼,极为传神。待察觉沙鸥来宿,作者满心欢喜,忙示意玩耍的稚子勿要喧哗,生怕惊扰了它。“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两句,既显露出对沙鸥的珍爱,也为词添了几分生活气息,“莫”与“恐”二字,将这份喜爱写得真切。
下片转写鸥鸟飞去后的怅然,还借沙鸥抒怀。作者正为沙鸥栖宿而悦,转眼间它却振翅远飞,先前的欣喜瞬间淡去,只剩失落。“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不知何处”藏着对沙鸥的记挂,面对空茫夜色,作者的焦虑与无奈尽显;“飞去”二字重复使用,是现代修辞学中的“顶真”手法,用得自然妥帖,读来毫无重复之感。词的结尾,作者直言“我已乞归休,报沙鸥”,将自己辞官归隐的心意告知沙鸥,盼能得它理解。据《宋史》记载,杨万里曾长期被贬,后愤而辞官,临终前还叹“报国无路,惟有孤愤”——他一生难遇知己,报国无门的苦闷无处排解,便将沙鸥视作心意相通者,把满腔心绪寄托于这只飞鸟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