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窥天瞳 于 2025-9-30 13:47 编辑
如果说美国人有一个统一朝鲜半岛的机会,那一定是:长津湖战役!只可惜,在一个名不副实的赌徒指挥下,功亏于溃,形成了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在美国佬撤退到37线以后,再打回三八线也是精疲力尽了。
我们先看一下长津湖战役的敌我双方实力对比。
先说联合国军队:十七国军队,其中以美军、英军、韩军最为强大。美军数量多,士兵素质高;英军单兵素质高,数量在外国军队中排第二,韩军素质暂时还不行,但是贵在人多。并且联合国军都装备了相当新式的武器,物资补给充裕,弹药充足,天空有绝对的制空权。即便是地面部队被围,只要自己不崩溃,就可以通过空投拥有使不完的弹药,吃不完的食品,甚至可以靠直升飞机带走伤员。
再说中朝军队:就两个国家。中国军队数量大,单兵素质高,长津湖的参战部队是中国解放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第三、第四野战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北朝鲜精锐部队和先进武器损失殆尽,自己有没有地盘休养生息,当时的战斗力已经无法对联合国军队形成威胁了。然而,因为长津湖离鸭绿江距离已经不远,部队没有梯次防御纵深,敌人的轰炸可以高密度进行,所以无法通过铁路和公路大批量运输重武器。因此,中超联军只能靠轻武器和灵活的穿插包抄战术和敌人搅在一起,让敌人的空军和重武器尽量无法发挥作用才能取胜。
在这里,不要意淫什么巅峰轻步兵无敌战术,那是扯淡!即便比轻武器也是联合国军有明显的优势,如果敌人缩在一起,滚筒式梯次递进,什么轻步兵穿插迂回战术也没有意义,长津湖距离鸭绿江已经不算太远了,只要联合国军采取稳步前进,不求速进的策略,中朝联军只能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用轻武器和联合国军的重武器硬碰硬,结果什么样子,傻子都知道。
傻子知道,麦克阿瑟知道吗?我想应该知道。但是麦克阿瑟是什么东西?五星级上将,满身的骄娇二气。云山之战,美国精锐美骑一师竟然吃了亏,我再小心翼翼的前进,我的脸往哪里放?麦克阿瑟为什么能评为五星级上将?自然不是因为战术稳妥,相反是因为激进冒险,我们都知道风险与收益对等,富贵险中求嘛。麦克阿瑟通过美军强大的军事力量,多次冒险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所以才超越了很多身经百战,战术稳妥谨慎的将领,成了五星级上将,那些三四星级的战术,他是不屑于用的。
于是麦克阿瑟的白痴战术开始了:
第一步:告诉美军的小伙子们,今年圣诞节就能回家。在敌情不明的前提下,给出这种承诺。就和今天动不动就是完成什么给什么节日献礼一样不切实际。这个口号的危害绝不低于后面的白痴战术,因为这种口号虽然会提升一下士气,但是更会激发军队的浮躁之心,大家满脑子想的是:急急急,急着打到鸭绿江边,彻底解决朝鲜问题,然后回家过年。急急急,往往急的结果是不考虑任何细节问题去蛮干,然后急着去投胎。
第二步:兵分两路进攻:西线由沃克率领,部下多为南朝鲜军队,和一部分联合国军,数量庞大,走三所里。东线由第十军的军长阿克蒙德率领,里面有美军最精锐的美骑一师,走长津湖。从配置看,东线部队数量少一些,但实力明显更强。这样配置是对的,问题还是一个字:急!包括第十军的实际指挥者阿克蒙德。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是SB,陆战一师的师长盖伊还是清醒的,对于美骑一师在云山吃了亏已经引起了他的警觉。能成为美军最精锐部队的指挥官,自然不是草包。云山之败,让盖伊明显的意识到中国参战了。这支部队单兵素质强大,战术灵活,进攻突然,善于打穿插分割包围战术,并且对战果所图甚大!基于此,东线的盖伊担着抗命的风险龟速前进,并且力排上议,在下碣隅里修了机场,还扔下了三个营防守。对此,阿克蒙德非常不满!
再说中国志愿军这一边。麦克阿瑟这种打面子仗的心态给了中国志愿军机会,但是联合国军这种倾巢而出的行动也给志愿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仅靠十三兵团是吃不掉这两股力量的,必须有新鲜血液补充。于是在操练渡海解放台湾的第三野战军中的精锐,即九兵团入朝。九兵团主要由20、26、27军组成,都是三野最精锐的力量,他们个个是身经百战、单兵素质突出、政治信仰坚定的老兵。然而,在这个时候,后勤补给出了大问题!
别扯什么底子薄,生产力低下,这不是九兵团的战士没有领到厚棉衣的理由!九兵团仓促入朝,大概有10万人左右,东北是四野的老家,不可能凑不出10万件棉衣!也别说军情如火,来不及领。从九兵团准备入朝,到进入长津湖,怎么都能空出一天的时间,即便是当时听了国内客车,全部用来运载九兵团和棉衣也能解决问题。而真正的问题出在国内后勤缺乏一个牵头人,这个问题是志愿军在长津湖未尽全功的主要原因,也是后来志愿军出现劣质药品和急救包的根本原因。无论如何解释这个问题,都是失误。而问题的根本还是出现在一个字上:急!急,往往伴随的就是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