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贝上个月底带回家一张绘画比赛的图纸,截至日期是在10号,所以一直也没怎么上心,甚至就连背后密密麻麻的参赛规则也没细看。
大约5号的时候,校方和家长的沟通桥梁联络簿上面老师很正式的提出关于绘画比赛的这件事情。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举办方是当地的某家保险公司,明文告知所有的参赛者都有奖品,要求是必须填写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并且还得自愿接受保险公司的某计划,关于计划的内容却是只字未提。
·
要说这样的事,也不是没见过,街头巷尾常发生,不外乎就是一种变相的广告。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为何校方会参与其中,而且是当家庭作业布置。给人的感觉非常不好,带着强迫中奖的性质。
隔天去接孩子放学。学校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立,接送都限制家长只能在大门口,自己背着书包穿过常常的走道,进去教室。听到老师的麦克风叫名字,自己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和负责叫号的老师说了一声,拜托她帮忙叫一下宝贝的任课老师。老师拉着宝贝的小手一起走了出来,笑眯眯的问:XX妈妈,请问有什么事嘛?
开门见山的我问了:X老师,请问一下,绘画比赛是自愿参加还是非参加不可呢?绘画比赛的成绩是不是列入考试成绩或者在校表现呢?
老师貌似有点尴尬,但是没回答问题,只是讪讪的说:参赛者都有奖品的。
莫名的那种不好的感觉又上来了,口气有点冲的继续问到:正常的校方比赛,如果获奖是不是直接发给孩子就好,为什么会还要求家长留地址电话呢?还必须参加某保险公司的计划,关于计划的内容却只字未提。
就我吧,嗓门本来就不小,围观的家长越来越多,老师额头上貌似有冷汗冒出。
停了几秒钟,接着我又说:老师,你直接一点告诉我,这次的绘画比赛是自愿参加还是校方规定非参加不可?比赛是否列入成绩或在校表现考量?就好。
·
在很多家长的注目下,老师终于回答:“XX妈妈,这次的绘画比赛参不参加,家长自己决定啦,也不列入成绩和在校表现。学校的意思就是希望通过奖品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好,我知道啦。这次比赛我们不参加,这是绘画比赛的图纸,原封不动的还给你们。谢谢学校煞费苦心的通过各种渠道鼓励孩子的积极性。在这个让政治远离校园的时代,希望让商业也远离校园,还给孩子单纯快乐的成长空间。”
拉着孩子头也不回的走出校园,围观的家长们在后面拍手叫好。
我不清楚还有没有家长和我一样会让孩子交白卷,似乎我那一番很不合时宜的话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对于不合理的要求,TA有说不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