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智愿行,对应的是大乘佛教中,四大菩萨为普度众生而在人间世显示的德行。
悲,慈悲,是观世音菩萨主导的佛法精髓。观音菩萨以“大慈大悲”深受众生的喜爱。
观世音的尊号,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后来唐僧玄奘翻译为“观自在”,以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单老百姓还是喜欢“观世音”这个尊号,于是折中了一下,叫“观音”。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观自在菩萨”就是观音菩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观世音的尊号,是佛祖所赐的。
因为他能识别一切虚妄,听闻世间一切呼喊,救一切苦厄。
今天看到这一段,很有意义:众生的耳朵都是向外听的,容易受外境的声音所扰。比如赞美和诽谤,从而生烦恼,促恶业。比如论坛有人骂你,你就生气,还要回骂他,这就是恶业了。
应该向内听。
修行佛法,就可以识破各种声音的虚妄不实,能不受所动,达到“如如不动”之境。
无所得心,无胜负心,无希望心,无生灭心,是名如如不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