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8-11-10 07:55 编辑
谁来“政审”你们?
这是一个久违了的字眼,这也是一个令人寒噤的词。
从简单的字面释义:所谓“政审”,大约就是政治审查审核的意思,当然若要其中细化的内容多了去。
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很长的时间,这两个字都很热,热到足以让你飞黄腾达,热到足以让你万劫不复,这绝非夸张。
七十年代中期,笔者刚参加工作不久,部队征兵,企业也有名额,本人也是热血青年一枚,于是报名,一路过关各项指标基本没问题,原本以为就此穿上绿军装,也是一个当兵的人,孰料在最后时刻被拿下,问其故,人家说政审发现我有一个舅舅当年是右派。
于是很不痛快的回家问老娘:你弟弟咋右派呢?老娘长叹一声:瞎说大实话呗。
就此知道“政审”的厉害,基本属于刨根问底儿的。
后来在企业里从事管理工作,渐渐懂得“政审”这玩意儿含糊不得。因为组织是纯洁的,岂能有杂质?当然,后来组织咋就不那么纯洁了,混进去了那么多坏人杂质,难道能说政审口失职不过关么?
重庆教育口,重提“政审”二字,一下子触动了无数国人的神经。尽管后来人家出来解释,那是记者的“误读”,其实你看了他们的解释就知道原来就是:豆付一碗,一碗豆付而已。玩这种文字游戏,实在不是拉低围观者的智商,而是蹂躏了自己罢了。
教育自然含糊不得,所谓教书育人,立身之本。有点自己的规矩这也没错,但是,这种规矩首先不能和自己的规矩对立,教育受教是所有人该享受的权利,这是一个平等的话题,已经被法律确定认可。况且,就算有一些所谓政治立场不那么坚定,品行不那么好的,你也要拉一把,而绝不该设立一道壁垒,做一个政治切割,这没有道理。一直高调称要挽救人,要教育人,要感化人,怎么一个“政审”非要把人分出三六九等呢?是不是以后还真要把人做成现实的等级划分?
政审别人的时候,建议先政审自己,高校的学术不端,高校的各类丑闻的制造者,你们政审过吗?怎么能放进去这么多坏人?说句不玩笑的话,让这些品行不端的人去教人,能教出什么?
看看最近浙江大学学生会和活动赞助商的这段幺蛾子,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学校对事件的表态,充满虚伪和不真实。按照学校对此事的描述,当事人绝非学生会的干部,那么重要的活动,牵涉到双方的利益,居然会是一个“临时工”行为?拜托,你们编织谎言的时候,能不能不这么打脸?
所以,当重庆方面举起“政审”的菜刀的时候,作为旁观者不是不屑,而是充满善意的说一句:你们先把自己政审合格了,再出来政审别人,所谓打铁先要自身硬嘛。
自己有病,确觉得别人不健康,这是病,最该治。
用所谓“政审”来划一道线,这依稀让我们感觉,左派们那种持续的病态,又发作了,只是重拾人牙慧,未免没多大出息。老套路玩不出新花样,拜托,与时俱进吧。
人生而平等不能只是停留在貌似漂亮的文章里,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一个法制完善的国家,应当用法律说话,而不是动辄组织的定论。《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请尊重人大立法,这是个严肃的事情,不要节外生枝,弄出“政审”令人生厌的这一套。
受教育人如果触犯法律,自有法律制裁,但绝不意味着学校有权设立人为的高考“政审”来把关。
这种貌似明白,其实糊涂的事情,最好少一点。
就是这样! 2018年11月9日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