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于 2018-11-29 21:08 编辑
继续。
【二】
那个晒花被子的女生,正在弹着什么曲子。
她认出是我,又郝然一笑,问:“你找谁?”
(“郝然一笑”应该为“赧然一笑”。)
——请程程君一定回答我,这个“郝然一笑”版,是从哪里来的?
我:“我是八一中文的,老师让我下午来的。”
(“我”后面应该加个“说”字,这毕竟不是电影剧本,而是小说。)
这个接受。
这次转发,我特地修改了标点符号。之前的版本,所有的对话都是没有引号的。行文很不严谨。
谢谢
她一脸意外的表情,说:“是你啊。来来,再唱一遍澎湖湾。”
说着,她先在钢琴上“咚咚咚”弹了几下,定了定调,然后用一只手弹起前奏,白白的手指在琴键上舞动,边弹边说:“你唱男生部,走。”
(一只手根本弹不了这首歌的前奏,跨度太大,叙述不符合生活常识。“男生部”应该为“男生部分”。)
——这个我得质疑一下:弹钢琴我虽然不懂,但我怀疑你也不懂 来个懂乐器的给看看,这个前奏可以用一只手弹钢琴不?当时她的确是用一只手弹的。而我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她一开始的漫不经心。 “男声部”接受,错别字。
“晚风轻抚澎湖湾,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
她看着我,嘴角上扬,随着节奏点着头,目光里满是鼓励。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
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
她不再看我,把另一只手也拿出来弹着间奏,接着唱道:
“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握手轻轻挽
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
......”
她唱的很轻,但很投入。唱到最后一句,她把目光转向我,示意我们俩一起唱。
"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
她低声配合着我,唱到“童年幻想”的时候,她突然变调,我被她带的有点跑调,想停下来。
她大声说“继续!".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
还有一位老船长.......”
这时候门一响,音乐老师夹着教材进来了。
老师好像听见我们在唱歌,就问她,杨波,怎么样?
原来她叫杨波。
(小说人物取名很不讲究,女学生叫“杨波”的很少。)
——取名的事,后记有说明。反驳你:东北叫“波”的女孩子很多,我就认识好几个。
杨波站起来,说:“刘老师,他挺好的,就他吧.”说着居然冲我歪了歪嘴.
(“歪了歪嘴”使用很不恰当,小说第一部分写女主人公在球场“奶声奶气,这里应该为“嘟了嘟嘴”比较合适。)
——不是努嘴。当时她就是歪了一下嘴角。女孩的心事我也不懂,就是觉得她调皮。
刘老师坐下来,很严肃地对我说,杨波的二重唱是我们师大文艺队的保留节目,上一个跟她对唱的男生毕业走了.既然她选中了你,你要好好向杨波学习。转头对杨波说:你们准备几个曲目,新年要参加师大的联欢会,还有一系列的演出活动,你要拿几首好歌出来。
(“转头对杨波说”与前句语意衔接不连贯,应该在前面加上“继而”,则语意连贯多了。)
——首先提醒你一下,你后面说“刘老师出现的比较突然,前面没有交代”。这里已经提到了。
——“继而”,这个反对,画蛇添足。
第二天下午,我正在教室上自习,门外传来一声奶声奶气的呼喊:“王国建”,引得全班同学都抬头观望.
(这里的“奶声奶气的呼喊”使用不恰当,应该为“大声呼喊”,否则在教室门外,根本听不见,不符合生活常识。如果女主人公走进教室男主人公跟前,方可使用“奶声奶气”。)
——这个也反对。奶声奶气是音色,跟大声小声无关。
教室的门是开着的,但看不到人,
(“奶声奶气的呼喊”声音本来就小,在门外,还看不到人,如何听得见?难道男主人公是千里耳?)
解释一下,当时在上自习,走廊和教室都非常安静,她在门外喊一声,是可以听见的。你在工地呆惯了,不知道大学教室有多安静。
我知道是杨波。
点评:还是过分平铺直叙,故事流于冗长,沉闷,没有高潮,味同嚼蜡。而且文笔惨不忍睹!小学生写作文般的,毫无艺术性可言!
这么长的故事,哪能一开始就是高潮迭起。再说,回忆失落的青春,低沉是主调。小学生写作文,最喜欢乱用形容词。但醉某自认文字水平不高。还是虚心接受批评。
谢谢程程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