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程批《红河谷》”探讨
查看: 2645|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程批《红河谷》”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8-11-29 19: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于 2018-11-29 20:32 编辑

醉某一篇《红河谷》,引起了西湖同学的兴趣,逐字逐句地予以批驳。
首先,文学批评中的“批评”是文言词,并不是现代白话文意义上的“批评”,而是“批注、评论”的意思。

比如“金批水浒”、“脂批红楼”、“毛批三国”“李批西游”。

西湖又名程程君,故称西湖批评《红河谷》为“程批《红河谷》”。

不过,程批可是真批啊,一味地批驳,批评,批判。

其实程程君此“批”有失偏颇,《红河谷》没有一丝一毫的优点么?一篇烂文章,值得你程程君逐字逐句点评么?对伐?

比如一个臭鸡蛋,值得你一口一口吃完么,对伐?

多少你也得表扬几句吧,对伐?

不点评一下优点,显得程程君心胸狭窄了,对伐?

即便如此,醉某仍然感谢程程君的批评。

今天,对“程批《红河谷》”做个探讨,表示对程程君的感谢与敬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8-11-29 20:23 |只看该作者
下文中:蓝字是《红河谷》原文,红字是“程批”,醉某用绿字回应。
开始!


         刚上大一那年,学校流行踢足球,除了上课,我就天天在操场上踢球.

       (这意思,是除了“上课”和“踢球”,就不用吃饭和就寝了?这句子怎么看都有毛病。
  ——还有拉屎撒尿,咬牙放屁嘎巴嘴儿,总不能都写上吧。
  师大南院除了中文系,还有外语系和体育系.我经常跟体育系的师哥们踢球.刚入学,跟本班同学都不太熟悉 ,跟体育系的却很熟悉了.
       (“师哥”跟“同学”混杂使用,不伦不类。)

       ——大学里,本班的称“同学”比我们入学早的,称“师哥师姐”又叫“学哥学姐”。你没上过大学,不懂很正常,不怪你。
  
  深秋的一天,中午的阳光很好,就是风有一点大,我刚从食堂出来,几个体育系的师哥喊我踢球.我说我回宿舍换衣服就来.
  
  换了运动服出来.刚走进操场,看见操场边一排单杠上晾着一排被子,其中一被子被风掀到地上了——花被子.
       (“其中一被子”病句,有数词没量词。)
  ——最初写的时候,曾经跟前“醉嫂”探讨过,此处“被子”用什么量词合适:一条?一床?一个?似乎都不太贴切,没办法,简化了一下。但这不是病句,京津地区的人都这么说话,不带量词。如果一定要修改,应该改成“有个被子被风刮掉了”。
  我跑过去,把被子抱起来,
  
  被子被阳光晒的软软的,还有一点淡淡的香气.这是哪个女生的吧.我这样想着.把被子挂到晾衣架上去.
        (前后没有呼应。前面写的是被子晾在“单杠上”,这里写被子晾在“晾衣架上”,顾头不顾尾,让人嘀笑皆非。)
  ——这个接受,应该是“把被子挂到单杠上”。
  晾好了被子,刚一转身,一个大眼睛女生有些拘谨的站着我身后,说了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 "
  (“刚一转身”里的“刚”字使用太多,前面“我刚从食堂出来”、“刚走进操场”已经连用两个“刚”字了,有点像小学生写作文似的,缺乏语感。“站着我身后”病句,应该为“站在我身后”。)
——这个也接受。
“刚”是东北口语,我写字太口语化。刚,是刚刚的简化,表示“时态”。

修改:刚上大一那年,——"刚上"二字去掉——大一那年,........。第二个“我刚从食堂出来”——刚字也删掉,我从食堂出来。最后一个“刚一转身”也可以去掉——晾好了被子,一转身——删去三个“刚”,丝毫不影响表达,而语言更干净。

谢谢。

至于“站着我身后”,是“站在我身后”的笔误。我用的是搜狗双音双拼输入法,习惯上只打第一个字的全拼和第二个字的声母,就出来一串词,不经意就会选错词。

谢谢。
  我呆呆地看着他,她郝然一笑,又说:谢谢你。有点奶声奶气。
       (“郝然一笑”错别词,应该为“赧然一笑”。赧然一笑,形容难为情的笑。)

        ——奇怪了,程程君从哪儿复制来的这句话?我的原稿就是“赧然一笑”,到你这儿怎么成了“郝然一笑”了?才说过了我是双拼输入,不会把“赧然”打成“郝然”。

        你再去看看原帖,那一段我可没动过,绝不是后来才修改的。请问,你的从哪儿复制来的?
  
  我说没事.看了看她,又看了看花被子.不知道为什么我也笑了一下,她的脸红了,我慌张的跑去踢球了.
       (“我慌张的跑去踢球了”里的“慌张”应该为“慌忙”,用词错误。全文多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用“.”代替“。”,不懂使用句号,连小学生都不如。)
  ——标点符号的错误,接受。我这次是从QQ空间复制过来的,但不知为什么,标点符号变成英文格式了。
      慌张是对的,当时就是“慌张”,问题是“的”“地”不分。应该是“慌张地跑去踢球了。”

  过不久,学校文艺队招收队员,辅导员把我推荐了去.在音乐教室面试的时候,音乐老师让每个人表演一下才艺,有唱歌的,有跳舞的,还有打快板的,轮到我的时候,我唱了一首《外婆的澎湖湾》,当时的流行歌曲。老师说再唱一首,会唱民族的么?
(“过不久”应该为“过了不久”。“会唱民族的么?”应该为“会唱民族的歌曲么?”)
  “过不久”这个接受。过不久是口语,标准的表述应该是过了不久。谢谢。

      “民族的”,这个你是外行。我们专业圈子里,都这么说。民族的,通俗的,美声的,这种省略,特有“专业范儿”
         
  我说什么是民族的?
        (民族后面应该加“歌曲”。)
  ——同上
  大家就笑,老师揭开钢琴盖,随手弹了一段前奏,我一听,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就跟着唱了起来,刚唱了一句,老师就停了下来,说:好了,你下午再来找我,下一个。
  
  下午,我惴惴不安的又去了音乐教室。
  
  听见教室里有人在弹钢琴,敲开门,音乐老师不在,坐在钢琴前面的,居然是那个晒花被子的女生。

      点评:小说文字干瘪,过分平铺直叙,缺乏文采,语言和表达技巧很欠火候。小说人物对话不生动,没有注意人物塑造,女主角面目模糊。结构松散,让人昏昏欲睡。




      ——这个评价,醉某也虚心接受。醉某写字就是这种风格,平淡。而这一段,是为后来的情节做铺垫,平铺直叙,不动声色。当然,表达技巧欠火候是肯定的,过于平淡而不够简洁。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11-29 20: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于 2018-11-29 20:34 编辑

无论如何,这都是很有意义的。值得肯定。观点不同,可以各抒己见。这是“文学批评”。
醉某从程程君的批评中,学到很多东西。

《诗经·卫风》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11-29 20:52 |只看该作者
好有气度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1-29 21: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于 2018-11-29 21:08 编辑

继续。

【二】

       那个晒花被子的女生,正在弹着什么曲子。

  
  她认出是我,又郝然一笑,问:“你找谁?”
       (“郝然一笑”应该为“赧然一笑”。)
         ——请程程君一定回答我,这个“郝然一笑”版,是从哪里来的?


       我:“我是八一中文的,老师让我下午来的。”
       (“我”后面应该加个“说”字,这毕竟不是电影剧本,而是小说。) 
          这个接受。
         这次转发,我特地修改了标点符号。之前的版本,所有的对话都是没有引号的。行文很不严谨。
         谢谢
  她一脸意外的表情,说:“是你啊。来来,再唱一遍澎湖湾。”
  
  说着,她先在钢琴上“咚咚咚”弹了几下,定了定调,然后用一只手弹起前奏,白白的手指在琴键上舞动,边弹边说:“你唱男生部,走。”
     (一只手根本弹不了这首歌的前奏,跨度太大,叙述不符合生活常识。“男生部”应该为“男生部分”。)

     ——这个我得质疑一下:弹钢琴我虽然不懂,但我怀疑你也不懂来个懂乐器的给看看,这个前奏可以用一只手弹钢琴不?当时她的确是用一只手弹的。而我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她一开始的漫不经心。   “男声部”接受,错别字。



  
  “晚风轻抚澎湖湾,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
  
  她看着我,嘴角上扬,随着节奏点着头,目光里满是鼓励。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
  
  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
  
  她不再看我,把另一只手也拿出来弹着间奏,接着唱道:
  
  “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握手轻轻挽
  
  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

......”
  
    
  她唱的很轻,但很投入。唱到最后一句,她把目光转向我,示意我们俩一起唱。
  
  "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
  
  她低声配合着我,唱到“童年幻想”的时候,她突然变调,我被她带的有点跑调,想停下来。
  
  她大声说“继续!".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
  
  还有一位老船长.......”
  
  这时候门一响,音乐老师夹着教材进来了。
  
  老师好像听见我们在唱歌,就问她,杨波,怎么样?
  
  原来她叫杨波。
       (小说人物取名很不讲究,女学生叫“杨波”的很少。) 


       ——取名的事,后记有说明。反驳你:东北叫“波”的女孩子很多,我就认识好几个。

  杨波站起来,说:“刘老师,他挺好的,就他吧.”说着居然冲我歪了歪嘴.
       (“歪了歪嘴”使用很不恰当,小说第一部分写女主人公在球场“奶声奶气,这里应该为“嘟了嘟嘴”比较合适。)
  ——不是努嘴。当时她就是歪了一下嘴角。女孩的心事我也不懂,就是觉得她调皮。
  刘老师坐下来,很严肃地对我说,杨波的二重唱是我们师大文艺队的保留节目,上一个跟她对唱的男生毕业走了.既然她选中了你,你要好好向杨波学习。转头对杨波说:你们准备几个曲目,新年要参加师大的联欢会,还有一系列的演出活动,你要拿几首好歌出来。
       (“转头对杨波说”与前句语意衔接不连贯,应该在前面加上“继而”,则语意连贯多了。)
   ——首先提醒你一下,你后面说“刘老师出现的比较突然,前面没有交代”。这里已经提到了。
       ——“继而”,这个反对,画蛇添足。
  第二天下午,我正在教室上自习,门外传来一声奶声奶气的呼喊:“王国建”,引得全班同学都抬头观望.
       (这里的“奶声奶气的呼喊”使用不恰当,应该为“大声呼喊”,否则在教室门外,根本听不见,不符合生活常识。如果女主人公走进教室男主人公跟前,方可使用“奶声奶气”。)
  ——这个也反对。奶声奶气是音色,跟大声小声无关。
  教室的门是开着的,但看不到人,
      (“奶声奶气的呼喊”声音本来就小,在门外,还看不到人,如何听得见?难道男主人公是千里耳?)
       解释一下,当时在上自习,走廊和教室都非常安静,她在门外喊一声,是可以听见的。你在工地呆惯了,不知道大学教室有多安静。

      我知道是杨波。

      点评:还是过分平铺直叙,故事流于冗长,沉闷,没有高潮,味同嚼蜡。而且文笔惨不忍睹!小学生写作文般的,毫无艺术性可言!



      这么长的故事,哪能一开始就是高潮迭起。再说,回忆失落的青春,低沉是主调。小学生写作文,最喜欢乱用形容词。但醉某自认文字水平不高。还是虚心接受批评。


    谢谢程程君。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11-29 21:3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11-29 21:58 |只看该作者
再来。

我走出教室,见杨波在门后站着,说我们去练歌,扭身就走。我跟在她后面,下楼。
       (“门后”应该为“门外”,如果是"门后”,则杨波进了教室,而实际上她没有进入教室。)
      —— 好吧,门外,这个问题不讨论了。
  她留着齐耳短发,穿着一套很新很新的军装,那年代很流行穿军装,但真正的军装很少,我的军大衣也不过是商店买来的仿制品而已。
       这个时候才形容女主人公的外貌“齐耳短发”,显得为时已晚。应该在小说第一部分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比较妥当,比较男主人公已经在球场跟女主人公对过话,近距离接触过。)
  醉某以为,人物的外貌描写不应该集中放在某一段文字里。一见面就一大段相貌描写,太生硬。

      ——正在这时候,忽听东南角马走銮铃之声。呜啊啊~~~~哗呤呤~~~~~飞来一匹乌锥战马,在马背上端坐着一人,此人下了马往那儿一站,身高在八尺开外,晃荡荡黑泱泱像镔铁塔一样。面皮黑,黑中透亮,一双扫帚眉斜叉八叉插额角入鬓边,大环眼狮鼻阔口,大耳朝怀,颔下一部暴长钢冉,扎里扎煞二尺多长迎风都吹不倒,压耳毫毛像排笔相仿。他没穿盔甲,头上戴着匝巾,身上穿着软铠。这人是谁啊?张飞张翼德。
      这叫“开脸儿”,是说评书用的。

     把人物的外貌描写分散在各个阶段,显得自然些。感觉对人物的观察了解,是渐进的。


      杨波的这身军装很合身,应该是自己改过的。她个子很小,目测应该不到一米六,如果没改过,军装会肥肥大大的。

  我们俩一前一后出了中文系教学楼,横穿操场,走向文体馆的音乐教室,

       (句子不通顺。应该为“我们俩一前一后从中文系教学楼出来,朝文体馆的音乐教室走去”)
        ——这个不算病句吧?句式不同,把“出了教学楼”改成“从教学楼出来”不是一个意思?

       后一句改后,感觉好一点。
       程程君语感真不错。谢谢。
  这时候,学生都在上自习,偌大的操场上就我们俩个人。我回头看了看四楼我们班教室,看见我们班有几个同学趴在窗户上看着我.
       (“回头”应该为“抬头”,因为我们班教室在四楼,而不是一楼,那么高,在操场上不是简单的“回头”就可以看到的,必须“抬头”才能看到,除非男主人公长得有四层楼高。)
        因为文体馆的方向是背对着中文楼的,抬头肯定不对。距离远的时候,回头就可以看见整个中文楼。无需抬头。
  我就这样认识了杨波,外语系大三的学姐。

       (现在才写到“我就这样认识了杨波”,纯属多余,有画蛇添足之嫌。关于女主人公杨波的身份“外语系大三的学姐”应该在前面部分就交待,而不是故事情节发展到现在才交待。
        接受。杨波的身份,可以在后面行文中介绍。这句可以不要了。


       谢谢。
  以后她经常在下午自习课的时候,到我们班上喊我一起去练歌,而每次我离开教室,都能听到身后同学们的窃窃私语.
       (“以后”一词使用不当。)
  可能是因为她经常在学校各种活动上登台演出,师大南院的学生几乎都认识她,我和她无论在教学楼还是在操场上走路,都会引来别的同学注视的目光.

  但她好像毫不在乎,旁若无人。

  我们一起练了几首对唱歌曲,都是当时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王洁实谢莉斯翻唱的,除了那首《外婆的澎湖湾》,还有《校园的早晨》,《祝愿歌》,《乡间的小路》。

  她是纯粹的通俗唱法,但唱歌声音很轻,当时很少有适合女生唱的通俗歌曲,所以她只能选择男女生对唱。

       (明显孤陋寡闻。《外婆的澎湖湾》是1979年发行的音乐专辑,那个年代,已经有很多适合女生唱的通俗歌曲,例如《甜蜜蜜》、《酒干倘卖无》等,作者明显是孤陋寡闻。)
         笑。
八十年代初,正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时代,甜蜜蜜》是邓丽君的歌曲,被批为“靡靡之音”,大陆根本不允许公开演唱。烟雨竹城幼年时的唱歌启蒙老师李谷一,用“气唱法”唱了一首《乡恋》都被批判得狗血喷头。


    《酒干倘卖无》是罗大佑和侯德健为1983年的电影《搭错车》创作的歌曲,原唱是苏芮。大陆最早听到这首歌是1984年由程琳演唱的。

       酱油知道,那个时代所有通俗唱法的歌曲,都是翻唱港台的,香港爱国歌曲和台湾校园歌曲居多。邓丽君的歌是绝对不允许翻唱的。

       程程君明显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也不懂音乐。

       一笑而过、


  每次都是她来喊我,我从来没有去找过她,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不知道她的教室在哪里。

  那几首歌其实几天的功夫就练会了。但她依然经常找我去练歌,好像是一种习惯。

  转眼冬天来了。

  读书的生活,回忆起来很美好,但当时却觉得很乏味。每天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日子,和青春似乎毫无关系。

       (“读书的生活”改用“大学时代”比较合适。记得作者在小说第一部分写到每天除了上课就是踢球,几乎不用吃饭和就寝,这里却写到“每天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日子”,让人忍俊不禁。)
         这个,不值一驳。
  幸好还有我喜欢的足球,还有经常跟杨波一起练歌。只有这些时候,我才觉得快乐。

  这天,雪后的一个下午,我心不在焉的在教室里捧着《中国古典文学选编》,准备应付期末考试,一边看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边百无聊赖地向门口张望,很希望这个时候杨波来喊我。

       (“这天”应该为“一天”。)
        ——
没啥区别,语言习惯不同。这天,是口语,一天,太小学生。
  

      好像过了好久,也没见杨波来,我有些坐不住了,站起来跟同座说,我去图书馆找点资料,穿上军大衣就出了教室.

  我没有去图书馆,而是去了外语系教学楼,外语系跟体育系在一个楼.

  我顺着教学楼墙根低着头走,其实我并没想去找她,只是坐不住了。

        一出来,就自然而然的往外语系走.

  外面的雪还没化,洁白的雪地上,满是纷纷乱乱的脚印。

  我漫不经心的走着,到了拐角,拐过去就是外语楼。

       就在转角处,迎面碰上了杨波。


      点评:小说东拉西扯,桥段花巧但欠缺主题,也欠缺客观理据支持。没有精心铺排爱情故事情节,平淡的故事没有加进冲突面。文句不通,词不达意,表达技巧平庸。


     ——程程君的“批改”越来越少,说明故事“渐入佳境”。谢谢袄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11-29 22:00 |只看该作者

跟西湖切磋切磋。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11-29 22:40 |只看该作者
好嘛,又学一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11-29 23:05 |只看该作者
       杨波低着头,正顺着教学楼的墙根往中文系大门这边走。
        (表达不清,含糊其辞,难道中文系没在“教学楼”里?  

       接受,表达不精准。


       具体情况是,我从中文楼正门出来左转,沿着墙根走,走到拐角处,准备再左转;杨波从中文楼后面沿着中文楼侧面的墙根走到拐角,准备右转去正门。

我们就在拐角处相遇。

      修改: 杨波低着头,正顺着中文楼侧面的墙根往大门这边走。

      谢谢。



  她穿着一件短的蓝色羽绒服,羽绒服在当时是最新潮的服装,对我们穷学生来说也很贵。
       (“对我们穷学生来说也很贵”明显多余,前面既然写到羽绒服“新潮”,就应该补充叙述“新潮”在哪里?而不是写它“贵”,前言不搭后语,犯了小学生式的病句错误。) 
        这句话有语病吗?当时刚刚流行防雨绸面料的羽绒服,而且只有女式的,没见过男士穿防雨绸的羽绒服。一件羽绒服最便宜的也要百八十块钱。当年大学时的标配是仿军大衣,商场价27块钱,已经是“轻奢”了。
  下身穿着牛仔裤——这是我入学大半年来,第一次看到校园里有学生穿牛仔裤。那时候牛仔裤刚刚进入内地,很少有人穿,更很少有人懂。
       (“更很少有人懂”里的“懂”用词欠妥,作者的本意是写很少有人看见/见识到牛仔裤,但这和“懂”是两码事,“懂”是更深层的对衣装品位的赏析。) 


        你理解的很精准,说明我这么写是对的至少程程君能理解——“更很少有人懂”的意思就是,很少有人能理解牛仔裤的品位。
  她围着一条手工织的白色围巾,严实实的包着脑袋,只露出一张脸,红扑扑的。
       (病句。难道脸不在脑袋上?)
  这句的意思是,围巾不仅围在脖子上。
  我们同时站住,惊讶着在这里遇到对方。
       (这句很别扭,表达技巧欠火候,可以有比这更“优雅的表达”。例如可以这样写:“我们都愣住了,对这次邂逅彼此都很吃惊。”,一个“都”字,涵盖了“同时”的意思;一个“邂逅”,涵盖了“遇到对方”的意思,既简洁,句子又通顺多了。)
  修改的不咋地。“邂逅”这样的词,太文艺,太做作,不是醉某的语言风格。
  杨波说你干嘛去?
  (小说人物对话,上下应呼应,对应下句,此处应修改为“杨波说:你干嘛去?”。

         也可以。我之前发的《红河谷》里,人物对话都不用冒号和引号。感觉,用冒号和引号,停顿时间太长。

       用与不用,语感不同。

       杨波说:“你干嘛去?”——是场景重现

       杨波说你干嘛去?——是我在叙述故事。

      我看过一篇小说,是第一人称的叙述,里面全是长句子,不用标点,语感非常特别。后来我还模仿过,比如醉某的《一段往事或者无题》:


     小凯出去打传呼,我掏出赢来的几百块钱说姐多少就这些给我们整一桌,姐说咱家这小店整两桌也用不了这些钱啊。我说反正是赢的就把钱塞姐兜里了。不一会来了四五个初中同学菜也摆上了就彦明没来,而我这个时候最想见的就是他。我问小凯联系到彦明没他咋说的,小凯说联系到了彦明说他忙点事晚点来我们先喝吧。

  我们几个一边喝酒聊天一边等彦明,我问小凯彦明现在干啥呢,小凯说彦明给副市长当秘书呢,忙。我让小凯出去打了好几个传呼催彦明,回来说彦明走不开再等会,直到晚上九点多了彦明才来我已经喝的有点潮了。

  彦明早知道我在等他,进屋就说不好意思我来晚了先自罚一杯说完端起一杯白酒仰脖就干了。

       ——特别有听故事的感觉,程程君感觉如何?






  我喏喏地说:“我想......我去图书馆”。
  
      
  她往我身后看了看,图书馆在我身后的方向,然后笑了笑说:“我正要去找你呢。你去图书馆看书啊?你们要考试了吧,哎,国建,你学习怎么样啊?”
       (句子生涩。“她往我身后看了看”可以有更“优雅的表达”。)
   我写字,不喜欢雕琢。力求平淡。表述当然应该精准。所以,如果不是病句,没必要改成“优雅的表达”
  这是她第一次省略了我的姓,这样称呼我。
  
  我没回答,因为谎言被看穿了有点尴尬。我直接转身准备跟她去音乐教室。她拉住我的胳膊说:“音乐教室今天有上课的,你跟我回寝室吧。”一指身后外语楼边上一座红砖小楼:“你还没去过吧?在那边。”
  
  感觉她今天似乎比平时兴奋,转身走在我前面。我默默的跟在她身后,看着她紧绷的牛仔裤。
       (“看着她紧绷的牛仔裤”明显是看女孩子的屁股式的意淫,这样写,亵渎了这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庸俗不堪。)
  呵呵,我要写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一路随着她来到女生宿舍楼,一座红色的四层旧楼。一进门,门卫室阿姨隔着窗子看着我,似乎要对我宣读“男生未经学生处批准,不得擅自出入女生宿舍”之类的管理条例,杨波低头对着小窗口说:“阿姨,我们是回来练歌的,马上就要演出了。”说着就拉着我上楼了。
  
  她的寝室在三楼,318,她推了一下门,没锁,转身示意我在门口等着,她自己推门进去,听她在跟什么人说话:“你没去上自习啊?我带他回来练歌。”
  
  然后是一阵窸窸窣窣的穿衣服和整理被褥的声音。一会,一个头发湿淋淋的女生从寝室出来,瞟了我一眼,神秘地冲我笑了笑,走了。
  
  杨波把门打开:“进来吧。”
  
  我不知是紧张还是害羞,总之有点忐忑的进了杨波的寝室。
  
  女生宿舍跟男生宿舍差别很大,干净,整洁,最明显的是满眼的花花绿绿,还有一种特别的气息,大概是洗发精或者雪花膏的味道吧。
       (这里写女生宿舍“干净,整洁”,那么前面写“整理被褥的声音”则多余。)
   ——前面整理被褥,是暗写“冬梅姐”知道有人来了,整理了一下被褥。然后我看到的才是“干净、整洁”
  我不知所措地站在寝室中间,杨波随手关上门,拍了拍门后的下铺:“这是我的床,坐下吧。”
  
  格子床单,花被子。那个我抱过的花被子。
  
  除了被子,床上还有一个大铁盒子,装饼干的那种方盒子。
  
  床的内侧墙上,挂着一把吉它。
  
  她让我坐下,然后掀开床头边上的一个大箱子盖,里面是一架手风琴。
      (学生寝室的单人铁架床,已经放置了被子等物件,根本再放不下一架手风琴,作者这样写,不符合生活常识,放在床下还差不多。)
  ——她的箱子放在两张床的中间,不是在床上。睡觉时两个人是头对着头的。所以说床头。
  她有些吃力的把手风琴搬出箱子,坐在我对面,熟练的把手风琴背带挂在肩上,打开风箱扣子,左手往外一拉,右手在键盘上一划,飘出一串悦耳的琴声。
  
  .我看着她,很是钦佩地一笑。
  
  杨波看到了我的目光,毫不掩饰的得意,说我给你拉一首曲子听。
  
  说完眼睛望向窗外,手指灵活的在琴键上起伏飞舞,音乐从她的指缝里流出。
      (“音乐从她的指缝里流出”里的“音乐”应该为“音符”。)
  ——音乐从指缝中流出,“音乐”也许不精准,但音符更僵硬。
  琴声悠扬,一段前奏之后,她随着琴声轻轻的唱:
  
  田野小河边,红梅花儿开
  
  有一个少年,最使我心爱……
  
  她突然停了下来。若有所思,神情有些落寞。


     我之前从没听过这首歌,不知道她在唱什么,也不知道她为什么停下来。


       点评:通过前面几段的东拉西扯,这一段开始渐入佳境,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是作者的文笔功底实在太差了,造词生涩,未能达意,吐词不雅洁,文字不生动,叙事不畅达,语多赘余,语气不贯。可惜了这么好的爱情题材故事,这要是换一个有文采的作者来写,则会情致悠然,淡远雅尚得多。



      终于“这一段开始渐入佳境,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谢谢夸奖。


      我认为:修改一下个别字句,以图表达更精准,更流畅,是可以的。但仅此而已。此文但换任何一个人写,绝不是这个味道。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8-11-29 23:06 |只看该作者

看醉笑跟西湖过招,绝对有益。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8-11-29 23: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校园的早晨》是校园歌曲,但不是台湾校园歌曲。《祝愿歌》也是大陆的,应该不算校园歌曲。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8-11-30 06:45 |只看该作者
醉批,这是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8-11-30 06:46 |只看该作者
天批:刷存在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8-11-30 06:50 |只看该作者
其实你这文俺也看了,总体感觉,前部分不错,后边一般。
起码没营造出那种玉碎的感觉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8-11-30 07:0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老四应该开门放西湖进来互相切磋更有看点
以免都家门口立棍互相扒门缝
整得像飞燕传书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8-11-30 07:05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8-11-30 06:50
其实你这文俺也看了,总体感觉,前部分不错,后边一般。
起码没营造出那种玉碎的感觉

天批“一般”已经是好评了。

事情就这么个事情,又不是我编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8-11-30 08:45 |只看该作者
山南海北一顿逛 发表于 2018-11-30 07:01
老四应该开门放西湖进来互相切磋更有看点
以免都家门口立棍互相扒门缝
整得像飞燕传书

可以。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8-11-30 09:20 |只看该作者
  (一只手根本弹不了这首歌的前奏,跨度太大,叙述不符合生活常识。“男生部”应该为“男生部分”。)

     ——这个我得质疑一下:弹钢琴我虽然不懂,但我怀疑你也不懂来个懂乐器的给看看,这个前奏可以用一只手弹钢琴不?当时她的确是用一只手弹的。而我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她一开始的漫不经心。   “男声部”接受,错别字。
_______
我也不是专家,不过可以稍稍解答两句。我老公是学西洋铜管的,在大学教音乐。我见过他给学生排合唱,在说明一些唱法和音调的时候,他有时候会用钢琴比划两下,就是一只手弹一句。当然,他的专业不是钢琴。不过学乐器的,好像是各种乐器都要会一点。尤其是那种不正式的弹奏,一句两句,一只手对付过去也有。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8-11-30 09:20 |只看该作者
醉笑真可爱,和对门的互扒门缝,然后各自站在自家门口广而告之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8-11-30 09:23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8-11-30 06:50
其实你这文俺也看了,总体感觉,前部分不错,后边一般。
起码没营造出那种玉碎的感觉

嗯,我也是这感觉,前面塑造人物丰满一点,后面收的有点过于匆忙了。而且女二号的设定对于情节的推动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有点多余。
就是写实的感觉。还有可能是女一号对于感情过于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男女角潜意识里有种挫败感,所以要有一个死心塌地的女二号的存在来树立男主角的信心。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8-11-30 13:25 |只看该作者
嘉人 发表于 2018-11-30 09:23
嗯,我也是这感觉,前面塑造人物丰满一点,后面收的有点过于匆忙了。而且女二号的设定对于情节的推动没有 ...

是,可能就是写实多些。如果纯小说,还不如最后让女主得大病,去世。或者干脆不知所踪,开放式结尾。

不过这样情设又俗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8-11-30 13:3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11-30 07:05
天批“一般”已经是好评了。

事情就这么个事情,又不是我编的。

俺也是瞎批,一个乞丐你想,能批出个啥好赖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8-11-30 14:43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8-11-30 13:25
是,可能就是写实多些。如果纯小说,还不如最后让女主得大病,去世。或者干脆不知所踪,开放式结尾。

...

嗯,我在空间连载的时候,有网友担心,会不会把杨波写死。
其实,这不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我甚至一直不承认这是初恋。

一场心照不宣的暧昧。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8-11-30 14:54 |只看该作者
哥我发现你是既不嫌累还有空。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8-11-30 15:00 |只看该作者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8-11-30 14:54
哥我发现你是既不嫌累还有空。

哈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8-11-30 15:01 |只看该作者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8-11-30 14:54
哥我发现你是既不嫌累还有空。

还实在没事干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8-11-30 15:01 |只看该作者

有些屎绕着走就可以了。
毕竟铲是铲不净的。工作量太大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8-11-30 15:02 |只看该作者

君子择生而教。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8-11-30 15:04 |只看该作者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8-11-30 15:02
君子择生而教。

好久不见你来,给杂谈写个帖子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