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记叙文or小说——有请公主和关山~~~
查看: 1858|回复: 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叙文or小说——有请公主和关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1-10 10: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老家请客,我回了乡下。母亲说,帮忙招呼着,你妹子忙不过来。
      来宾很多,亲戚、朋友,邻居,玩牌的、说笑的,满院满屋都是,还有陆续来的,看得我眼花缭乱。多年在外,很多面孔都生疏了,总免不了向母亲投去求救的目光,倒是亲友邻居们不见外,反过来笑着跟我打招呼,说你难得回乡下啊,你小时候如此这般云云。我也就陪着笑脸,胡乱寒暄几句,反正我不是主角,也没有人跟我计较。
      “哎呀,小雨,你啥时回来的?”我在宾客间穿梭,听得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是母亲的老姐妹,领着她的儿子、媳妇、孙女儿跨进了门。赶紧迎上去,熟络招呼道:“阿姨,你们来了呀?赶紧屋里坐去……”
      这位阿姨就兴味盎然,扯过身边的媳妇介绍说:“来、来,你们认识一下,这是小雨,人家是有出息的,在外面上班挣钱呢。这个,是我媳妇……”
      “伍女子——?!”我脱口而出。之前没注意到,居然是她!她低眉顺眼的,尾随在婆婆身后,我就差点给忽略了。
      “雨姐,是你呀?这是你娘家?”伍女子咧嘴乐,眉开眼笑的。
      之前有听母亲聊起,说阿姨家又娶了媳妇,没有之前的那个漂亮,但很勤快很能干,他们家总算是熬出头了。想不到这个后娶的媳妇,就是伍女子,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伍女子是我参加工作不久认识的。
      那时候,单位住房很是紧张,我就暂时借住在政府大院里。大院的原住户多搬去了闹市区,只有两三户人家还在,但行色匆匆的跟我也不太往来。倒是大院外面,一幢旧楼里住着的这伍女子,总是雨姐长雨姐短的,亲亲热热喊我,喊得我笑眯眯的,都忽略了去问问,到底谁大谁小了。
      伍女子喊我姐,顺理成章的,我先生就成了她哥。每次有体力活,她干不下来时,就把哥挂在嘴边。她个子太娇小,老公又不在身边,仰仗别人原也在情理之中。何况就算她老公偶尔回家,也没见他帮她做过什么。举手之劳吧,我先生也并不介意,何况伍女子人挺好,做事麻利,又见机得很,懂得知恩图报。每次回乡下,总会想方设法的,给我们带点豌豆尖、小白菜啥的。她虽拿不出啥好的,但这份真挚和拙朴,已经很让我们心软。
      其实,自始至终我们都不知道,这“伍女子”的“伍”字,到底是她的姓呢,还是她的名,又甚或只是她的排行。听别人这么喊,我们也就这么喊,她就乐呵呵应答着,屁颠颠跑来跑去。特别是她老公偶尔从都市回家,“伍女子”简直就成了“奴隶”的代名词,随着他的吆喝声,她就转得更快捷、更灵活,跟个永不停歇的陀螺似的,直转得我唏嘘叹息为止。
      伍女子的柔顺、勤劳,并没有换来老公的怜悯。他有足够多的理由厌弃她:例如她的土得掉渣,哪里能跟都市女人们相提并论;例如她的粗枝大叶,据说有次老公回家,她紧张忙乱说要包饺子,竟然忘记清洗就直接把猪肉剁成了馅。
      听小道消息说,有女人跟她老公长期姘居,久而久之想取而代之了,就让他回来找伍女子离婚。伍女子那真叫一个傻,啥都不知道争取,偏留了个拖油瓶儿子,气得娘家人骂了她个狗血喷头。但骂归骂吧,还有什么办法呢,摊到这么个傻女,总不能叫母子俩喝西北风,也就间或周济她点。由此引来兄弟媳妇的不满,时不时摆点脸色给伍女子看,伍女子忍气吞声,也能勉强度日。
      我调离了原单位,也搬到了市区住下,伍女子离婚及后来的情况,是无意中听别人聊起的,我原也不甚关心。这世间可怜之人太多,我也悲悯不过来,再则说了,我也还得为生计而奔波。伍女子的故事,于我而言,是擦肩而过的小插曲,仅此而已。
      但我居然又见到了伍女子。不知什么时候,她又租住在了我家附近。那个黄昏,敲开我家的房门,她抱了两个硕大的柚子,手腕还挎着塑料袋,装着青翠、水嫩的豌豆尖,笑眯眯喊我:“雨姐,给你们的。刚从乡下摘回来。”
      我吃了一惊,赶紧请她进门。才知道她在就近一家冰库上班,为给儿子挣生活费和学杂费。看着她酷暑天却满是冻疮的手,我的愤怒腾就点燃了,恶狠狠说:“你前夫呢?他没给你们生活费?”她就搓着手,很无措的说:“孩子去要过,人家不肯给。算了吧,我能养活儿子的。”“你——……”我本来想骂她,说你怎么这样懦弱,他妈的,谁的儿子谁就该负责,又不是你偷汉子生的儿子!
      想想她软骨头的德行,我努力压制火气,只狠狠呸了一声,也不知晓是想吐那臭男人,还是想吐伍女子,总而言之,算是怒不可遏,终究找了个发泄口吧。冷不丁联系起鲁迅先生那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想不到我还真能撞上一个。晚上,跟先生聊起这事,先生怔了怔,轻轻搂了我说:“你别烦恼了,这世间注定有苦命人,伍女子就是其中之一……”
      先生的话不久又得到了证实,是关于她的再婚问题,竟然也受到了阻碍。
      本来跟伍女子相邻,也自然而然的,常能听到关于她的讯息。他们说,有人给她介绍对象,是个小包工头,家里不缺钱,看上了伍女子的淳朴、厚道。处了没几天,伍女子竟然不干了,弄得男方和媒人都怨声载道,说你个带拖油瓶的二锅头女人,你倒还挑三拣四起来了?
      我就很生气,生伍女子的气,觉得她不识抬举。从前那混蛋老公,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好马不吃回头草,趁现在年轻就算不再找个知心暖肺的,起码也找个能帮衬养孩子的吧?错过这村哪里去赶那店,天下男人不都两眼两腿的,还能挑花眼选个四眼三腿的不成?
      对我的歪理邪说,先生一副哭笑不得的模样,说你不能这么主观武断,也许伍女子另有苦衷呢,你抽空儿跟她聊聊,也开导开导她吧。我没好气,嘟哝说:“你跟她聊去。又窝囊,又不识趣,谁稀罕跟她聊?要换了我是伍女子,我一锤子砸死她那混蛋前夫!”
      再隔了半月,先生拧了眉头,跟我说:“你恐怕猜都猜不到,伍女子不处对象的缘由。”看他懊恼又憋闷的神态,我有些诧异,问:“是什么,说来听听?”“是她儿子,那孩子现在也有13岁了吧?你知道的,农村早婚、早育。她儿子说了,如果她处对象,就要杀了对方。”先生气呼呼说,“大约是觉得母亲再婚,伤了他的面子或者自尊什么了。”
      “他妈的,这是什么论调?”我跳起来,哇哇乱叫,“混账老子生的小王八蛋!要是我的儿子,敢这么忤逆不孝,老娘一刀砍死他!”
      “你又来了……”先生摇头,苦笑,“现在讨论的是伍女子。关你什么事啊?”
      自然是不关我的事,我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我选择闭嘴不说话,却依旧气鼓鼓的,砰砰砰干活,咚咚咚走路,先生就笑骂:“天下女人都像你这样,男人索性都别活了。”我跳过去捉住他,抱紧了乱撕咬,再抬头装凶悍:“你再说?你再说?”
      先生扮鬼脸,复又认真道:“伍女子有你的几成泼辣,她也不至于命苦到如此。”我们就都沉默了。是的,伍女子,在我们的字典里,跟“苦命”是一个概念。此后,有意无意的,我也远避着伍女子,省得再为了她闹心,反正我也帮不了什么。她连儿子都能屈从,谁还有道理可讲?
      此后,她好像又搬去别地了,又是好几年没消息。想不到,却在这里相遇。命运真是跌宕起伏啊!
      “先生,先生——”我拉了伍女子的手,冲楼上乱喊,“快下来看看,这是谁!”伍女子嘿嘿笑了,说:“雨姐,自从我嫁过来,也常来这家玩牌的,想不到却是你的娘家。”我母亲的老姐妹爱聚在一起,用纸牌玩不赌钱的双扣游戏,偶尔我回老家也陪着玩玩,却没料到跟伍女子错过了,她已经嫁过来半年有余了。
      先生出来了,看到伍女子,也很高兴的样子,彼此又再寒暄别后情形。伍女子说,她儿子现在已工作了,还处了女朋友。她们在乡下的房子、土地被占了,在小区分了一套三的住房,还赔付了些钱,足够伍女子日常开支。最难得是,儿子懂事了,不单愿意伍女子再婚,跟继父家相处也不错。
      “伍女子现在的老公怎样?”席间,趁着空挡,先生跟我打听。我笑了起来,努努嘴,示意他看过去:他们那桌宾客都散了,只剩下伍女子和她老公,那男人笑容可掬,看着伍女子给他夹菜,憨憨问她:“下午,你去不去?”
      我扬声笑道:“到哪里去啊?就在这里玩牌呗!”伍女子回头,抱歉地说:“他昨天就感冒了,让我陪他去镇上拿药。”伍女子的婆婆就接过话头:“小雨难得回家一趟,你们也认识的,拿完药快点回来。哎,对了,出门都记得多穿点,温度比风度重要啊……”
      说起来她这个老公,我是从小就熟悉的。我们叫他憨娃,一个好脾性的男子。据说之前的老婆,就是因了他的好脾性,跟了个小地痞跑了。那女子长得娇美,婆家看得金贵,家务活基本不做,地头更不去。丈夫宠溺得不行,就差把心肝炖给她吃了。女子整天泡在牌桌上,反而过得不自在,跟人说,巴不得老公捶她一顿才好——我母亲说,这女人是贱皮子,活该丢失幸福。后来听说,那个痞子经常殴打她,家境也远不如从前,她的日子过得很不好。她原也想回到从前的家里,求人跟她憨娃说了。憨娃很念旧情,婆母却就不干了,回绝说:泼出的水,哪有回收的理?
      伍女子算是苦尽甘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4-1-10 10: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4-1-10 10:41 编辑

@过路的鱼 ,看你跟残月关山提及记叙文和小说的差别,说他的“爱你不一样”,放在记叙文都说不上什么,就想起来跟你讨论一下文体特色和界限的话题~~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1-10 10: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4-1-10 10:56 编辑

@残月关山 ,还有你,关山。我刚才注意到,你提及记述文,记叙文重在记叙事件,这和故事接近。但记叙文一般是要议论的,它强调的是所述人或事的意义。
——这一点,我表示不认同。


另,你还说:小说重点写人,故事的编撰为表现人服务;整体意图在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未必会对读者有什么意义。
——这一点而言,我也不算太认同。确实,表达作者的思想是真的,但设若对读者没有意义的话,这类小说固然还是小说,却早已脱离受众的普遍感知了,其实没多少存在价值,不如就叫日记,或者另类日记来的干净利落~~~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1-10 10:51 |只看该作者
小说的内核,散文的笔法。鉴定完毕。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1-10 10:52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10 10:45
@残月关山 ,还有你,关山。我刚才注意到,你提及记述文,记叙文重在记叙事件,这和故事接近。但记叙文一般 ...

这个可以讨论。那些曲高和寡的前卫先锋小说几乎不考虑读者。
早先我在的写作圈子有过争论。其实我是倾向与你的观点的,但我还是选择了骑墙派:小说要在艺术性和读者之间打到平衡。
这篇有兴趣的话,大致浏览一下:北斗六星网-小说小说_北斗六星 (bdlxbbs.cn)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1-10 10:53 |只看该作者
萤的蜗牛 发表于 2024-1-10 10:51
小说的内核,散文的笔法。鉴定完毕。

哈哈O(∩_∩)O。乐S。你这个……偷懒!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1-10 10:54 |只看该作者
残月关山 发表于 2024-1-10 10:52
这个可以讨论。那些曲高和寡的前卫先锋小说几乎不考虑读者。
早先我在的写作圈子有过争论。其实我是倾向 ...

待会看。正在看你的杂文、随笔~~~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1-10 10:54 |只看该作者
请问鲁迅的《故乡》,是记叙文还是小说?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1-10 10:55 |只看该作者
鲁迅的《在酒楼上》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1-10 10:55 |只看该作者
鲁迅的《祝福》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1-10 10:56 |只看该作者
谁说小说里面不能有议论?说话的人,大约可能的确恐怕是小说阅读量太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1-10 10:57 |只看该作者
萤的蜗牛 发表于 2024-1-10 10:54
请问鲁迅的《故乡》,是记叙文还是小说?

对哦。我肿么没想到这个?还巴巴的搬自己的来佐证。。。。表情:傻里吧唧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1-10 10:58 |只看该作者
萤的蜗牛 发表于 2024-1-10 10:55
鲁迅的《在酒楼上》呢?

这个我没啥印象了。回头再翻出来看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1-10 10:59 |只看该作者
萤的蜗牛 发表于 2024-1-10 10:55
鲁迅的《祝福》呢?

这个就是“祥林嫂”那篇吧?我感觉我有点混淆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1-10 10:59 |只看该作者
就本篇而言,主要写的是伍女子的命运。这就用到了散文的“形散神聚”也,但整体看,它就是小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1-10 10:59 |只看该作者
萤的蜗牛 发表于 2024-1-10 10:56
谁说小说里面不能有议论?说话的人,大约可能的确恐怕是小说阅读量太少了。

我发的这一篇,最后一句,算不算议论?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1-10 11:00 |只看该作者
先定个性。请各路大侠来探讨。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1-10 11:02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读来是小说的感觉,毕竟用了小说手法。
记叙文的概念在我脑子里还是中学时代的,大致可算小说初步。
另外,小说不存在什么散文笔法,只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可以与散文相似。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1-10 11:03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10 10:59
我发的这一篇,最后一句,算不算议论?

最后一句,应当去掉。放在那,被误认记叙文或小说的概率就大增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1-10 11:05 |只看该作者
残月关山 发表于 2024-1-10 10:52
这个可以讨论。那些曲高和寡的前卫先锋小说几乎不考虑读者。
早先我在的写作圈子有过争论。其实我是倾向 ...

你……能不能找个空把这篇发过来?我没有时间和精力窜版的,万一看得高兴了,想留个言什么的,多尴尬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1-10 11:06 |只看该作者
残月关山 发表于 2024-1-10 11:02
这个读来是小说的感觉,毕竟用了小说手法。
记叙文的概念在我脑子里还是中学时代的,大致可算小说初步。
...

小说手法在哪里?你指出来,我看看,先~~~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1-10 11:08 |只看该作者
萤的蜗牛 发表于 2024-1-10 11:00
先定个性。请各路大侠来探讨。

我也这么想的。至于先定性,还是先探讨,不重要。结局还得定性。我的想法不是定性,而是探讨小说和记叙文的文体异同~~~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1-10 11:10 |只看该作者
萤的蜗牛 发表于 2024-1-10 11:03
最后一句,应当去掉。放在那,被误认记叙文或小说的概率就大增了。

可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句。我想写的,也是那句。我就奔着那句,写的整篇文字。所以,暂时护犊子,不舍得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1-10 11:12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10 11:05
你……能不能找个空把这篇发过来?我没有时间和精力窜版的,万一看得高兴了,想留个言什么的,多尴尬啊~~ ...

我曾经讶异于各版之间的军阀割据现象,哈哈。
就放在楼下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1-10 11:12 |只看该作者
小说小说

  题目的意思是小小地、浅浅地说一说小说。不是谦虚,本人小说虽然也曾写过百篇,但理论上还是“才小学浅”嘀。
  
  最初写小说的人,无疑最可能是不愁温饱而且识字能写的有闲人等,贵族之类。但后来也不尽然,也有人可以算是因为情怀、生计等等,比如曹雪芹、兰陵笑笑生。小说的最初受众(读者群),自然也是在识字的朋友圈里,到了后来中国、西方也有差别。西方小说的受众属于有闲阶层的时期较长,而中国的小说较早进入平民阶层。
  
  最初的小说也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拿古代中国来说,最初多是文人笔记,篇幅、写法很随意,现在叫做随笔,主要记叙身边发生的、听说的、风闻的、联想的,作者觉得值得记录的事情,后来发展成传奇、志怪体裁,虚构、编撰的成分越来越大。
  
  由于受众不同,内容上中西方也有差别。西方的受众以闲得无聊的太太、小姐为多,所以内容上以有趣为重,不一定非要有完整的情节(读一读莫泊桑那些大师的处女作就知道)。中国的受众是普罗大众,劳累终年,希望知道的当然是轻松、完整的故事,以及因果得报、大团圆的结局。
  
  普罗大众中识字的有限,传统小说进入民间成为娱乐消遣的方式主要是评书、鼓书和戏剧。为什么没有成为贵族专属待遇呢?它不像象征政权的九鼎八簋、礼乐仪仗,禁止百姓染指,小说(包括通过评书、戏剧等等方式)进入民间,一方面可以彰显太平盛世君民同乐,另一方面还有教化愚民的作用。讲个故事给你听,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你悟到了故事要表达的观点,不知不觉就当做了自己的观点,比其他文学体裁的直接说教效果更好。“文以载道”这是中国特色的政治正确。就像西方也有其政治正确一样,比如“资本自由”。
  
  小说(文章)写出来总是希望读者越多越好,就像写现在写这篇时我的心情一样。所以中国传统小说总是力求在内容上跌宕曲折、引人入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有了一个好故事的基础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写法,构思、编排、修辞等等。也就是说故事不等于小说,虽然好小说必须有个好故事。故事是小说中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表现方法。说白了,就是没它不行,有它不够。刻画人物的手法还不仅仅只有故事,还有环境要素,还有结构安排,还有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等等描写方法,还有比喻、双关、夸张、拟人、通感、移情等丰富多彩的修辞,以及象征、隐喻、寓言、荒诞、讽刺、魔幻等技巧,等等等等。一个普通平淡、老套的故事,甚至一个见闻,一个段子,可以运用小说的手法赋予作者的深刻思想,可以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共鸣。小说写到一定水平,才会懂得这个道理。
  
  或许有人说,小说和故事不就是虚构嘛。把一个故事编得跌宕曲折、千回百转,最后再来一个神鬼难测的反转结局不就完了吗?又好看,又不占读者时间,还不烧脑。为什么非要东拉西扯,用那么多的小说手法,前后五百年,东西南北事,悲欢离合人,三灾八难、涅槃重生把人物折腾得死去活来,甚至都没有个像样的结局,读者跟着喜怒哀乐悲恐惊,读完不烧穿个脑洞都不知所云?一句话,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他对于世界、人生的看法,也可以还有他的处世方法。
  
  小说要怎么读呢?很多笃信“文以载道”的人喜欢追问小说的意义。其实文除了载道,还可以怡情,可以娱乐。小说以人物为中心。每个人只能度过自己的一生,通过阅读小说来过一过别人、别样的人生,这就是意义。
  
  西方小说多不以情节为重,取胜在对前卫、先锋手法的探索、创造上。原因大概是中国注重教化、娱乐,西方注重人文主义、彰显个性。有个说法是,中外小说到目前为止,已经一网打尽了可能发生的所有故事情节,唯一能做到不同的就是写法。从逻辑上说,既然彰显个性,那别人的写法是不应该被模仿和复制的,只有自己创造更前卫、更先锋的作品才是正道。而现实中,国内很多作者对西方小说大师的膜拜、学步、效颦成为时尚。只是,故事情节可以被穷尽,写法难道就能是永无止境的吗?看看近期发布的奢饰品包包(一个布袋子穿一根抽绳)和鞋子(像穿旧的球鞋)设计、国际时装(装饰过多需要捧着,看不清路、迈不开步)等等的设计,以及一些艺术的“创新”,给人以走到绝路了的绝望。
  
  对前卫小说的邯郸学步无可厚非,甚至值得钦佩,但不能因此而断言“西方小说才是真正的小说,中国从来就没有过小说”。须知,西方的那些类似中国小说的文章,引入中国的时候,借用了中国的“小说”这个名称。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小说才是真正的小说。借用不能霸占,如果谁认为中西方小说根本不同,那就给西方小说另起一个不同的名字好了。雀占鸠巢不是个好词,干这事的也不是好鸟。
  
  另一方面,网络使得人人都有发表文章的机会后,文学的状况也让人泄气。这些年总有人打着文学大众化的旗号,不是培养大众努力达到文学标准,而是努力降低文学标准迁就大众。“梨花体诗”、散得拾不起来的“散文”就不提了,小说短篇憋不出来,继续缩短到小小说、微小说、蚂蚁小说、绝句小说、一句话小说……大有“无字小说”的趋势。某些出版社、纸媒、文学奖也跟着摇旗鼓噪、推波助澜。究其根本,经济是唱戏的永恒主角,文化只能用来搭台,跑龙套都不要。可悲的是,如此“大众”级别的“小说”与辛苦爬格子的真正作家的作品比肩,别说以后读不到名著了,恐怕连小说都真的没有了。
  
  在网络上说网络小说的坏话,是不是很得罪人?赶紧圆回来。网络小说并不都是“大众级别”,也有知名作家、畅销名著起源于网络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1-10 11:13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10 11:08
我也这么想的。至于先定性,还是先探讨,不重要。结局还得定性。我的想法不是定性,而是探讨小说和记叙文 ...

不知楼主读过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没?那十几篇,全是散文风格的小说。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1-10 11:14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10 11:06
小说手法在哪里?你指出来,我看看,先~~~

不指了,各人看法不同,讨论起来应接不暇。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4-1-10 11:21 |只看该作者

记叙文不是也可以记一个人吗?非的是记一件事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1-10 11:21 |只看该作者

记一个人,这篇就是记叙文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4-1-10 11:30 |只看该作者
残月关山 发表于 2024-1-10 11:12
小说小说
  题目的意思是小小地、浅浅地说一说小说。不是谦虚,本人小说虽然也 ...

先吃饭去。回头来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