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4-1-10 12:52 编辑
在我的阅读书单里,没有古文。
不是说古文不好瞧不上古文,实在是觉得晦涩没耐心读。
当然,古人诚不我欺,许多道理,古人谈的很透彻,但若在当代社会,依旧以时不时拽古文秀优越感,早在100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就嗤之以鼻了。
所以押沙龙这篇孟子,读之饶有趣味,有人才看了三行就不干了,跳将起来:啥,孟子脾气大,孟子骂大街?他不可能。
也很疑惑,是没,还是不可能?
读完《孟子》七篇,可以笃定的说没。
一起生活几十载,可以说不可能。
只是因为亚圣,因为说过养心莫善于寡欲,就觉不可能脾气大,那一些所谓研究心学几年,不也热衷在论坛怼怼怼,怼至急头白脸,不也骂过大街吗。
孟子说:
杨朱为我是无君,墨子兼爱是无父,无父无君是禽兽。
说人禽兽不是骂人?
还有像没有恻隐之心的不是人,没有善恶之心的不是人,诸如此类。
所以网络上戏称之孟怼怼,难怪王小波说孟子脾气大。
但押沙龙在一通分析后,结论是,他并不赞同王小波说的,觉得:
“孟子并不是一肚子邪火的妄人。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他就像一把利剑,锋刃上闪耀着人的尊严。君王又如何?权力又如何?虽千万人,吾往矣!”
给了很高的评价。
然而没毛用。
某些同学来不及看全文,已经跳起来了。
最后发现理解错了,也不会承认,坚持不能说孟子脾气大。
尽管是“浩然之气”的口语化表达也不行。
估计这些人,看到当年明月说王阳明带兵打仗手段非常“下三滥”能气吐血。
尽管他最欣赏王阳明。
因为他们是圣人,不可以轻慢,不可以不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
不以为然。
孟子在战国之后,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一直寂寂无名,是唐代欧阳修开展古文运动才得到重提,到宋朱熹推上神坛,随着朱子学影响整个东亚文化圈。就治国来说,早已不合时宜---百家争鸣的论战,主要围绕治国。
但从押沙龙这篇文开始,我真的有去读《孟子》,去搜网络上各种资料,反而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硬朗的孟子。
比什么“温文尔雅虚怀若谷斯斯文文摇头晃脑”的夫子形象魅力真实多了。
才想起来,许多名句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