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诸位的参与!
我看了大家的评论也得到了一些启发,其实虽然我们这就是这么多人,但是也反应了现在一般大众的观点。无论是所谓“挺俄”还是“挺乌”。
我说的题目其实一直就想说,我只是等待事情进一步的发展来验证我的看法而已。那么现在到了验证以后下结论的时候了吗?当然还不够,但是已经很清晰了。
我们先从中俄两国交往的历史看看,我指的是49年以后到现在,沙俄时期就不提了,因为那已经是定局无需再说了。
49年以后,我们和前苏联结成了同盟,中苏友好经历了一段蜜月期。苏联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援助,比如东北的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几乎都是他们援助的结果。
更加上50 年朝鲜战争爆发,我们在赴朝参战的时候,苏联援助了我们很多的我武器弹药。其实这些现在想起来,我们的赴朝的初衷不仅是“保家卫国”这样的简单,历史有过重复的例子那就是这次三胖出兵援俄。朝鲜出兵援俄带来了什么结果呢?三胖得到了粮食,能源以及军事科技。否者三胖能这么快的就造出驱逐舰来吗?他要是自主研发没有得到俄罗斯的帮助,他连军舰下水造成侧翻都没有预防措施吗?这个比较不方便说的太多,一对本文没有多少牵涉,提一句就可以了。
但是中苏的蜜月期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斯大林死了以后,在1956 年苏工召开了20大,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苏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就显露了出来。到了1960年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并且要我们还债,中苏关系彻底决裂。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有了个教训那就是不结盟。
提起不结盟我们还想起了一件事,也就是中苏决裂的相近时间,由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以及埃及总统纳赛尔发起了一个“不结盟运动”,理由就是不参与世界两级强权的事物,不结成联盟形成对抗。不结盟运动虽然叫不结盟,但是他其实也是一个结盟方式,不同的是,他们不会再以结盟这样的方式相互联合,这样就给了自己的主动权和进退的余地。在这以后,除了北约,欧盟等等,我们绝少在看到形成军事同盟的国家,朝鲜这次是个例外。
我们虽然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但是我们后来的很多年还是按照是个办法来办的。不同的是我们是一个大国,特别是现在是一个有能力的大国,我们的处理方式和小国就有更复杂的困难。
为什么要回顾这些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这个北方邻居一直是个变数,我们从那里得到的和失去的一直就不成比例。应该说即使没有俄乌战争,俄罗斯还是我们最不安定的因素。所以,我们一直就强调我们不会和俄罗斯形成同盟就是这个道理。
有事了,出去买菜回来做饭。阅兵式让孩子们的暑假延期到9月4日才开学,孩子在家那就是一件麻烦的事,我没有时间踏踏实实的坐在这写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