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小小说素材】那些震惊的句子
楼主: 令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小说素材】那些震惊的句子 [复制链接]

391
发表于 2016-3-10 09:16 |只看该作者
色妞妞 发表于 2016-3-9 10:34
以后阅读不用去扒拉书了,这里有金阅读点。


使用道具 举报

392
发表于 2016-3-10 19:15 |只看该作者
1901-2013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1、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2、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
获奖理由:“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3、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
获奖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4、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5、1904年作品《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6、1905年作品《第三个女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波兰小说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
7、1906年作品《青春诗》获诺贝尔文学奖。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1907)意大利诗人、文艺批评家。
获奖理由:“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创作气势,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
8、1907年作品《老虎!老虎!》获诺贝尔文学奖。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
获奖理由:“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
9、1908年作品《精神生活漫笔》获诺贝尔文学奖。鲁道尔夫·欧肯(1946~1926)德国哲学家。
获奖理由:“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
10、1909年作品《骑鹅旅行记》获诺贝尔文学奖。西尔玛·拉格洛夫(女)(1858~1940)瑞典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11、1910年作品《特雷庇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1830~1914)德国作家。
获奖理由:“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至境”
12、1911年作品《花的智慧》获诺贝尔文学奖。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13、1912年作品《群鼠》获诺贝尔文学奖。盖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德国剧作家、诗人。
获奖理由:“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
14、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主。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15、1915年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
获奖理由:“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16、1916年作品《朝圣年代》获诺贝尔文学奖。魏尔纳·海顿斯坦姆(1859~1940)瑞典诗人、小说家。
获奖理由:“褒奖他在瑞典文学新纪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
17、1917年作品《磨坊血案》获诺贝尔文学奖。卡尔·耶勒鲁普,丹麦作家。
获奖理由:“因为他多样而丰富的诗作——它们蕴含了高超的理想”
18、1917年作品《天国》获诺贝尔文学奖。亨利克·彭托皮丹,丹麦小说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对当前丹麦生活的忠实描绘”
*1918年未颁奖。
19、1919年作品《奥林比亚的春天》获诺贝尔文学奖。卡尔·施皮特勒(1845~1924)瑞士诗人、小说家。1
获奖理由:“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
20、1920年作品《大地硕果—畜牧曲》获诺贝尔文学奖。克努特·汉姆生(1859~1952)挪威小说家、戏剧家、诗人。
获奖理由:“为了他划时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长》”
21、1921年作品《苔依丝》获诺贝尔文学奖。阿纳托尔·法郎士(1844~1924)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获奖理由:“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
22、1922年作品《不吉利的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1866~1954)西班牙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以适当方式,延续了戏剧之灿烂传统”
23、1923年作品《丽达与天鹅》获诺贝尔文学奖。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24、1924年作品《福地》获诺贝尔文学奖。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1868~1925)波兰作家。
获奖理由:“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农夫们》写得很出色”
25、1925年作品《圣女贞德》获诺贝尔文学奖。乔治·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戏剧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26、1926年作品《邪恶之路》获诺贝尔文学奖。格拉齐亚·黛莱达(女)(1871~1936)意大利作家。
获奖理由:“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
27、1927年作品《创造进化论》获诺贝尔文学奖。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国哲学家。
获奖理由:“因为他那丰富的且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灿烂的技巧”
28、1928 年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获诺贝尔文学奖。西格里德·温塞特(女)(1882~1949)挪威作家。
获奖理由:“主要是由于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
29、1929年作品《魔山》获诺贝尔文学奖。保尔·托马斯·曼(1875~1955)德国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30、1930年作品《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
31、1931年作品《荒原和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1864~1931)瑞典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
32、1932年作品《有产者》获诺贝尔文学奖。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获奖理由:“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
33、1933年作品《米佳的爱》获诺贝尔文学奖。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
34、1934年作品《寻找自我》获诺贝尔文学奖。路伊吉·皮兰德娄(1867~1936)意大利说家、戏剧家。
获奖理由:“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
*1935年未颁奖。
35、1936年作品《天边外》获诺贝尔文学奖。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剧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
36、1937 年作品《蒂伯—家》获诺贝尔文学奖。罗杰·马丁·杜·加尔(1881~1958)法国小说家。
获奖理由:“由于在他的长篇小说《蒂伯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这是对人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37、1938年作品《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
38、1939年作品《少女西丽亚》获诺贝尔文学奖。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1888~1964)芬兰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描绘两样互相影响的东西——他祖国的本质,以及该国农民的生活时——所表现的深刻了解与细腻艺术”
*1940年-1943年未颁奖。
39、1944年作品《漫长的旅行》获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内斯·威廉·扬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籍著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新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
40、1945年作品《柔情》获诺贝尔文学奖。列拉·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智利诗人。
获奖理由:“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41、1946年作品《荒原狼》获诺贝尔文学奖。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
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42、1947年作品《田园交响曲》获诺贝尔文学奖。德烈·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评论家。
获奖理由:“为了他广泛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43、1948年作品《四个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英美诗人、剧作家、批评家。
获奖理由:“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
44、1949年作品《我弥留之际》获诺贝尔文学奖。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45、1950年作品《哲学—数学—文学》获诺贝尔文学奖。亚瑟·威廉·罗素(1872~1970)英国数学家、哲学家。
获奖理由:“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
46、1951年作品《大盗巴拉巴》获诺贝尔文学奖。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1891~1974)瑞典诗人、戏剧家、小说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作品中为人类面临的永恒的疑难寻求解答所表现出的艺术活力和真正独立的见解”
47、1953年作品《不需要的战争》获诺贝尔文学奖。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传记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48、1954年作品《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49、1955年作品《渔家女》获诺贝尔文学奖。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斯(1902~)冰岛作家。
获奖理由:“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
50、1956年作品《悲哀的咏叹调》获诺贝尔文学奖。胡安·拉蒙·希梅内斯(1881~1958)西班牙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他的西班牙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
51、1957年作品《局外人·鼠疫》获诺贝尔文学奖。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52、1958年作品《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苏联俄罗斯诗人、小说家。
获奖理由:“在当代抒情诗和俄国的史诗传统上,他都获得了极为重大的成就”
53、1959年作品《水与土》获诺贝尔文学奖。萨瓦多尔·夸西莫多(1901~1968)意大利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他的抒情诗,以古典的火焰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的悲剧性体验”
54、1961年作品《桥·小姐》获诺贝尔文学奖。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南斯拉夫小说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作品中史诗般的力量——他籍著它在祖国的历史中追寻主题,并描绘人的命运”
55、1962年作品《人鼠之间》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56、1963年作品《“画眉鸟”号》获诺贝尔文学奖。乔治·塞菲里斯(1900~1971)希腊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卓越的抒情诗作,是对希腊文化的深刻感受的产物”
57、1964年作品《苍蝇》获诺贝尔文学奖。让·保尔·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
获奖理由:“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
58、1965年作品《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文学奖。史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与艺术热忱——他籍这两者在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59、1966年作品《行为之书》获诺贝尔文学奖。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1888~1970)以色列作家。
获奖理由:“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
60、1966年作品《逃亡》获诺贝尔文学奖。奈莉·萨克斯(女)(1891~1970)瑞典诗人。
获奖理由:“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俩以色列的命运”
61、1967年作品《玉米人》获诺贝尔文学奖。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危地马拉诗人、小说家。
获奖理由:“因为他的作品落实于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传统,而显得鲜明生动”
62、1968年作品《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63、1969年作品《等待戈多》获诺贝尔文学奖。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法国作家。
获奖理由:“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64、1970年作品《癌病房》获诺贝尔文学奖。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苏联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
65、1971年作品《情诗·哀诗·赞诗》获诺贝尔文学奖。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
获奖理由:“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66、1972年作品《女士及众生相》获诺贝尔文学奖。亨利希·伯尔(1917~1985)德国作家。
获奖理由:“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67、1973年作品《风暴眼》获诺贝尔文学奖。帕特里克·怀特(1912~1990)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
68、1974年作品《乌洛夫的故事》获诺贝尔文学奖。埃温特·约翰逊(1900~1976)瑞典作家。
获奖理由:“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
69、1974年作品《露珠里的世界》获诺贝尔文学奖。哈里·埃德蒙·马丁逊(1904~1978)瑞典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
70、1975年作品《生活之恶》获诺贝尔文学奖。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意大利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71、1976年作品《赫索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索尔·贝娄(1915~)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
72、1977年作品《天堂的影子》获诺贝尔文学奖。阿莱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西班牙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吸取了现在流派的风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
73、1978年作品《魔术师·原野王》获诺贝尔文学奖。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74、1979年作品《英雄挽歌》获诺贝尔文学奖。奥德修斯·埃里蒂斯(1911~)希腊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在认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
75、1980年作品《拆散的笔记簿》获诺贝尔文学奖。切斯拉夫·米沃什,波兰诗人。
获奖理由:“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
76、1981年作品《迷茫》获诺贝尔文学奖。埃利亚斯·卡内蒂(1905~)英国德语作家。
获奖理由:“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
77、1982年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哥伦比亚记者、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78、1983年作品《蝇王·金字塔》获诺贝尔文学奖。威廉·戈尔丁(1911~1994)英国作家。
获奖理由:“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
79、1984年作品《紫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捷克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80、1985年作品《弗兰德公路·农事诗》获诺贝尔文学奖。克洛德·西蒙(1913)法国小说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善于把诗人和画家的丰富想象与深刻的时间意识融为一体,对人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描写。”
81、1986年作品《雄狮与宝石》获诺贝尔文学奖。沃莱·索因卡(1934~)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小说家、评论家。
获奖理由:“他以广博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
82、1987年《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获诺贝尔文学奖。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83、1988年作品《街魂》获诺贝尔文学奖。纳吉布·马哈富兹(1911~)埃及作家。
获奖理由:“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
84、1990年作品《太阳石》获诺贝尔文学奖。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墨西哥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
85、1991年作品《七月的人民》获诺贝尔文学奖。内丁·戈迪默(女)(1923~)南非作家。
获奖理由:“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86、1992年作品《西印度群岛》获诺贝尔文学奖。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圣卢西亚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87、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托尼·莫里森(女)(1931~)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88、1994年《个人的体验》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获诺贝尔文学奖。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说家。
获奖理由:“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89、199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希尼(1939~)爱尔兰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
90、1996年希姆博尔斯卡(女)(1923~)波兰诗人。199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91、1997年达里奥·福(1926~)意大利讽刺剧作家。199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
92、1998年若泽·萨拉马戈(1922~)葡萄牙记者、作家。199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93、1999年作品《铁皮鼓哈里》获诺贝尔文学奖。君特·格拉斯(1927~)德国作家。
获奖理由:“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
94、2000年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高行健(1940~)法籍华人。剧作家、小说家。
获奖理由:“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95、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者: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
获奖理由:“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96、20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者: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匈牙利作家。
获奖理由:“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97、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库切(1940~)南非作家。
获奖理由:“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98、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奥地利女作家。
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99、 2005年获奖作品:《生日派对*看门人*回乡》哈罗德·品特(1930~),英国剧作家。
获奖理由:以诗和画的创造性,深入表现了人类长期置身其中的处境。
100、2006年获奖作品《我的名字叫红》奥尔汉·帕穆克(1952~),土耳其作家。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
101、2007年获奖作品《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英国作家。
获奖理由:“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
102、2008年获奖作品《战争》作者勒·克莱齐奥
103、2009年《呼吸钟摆》作者:赫塔·缪勒(Herta Müller,1953-),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
获奖理由:“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
104、2010年获奖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代表作:《绿房子》、《城市与狗》、《中国套盒》
获奖理由:他“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
105、2011年获奖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其代表作:
《诗十七首》,成名后陆续出版了《路上的秘密》、《在黑暗中观看》等。
获奖理由:“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
106.2012年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其代表作有《蛙》《生死疲劳》《丰乳肥臀》《檀香刑》等
获奖理由:“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
107.2013年诺贝尔获得者:爱丽丝·门罗。她的短篇小说集有《我青年时期的朋友》、《你以为你是谁?》(1978,亦得总督奖)、《爱的进程》(1986,第三次得总督奖)、《公开的秘密》、《一个善良女子的爱》、《憎恨、友谊、求爱、爱恋、婚姻》、《逃离》等,2006年出版《石城远望》是她最新的一部作品集。

使用道具 举报

393
发表于 2016-3-10 19:33 |只看该作者
多年来,我发现自己在“运动”这件事上,绝对是惰性大于毅力的。
好在,由于自己对运动的益处实在是烂熟于心,深入骨髓,所以无论是经年累月的自我敲打,还是问鼎灵魂的严厉鞭笞,我都交替运用,不允许自己停下来。
谁让身边太多的例子嘤嘤地叫着,不断提醒我,如果你不运动,会像某某一样未老先衰;如果你坚持运动,就会像某某一样好似永葆青春。
对我来说,“减肥”并不是什么刚需,意愿也没那么强烈,因为我不是什么易胖体质,身高170的我,高考前通宵学习吃宵夜,最胖到达过罕见的130斤,后来就再也没怎么上过105。结婚前稍微一忙一累,体重甚至掉到了两位数。
既然不以平面拍摄为生,日常生活中,女孩子还是有点嘟嘟肉比较显年轻可爱,毕竟锥子脸绝不在我的审美范畴。
所以,我逼迫自己坚持运动,重点是为了一件事——让自己紧致减龄、气色好、不下垂。
坚持跑步三个月,我的皮肤状态达到巅峰
梳理我的健身史,值得一提的段落并不多,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我曾经坚持跑步的三个月。
我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研的时候,曾经有三个月让我非常难忘。
这三个月中,我的状态是:由于课业压力大,香港美食又太多,于是每天拼命吃,根本停不下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胖了将近10斤。但我会在每天下课后去学校健身房,穿着一条铁红色的连体减肥裤,在跑步机和椭圆机上,奋战整整1小时。
那条减肥裤是捂汗用的,完全不透气,而我仍然不满足,还要在肚子上、大腿上,裹上厚厚的好几层保鲜膜,然后再穿上这件连身的减肥裤。
你可以想象一下,每次1个小时之后,我就变成了一只水淋淋的奇怪生物,保鲜膜能拧出一滩水不说,连外面的减肥裤都湿透了。
去过中文大学的人都知道,中大在一座山上,校园环境非常好,就像森林公园一般,我所在的书院坐落在山顶,每天都要坐大巴上山。我们书院健身房的人非常少,有时候甚至一个人也没有,但我会每天雷打不动地裹上一身装备,在里面奋战。
健身非常枯燥,但我健身的时候从来不听音乐,也不喜欢看什么电视,我觉得跑步就是跑步,这种孤独的坚持对自己爱热闹的性子来说,是一种太好的磨练。
记得当时班里有好几个女生,每次聚餐的时候都会问我,你的饭量也太吓人了!可是你为什么还越来越瘦?我回答,我去健身房啊~她们通常会摇摇头,说“我宁愿不吃,也不想去健身房。”
后来的结果就是,在饭量不变的前提下,过了一个月不到吧,我的体重回落到正常,最大的惊喜在于,皮肤质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那时候的照片我现在都喜欢经常翻看,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焕发的光泽,充满着青春的生态,通透感十足,一点也不闷不黄。
虽然我非常不提倡再用保鲜膜和减肥裤这种不透气的道具,但坚持运动出汗带来的真实变化,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我很少去问别人“怎样让皮肤变好”,因为我心里太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要我愿意像曾经那样付出,我的皮肤就会到达顶峰。
与运动达成和解
几乎每个有追求的姑娘,都在健身房扔掉过不少钱,办卡的时候眼神坚毅,去过两次之后再无下文。
我发现,逼迫自己去健身房,并不是多么聪明的办法。
与其活在每天绞尽脑汁给自己找理由,“今天雾霾啊,怎么能跑步”,“今天好累啊,快感冒时运动会得心肌炎”,还不如想方设法给自己制定一些宽松有趣的计划,我现在对自己已经宽容到:只要我在动,就比坐着强。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挣扎,我现在每天能够坚持的运动方针是这样的:

1、工作1小时,就必须站起来抡胳膊,一边50下。(我有轻度的颈椎病)

2、饭后必须站起来,缓缓地扭腰,半小时。(饭后我绝不允许自己坐着,就连饭后坐车时,我也要把屁股抬起来…..)

3、每天做一会儿瑜伽,不给自己规定时间和动作,只要是自己觉得舒服的、能够让经络畅通的动作都可以。我从小练舞蹈,我不能忍受自己的身体不柔软,如果每天不拉伸你会觉得身体里到处是硬块,甚至咔嚓作响,于我简直不能忍受。

4、每天看着电视,在椭圆机上踏步到微微出汗。相比较跑步机,椭圆踏步机会更缓和一点,它是慢慢出汗的过程,而且其疲劳程度也不会令人反感,在看电视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出一身汗。

5、夏天的晚上,会在小区院子里快步走到微微出汗。

6、当然例如打羽毛球、游泳、爬山这种全身运动,是能多就多,出去旅行的时候,我非常喜欢徒步在当地走街串巷,能不坐车就不坐。

总之微微出汗是我的运动关键词,从中医上讲,每天出一身大汗会伤元气,并不是最好的健身方式,所以,每日动弹到出汗,给自己设计一些动作,争取锻炼到每一个身体部位,长期坚持,是最好的。
在我看来,任何事情都不要“用力过猛”,因为凡是偏激的奋进,都难以坚持。永远不要“拼”到让自己反感,只有在一半享受、一半克制的条件下,才能天长地久。
“女博士”是一种病,我却不愿得这种病
如果说我对养生格外在意,也能说出点道道,那也是“久病成医”的缘故。
我是一个体质相当敏感的人,经过长期观察,我只要吃一道微辣的菜,赶飞机前略微着一下急,定会长出大痘痘来。更别说熬夜了,我一直坚信,如果对别人来讲,熬一夜损失1份胶原蛋白,那对于我就是2份。睡不好格外憔悴,长达三天情绪不好,卖萌都困难。
我也与很多资深的中医朋友聊过天,他们对我的诊断是,上焦热,下焦寒,气滞血瘀不贯通,因为上焦燥热,下焦冰冷,所以既不能使劲补,也不能使劲泻。
这种体质还让不让人活了?必须颤颤巍巍地调理,我要是连续吃桂圆黄芪去补寒,定会上火不堪;我要是连续吃绿豆莲子去清火,又会拉肚子。
所以几乎所有达人给我的建议,不是吃这吃那,而是少思虑,多运动,多出汗。
还记得有一次,我问医生朋友,我各方面都非常注意,饮食清淡不怎么熬夜,超市里的加工食品从来不碰,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夜店,为何我仍然脸色不佳,湿气很重,脾胃不和?
医生说,你的亚健康叫“博士病”。天天久坐不动,看书思考不断,容易心事重重,气血不通畅,自然脸色也不好。况且思虑伤脾,脾胃不和,你吃到的营养吸收不了,新陈代谢也不好,稍微有点垃圾就代谢不掉,容易变成痘痘从脸上发出来。脾又主运化水湿,你自然湿气重长痘痘。
完了,经这么一解释,一切问题都贯穿起来。
我就理解了,为什么我一刮痧、拔火罐,立刻痘痘就有下去的趋势;一按摩,就立刻感到浑身通畅,脸上泛起红晕。因为这些全部约等于“被动运动”,气血通畅了,机体运转起来,才能把毒素代谢掉啊。
于是后来,我就把研究护肤品的时间,都用来做运动了,收效显著,因为这是最基础的保养,从根本上加速循环,代谢垃圾,比你喝多少排毒茶,酵素,涂多少清洁面膜,都管用的多。
至于思虑和发脾气这件事,虽然很难改掉,但是我发现人一旦让机体活跃起来,也很难陷入难以控制的坏情绪中。
很多朋友给我留言,年纪轻轻,一身的毛病。在我看来,近八成都是因为不运动所致,因为你们真的低估了运动的威力,或者是简单地把它等同于“减肥”。其实,它是治百病的,丝毫不夸张。
写这一篇的间隙,我照了一下镜子,这两天脸又有点缺乏红润,卖萌乏力,我上椭圆机去了拜拜。

使用道具 举报

394
发表于 2016-3-10 19:51 |只看该作者
总有人想制造一个“庶人不议”的社会环境。《论语》曾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反过来推论,“庶人不议”似乎就能让民众感到“天下有道”了。只是这些人使用的手段往往非常不堪。靠管制与牢狱来制造一个“庶人不议”的社会,不知孔老夫子知道了,会作怎样的评价。

对“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一句,康有为有趣,注解《论语》时,硬是删去了一个“不”字,认为天下有道,庶人也要“议”,这里的“议”指的是西方议会制。于是在康有为笔下,孔子便成了倡导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者。

至少在汉代,孔子还被看作一个伟大的社会批判者。从《史记》司马迁的自序中可以看出,他用了大段的笔墨来说孔子为何作《春秋》。司马迁认为《春秋》可以“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他把《春秋》看作有史以来最为系统的一部社会批判之书。从司马迁的这个认识能发现,汉代的学者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对他们来说“贬天子”才是真正需要学者去做的事。

总有人想制造一个“庶人不议”的社会

司马迁论《春秋》,有一句评语至关重要:“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在《春秋》中,被弑杀的君王有三十六人,遭灭亡的国家有五十二个,其中蕴藏的春秋大义,无疑值得历代执政者借鉴。司马迁引用《易传》中的话说,“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弑来杀去,都是长期积累起来的情绪,并非偶然。所以司马迁认为,无论“有国者”,还是“为人臣者”,都不能不读《春秋》。

所谓读《春秋》,就是要读出《春秋》中的社会批判意识。到宋儒复兴,范仲淹、王安石等儒者依然有“以天下为自任”的意识,即使为官,也保持着一个学者独立的人格,自觉地成为社会的批判者与文化价值的维护者。

今天大陆很多学者的行为,很容易让人想到清代文字狱罗网强大时的情形,儒学家们似乎大多丧失了审视历史和现实的勇气,思想异端与社会批判者也明显少了许多。一些大师级的学者,都拖着小辫子钻进古纸堆,搞起了繁琐而无用的考据。这种“学术”方式倒是与今天的学界有几分相似。思想与精神死了,只剩下空洞的“学术”在作无用的呻吟。连诗人们也愿“醉入花丛宿”,作莺歌燕舞的歌颂者,即使有梁鸿《五噫歌》这样针砭时弊的作品,也极难传播到民众中去。

孔子说“庶人不议”的言下之意是,天下无道之时,庶民自然会议论纷纷。但他肯定没想到的是,“庶人不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让庶人议。那个年代控制言论的手段显然要拙劣多了。

写到这里,我想起民国《自由谈》编辑启事中的一句名言:“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鲁迅当年对那些风月文豪摇头晃脑的高兴,很不以为然,于是鲁迅便开始了“准风月谈”。而鲁迅想到的风月,却首先是“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所以鲁迅谈风月,还是谈出了乱子,别人以为他是要主张“杀人放火”,其实鲁迅无非是想谈谈国事而已。

如今 “风月文豪”是越来越来多了,而大多数学者连“准风月”,也不大敢谈了。无论月黑杀人也好,风高放火也罢,只要与他们的学术与科研经费没有关联,他们往往装作视若无睹。至于像嵇康那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奏《广陵散》;或像谭嗣同就义前高吟“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豪迈之言的学者,看来更是不大会有的。

庶人不议了,风月文豪也满地都是,“准风月”的事在民间却越来越多了。(来源/叶匡政的共识网·思想者博客)

使用道具 举报

395
发表于 2016-3-10 19:56 |只看该作者
珍妮.福特和她的同性恋儿子在游行,摄于1972年。珍妮.福特是美国同性恋亲友会(PFLAG)”的创办者。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发表于 2016-3-10 19:5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397
发表于 2016-3-10 19:58 |只看该作者
巴黎街头,以为母亲竭力保护孩子免受德国狙击手火力的威胁。摄于1944年。

使用道具 举报

398
发表于 2016-3-10 19:59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第一批宣誓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女性。摄于1918年8月。

使用道具 举报

399
发表于 2016-3-10 19:59 |只看该作者
地狱天使帮的女性成员。地狱天使帮号称加拿大第一黑帮组织。摄于1973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00
发表于 2016-3-10 20:00 |只看该作者
温妮,一名女性焊接工人,她正在焊接。二战期间共有2000多名妇女为美国船厂工作,温妮是其中之一。摄于1943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01
发表于 2016-3-10 20:01 |只看该作者
一名穆斯林妇女将她的头巾盖在她的犹太人邻居头上,让犹太人邻居免于被纳粹份子抓捕起诉。1941年摄于前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发表于 2016-3-10 20:01 |只看该作者
Marina Ginesta,一名17岁的共产主义激进分子。这张照片摄于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她正俯瞰混乱的巴塞罗那。摄于1936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03
发表于 2016-3-10 20:02 |只看该作者
珍珠港的女性志愿者在学习如何对抗火灾。摄于1941——1945年之间。

使用道具 举报

404
发表于 2016-3-10 20:02 |只看该作者
106岁的亚美尼亚妇女拿着她的AK-47保卫家园。摄于1990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05
发表于 2016-3-10 20:03 |只看该作者
安娜·菲舍尔,历史上第一个到达太空的母亲。摄于1980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06
发表于 2016-3-10 20:04 |只看该作者
两个女人在多伦多的公共场合第一次显露大腿。摄于1937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07
发表于 2016-3-10 20:04 |只看该作者
菲律宾游击队队长涅韦斯.费尔兰德斯在向一名美军士兵展示她如何杀掉占领她家园的日本士兵。

使用道具 举报

408
发表于 2016-3-10 20:05 |只看该作者

Sabiha Gökçen摆出土耳其式的pose和她的飞机合影。1937年,她成为土耳其第一名女飞行员。

使用道具 举报

409
发表于 2016-3-10 20:06 |只看该作者
Kathrine Switzer是第一名参加波士顿马拉松的女性,图为马拉松比赛组织者试图阻止她参加。摄于1967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发表于 2016-3-10 20:06 |只看该作者
女孩在供应很重的大冰块,在男性工人都被征召入伍以后。摄于1918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发表于 2016-3-10 20:07 |只看该作者
荷兰女人拒绝离开她的丈夫。她丈夫是一名德国士兵,后来被盟军抓捕。这名荷兰女人选择跟她的丈夫一起进了监狱。摄于1944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12
发表于 2016-3-10 20:07 |只看该作者
洛杉矶一群女性正在屋顶训练拳击。摄于1933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13
发表于 2016-3-10 20:08 |只看该作者
Komako Kimura, 一位杰出的日本妇女政治家,她正在纽约参加一场游行示威。摄于1917年10月23日。

使用道具 举报

414
发表于 2016-3-10 20:08 |只看该作者
在伦敦遭受到德军的轰炸以后,一名女性坐在废墟上喝茶。摄于1940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发表于 2016-3-10 20:09 |只看该作者
柏林一名女性泥瓦匠正在高处工作。摄于1900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发表于 2016-3-10 20:09 |只看该作者
Elspeth Beard, 她试图成为第一个骑摩托车环游世界的英国女人。这场长途旅行共花了3年时间,行程达48000英里。摄于1980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发表于 2016-3-10 20:10 |只看该作者
著名的新闻摄影家格丽特·伯克,她爬上克莱斯勒大厦的楼顶进行拍摄。摄于1934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18
发表于 2016-3-10 20:11 |只看该作者
女性铁路工人在吃午餐。这些女人是男人们的妻子,孩子们的母亲,但她们却不得不卷入到战争中。摄于1943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19
发表于 2016-3-10 20:11 |只看该作者
艾伦•奥尼尔,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滑板女选手。摄于1976年。

使用道具 举报

420
发表于 2016-3-10 20:12 |只看该作者
Gertrude Ederle成为第一个游过英吉利海峡的女性。摄于1926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