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今日话题——团聚!
楼主: 归隐宋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日话题——团聚!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3-1-29 21:58 |只看该作者
胡安兄,关于“框框”我是这么想的,就算是自诩为民主圣地的西方世界,条条框框更多,已经上升到法律了。就连参军、入籍、公职都要宣誓效忠国家,这就是一种社会秩序的体现。有条条框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条框有谁来制定?以及针对的是什么人?是否举国上下全民一致、公平使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就像我们的法律,近20年来,法制建设可谓突飞猛进,我甚至基本认可,已经实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我国面临的是主要问题是如何做到执法必严、有法必依?如何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何做到避免权大于法,甚至以权涉法、违法?所以,条条框框不可怕,也不是压制的砝码,关键是有效地、公平地讲加以实施,以及尊重这些条框,使之成为一种全社会自觉遵守的常态化行为。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3-1-30 10: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3-1-30 13:47 编辑

2013年12月30日,星期三

今日话题:中国的法律需要佐以鞭刑吗?

       昨天在广东省人代会分组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对于刑事案件的高发态势,要用“严刑峻罚”来解决。

       “新加坡现在有鞭刑,我觉得这个鞭刑好。”陈伟才介绍,新加坡的鞭刑对男不对女,具体就是将受刑男性摊在架子上鞭打臀部,“藤条先泡几天,拿出来打,由鞭刑师来打”,根据不同的违法程度接受不同鞭刑。

       “比方说要惩罚是六鞭,有些接受两鞭就晕倒了,晕倒没问题,你再回家,未来半年你再接受另外四鞭,让他半年里面只能痛得难受,老想着那两鞭就把他晕倒了,接下来四鞭怎么接受,怎么去打呢?接下来过了两个月继续去打,没办法,这辈子是要打完的,如果又晕倒了,再过半年来,永远给他震慑,让他不敢去违法。”

       陈伟才说,中国的刑罚虽然严厉,对眼中的暴力犯罪采取死刑,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足以让犯罪嫌疑人形成长期的威慑力,相较之下,鞭刑能起到长期震慑的效果。陈伟才表示,他会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呼吁中国引进鞭刑。

       听罢此言,全场爆笑。有代表附议:几个月太短,干脆延长到几年内完成这几鞭,时间拖得更长,会形成更大震慑力。

       对此,网间形成两种对立的反应:

       “无条件”的反对:历史的倒退有违法治精神
       “有条件”的支持:对那些贪官污吏不鞭不行
——————————————————————————————————————
归隐妄言:

       不管陈伟才的这个提案是否会被提交,此人是够有才的了,有些无厘头的意味。

       让我担心的是,作为一位执法者提此议案,这是出于对违法犯罪的惩治感到黔驴技穷的无奈之举?还是一种古而有之的严苛酷吏的暴戾心理在作祟?

       的确,中国人的奴性心理是举世闻名的,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灵魂里充满了鞭影。曾经有一出著名的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然而,那条鞭子真的被折断了吗?我们的民族果真已经从传统文化的另一面的阴影下走出来了吗?从这个角度讲,是不是需要很多条鞭子哪?在世界上其他语言中,我们能够找出如“鞭策”一般语境的言辞吗?

       问题是陈伟才提议的“鞭刑”,最终鞭子会落在谁的身上?会不会未经审判,警察就已经抄起了的鞭子?套用一句官话:若这鞭子不掌握在人民的手里,那么它最有可能落在人民的身上。这绝非危言耸听,陈庆霞不是被关进太平间三年吗?还美其名曰:人文关怀!

       归隐是“有条件”的支持者,只支持“鞭刑”适用于杀人、强奸、抢劫等刑事犯罪,更支持适用于对贪污腐败的惩罚。

       贪腐,祸国殃民,不鞭不行!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3-1-30 11:36 |只看该作者
靠严峻刑法治理社会的思想,是一种封建思想的荒谬。
是一种统治阶级对普通大众的野蛮。是刑讯逼供的翻版。
这样的人民代表,首先就应该被鞭刑。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3-1-30 11:56 |只看该作者
根本问题熟视无睹,却在细枝末节上做文章,人代会的代表们鼠目寸光,何以大言不惭谈鞭刑?

这实在是一个隔靴搔痒的提议~~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3-1-30 13:06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人大代表,大多是缺乏参政议政的基本政治素养,而只是一些恩荫受益者。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3-1-30 20:43 |只看该作者
色妞妞 发表于 2013-1-30 11:34
相比自由,鞭刑不算啥。。。
贪污的,会不会向执鞭者受贿?

确实如此,看来也只能是个笑话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3-1-30 20:44 |只看该作者
偶是来看酱油的 发表于 2013-1-30 11:36
靠严峻刑法治理社会的思想,是一种封建思想的荒谬。
是一种统治阶级对普通大众的野蛮。是刑讯逼供的翻版。 ...

这也许就是旁门左道吧。{: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3-1-30 20:46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3-1-30 20:44
这也许就是旁门左道吧。

心夹破,脑挤扁的代表{: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3-1-30 20:48 |只看该作者
芥末 发表于 2013-1-30 11:56
根本问题熟视无睹,却在细枝末节上做文章,人代会的代表们鼠目寸光,何以大言不惭谈鞭刑?

这实在是一个 ...

芥末所言极是,中国的法律界不应讨论如何严于律法,其实更应该对法律的执行进行有效地监督,使之真正做到执法为民,而不是被权利驾驭的工具。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3-1-30 21:01 |只看该作者
末代愚夫 发表于 2013-1-30 13:06
现在的人大代表,大多是缺乏参政议政的基本政治素养,而只是一些恩荫受益者。

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代表是富甲一方的商贾贵胄,我不否认,这其中许多人是从基层打拼上来的,但我仍然很质疑他们参政议政的本事及纯洁性。许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头衔,不过是一些人为自己打造的金字招牌而已,他们又怎会了解百姓的辛劳与疾苦。包括媒体,在报道两会时,也多是追逐那些所谓的精英人士、成功人士,这算不算另一种意义的嫌贫爱富哪?

算了,不能说太多了,否则就会被戴上一定“仇富”的帽子。{: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3-1-30 21:01 |只看该作者
偶是来看酱油的 发表于 2013-1-30 20:46
心夹破,脑挤扁的代表

也许是个哗众取宠之徒!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3-1-30 22:54 |只看该作者
看看小学生守则,想着小时候每次放假开学前,都必须认真地抄写一遍,可真正遵守的,好像没几条!
哈哈,俺是个捣蛋的学生!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3-1-31 00:09 |只看该作者
等着提剥皮揎草的代表出来呢。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3-1-31 09: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3-1-31 09:45 编辑


2013年1月31日,星期四

今日话题:中国正在进入“霾”时代?

       今天,有两条消息夺人眼球:一则是,日本忧中国有害物质随风飘至,官方吁民众紧闭门窗;另一则是,钟南山院士谈大气污染:任何人都跑不掉,比非典要可怕的多。


       日前,著名主持人李小萌在一次访谈中,电话邀请钟南山院士谈及大气污染情况。

       李小萌:从您掌握的数据来看,现在呼吸系统的疾病的发病率包括成因,是不是已经直接指向了大气污染?

       钟南山:我想是吧,这是一个很重的原因。我的一个香港同事曾经做过一个研究,pm2.5每立方米增加10个微克,呼吸系统的疾病的住院率可以增加到3.1%。要是灰霭从25微克曾加到200微克,日均的病死率可以曾加到11%。刚才谈到那个问题,灰霾不光是对呼吸系统,对心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都有影响,但是首当其冲的还是呼吸系统。北京十年来肺癌增加了60%,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的数字,应该说空气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造成这样的一个情况。所以我想不单是人们所感受到的咽炎、鼻炎,或者眼睛的病症,现在从更长远地考虑,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还在后头。

       李小萌:我们都从媒体当中看到,报道说有人问过您,我的生活方式很健康,不抽烟、不喝酒还锻炼身体,最终还是得了癌症,是不是说在大气污染的现实面前,每个人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已经是杯水车薪了呢?

       钟南山:是,因为大气污染这些东西是跟整个环境,跟外环境、内环境相关的,这个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你可以考虑,可以隔离,可以各种方面的办法,但是大气的污染、室内的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所以你做很多的努力,首先你要想尽办法,要改进人类的最基本的生存的环境,所以我想这个还是最关键的问题。
————————————————————————————————————————————————归隐妄言:


       是到今天我们才知道“灰霾”(我认为,雾霾不准确,应该是灰霾)的吗?曾几何时,当西方报纸铺天盖地的报道北京的大气污染时,许多官媒甚至进行了傲慢的反驳。2008年北京奥运,我们的政府也是做足了表面文章,但是过不久,又现了原形。最近一段时间,也是老天不做美,给政府部门上了许多眼药,连天价出现灰霾天气。终于pm2.5被抬上了桌面,终于官媒、私媒们开始注意到灰霾及其危害了。能够正视灰霾毕竟是件好事,虽然来的晚一些。

       问题是,我们的政府为什么总是事情已经很严重了才引起重视?环境建设、空气改良是今天才提出来的吗?这些对改善环境的建议、对污染企业揭露不是被弱化,就是被边缘化。对经济既得利益的追逐,对政绩工程、粉饰工程的追逐成了官员的重中之重。为了自己的乌纱不惜向后世子孙举债,不惜向环境开刀,而且都被政府部门以各种理由最大限度地容忍了。尽管我也知道,环境建设是全体国民的事情,但主要责任在政府,因为百姓无权制止污染企业,更无权对他们进行处罚。

       利益与腐败联系得最为紧密,现实的灰霾通过有效地治理会减弱、会消失,但官员心里的灰霾就不那么容易消失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3-1-31 17:34 |只看该作者
毒霾猖獗,贻害万民。有种错误的观点,说中国人不怕毒,慢慢适应就都成“小强”了。呵呵,无奈又无知的自我安慰,死都不知道咋死的。环保能说什么?医疗又能说什么?还不是都在忍着吗?国外有没有好的室内空气净化机,赶紧买一个是最务实的选择。{:soso_e110:}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3-1-31 22:19 |只看该作者
拜读宋朝的佳作,哪怕是随手鸭涂,也让人读出滋味!{: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3-1-31 23:25 |只看该作者
尜尜 发表于 2013-1-31 17:34
毒霾猖獗,贻害万民。有种错误的观点,说中国人不怕毒,慢慢适应就都成“小强”了。呵呵,无奈又无知的自我 ...

尜尜,是不是就像一名生产氰化钾的工人被眼镜王蛇咬了,结果蛇死了。{: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3-1-31 23:26 |只看该作者
昊哥 发表于 2013-1-31 22:19
拜读宋朝的佳作,哪怕是随手鸭涂,也让人读出滋味!

昊哥谬赞!与文字无关,态度问题。{: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3-2-1 04:03 |只看该作者
芥末 发表于 2013-1-28 16:33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小时候不懂,现在是消极,我也不确定我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但 ...

爱国爱党该是俩概念,党化教育该转化为公民教育
宋朝兄想“低调”,但想到这点我真的以为很“高潮”
想参与,怕与色妞一样新左派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3-2-1 04:06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3-1-28 11:21
《小学生守则》10条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我找打酱油的套套近乎,看他能否写个新《小学生守则》
我找信以为真看看,能否找个加拿大小学生守则
人家不给面子没办法,但我努力撺掇一下,也算支持宋朝兄
{:soso_e183:}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3-2-1 09:12 |只看该作者
可笑的不是这个鞭刑的说法,可笑的是这是人大代表说的话,我们还指望谁是明白人呢?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3-2-1 18: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3-2-2 06:40 编辑

2013年2月1日,星期五

       今日话题:回家过年。


       如果有一亿以上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区间内流动,那么将带来多大的综合性社会问题,这无疑是对政府有关部门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更何况今年的春运将远远超出这个数字。目前,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就有2.4亿人,如果这些人的60%成行,加上回老家过年的城市人口和旅游人口,这个数字将会是惊人的,举世仅有,即便是伊斯兰世界的麦加朝圣也无法与此相比。

       春节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符号,是我们这个民族精神归属感的特殊体现。人们不管身在何处,春节将至,都会不约而同地尽一切可能的做着同一件事——回家。而中国人的“回家”所包含的诸多因素,似乎只有中国人自己能够感受,其他国度的人是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因为他们无法感知中华传统文化那些已经渗入到中国人骨子里去的东西。所以,举世望去,恐怕唯有我们这个民族才有“游子”一说,并且赋予它既有惆怅、离索,又有毅然、决然,还有艰辛、虔修等复杂的意味。

       回家,回家,我要回家——

————————————————————————————————————————————
归隐妄言:如果中国人不再过春节,不再在这特定的时间段急着回家,那么我们会怎样?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吗?世界将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

        不可想象,不能想象,不敢想象。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3-2-1 20:21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3-2-1 18:04
2013年2月1日,星期五

       今日话题:回家过年。

归隐满可以就这个话题写篇散文!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3-2-1 20: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芥末 于 2013-2-1 20:48 编辑

回家过年,其实就是图那份亲人团聚的欢乐气氛,这是现在的感觉。
其实古代讲究更多,过年被赋予了更多神秘色彩。
由于年俗很多,只祭祖这一项就体现出与古代儒家思想宗法制度有关。
千年沿袭下来的旧俗,当然文化特征就很明显。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3-2-2 08:14 |只看该作者
芥末 发表于 2013-2-1 20:21
归隐满可以就这个话题写篇散文!


写过一篇:《年味——光阴的故事》,已经在杂谈顶起。关于过年,真是不堪以说啊!这就是一个团聚与分离的过程。你在,亲或已不在;情在,人或已不在。苦也!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3-2-2 09: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3-2-2 09:33 编辑


2013年2月2日,星期六

  
     今日话题:爆炸!

       昨天,连霍高速公路义昌大桥发生爆炸、桥梁坍塌。事故发生后,很多网友关心的是:事故原因到底是什么?大桥何日恢复通行?桥梁为何如此脆弱?装载易燃易爆品的车辆能上高速吗?易燃易爆品安全如何监管?

       初步勘查:事故系因运输烟花爆竹车辆爆炸引起桥面坍塌,造成车辆坠落。截至目前,已吊出大货车6辆、小汽车2辆,其中1辆为拉载商品小汽车车辆,没有客车坠落;已搜救出20人,其中9人死亡,11人正在医院进行救治,伤员中重伤4人,轻伤7人。事故情况正在进一步核实。

       “禁放”的话题再次被不可避免地提及。当年味儿和安全发生了冲突,过年禁放鞭炮的呼声渐高,不少矛头更是直指过年放鞭炮的年俗本身。著名民俗学家孟宪明在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年 是否放鞭炮没有对错之分,“民俗没有强制性,民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放还是不放,有人提倡环保省钱不放,我们表示欢迎;有的人觉得过年不放没有年味 儿,要放也可以。”
         

       对于连霍高速的事故,孟宪明直言是一场"悲剧",同时,他也指出,相关部门应加强烟花爆竹运输安全管理,严把烟花爆竹产品质量安全关。
   
       为何车辆爆炸可以将桥梁震碎? 就炸药的威力而言,炸塌一座桥没问题。

       尽管官方未公布爆炸品到底有多重,也没有公布是哪个类型的火药,但爆炸威力能将几台大卡车都掀进沟里,能让附近村庄的玻璃都震碎,可见威力十足。他表示,就炸药的威力而言,炸掉山洞都没问题,更别提是一座悬空的桥。
   
       装载烟花爆竹的车辆如何上了高速?待解。
————————————————————————————————————————————
       归隐妄言:在警方未公布结果之前,臆测结果或许不合适,但我还是忍不住心存疑问。刨除这辆车究竟是如何出现在这条路上的,以及由此引发的诸如制度、监管等因素,这辆车为何偏偏会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地点发生爆炸?造成了如此大的伤亡?这完全是战争时期的“截击战术”嘛!这座桥相对于这辆车行使的路程也太巧合了吧?这种几率太不可思议了!堪比好莱坞《死神来了》的电影桥段!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这种残酷的意外巧合,但有没有人为因素哪?我们将拭目以待。

       愿逝者安息!期望国泰民安!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3-2-2 09:39 |只看该作者
爆炸事件吧,我想该这样想

1、巧的结构、质量到底有没有问题

2、运输、管理有没有失职之处

3、鞭炮安全指标是否过关

追问、调查、问责该是以上几点

关于年俗放鞭炮,那需要另讨论
反正我认为过年适当放炮和清明烧纸,这种民俗适当保留好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3-2-2 09:51 |只看该作者
墓歌 发表于 2013-2-2 09:39
爆炸事件吧,我想该这样想

1、巧的结构、质量到底有没有问题


墓监,我也是这样想滴。

但这并不是我认可你扫文的理由,你并没有认真看文字,特别是“归隐妄言”。{: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3-2-2 10:00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3-2-2 09:51
墓监,我也是这样想滴。

但这并不是我认可你扫文的理由,你并没有认真看文字,特别是“归隐妄言”。 ...

看了,但我谈的是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而非针对“归隐妄言”
{: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3-2-2 11:2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关于斜拉桥的设计一直存在问题,所以有一些斜拉桥出事,关于车道板侧翻从理论和设计上也是这样,只能有一定的承重能力,现代的桥梁设计得越精细美观方便,越没有以前简单实用,再加上施工上多多少少的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