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有壶家园 狐狸窝 心悟与体悟
楼主: 凡夫俗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悟与体悟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5-9-23 12: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23 12:31 编辑

快乐三个月比许多人玩了三年的都牛掰,我经常在公园观看打太极拳的。虽然不会打,但经常把太极高手忽悠了,以为我深藏不露,经常提出古怪的话题,高手都没想过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5-9-23 12:37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23 12:26
快乐三个月比许多人玩了三年的都牛掰,我经常在公园观看打太极拳的。虽然不会打,但经常把太极高手忽悠了 ...

高手只是体悟,心没悟吧。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5-9-23 12:38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23 12:26
快乐三个月比许多人玩了三年的都牛掰,我经常在公园观看打太极拳的。虽然不会打,但经常把太极高手忽悠了 ...

快乐和苹果都是瑜伽资深练习者,而且都是那种极其有脑子的人,哈哈,我这形容越想越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9-23 12:40 |只看该作者
虽然内容我还没细看,但这题目好,尤其心悟哈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9-23 13:04 |只看该作者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9-23 09:02
很玄乎,体悟我懂,但这心悟?真不懂

你找几个专业特长生一问,就知怎么回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5-9-23 16: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23 05:34
在你的字典里,什么是基本功?  另外,你认为修炼太极拳最佳程式是什么,  也就是怎么样徐徐渐进从入门到 ...

我现在大白纸一张 谁说啥我都会认真听听 师傅让我多练习基本功 每天坚持练习站桩 压腿踢腿 师姐教我学习猫步  我认为除了这些不急于学会打一套拳 我还想想学习云手 各种开步 弓步  还有什么棚 挤 按 靠  基本体式 这些会了学习打拳应该才有点感觉  
我想要的太极运动很简单 想学好太极可真是不简单啊…难难难 师傅说学无止境 她每天都是从零开始…
平时运动惯了 随着年龄增长想着选择一项适合长久坚持下去的运动 下决心选了太极拳 因为不占地方随时活动 喜欢它的节奏感快慢有度 安静专注享受 学起来傻了不是想象的样子  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练不对很容易会伤膝盖的  因此现在努力的心悟体悟找正确的方法练习 还听说打好了还会保护膝盖   其他上升到开悟哲学的境界我是不会想的 每天活动舒服就好
我和儿子说我们队的哥姐友友们都可友好了  他们心态也好  儿子说练习太极的人心态不会差……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9-23 16: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窥天瞳 发表于 2025-9-23 11:07
中国武术对于健身和养生是非常不错的。楼主练习太极拳既然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建议多去领悟行气,对身体大有 ...

对 我师傅每天强调如何用丹田和气息 她就是用呼吸气息打拳 胳膊腿身体都行于气 看她打拳特别舒服不累  这都是日积月累的功夫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9-23 16: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清无言 发表于 2025-9-23 12:38
快乐和苹果都是瑜伽资深练习者,而且都是那种极其有脑子的人,哈哈,我这形容越想越对

我也想过大苹果练习太极上手快 她的瑜伽功底深 理解力强  把呼吸丹田气行顺了 练上几年不得了的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5-9-23 21:21 |只看该作者
太极拳的身法、步法、手法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常被称为“太极三法”。它们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太极拳“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三者的要领、常见形式和相互关系。

一、 身法 (Body Posture and Movement)
身法是太极拳的基础,如同建筑的框架。身法不正,则步法手法皆乱。其核心要领是 “中正安舒”。

核心要领:

虚灵顶劲 (Head Suspended from Above): 感觉头顶百会穴像有一根线轻轻向上牵引,使头部正直,下颌微收。这样能精神提起,避免僵硬。

含胸拔背 (Hollow the Chest, Round the Back): 不是弯腰驼背,而是两肩微向前合,胸部放松,背部肌肉自然舒展圆撑。这样有利于气沉丹田,呼吸深沉。

松腰落胯 (Relax the Waist and Sink the Hips): 腰是全身动作的主宰。腰部放松,胯关节(大腿根部)向下松沉,才能使重心稳定,动作灵活。

沉肩坠肘 (Sink the Shoulders and Drop the Elbows): 肩关节完全放松下沉,肘关节自然下坠,不可抬起。这样劲力才能顺畅通过肩肘到达手部。

尾闾中正 (Coccyx Vertically Aligned): 尾骨要垂直于地面,不可左右摇摆或后翘。这是保持“立身中正”的关键。

总的要求: 身体要像一棵挺拔又放松的大树,中正不偏,灵活转动,形成一个整体。

二、 步法 (Footwork and Stances)
步法是太极拳的根基,是力量传递和身体稳定的保障。其核心是 “轻灵沉稳、虚实分明”。

核心要领:

分虚实 (Distinguish Empty and Full): 太极拳的步法始终在虚实转换中。支撑大部分体重的腿为“实腿”,另一条为“虚腿”。转换时要清晰、渐变,如猫行般轻灵。

迈步如猫行 (Step Like a Cat Walks): 移动时,虚腿先松胯、提膝,再轻轻伸出落地,重心缓缓移动,避免突然、笨拙的步法。

落地生根 (Rooted When Landing): 脚落地时,要意想脚掌与大地融合,特别是实腿的脚底要踏实,但膝关节不能超过脚尖,以保护膝盖。

常见步型:

弓步 (Bow Stance): 前腿弯曲如弓,后腿自然伸直。是前进攻击的主要步型。

虚步 (Empty Stance): 重心在后腿,前脚脚掌虚点地面。用于试探、变化。

仆步 (Low Stance / Crouch Step): 一腿全蹲,另一腿向侧方伸直铺地。是低身法步型。

独立步 (One-Leg Stance): 一腿独立支撑,另一腿屈膝提起。考验平衡能力。

歇步 (Resting Stance): 两腿交叉屈蹲。用于转折和蓄力。

丁步 (T-Stance): 一脚全脚掌着地,另一脚脚尖点于支撑脚内侧。

三、 手法 (Hand Techniques)
手法是太极拳攻防意图的直接体现,其核心是 “圆活连贯、劲力完整”。

核心要领: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Rooted in the Feet, Issued from the Legs, Directed by the Waist, Manifested in the Fingers): 手部的动作不是局部用力,而是全身协调运动的结果。力量从脚底升起,通过腰的转动,最终传递到手指。

坐腕舒指 (Sink the Wrists, Extend the Fingers): 手掌运动时,手腕要微向下沉(坐腕),手指自然舒展,既不能软塌无力,也不能僵硬挺直。劲力要“似松非松,将展未展”。

弧形运动 (Arced Movements): 太极拳手法几乎没有直来直去,多为划弧、绕环的运动轨迹,如画圆、画∞字,以此化解来力和连续进攻。

基本手型:

掌 (Palm): 五指自然分开,微屈,虎口撑圆,掌心微含。

拳 (Fist): 四指卷曲,拇指压于食指和中指第二指节上。拳心虚空,不宜握得过紧。

勾手 (Hook Hand): 五指指尖捏拢,屈腕向下。

基本手法(以八法为例,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掤 (Ward-off): 手臂呈弧形,向前或向上撑托,是一种基本的膨胀、支撑劲。

捋 (Roll-back): 顺势向侧后牵引对方劲力,是化解直劲的手法。

挤 (Press): 一般用前臂或手背,紧贴对方身体向前挤压。

按 (Push): 用双手或单手掌心向下、向前推按。

采 (Pluck): 快速向下、向侧的抓拽劲,如摘果子。

挒 (Split / Rend): 一种横向的、撕裂的劲力,用于破坏对方平衡。

肘 (Elbow Strike): 用肘部进行近距离攻击。

靠 (Bump / Shoulder Strike): 用肩、背、胯等身体部位靠撞对方。

三者的关系总结
“身法为帅,步法为基,手法为兵”。

身法 指挥全身的运动,是动作正确与否的关键。

步法 支撑身体的稳定与移动,是力量产生的根源。

手法 在身法和步法的配合下,执行具体的攻防动作。

练习时,必须将三者融为一体。例如,做一个“按”的动作,需要:

步法 上,重心由后腿(虚)移向前腿(实)。

身法 上,通过松腰落胯、转动腰脊,将力量由下而上传递。

手法 上,双手随身体的推动而向前按出。

只有三者协调一致,才能打出太极拳“整劲”的效果,达到锻炼身体和修身养性的目的。建议初学者在老师指导下,从最基本的桩功(如无极桩)和单式练习开始,仔细体会三者的配合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5-9-23 21: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23 21:59 编辑

以上是核心框架的解析,要真正掌握太极拳,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理念和细节需要补充。这些内容将帮助您把“身法、步法、手法”融会贯通,理解太极拳的“灵魂”。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补充:

四、 核心原则与内在要求(将三法融为一体的“粘合剂”)
放松 (Fang Song - Relaxation):

这是太极拳的第一要义。 但放松不是软塌无力,而是“松开”,是在保持正确架子的前提下,让全身关节、肌肉不紧张、不僵硬。只有放松,力量才能顺畅传递,气血才能流通,反应才能灵敏。

连贯圆活 (Continuity and Circularity):

太极拳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个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手法、步法的转换都在圆弧中进行,没有棱角。这种运动方式最省力,也最符合攻防逻辑(化打结合)。

虚实分明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Empty and Full):

这不仅是步法的要求,更是全身整体的要求。除了腿脚有虚实,双手、意念都有虚实。例如,进攻的手为“实”,辅助的手为“虚”;注意力集中点为“实”。虚实要清晰,但转换要渐变,如“阴阳”此消彼长。

意气相随,心神引领 (Intent and Qi Follow the Mind):

这是太极拳区别于“太极操”的关键。练习时不是机械地做动作,而是要用 “意念” 来引导。

“意到、气到、力到”:先有进攻或化解的意念,想象内气(一种能量感或神经感应)随之流动,身体再做出动作。例如“按”出去时,意想力量从脚底贯通到手掌;做“捋”时,意想将对方劲力引向身后。

呼吸与动作配合 (Coordination of Breath and Movement):

初级阶段讲究自然呼吸,不必强求。随着练习深入,会逐渐形成“拳势呼吸”。

基本规律: 蓄劲、收手、化解时——吸气;发劲、出手、进攻时——呼气。呼吸要深、长、细、匀,与动作的开合、起落相配合。

五、 常见误区与练习建议
常见误区:

耸肩抬肘: 这是身法未松的最大表现,会导致劲力上浮,根基不稳。

弯腰驼背: 破坏了“立身中正”,容易失去平衡。

重心双重: 两腿平均分担体重,转换不灵,成为“死步”。

手脚分家: 手动脚不动,或脚动手不动,身体力量无法整合。

追求外形,忽视内意: 只把架子摆出来,而没有意念的引导,效果大打折扣。

给练习者的建议:

循序渐进: 从简单的站桩(如无极桩)和单式练习(如“云手”、“野马分鬃”)开始,仔细体会要领,不要急于学习整个套路。

求师访友: 太极拳细节精微,最好有明师指点,及时纠正错误。看书或视频自学极易走偏。

重意不重力: 练习时多用意念,少用拙力。想象自己在水中运动,感受阻力,体会“运劲如抽丝”的感觉。

持之以恒: 太极拳是“功夫”,需要时间积累。每天坚持练习半小时,远胜于一周猛练一次。

总结:从“招熟”到“懂劲”
太极拳的练习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初级阶段(招熟): 熟练动作,记住路线,初步掌握身法、步法、手法的外形要求。

中级阶段(懂劲): 通过放松和意念,开始体会到身体内部的协调运动,感知劲力的产生、运行和传递,能将“三法”真正合一。

高级阶段(神明): 动作高度自动化,对内劲的运用出神入化,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境界。


希望这些补充能帮助您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太极拳。它不仅是肢体运动,更是一门关于身体运用、能量管理和心神修养的学问。祝您练习愉快,不断进步!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5-9-23 21: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23 21:27 编辑
快乐咖 发表于 2025-9-23 16:15
我现在大白纸一张 谁说啥我都会认真听听 师傅让我多练习基本功 每天坚持练习站桩 压腿踢腿 师姐教我学习 ...

制定一个自己训练大纲的草稿,我想借用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9-23 21: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24 23:47 编辑

【《太极芸庄》呼吸(心法篇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太极拳修炼的是心气(心法篇总纲领)
06:55
呼吸(心法篇一)
13:08
气沉丹田(心法篇二)
10:02
意1:如何用意 (心法篇三)
10:02
意2:以意领气 (心法篇三)
11:05
沉敛之道(心法篇五)
09:09
化力1(心法篇六)

正片
松静空:心法篇四
《松静空》之松
09:28
《松静空》之静
06:57
《松静空》之空静的妙用
13:49
(松静空)之空静训练
11:01
(松静空)之松懈的危害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5-9-23 21:28 |只看该作者
【《太极芸庄》松静空(心法篇四)】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5-9-23 21:29 |只看该作者
太极芸庄肯定是太极高手中的高手。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5-9-23 21:37 |只看该作者
   为了学太极拳,我还是花了一些功夫整理学习资料,但行动力差一点。   从理论上讲,太极拳的基本功就是身法,步法,手法。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5-9-23 21: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23 23:17 编辑

      我在最初学太极拳的时候,师傅是从二十四式开始教的没有基本功讲解,完全是一式一式的模仿,弄的我一脑门子雾水,我就放弃了。
等我整理完资料,再去找师傅的时候,他已经打不动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5-9-23 21:46 |只看该作者
二十四式太极拳,也常被称为简化太极拳,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广和普及太极拳,于1956年由国家体委组织专家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编创的一套入门套路。

它非常适合初学者,是当今世界上流传最广、练习人数最多的太极拳套路。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核心特点
内容精炼: 选取了传统套路中最具代表性的24个动作,去除了重复、复杂的动作,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

易学易记: 动作结构简单,编排合理,便于记忆和掌握。

时间简短: 完整打一套约5-6分钟,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便于日常练习。

保留精髓: 虽然简化,但完整保留了太极拳的主要步法、身法、手法和核心技击含义,如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劲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顺序
为了便于您理解,我将它们分为几组:

第一组:起势与基础移动

起势 (Commencing Form)

左右野马分鬃 (Part the Wild Horse's Mane on Both Side)

白鹤亮翅 (White Crane Spreads Its Wings)

第二组:手法与步法的简单配合
4. 左右搂膝拗步 (Brush Knee and Push Step on Both Side)
5. 手挥琵琶 (Play the Lute)
6. 左右倒卷肱 (Step Back and Whirl Arms on Both Side)

第三组:重心控制与发力动作
7. 左揽雀尾 (Grasp the Bird's Tail - Left Side)
* 包含:掤、捋、挤、按四个经典手法。
8. 右揽雀尾 (Grasp the Bird's Tail - Right Side)
9. 单鞭 (Single Whip)

第四组:平衡与独立动作
10. 云手 (Wave Hands Like Clouds)
11. 单鞭 (Single Whip)
12. 高探马 (High Pat on Horse)

第五组:腿法与转身
13. 右蹬脚 (Kick with Right Heel)
14. 双峰贯耳 (Strike Opponent's Ears with Both Fists)
15. 转身左蹬脚 (Turn and Kick with Left Heel)

第六组:下势与独立
16. 左下势独立 (Push Down and Stand on One Leg - Left Style)
17. 右下势独立 (Push Down and Stand on One Leg - Right Style)

第七组:穿梭与结束
18. 左右玉女穿梭 (Fair Lady Works with Shuttles on Both Side)
19. 海底针 (Needle at Sea Bottom)
20. 闪通臂 (Flash the Arms)
21. 转身搬拦捶 (Turn, Deflect, Parry and Punch)
22. 如封似闭 (Apparent Close Up)
23. 十字手 (Cross Hands)
24. 收势 (Closing Form)

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建议
循序渐进: 不要急于求成。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确保姿势基本正确。

抓住核心: 时刻回想我们之前讨论的身法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落胯等)。这是保证练习效果的关键。

先求形似,再求神似:

第一阶段: 记住动作路线和手脚的配合。

第二阶段: 仔细琢磨步法的虚实转换和重心的移动。

第三阶段: 配合呼吸,加入意念,体会动作的攻防含义,追求连贯圆活。

利用资源: 现在网上有大量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视频,可以选择一位讲解清晰、动作规范的老师跟着学习。

最好有老师指导: 如果条件允许,参加社区的太极拳班或找一位老师当面指导,可以及时纠正错误,避免形成坏习惯。

总结来说,二十四式太极拳是您将“身法、步法、手法”理论付诸实践的最佳入门套路。 通过练习它,您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太极拳“上下相随、周身一家”的整体运动特点。

祝您学习顺利,在练习中感受到太极拳带来的宁静与健康!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5-9-23 22: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23 22:35 编辑

这是一个将太极拳修炼体系可视化的绝佳方式。根据传统的太极拳理论和我之前的总结,我为您绘制一个从“基本功”到“神明”的路线图。
这个路线图旨在为您提供一个清晰的修炼路径和每个阶段的重点目标。
太极拳修炼进阶路线图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5-9-23 22:07 |只看该作者
各阶段详解与修炼重点
阶段一:筑基 (Foundation Building)
核心目标: 形正。建立正确的身体结构,形成动力定型。

修炼内容:

桩功 (站桩): 如无极桩、混元桩。目的是“调形”,静中求动,体会“中正安舒、松沉稳静”的要领,是一切动态动作的基础。

基本步法: 单独练习弓步、仆步、虚步、歇步等,要求重心清楚,转换轻灵,脚下有根。

单式训练: 反复练习“野马分鬃”、“搂膝拗步”、“云手”等核心单式,仔细琢磨手、眼、身、法、步的配合。

检验标准: 架子端正,重心稳定,动作基本符合身法要领(如立身中正、沉肩坠肘)。

阶段二:招熟 (Skill Familiarity)
核心目标: 形顺。将单个动作串联起来,达到熟练、协调、圆活。

修炼内容:

学习套路: 完整学习如二十四式太极拳等入门套路,记住动作顺序和路线。

纠正动作: 在老师指导下或通过录像自查,不断打磨细节,消除耸肩、挺胸、重心双重等毛病。

熟练套路: 达到不用思考下一步是什么,就能自然打完全套的水平。动作开始出现轻灵、圆活的雏形。

检验标准: 套路熟练,动作连贯,节奏均匀,初步具备太极拳的“外形”美感。

阶段三:懂劲 (Understanding Jin)
核心目标: 意到、气到、劲到。从外在形体过渡到内在劲力、意念的修炼。

修炼内容:

意念引导 (以意领气): 练习时不再是想动作,而是用意念引导内气的流动和劲力的走向。例如,“按”时意想气沉丹田,劲力从脚而腿而腰通达于手。

体悟劲法: 在套路中仔细品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法的含义和转换,理解每个动作的攻防用意。

推手实践: 这是“懂劲”的必经之路。通过双人推手,检验并运用在套路中练就的功夫,学习“听劲”(感知对方力的大小、方向)、化劲、发劲。

检验标准: 能感知自身劲力的完整和协调,在推手中能化解简单的进攻,并初步懂得发力。呼吸能与动作自然配合。

阶段四:神明 (Divine Clarity)
核心目标: 无形无象,全身是手。达到太极拳的最高境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修炼内容:

套路脱化: 不再受固定套路的束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意组合动作,但处处符合太极原理。

无意而发: 反应不再经过大脑思考,身体能自动、瞬间、准确地做出最合理的反应。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阴阳相济: 完全掌握了虚实、开合、刚柔、快慢的辩证关系,运用得出神入化。

检验标准: 在实战或高阶推手中,能轻松地“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动作看似平淡无奇,但效果惊人。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度灵敏境界。

重要提示:
循序渐进,不可躐等: 每个阶段都是下一阶段的基础。没有扎实的“筑基”,“招熟”就是空架子;没有“招熟”的形体自如,就无法空出精力去追求“懂劲”。

名师指点: 尤其是从“招熟”到“懂劲”的跨越,没有明师的口传心授和推手喂劲,极易走入误区,停滞不前。

持之以恒: “功夫”是时间积累的结果。这条路没有捷径,唯有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和用心体悟。

希望这张路线图能成为您太极拳修炼路上的指南针,祝您步步精进!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5-9-23 22:0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23 22:32 编辑

们将这个路线图进行一次视觉升级,将其转化为一个更直观、更具象征意义的 “太极修炼登峰图”。
这个图表使用更具象的图标和层次结构,来展示从基础到巅峰的完整路径。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5-9-23 22:09 |只看该作者
图解与心法
这张图将修炼之路比喻为 “登峰” ,每一阶段都是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1. 筑基 (山基)
  • 意象: 山的基底,深埋于土,稳固不动。
  • 核心: 形正。如同盖楼,地基不正,楼会倾塌。此阶段不求花样,只求“规矩”,通过站桩、步法等打下最坚实的身体结构基础。这是“其根在脚”的体现。
  • 心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必须精益求精,反复校正身法。

2. 招熟 (山径)
  • 意象: 盘旋而上的山路,路径清晰。
  • 核心: 形顺。将零散的石阶(单式)连接成连贯的山路(套路)。动作从生硬到熟练,从熟练到流畅,如溪水顺流而下。
  • 心法: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成千上万次的重复,是为了让身体产生记忆,为下一阶段“忘形”做准备。

3. 懂劲 (山腰云雾)
  • 意象: 山腰处,云雾缭绕,开始接触到山的“气”与“魂”。
  • 核心: 意到、劲到。修炼从“外”转向“内”。开始感知和运用内在的“劲”,而不仅仅是外在的“力”。推手是触摸和驾驭这片“云雾”的关键实践。
  • 心法: “用意不用力,劲断意不断”。开启内在感知,体会力量在身体内的传导与变化。

4. 神明 (山顶之光)
  • 意象: 登临绝顶,豁然开朗,与天相接,周身光明。
  • 核心: 无形无象,应物自然。不再拘泥于固定招式,一举一动均符合太极阴阳之理。对手感受到的不是你的拳,而是整个“山”的力量。
  • 心法: “无形无象,全身是手;应物自然,阶及神明”。这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贯穿始终的支撑:
  • 理论指导与名师引路: 如同登山需要地图和向导,正确的理论可以指明方向,明师的点拨可以避免误入歧途,尤其是在关键节点。

总结:
这条修炼之路,是一个从 “搭建框架” 到 “纯熟运用” ,再到 “领悟内涵” ,最终达到 “融会贯通” 的完整过程。希望这张更具视觉感的路线图,能助您看清前路,保持耐心,一步一个脚印,领略太极拳不同高度的美妙风景。
切记:登峰之路,始于足下。当下即是开始的最好时机。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5-9-23 22:40 |只看该作者
学习太极拳有二种理论学习方法:

常规学习方法

成人学习方法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5-9-23 23:06 |只看该作者
    学太极拳,首先要自知,要对自己身体架构有所了解,这可能是我欠缺的,另外就是配合这个词非常非常重要。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5-9-23 23:0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23 23:15 编辑

   我的心悟能力强一点,体悟能力差一点,这里搭建了学习太极拳的思维框架,但由于行动力差一点,没有实操落地,都是虚招。我这人尽玩虚的,一点也不实在。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5-9-23 23:22 |只看该作者
【林俊杰-领悟 (梦想的声音第三季 第8期)(蓝光)】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5-9-23 23: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24 00:59 编辑

关于“领悟力”,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重要的能力。它远不止是简单的“理解”,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触及本质的认知能力。
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领悟”领悟力本身。
一、什么是领悟力?
领悟力,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将碎片化信息整合成有机整体,并最终内化为自身智慧的能力。它包含几个关键要素:
  • 深度理解: 不仅仅是知道“是什么”,更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办”。它能抓住一个概念、一件事或一句话背后的核心逻辑、原理和意图。
  • 触类旁通: 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或经验联系起来,发现它们之间共通的内在规律。所谓“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
  • 内化与应用: 领悟的最终目的是将外部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并能够创造性地应用于新的情境中。它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形成了新的“肌肉记忆”或思维模式。
  • 瞬间性与整体性: 领悟有时是“顿悟”的,像一个火花突然照亮了整个思维空间,让人豁然开朗。它是一种整体性的把握,而不是线性的、一步一步的推导。

一个简单的比喻:
  • 普通理解像是看到了一棵树的枝叶(表面现象)。
  • 领悟力则是看到了滋养枝叶的树干(核心结构),并感知到深入土壤的根系(根本原理),甚至能预见到它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与应用)。

二、领悟力是如何产生的?
领悟力并非完全天生的,它更像是一个思维加工的过程:
  • 输入与积累: 广泛地阅读、观察、体验和实践,积累丰富的“原材料”。没有输入,就没有加工的对象。
  • 思考与咀嚼: 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深度思考,提出疑问,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寻找内在联系。这个阶段可能充满困惑和挣扎。
  • 沉淀与潜伏: 有时,暂时放下问题,让大脑在潜意识中继续处理信息。这就是“酝酿效应”。
  • 顿悟与贯通: 在某个契机下(可能是一个新信息、一个类比或一个放松的时刻),所有线索突然贯通,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图景。这就是“啊哈!”时刻。
  • 验证与巩固: 将领悟到的道理付诸实践,检验其正确性,并通过实践使其巩固,真正成为自己的能力。

三、为什么领悟力如此重要?
  • 高效学习: 拥有强大领悟力的人,学习效率极高。他们能快速抓住重点,避免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
  • 解决问题: 能直击问题的根源,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治标不治本”。
  • 创新能力: 领悟力是创新的源泉。因为它能连接看似不相关的领域,从而产生全新的想法和洞见。
  • 人际沟通: 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和真实需求,使沟通更加顺畅有效。
  • 个人成长: 对人生、价值观的领悟,能帮助人活得更通透、更从容。

四、如何提升自己的领悟力?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修炼的过程,但有一些方法可以助益:
  • 保持好奇心与开放心态: 对世界充满疑问,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不固守己见。
  • 深度阅读与思考: 读书时不止于表面情节,多问几个“为什么”,尝试总结作者的底层逻辑和思维框架。写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是很好的锻炼。
  • 建立知识连接: 有意识地将新学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问问自己:“这个道理在哪个领域也适用?”
  • 学习底层规律: 多学习一些跨学科的思维模型(如复利效应、临界点、系统思维等),它们是帮助我们领悟世界的强大工具。
  • 实践与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并深刻反思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复盘是提升领悟力的黄金方法。
  • 与高人交流: 与那些有深刻洞见的人交谈,聆听他们的分析视角,能极大地开阔自己的思维。
  • 留白与沉思: 给自己留出独处和发呆的时间,让大脑有机会进行深度的信息整合。忙碌会扼杀领悟。

总结来说,领悟力是理解的最高境界,是从“知道”走向“智慧”的桥梁。它要求我们不仅做信息的收集者,更要做信息的深度加工者和智慧的创造者。培养领悟力,就是提升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能力。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5-9-24 13: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23 23:08
我的心悟能力强一点,体悟能力差一点,这里搭建了学习太极拳的思维框架,但由于行动力差一点,没有实操 ...

太好了感谢感谢您的无私分享
打拳回来看到这里干货满满 看得我眼花缭乱 哈哈
前辈一定要继续多多分享哈
收藏此贴待我细嚼慢咽 慢慢消化

今天又让师傅指点我的站桩了 告诉我一些细节 松胯的程度 膝盖和脚面的位置等等
三个月中从一头雾水到现在让师傅给指导五六次了 今天总算有点架子了 看着顺眼点 师傅说我现在这个站桩每天坚持的情况下最快需要三个月 才能有功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5-9-24 13:1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23 21:46
二十四式太极拳,也常被称为简化太极拳,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广和普及太极拳,于1956年由国家体委组织专家 ...

感谢您 我先把学拳的建议 记我家小本本上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5-9-24 14: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24 14:23 编辑
快乐咖 发表于 2025-9-24 13:04
太好了感谢感谢您的无私分享
打拳回来看到这里干货满满 看得我眼花缭乱 哈哈
前辈一定要继续多多分享哈 ...

今天又让师傅指点我的站桩了 告诉我一些细节 松胯的程度 膝盖和脚面的位置等等
三个月中从一头雾水到现在让师傅给指导五六次了 今天总算有点架子了 看着顺眼点 师傅说我现在这个站桩每天坚持的情况下最快需要三个月 才能有功.

~~~~~~~~~~~~~~~~~~~


如果把太极拳艺术化,它是们综合类的艺术,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 你练过瑜伽,这是一般学员没有的经历,
功夫在功夫之外,期待你分享更多体会。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5-9-24 23:17 |只看该作者
快乐咖 发表于 2025-9-23 16:32
我也想过大苹果练习太极上手快 她的瑜伽功底深 理解力强  把呼吸丹田气行顺了 练上几年不得了的

瑜伽修炼者有什么特点?  练瑜伽,人的体质那些得到了改善或加强,那些功底契合了太极拳的需求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