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抗战军魂 《中国驻印军印缅抗战》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驻印军印缅抗战》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3-1-22 10:22 |只看该作者
史迪威其人

    史迪威将军那时年近六旬,头戴美军便帽,身着普通美军草绿色军便服,足登高帮帆布胶靴,肩背卡宾枪,一身草绿色,不载军衔,如果你不认识他,俨然美国一老兵。他喜欢实地考察,时常亲临前线,只有其华裔待从副官狄克•杨伴随。在前方,师指挥所对他的接待也无繁文缛节。他有时住在竹棚、帐篷或地下掩体里;有时则在两树之间拉上吊床睡觉。在总指挥部前进指挥所开饭时,他与其他官兵一样排队打饭,毫无特殊。行军途中,当他见中国士兵卷起树叶当烟抽时,他就取出他的香烟分给大家,有时他特意安排运来一批Camel或Chestfield香烟,分赠士兵。他那与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的作风,给中国官兵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时,他要步行十数里到团指挥所视察以了解军情;有时则与杨上尉乘联络飞机去前方观察。记得他第一次到师指挥所是师部设在临干萨坎时,部队正猛攻于邦家之际,他视察和听取了孙立人的汇报后,与我们同住了一夜地下掩体。

    我曾代表孙将军及师部两度飞返雷多,到四十八兵站医院、二十后方医院和七三医院休养所,探望新三十八师的伤病员,向他们表示慰问。有一次,伤病员反映伙食上存在一些问题,这引起了孙将军的注意。我奉孙将军之命,乘联络飞机飞抵沙都渣总指挥部前进指挥所,面见了史迪威将军,陈述了伤病员反映的意见。他马上召来了军医处长皮特逊上校,嘱其调查协助解决。在史迪威和皮特逊的关怀下,问题很快获得圆满解决,史迪威及孙将军这种关心士兵疾苦的作风是值得称道的。

    他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值得敬重、信赖,不是根据此人是否会阿谀奉承,是否言辞漂亮,是否有什么背景,而是完全根据此人是否有真本事,创造了什么业绩。史的许多部属包括鲍特纳在内,都碰了孙将军的不少钉子,常在史迪威面前说孙将军的坏话。起初,他们说孙将军作战不力,史迪威曾一度信以为真,后来,不管他们说孙将军什么,史迪威都一概不听,孙立人将军的才能已使史迪威完全心折。他的这种完全以才干、业绩取人,用人不疑的作法,是值得学习的。

    不过,史迪威并非完人,他有些过分地以才干、业绩取人,结果使人感到他有些刚愎自用、目中无人。譬如,除孙立人等少数将领外,他看不起国民党政府中的大部分将领;又如,就因为郑洞国将军是蒋介石派到印度来的,而且在委任之前未同他商量过,所以他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把郑将军打入“冷宫”。

    他是个很正直的人,是个相当出色的军事家,但欠缺同政客打交道的头脑和手腕,他与蒋介石先生的关系,就处理得很糟糕。假如他在同蒋介石的交往中,能注意一点策略的话,他是有可能实现自己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成为中国军队的统帅。但由于他不善讲究策略,也由于一些其他客观原因,被蒋介石解除了他在中国的军职,使史迪威本人率领中国大军打败日军,杀向东京的壮志未酬。

    反攻缅甸经二阶段作战计划

    我驻印军总指挥部为确保密支那地区之安全,自孟拱、密支那地区现驻地,兵分三路纵队向前推进,攻占并确保印道、卡萨和八莫之线的安全,于10月10日下达了总指挥部第十八号作战命令,根据在第二次缅战第二阶段中,英国派其第三十六师进入北缅战场这一情况,该命令将中、英两国部队分为3个纵队。根据命令:

    (一)西路纵队

    以英军第三十六师为主,于10月19日肃清荷平一带之敌,沿密(支那)曼(德勤)铁路前进,击灭所遇敌军,占领卡萨(Katha)、印道(Indaw)地区而确保之。

    (二)中央纵队

    由新六军担任,要求其新二十二师于10月19日到达荷平,并于22日前肃清荷平一带残敌,并向南推进,占领伊洛瓦底江南岸的瑞古地区。

    (三)东路纵队

    由新一军组成,迅速向八莫推进,击灭或包围八莫、曼西地区之敌,而确保之。

    下达第十八号作战命令后不久,史迪威将军被迫离职回了美国。

    新六军攻取瑞古后,即奉命回国,用于其他战场。

    这样,驻印军实际上就变成东西两翼,东翼是新三十八师和新三十师,所对付的敌军和其据守的城市,在数量上都较西翼为多,在攻坚难度上也较大;西翼是英军第三十六师,该师战斗力不强,也缺乏实战经验。孙将军从全局考虑,再次主动向英国伸出援助之手,特派出其第五十师去支援西翼英军第三十六师,直到其完成攻占卡萨、印道一线的任务。

    尽管东翼的任务最重,敌军最多、最强,但孙将军认为他有新三十八师和新三十师供其驱策,完全有把握完成总指挥部十八号作战命令所赋予的任务。对于孙将军这种侠肝义胆、助人为乐、主动勇挑重担,英军三十六师师长菲斯汀少将以及其全体官兵无不备受感动,所以对新一军特别感激与友好。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3-1-22 10:22 |只看该作者
瑞丽河谷(Shwili R.)的战斗

    新的阵容

    新二十二师于6月16日攻占卡马英后,接着友军新三十八师于同月26日克复了孟拱,再过一月,到了8月3日连密支那也光复了。之后我军进行休息整编。

    最先以两个师——新二十二师与新三十八师——作基干的中国驻印军,经过了两年的奋斗与战争辉煌的成就及其发展,于今扩编了两个军,辖五个师,还有辎、工、炮、汽车各特种兵团和坦克车,战防炮、高射枪各特种兵营,总人数在10万以上。这两个军由孙立人将军领导新编第一军,新三十八师与新三十师,廖耀湘将军领导新编第六军新二十二师、十四师与五十师三个师。他们两位同是驻印军的柱石,也是驻印军的创造者,好像是天生一对难兄难弟,一路从祖国打进缅甸,从缅甸转进印度,于今又从印度打回了缅甸。他们两位是中国驻印军历史上最可纪念的人物!

    我们为了确保中印公路之安全与打通旧滇缅公路,对缅北残余敌人有彻底肃清之必要。一方面孙立人将军向八莫进攻,我们这方面则挺进瑞古(Shwegu),要把八莫守敌通西南之补给线截断,同时也支援英军第三十六师在卡萨铁路线之进攻。然而我们的最终目标却在腊戍,从7月到10月,是我们进行作战检讨,与补充训练的时期。在这时期,在战斗中功勋显著的李涛将军升任了师长,刘建章、傅宗良两少将分任了副师长,那位门神一样的李大炮升任团长。其余都是节节递升了上来。

    大步踏进瑞古(Shwegu)

    我们11月13日开始行动,由卡马英出发。此时缅北的雨季已过,取而代之的是天空晴朗的旱季。因为要隐秘行动,出敌不意地攻夺伊江南岸八莫卡萨之间的瑞古,所以只有在山地里行进。

    29日我们改为战备行军,分两个纵队向伊江北岸推进。李平上校率领一部为右纵队,于30日出发,11月2日左纵队先头部队先后占领叫支(Kyaukyi)及摩蔺(Mosit)两据点。左纵队系师主力,3日那天又占领了丁八佛因(Thinbawin)。都未遭遇敌人。我们沿江北岸分向东西搜索了一番,准备渡河向瑞古攻击。伊洛瓦底江为缅甸最大的河流,八莫、卡萨一段最窄处约600码,宽处达1500码,流速亦不甚急。五日晨右翼队一部由叫支附近渡河,在瑞古、卡利附近却碰到敌兵20余名,被我军击毙了1名,俘虏了3名,里面有两个是伪缅军,余敌落荒而逃。我们遂占领税古、卡同,后结集过江部队。6日拂晓我们向瑞古攻击前进,“日本皇军”竟都丧魄落胆一样望风而逃,我们在深夜11时30分便大步踏进了瑞古。

    这天左翼队在南巴河西岸附近与敌一小队接触了一下,敌人也是不堪一击,遗尸3具而逃,给我们虏获了几支步枪与一些文件。敌人原是第二师团和十六联队第七中队。7日与占领瑞古的部队会合,残敌向劳勒支方向退去。

    东进占曼大(Manta)

    11月10日8时廖将军发来电令:“为联合友军迅速攻占八莫,该师应以主力沿八莫公路东进,占领曼大,以约一团兵力占领瑞古及其附近要点以行警戒。”我们便于11日下达作战命令,六四团固守瑞古,师主力仍分两纵队向曼大推进,并合六五,六六两团即于是日各以一营先行出发,在各该团搜索队后尾跟进,主力于次日开始行动。

    六五团沿伊江南岸小道行进。那些山坡小径,荒芜不堪,崎岖坎坷,人马行走均感困难!11日午前6时我们的尖兵连一排抵达叫大伦附近,再沿新康河左岸向西曼(Simum)搜索前进,11时30分被敌阻于西曼边缘,激战至午后4时敌人退守新康河东岸,我们便占领了西曼。次日拂晓对敌继续攻击,败敌逐次向曼大退去,我们正好要占领那里,并跟踪追击。这一带虽然也是山地,但敌人在年前修筑了一条急造公路,坡度低缓,路面坚实,若稍加修缮,即可畅通车辆。我于午后3时占领了曼大。团主力14日到达曼大以北公路之线。少数残敌15日夜数次向我们夜袭,但简直是以卵击石。16日夜10时敌约一人班分乘牛车三辆由北向南行进,竟中了我们警戒部队的伏击,当场被击毙了两人,夺获了枪支与食米等物。沿瑞古至八莫公路前进之六六团,14日也到达了曼大,并且就在这天午夜占领了西高据点,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这场战斗,实在打得太轻松!

    曼大距八莫约20英里,至瑞古约50英里,有急造公路,西通瑞古,北至八莫南达西友;由西友至芒密有条牛车路,干季可通汽车,再向东经过山地,可达密腊公路,交通上可称方便。所以我们占领了曼大,北可威胁八莫敌之后路,南可阻止芒密敌之增援,东向可截断密腊公路,对于友军进攻八莫,实有很大的助力。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3-1-22 10:23 |只看该作者
攻过瑞丽河

    瑞丽河(Shwili R.)幅约80码,两岸陡峻,水流湍急,其东岸为崇山峻岭,山道纵横交错,迳通密腊公路。我们为截断贵街与西河间腊戍通中国及八莫之日军主要补给线,并使尔后主力渡过瑞丽河容易,必须向河东岸打过去。根据敌俘伊藤中队长致其大队长吉田大尉之书信与我们自己所发现敌之番号,敌残破不堪之第十八师团似由南坎地区沿公路以西山路向芒密退却,以一部于芒卡(Mongkak)至茂罗(Molo)间沿瑞丽河东岸占领备渡口,掩护其侧背之安全。

    我军六五、六六两团各以一部于11月28日出发,先行渡河占领桥头阵地,次日午先头排到达瑞丽河西岸时,当即发现对岸敌哨之行动,于是我们潜伏监视起来。30日午后1时我们先头排终于渡河成功,与约一班之敌发生战斗,将其击溃。夺获敌人的文件,证明这部分敌人确系十八师团五六联队之第四中队。不过已是敌人为要维持这个曾经有过汗马功劳的番号,而一再补充所致。

    我们各部的战士陆续过了河,一部向芒卡搜索前进,于午后1时遭遇了约两个班之敌,激战两个小时,敌逐次后退,我们加紧追击,在芒卡又对战了1个小时,敌便逃窜了。我们遂于午后6时占领了芒卡。另一部向高勒(Kawna)攻击前进时,于12月1日午前8时遭遇一加强中队敌之抵抗,至9时30分,将敌完全击溃,遗尸23具逃走,我们自己也阵亡了7个战士。这是这一路来比较激烈的一次战争。高勒自然被我们攻占了,在那里安葬了我们7个战士忠骨英魂,永与瑞丽河同不朽!

    我们正定于12月3日出发向芒友(Mongyu)攻击,直捣腊戍去,廖将军一日却手令令部队暂行停止西高附近待命。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进展太快了吗?那时各人心中都在怀疑、猜测,以为我们的战斗必有新的部署,或者战略上有新的计划行动,有的说会把我们一下子降落到曼德勒敌后去,有的说是要降落到滇越边界去,总而言之,我们会转换一个新的战场。

    最后一次痛快战斗——唐瓦(Tarngwoa)之役

    在西友西约10英里,有一个地方名叫唐瓦,为八莫至芒密急造公路所必经之地,除东南有些山峦外,西北倒是平坦的地形,周围的森林疏而不密,腾出来的林空很多,富有潇洒飘逸的情趣。

    12月7日早晨,我们正闲暇无事,忽跑来一个市民向我们报告道:“唐瓦以南田间捕去老百姓两人,请救救我们!敌人一共有8个。”罗英上校当即派兵前往搜索,在距唐瓦西南约1000码林空边缘果然与敌遭遇,那里并发现敌人构有简易工事。我们端出小炮就对敌人一阵射击,敌人也拿轻重机枪予以还击,双方一时相持不下。

    8日晨6时,敌人一部由西迂回至唐瓦西北侧向我军轰击,并以速射炮不间断地攻击,我们确实有些吃力,利用密集火力予以回击。这时候,我们的连主力由曼好推进至唐瓦附近。我们的营主力,附山炮2门,八一迫炮2门,向唐瓦推进,11时到达了莫雷附近,赶紧部署攻击当面的敌人。我们获悉为十八师团五六联队第三大队及森一○○二○野村部队田村队,并附有山炮、步榴炮、迫炮各2门,其指挥官正是大队长吉田大尉,他于第二天拂晓亲率其第七、九中队由唐瓦西北迂回至莫雷东北侧,企图轰击我们的营指挥所,我军用步兵两个排及营战防枪排对敌猛袭,双方恶战3小时,敌自不能再支持,便向西南溃退,遗尸35具,被我们生俘了4人,夺获枪支武器装备甚多,敌人的两个连接的M字形的大队旗,于今存在李涛将军的箱子里做纪念。

    10日拂晓,我们从唐瓦南北向敌猛烈夹击,敌无法抗拒,死伤累累,残敌向唐瓦西南林缘边抵抗边逃,我遂完全占领唐瓦。查点敌人的死尸59具之多。

    我们继续清扫唐瓦附近之敌,前后激战4日,敌伤亡官兵总数在300以上,而我仅只阵亡官长1人,士兵10人,伤24人。

    现在我们已经获得了确讯,我们准备要飞返祖国了。别离三年的祖国,我们朝夕怀念着呢!我们曾相互约言:“我们打回祖国去!”现在我们真的打回来了!亲爱的祖国哟!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3-1-22 10:23 |只看该作者
八莫(Bhamo)扫穴

    八莫古城位于伊洛瓦底江东岸,距密支那210多公里,东面是高黎贡山的南支——东加亲山脉,山高林密,伊江波涛汹涌,江幅辽阔,水涨时,800吨级货轮可直通仰光,旱季时,200吨级汽轮可上溯直达密支那。

    市区呈长方形,南北狭长,约10华里,东西宽度约五华里,城区边缘地形起伏,建筑古朴秀丽,树木葱茏,杂植其间,极易隐蔽。飞机场位于市之东郊。其卫星城莫马克位于市区之东,有公路可通;曼西在其东南,是古驿道上的重镇;还有高堤拉于市区之北,发源于高黎贡山奔腾而下的太平江在八莫之北,拐了个弯后,向南曲折,汇入伊江,在八莫与太平江之间,遂形成一个三角地带,庙堤就位于太平江硬拐弯的北岸。

    八莫在军事上具有极高的重要性。首先,战前它曾是北缅的商业中心,抗战时,在仰光沦陷前,它是滇缅公路的终点,也是国际联运的中转站。由水路运来的军用、民用物资在此卸下后,装车经南坎、畹町输入我国。其次,与密支那一样,其位置首当中印公路必经之地,故为我军必争之地。

    驻印军攻克孟拱、密支那后,就意味着中印公路的开通为期不远,中国被与世隔绝的状态即将结束。但对日军阀如牟田口廉也曾发誓“无论二年、三年或牺牲五万、十万日军在所不情”这样敌酋来说,当然绝不会甘心失败、俯首认输的。

    八莫守敌主要是原好三指挥的第二师团的搜索联队(原支队),纠集八莫地区队和庙堤地区队,辅以十六联队第二大队全部、炮兵一大队、工兵一中队、机枪一中队以及战车10辆,组成的一个混合支队。原好三原来是率其所部奉命去支援密支那的,不料行至中途,密支那已被攻克,城池易手。日军三十三军团长本多中将遂命其迅速去八莫占领阵地,希望他能确保八莫,以利于该军的攻势和以后作战容易。原好三的作战方针非常明确,即利用地形,加固原有阵地,阻抑我军的推进,停滞中印公路的修通,以待其援军的到达,并计划设置庙堤(Myothit)、莫马克(Momauk)、飞机场等外围三道防线,妄图阻滞我军三个半月。

    从密支那到八莫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密(支那)八(莫)公路,跨越太平江(Taping R.),直达莫马克向西一拐,即达八莫;另一条是在公路以东,大体上与公路平行,沿高黎贡山西侧,蜿蜒在山岭之间的古驿道。发源于高黎贡山的太平江在庙堤和那龙(Tanalong)之间有两个急转弯,先是向西流去的太平江,在那龙附近突然急转向北,至庙堤(Myothit)附近,又折向西南方向流去,汇入伊洛瓦底江,所以,太平江在这里与八莫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地带。

    敌军的主要外围阵地是在太平江南岸那龙一带。敌人守在“三角”地带内,可以用较少的兵力和炮火封锁住很长一段江面。同时限于兵力不足,原好三只能派小部队去据守古驿道上的几个据点(包括铁索桥头)。

    接到总指挥部命令后,孙将军综合各方面的情报,仔细研究并制定了具体作战方案。

    担任正面攻击的一一三团分为左、右两翼,以夹击的态势,于10月29日包围了据守庙堤之敌,并于当晚攻克了庙堤,然后沿江北岸向下游搜索,30日攻占了海萨、可新诸据点,肃清了太平江北岸的全部敌军。

    11月初,孙将军曾不止一次亲临高堤视察,听取师、团部队长及侦察员侦察的结果汇报。孙将军深感高堤南岸太平江与八莫夹成的三角地带,地势平坦,沿江工事密布,其间的八○七高地明碉暗堡工事极强,如由高堤进攻,必会蒙受重大伤亡。最后他决定变更部队部署,以新三十八师主力改从大利以北地区,秘密向东侧的山地和古驿道转移,对八莫以东的莫马克和曼西作远道迂回。

    八莫东侧的古驿道,整个路程全是在海拔1800多公尺上下连绵起伏的高峰中穿行,新龙卡巴一喧地形尤为险要,站在古驿道铁索桥上,俯瞰奔腾而下的太平江水,惊涛拍岸,不禁顿生怀古的幽情。

    3日中午,一一二团奉命秘密向左侧山地循古驿道向前推进;同时,在太平江上游渡江的一一四团,更以迅雷之势向莫马克猛进;一一三团则在正面佯动,牵制敌人。

    一一三团赵团长眼看一一二团和一一四团都沿左翼山区古驿道迂回过去,自己老是隔江与敌对峙,心中非常着急。他先后几次组织偷渡,都被敌人发现,用猛烈炮火封锁,未能成功。所以,他决定再派曾经渡河侦察过的七勇士偷渡过江,找到敌人阵地上的薄弱点,并秘密守住滩头阵地,以便掩护先头部队偷渡。计划既定,故于8日夜间,七勇士奉命再次泅水偷渡过江,经过侦察,他们在敌军左翼阵地发现了一处破绽,立即发出信号,在北岸早已整装待发的三连,见到信号就马上向信号方向武装泅渡过去,乘敌不备,毫不费力地就占领了敌军的大块滩头阵地,并反而封锁了敌军的多处工事,接着全团安然过江,当晚就攻占了八○七高地。一一三团过江之后,即向八莫东郊挺进。17日,敌军向我发起疯狂反扑,坦克带着步兵拼命冲击我阵地,我军一连两个昼夜击溃敌多次反扑,并以小部队包抄敌后,打得日军丢盔弃甲,死伤累累,走投无路,迫使200余敌军在阵地前集体切腹自杀。

    10日,一一四团兵分两路,北路在17英里路碑处切断公路,往北攻打,攻克齐不高塘及一二二○高地后,遂与高堤一一三团南下的一部会师,肃清残敌,打通公路;南路从15英里路碑处截断公路,向莫马克、八莫方向推进。

    莫马克又称蛮募,西距八莫14公里,密八公路经过这里往西一拐就到八莫,现在它已成敌军重要的外围据点。一一四团奉命主攻莫马克,经过一番苦战,到14日下午为我军占领。

    一一二团自11月3日奉命从大利出发,5日占领新龙卡巴后也分成两路,9日右路纵队攻占了莫马克以东的卡汪;左路纵队则以曼西为目标继续南下,17日下午曼西村为我攻占,切断了八(莫)南(坎)公路,从此八莫守敌不但死守待援转移攻势的幻想破灭,而且已陷于重重包围之中。一一二团除留部分兵力确保曼西,断敌交通,并监视南坎方面之敌外,还派一个营的兵力渡江抵达伊江西岸,以防残敌逃逸,其主力即调掉兵锋,直指八莫。新三十师也于此时奉命推进至大利和庙堤一线,接替一一三团的防务。

    攻城部队的部署是:一一三团负责从东南方面向市区进攻;一一四团负责从东北方向向市区进攻。敌在市区西部的主阵地,包括陆军监狱、宪兵营房和老炮台,都构筑得极其坚固,所以,总指挥部应孙将军之请,派来155mm 重炮连前来助阵。

    但八莫守敌确实打得极其顽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敌军工事炮轰轰不塌,炸不垮。敌军为了挽回败局,每天都组织反冲锋队,在坦克、大炮的掩护下,步兵和专门组织的“肉搏队”一齐上阵。而敌军的冲锋也正合我军的心意,因为这样一来,敌人自己放弃了坚固工事的庇护,暴露在我军的火力之下,是消灭敌人生存力量的最好机会,所以我军官兵十分喜欢引诱敌人离开工事,跳进我军所挖的蛇壕、交通壕里来,同我军肉搏。

    在当时许许多多肉搏战中,战士陈云兴赤手空拳卡死敌兵的故事,在当时流传甚广,在他的家乡成都,由于新闻媒介传播之故,也曾经是轰动一时的新闻。

    原来陈云兴是一一三团一营的一名轻机枪预备射手,在一次战斗中,轻机枪手不幸被敌人的“肉搏队”用刺刀挑死,作为助手的陈云兴左肋也挨了一刀,他手无寸铁,只有两只手,情急之中,他急忙用左手顺着来势,把敌人刺来的枪按在地下,右手迅速抓住敌人的咽喉,他的五个手指,就像五只钢钩,戳进了敌人的喉管,抓住敌人血淋淋的气管,最后用力一扯,竟把敌人的舌头都从喉管里拽了出来,当场把周围的敌人都吓得魂飞胆丧,有的惊叫着没命地逃跑,有的成了别的战士的刀下之鬼。

    攻城战进行至12月14日,东、南、北的三大据点均已被我军攻占,最坚固的陆军监狱,宪兵营房和老炮台,也都拿了下来。攻城部队沿着江岸马路直捣敌腹部阵地时,恰好与原好三大佐和他的卫队遭遇,在混战中,原好三大佐被我军击毙。原好三一死,敌军顿时乱作一团。当晚我军向残敌的腹部阵地发起进攻,恶战一夜,有60多个敌人在14日黑夜跳进伊洛瓦底江企图逃命,但一一二团派往伊江西岸一个营的兵力,已久候多时,未使敌一人漏网,至12月15日上午,八莫城里的残敌全部被肃清。

    2460多名敌人全部被我军击毙或切腹自杀。此战还缴获零式战斗机两架、被击破的坦克10辆、压路机及牵引车8辆、轻重机枪95挺、步枪1273支,各种口径大炮28门。为纪念此一战役的伟绩,后来,盟军缅甸当局特把从莫马克的八莫的一段公路命名为孙立人路,把八莫市中心的一条马路更名为李鸿路。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3-1-22 10: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卖烤红薯的老汉 于 2013-1-22 20:39 编辑

。。。。在线部分转载完。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已六十多年。追溯过往,在人们所熟知的抗战历程中,是否还隐藏着不被世人所了解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是否还有许多英烈被淹没于岁月长河之中?本书以许多亲临印缅抗日战场的老兵的回忆为主,辅以相关学者的研究,将一副真实的中国驻印军远赴印缅抗日的画卷徐徐地在读者面前展开,重现了仁安羌、密支那等阻击侵略者的惊心动魄的战役,读者从中可深切感受到血洒异域疆场的抗日将士的拳拳爱国情和赤诚报国心。

谢谢各位朋友的阅读!

有关信息:

书名:《中国驻印军印缅抗战(全三册)》优惠价:¥82.80
作 者:丁涤勋,王伯惠 等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2-1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3-1-22 20:09 |只看该作者
卖烤红薯的老汉 发表于 2013-1-22 10:30
。。。。转载完。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已六十多年。追溯过往,在人们所熟知的抗战历程中,是否还隐藏着不被 ...

看见定价83元对楼主肃然起敬,来洛阳我花四十请你吃饭{: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3-1-22 20: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卖烤红薯的老汉 于 2013-1-22 20:49 编辑
失败的匈奴 发表于 2013-1-22 20:09
看见定价83元对楼主肃然起敬,来洛阳我花四十请你吃饭


全三册1466000字,当当价:82.80,钻石VIP价:78.70。俺认为值这个价!(中关村图书大厦75折扣价:90元)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3-1-22 20:35 |只看该作者
目录上
 征战实录
中国驻印军缅甸作战经过概述
二战印缅战役纪实/薛庆煜 罗古
鹰扬异域经实/蒋元
中印公路是怎样打通的/王伯惠
 永恒的丰碑
中国驻印军新-军广州公墓的由来/卢洁峰
《陆军新编第-军印缅阵亡将士墓记》/孙立人
陆军新偏第-军远征印缅阵亡将士纪念碑/孙立人
流芳录-中国驻印军印缅抗日阵亡之将士名单
关于《流芳录》的出处/卢洁峰
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幸存者及其忆录的战友名单/卢洁峰
新一军公墓原貌/卢洁峰
新一军老兵广州扫墓记/卢洁峰                                 上
 征战实录
中国驻印军缅甸作战经过概述
二战印缅战役纪实/薛庆煜 罗古
鹰扬异域经实/蒋元
中印公路是怎样打通的/王伯惠
 永恒的丰碑
中国驻印军新-军广州公墓的由来/卢洁峰
《陆军新编第-军印缅阵亡将士墓记》/孙立人
陆军新偏第-军远征印缅阵亡将士纪念碑/孙立人
流芳录-中国驻印军印缅抗日阵亡之将士名单
关于《流芳录》的出处/卢洁峰
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幸存者及其忆录的战友名单/卢洁峰
新一军公墓原貌/卢洁峰
新一军老兵广州扫墓记/卢洁峰

 印缅抗战综述 
  日本侵略军是如何打到缅甸和如何被打败/何宇著 李循棠摘编
  缅北滇西反攻战——/《大公报》随军记者
  中国驻印军——缅甸反攻战役胜利的主力军/丁涤勋
  风雨滇缅路
  孙总练兵 万士之师如一人/丁涤勋 李纯明 孟化新 张才发
  周家楣 邱光第
  二战印缅战场见闻琐记/汪海涛
  生死与共 患难相依/彭克立
  缅甸抗日回忆录/关品枢(中国香港)
 第一次缅战 缅甸保卫战
  远征缅甸救英军记/孙蔚民
  仁安羌大捷/孙克刚
  第一次入缅参战之回忆/李涛
  缅南的苦战/罗古
  随远征军入缅抗战记(摘录)/ 杨重野
  远征军二十八师十三团的悲剧/贺蕴章
  卡萨之役与齐学启将军/孙克刚
  点名!仰光监狱/庞淼译[美]盖利·加什(Gary Gcoth)
 第二次缅战 缅甸反攻战
  悲壮激烈的于邦攻防战/丁涤勋
  于邦之捷/煦东
  临滨歼敌记/煦东
  战斗在缅北/陈高扬
  印缅作战回忆/孟化新
  印缅抗战回忆录/李纯明
  五十师战斗在北缅/晏伟权
  密支那攻坚战/王大中
  血战八莫/胡文宪
  峥嵘岁月 战斗年华——中国驻印军战士回忆录/潘克勤
 战地杂忆
  与炮兵连共赴前线/梁家佑
  从军回忆/周明道
  缅战译员点滴/江今俊
  参加密支那战役/卢少忱
  被征调的“叙永哥”在通讯营/吴铭绩
  缅北工兵营战记/王伯惠
  缅战回忆/孙致远 李循棠
  打鬼子去!/粱家佑
  抗日从军回忆/蒋大宗
  和十四师一起空降密支那/刘鸿允
  雨夜巡逻/周文星
  十个忠勇弟兄的自述/罗古
  阵中珍闻集锦/罗古
  缅北大捷俘大象/罗曼
  打通中印公路 打回祖国去——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李九龄
  克扣军粮到医院,为国负伤也吃不饱/罗达仁
  一段中缅关系史插话/孙克刚
  中缅关系史实/吴景敖
  缅北作战的军民关系和盟军关系/顾正祥
  仁安羌战役日军兵力知多少/戴广德
  二战印缅反攻战役胜利研讨会的书面发言/江今俊
  评多诺万·韦伯斯特著
  缜缅公路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一印度一缅甸战场壮丽的史诗》/王伯惠

 孙立人将军的军事思想
 辉煌胜利 蜚声中外
 将军蒙难
 故旧的怀念

俺认为值这个价!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3-1-22 20:43 |只看该作者
色妞妞 发表于 2013-1-22 17:22
老汉威武。
这个阅读量和信息量很大,得细细看。
对远征军这块,如果不是兴趣所在,肯定对这段历史知之甚 ...

一部恢弘壮丽的战争史诗,信息量是相当大!值得细看。{: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3-2-1 06:36 |只看该作者
来感受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3-2-5 09:45 |只看该作者
这些都是国军干的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