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小小说素材】那些震惊的句子
楼主: 令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小说素材】那些震惊的句子 [复制链接]

1051
发表于 2016-6-26 10:32 |只看该作者
你怎么会孤单呢,夜夜六百万只螨虫耳鬓厮磨陪你睡。(

使用道具 举报

1052
发表于 2016-6-26 10:37 |只看该作者
现在一说起修行、放下这些词,就让人想起一个个起早贪黑造排比句的大和尚,充满禅意地栖息在网络上,逮住蛤蟆都能挤出一碗鸡汤来。(押沙龙)

使用道具 举报

1053
发表于 2016-6-26 10:38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6-6-26 10:37
现在一说起修行、放下这些词,就让人想起一个个起早贪黑造排比句的大和尚,充满禅意地栖息在网络上,逮住蛤 ...

慰问一下蛤蟆

使用道具 举报

1054
发表于 2016-6-27 18:52 |只看该作者
作家、诗人叶三网易云阅读专栏,原题“旅馆房间”。文中叶三从“旅馆”起步连累万端,使寻常“旅馆”骤变为聚合诗意时间哲学乃至宗教等多重意向的一个全新集合体。其中一段叶三写:“作为个旅馆房间,当世界从玻璃门前经过,没有人在我里面居住。我都看见满地的酒瓶了。我还看到手背上的老人斑——幸好这都是虚构,我想,既然马修斯卡德已经搬出去了,每周日去陪他妻子看电影,或者挑选咖啡机,那么我只希望我不是整套书里最差的一本,也不是最后的一本。如果没有人住,就让旅馆房间一直空着,而它不是真正地空着,有种坚实的欲望象石头一样充满了它,让它沉重如一座山。”

使用道具 举报

1055
发表于 2016-6-27 18:53 |只看该作者
作家连岳本周博文,原题“什么是真纳粹”。文章里,说到纳粹思维的特质,连岳说:“所有人都得住在监狱里——这就是纳粹。”而“动不动就喊:政府要管一管!这有成为纳粹冲锋队员的潜质。这条标准不会过时。所以,无论迷信多么可笑,无论巫医多么无效,我也不认为政府该管。”

使用道具 举报

1056
发表于 2016-6-27 18:55 |只看该作者

饭友贾行家饭文:“看怎么说吧,把我弄湖南去拘留一个礼拜,圆明园是我烧的,肯尼迪是我杀的,三峡水库是我拍板的”……在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时代,此疯语的内在之意你我都懂。

使用道具 举报

1057
发表于 2016-6-27 18:57 |只看该作者

独自在路上走着,突然窜出一劫匪,我乖乖交出了身上的100元,他从身上掏出40元给我,说:我们现在正在搞活动,满50返还20。(教父他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8
发表于 2016-6-27 18:57 |只看该作者
没有人有耐心听你讲完自己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要说;没有人喜欢听你抱怨生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痛;世人多半寂寞,这世界愿意倾听,习惯沉默的人,难得几个。(佚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9
发表于 2016-6-27 18:58 |只看该作者
清华大学最新研究成果1、胡鞍钢:人民社会优于西方公民社会;2、易延友:强奸陪酒女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小;3、杨燕绥:50岁退休,65岁领养老金,男干园丁,女做保姆;4、曾宪斌:房价越低,城市越不吸引人;5、文国玮:外来人口落户北京应考试。

使用道具 举报

1060
发表于 2016-6-27 18:59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6-6-27 18:58
清华大学最新研究成果1、胡鞍钢:人民社会优于西方公民社会;2、易延友:强奸陪酒女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小; ...

记得祝贺过一次
再次祝贺清华大学硕果累累

使用道具 举报

1061
发表于 2016-6-27 19:00 |只看该作者

虽然我对你没有期待,但你还是让我失望了。(帮主胡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062
发表于 2016-6-27 19:01 |只看该作者
一个国家有监狱不算牛逼,监狱就是一个国家才牛逼!一个国家有一群骗子不算牛逼,一群骗子管理一个国家才牛逼!一个国家有些外国人不算牛逼,外国人的家属组成政府才牛逼!一个国家有宪法不算牛逼,有宪法而反宪政才牛逼!(佚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3
发表于 2016-6-27 19:02 |只看该作者
有那么一群人,从来都不用下岗,却在研究着你的退休; 有那么一群人,从来都不会失业,却在研究着你的下岗; 有那么一群人,从来不用交养老钱,却在研究着你的社保; 有那么一群人,从来不要买房,却在研究着你的房价; 有那么一群人,从来不要买油,却在研究着你的油价; 有那么一群人,从来不要买票,却在研究着你的票价; 有那么一群人,儿孙都在美国,却在研究着你该如何爱国。(网易跟帖)

使用道具 举报

1064
发表于 2016-6-27 19:02 |只看该作者

中国历史上的信仰、政事、诗文和学问,一小半是由得志的大师谱就的。那些不得志的大师,则在历史的故纸堆中,先作笑柄,而后湮灭。(王烁)

使用道具 举报

1065
发表于 2016-6-27 19:03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6-6-27 19:02
中国历史上的信仰、政事、诗文和学问,一小半是由得志的大师谱就的。那些不得志的大师,则在历史的故纸堆 ...

向那些湮灭的没有留下名字没有留下作品的大师致敬

使用道具 举报

1066
发表于 2016-6-27 19:04 |只看该作者
“被收容教育半年的黄海波决定改名为海波,以示此生不敢再涉黄。又觉得三点水的三点露出来不好,再改为‘每皮’。于是,当他在11月的最后一天从收容所走出来的时候,说:好冷”…

使用道具 举报

1067
发表于 2016-6-27 19:05 |只看该作者
获得金马多项大奖的导演处女作《一个勺子》的主角“拉条子”的事与愿违之运,陈建斌说:“拉条子是做了一件好事,但这个好事也有点被迫,为什么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做好事还要被迫呢,我觉得这个是我感兴趣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68
发表于 2016-6-27 19:0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069
发表于 2016-6-28 17:28 |只看该作者
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视,自新文学作品始;新文学作家中,极重视书装的,首推非鲁迅莫属。而其小说集《彷徨》之封面(出自陶元庆之手),即包含着一个“不圆的太阳”的逸事:一九二六年北新书局大三十二开初版本,三位坐在长椅上的畸零人仰望落日,这轮太阳颤颤巍巍,非浑圆,乃有游离的彷徨之态,其四围的光芒亦不甚齐整,长短不一;到了一九四三年“鲁迅全集出版社”小三十二开版本,延续了初版封面,表面似无什么,但细看却有玄机:原来那轮不圆的太阳,不知被谁拿圆规重画了一遍,浑圆,且周边的光芒也被修剪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后者的点金成铁之功,可谓深厚,而文学作品文本与封面设计之微妙联系,在此亦可见。《彷徨》封面之余音并未断绝,一九八七年丁玲回忆录《风雪人间》初版,其封面亦有一太阳,较之陶元庆版不圆更甚,黄橙橙挂在冷冷枯枝之上,不见其暖,凉意习习。

书装之于书籍的要紧,乃至精神血脉的承传,窥以上之一斑而见全豹,群山所著《采葑小集》于此的钩沉解读,意义尽在其中矣。作者以自己所藏,爬梳剔抉,于故纸堆中现新章,似有与当下书装设计对比之意,能否起到“立懦起顽”的效用,虽未可知,但已是难得的了。

新文学作品装帧设计,大师们的参与度,说起来已如开元天宝遗事般杳渺。鲁迅对自家作品或亲自设计,或参与意见自不待言,而闻一多之设计封面,见其本色当行与诗人意趣。徐志摩的《猛虎集》《巴黎鳞爪》《落叶》《玛丽·玛丽》四本书,封面均为闻一多设计,各有特色,《采葑小集》择取《巴黎鳞爪》与《落叶》解析:前者封面的“黑色”,意象之迷幻、凌乱,正乃现代巴黎之隐喻;后者封面的雅致、洒脱,不仅切合书的主题,且透露着徐志摩的气质。且两种设计风格反差之大,现出闻一多艺术素养的容量。我又想起闻的一幅画作,是为潘光旦《冯小青考》所作的插画,一位揽镜自照、面容憔悴的女性形象(即冯小青),传神非常;多年后,《冯小青考》某再版版本将这一插画用作封面,浑然天成,闻一多不意又成就一封面佳作。

书装设计的流派,作者群山认为大致有三类:“比较注重封面的装饰作用而较少顾及作品的内容”;“较为注重对作品内容的反映和解释”;“既强调装饰作用同时也注意对作品内容的反映”。第一种貌似易做,其实做好大难,可能最出名的当属许钦文小说集《故乡》的封面“大红袍”(陶元庆所做),与作品内容无关却又如此之好;第三种,应占据最大比例的书装设计,上述《彷徨》《巴黎鳞爪》《落叶》当属此列,不过,此类设计稍一疏忽亦会沦为笑柄,如黄裳《银鱼集》三联初版封面,真的有几条银色的小鱼在游动,却不知“银鱼”指蟫,即书中蠹虫,为一典型的案例。

采葑采菲,我所在意的,还有在书籍封面中透露出的某些掌故信息。如章衣萍的《古庙集》,封面为一座小庙,流水潺潺,绿树依依,作者自称“小僧”,“学道古庙”,且言书的完成有知堂扶助云云。知堂乃“前世出家今在家”,章衣萍呢,又是古庙,又是小僧,攀交情的意图豁然,不过,他写的文章,实在与知堂半点瓜葛也无,白白辜负了这么好的封面。我想,这样的封面送与废名,倒是有些合适的。再如一九五八年人民日报出版社所出《迎春曲》,封面木刻版画是黄永玉绘,郭沫若题字,整体效果极好,不过若想到黄永玉未必对郭有好印象(不乏沈从文的因素),被出版社安排在同一场合出现,亦是无可奈何。还有一九五八年作家出版社《农村大跃进歌谣选》,封面倒也别致,工地上人群熙来攘往,忙碌快乐,络腮胡子的张飞骑马夜游至此,当惊世界殊;封面固然好,但这背后隐藏着一场大灾难,于是,所谓的繁荣不免为虚假笼罩了。

《诗经·邶风·谷风》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采葑小集”的命名,显然未取原典本意,而是取其“装饰作用”,意在书封也。谈书籍装帧,难在眼光,难在材料收集,尝试总是难得的,我们希冀能够看到更多。

使用道具 举报

1070
发表于 2016-6-28 17:33 |只看该作者
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有一首《无题》:
把地球交给孩子吧,哪怕仅只一天
如同一只色彩斑斓的气球
孩子和星星们边玩边唱
把地球交给孩子吧
好比一只大苹果,一团温暖的面包
哪怕就玩一天,让他们不再饥饿
把地球交给孩子吧
哪怕仅只一天,让世界学会友爱/
孩子们将从我们手中接过地球
从此种上永生的树”

使用道具 举报

1071
发表于 2016-6-28 17:34 |只看该作者
4月28日英国作家珍妮·迪斯基(Jenny Diski)去世,虽是意料之中,仍令许多忠实读者伤感。两年前她被诊断出肺癌和肺纤维化,等于判了双重死刑;身为一个作家,在明确自己时日无多后,洒脱 如她亦不能免俗。“我大概要写一本癌症日记了,他妈的又是一本。”在无数人写过癌症日记后,她还能对这一主题有什么新鲜的突破,是骂“他妈的”的原因。 2014年9月《伦敦书评》开始连载迪斯基的癌症日记,病痛折磨也时常让她回首往事,她写到了少年时代被多丽丝·莱辛半收养(没有办过正式的收养手续,但 她住在莱辛家里)的经历,以及她与莱辛复杂的情感关系。她十四岁时被学校开除,母亲长期精神不正常,父亲有了新家庭无暇分身,她有次吃了母亲的安眠药想自 杀,被送进精神病院关了四个月;她和莱辛的儿子彼得是同学,有天突然收到一封莱辛的信请她去家里住并愿意照顾她,想来是彼得知道她家的情况后让母亲出手相 救。从小有作家梦的迪斯基明白这是一生难遇的机会,而慷慨如莱辛从来不求回报,对她唯一的要求是:别自寻烦恼就好。迪斯基自幼缺乏安全感,她对莱辛的慈善 之举虽充满感激,却无时无刻不担心莱辛不喜欢她,赶她出门。有一次她不小心说了出来,莱辛大怒,摔门离开。第二天莱辛给她留了一张纸条:你说的话不可原 谅;如果我们要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你得学会不要沉迷于情感绑架。之后的几年中,迪斯基费尽心思琢磨莱辛的举动及其意义,而莱辛也将她打扮成各色人物写进了 小说里。多年来迪斯基一直在寻找莱辛为何收容她的答案:为写小说做实验、收集素材?填补几个孩子先后离巢的空虚?十九岁那年,她为了躲避和莱辛的朋友说话 而跳窗,莱辛终于下了逐客令:是时候走了。之后莱辛依然给她生活补贴,直到她能真正自立。种种感激与对峙的紧张,都要等到莱辛去世才真正消散。现在这些文 字结集出版,题为《感激》(In Gratitude)。有人如此评价此书:作为回忆录它记录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少年时代;作为散文,它写出了破碎的家庭之痛;它也可以被视为一位诺@bale@文学 奖得主的私密迷你传记;当然它肯定是对病痛和死亡的不带幻想的沉思;但最核心处,它呈现了两位杰出女作家之间的复杂关系。


  只要“〇〇七”不落幕,它的作者伊恩·弗莱明就依然是话题。弗莱明二十五年的挚友、心腹罗伯特·哈灵(Robert Harling)出版了一本回忆录体的《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 A personal memoir)。哈灵是著名的设计师和印刷商人,当过康泰纳仕旗下《住宅与花园》杂志的主编。二战中弗莱明指挥的“30AU”突击队中哈灵就是活跃分子。 弗莱明与哈灵几乎无话不谈,当然许多内容是关于女人。当有人建议哈灵写一部性手册,弗莱明立刻来劲了,说里面应该加上“虐待、捆绑、鞭打、扮演婴儿、受 虐”等等章节;哈灵则说“这些留给你来写”。弗莱明告诉哈灵他认为女人都需要一个“主人”,他不相信女人能承担除性之外的聪明有趣的知己角色,顶多会买买 衣服、做做饭、关节更灵活罢了。结果偏偏弗莱明碰上了个厉害女人安夫人,她在大费周章嫁给弗莱明之前是小报巨头罗斯米尔子爵的夫人、伦敦著名的沙龙女主 人。她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除非生个儿子能当首相,不然不如不生。可惜现实生活中,她和弗莱明的儿子卡斯帕在二十三岁时便自杀身亡,之后她只能通过当休· 盖茨克尔的情妇来满足“首相癖”。除了写书之外,弗莱明还是个藏书迷,他最大的梦想不是在战场上勇夺功勋,而是拥有一间私人出版社,出版社梦碎后,他又资 助了《藏书家》(Book Collector)杂志。


《光荣的异端》
  又到文学奖热季,阿基尔·夏尔马(Akhil Sharma)凭借《家庭生活》(Family Life)问鼎国际都柏林文学奖,获得十万欧元奖金;百利女性小说奖(也就是以前的橘子奖)颁给了丽萨·麦金纳尼(Lisa McInerney)的《光荣的异端》(The Glorious Heresies);科斯塔图书奖(也就是以前的惠特布莱德图书奖)即将公布短名单,曼布克奖(之前的布克奖)即将公布长名单;最奇特的是2014年大张 旗鼓成立的对开奖(Folio Prize,也就是之前的Literature Prize),其官网说“主办方决定2016年不颁奖了”。那明年呢?“日期还没定。”

使用道具 举报

1072
发表于 2016-6-28 17:36 |只看该作者
作者唐人看见“父亲”的尴尬:“伟大的爷爷、渺小的父亲和无奈的我,由此拼成当下国人的精神世界,不论其中有多少不合理的地方,总算给了每个当父亲的人一点解脱——我就这水平,你又不是我孙子,我凭什么给你当偶像?”

作者唐映红看见“父权思维”:“有些人难免将“父亲节”搞成了颂扬父权,父亲节也就不是单纯地表达对父亲的爱戴和思念,而包含着更为复杂微妙的社会心理要素。所以,咱们的‘父亲节’不仅仅是感恩这么简单。”

作者宣海伦看见“遗忘角落”:“父亲节,歌颂的不是父亲,而是既当爹又当妈的单身母亲。美国卫生纸品牌 Angel Soft 祝天下所有单身母亲‘父亲节快乐’。通过如今早已长大成人的子女叙述,将单身母亲的双重身份和辛劳很好地诠释出来。这个视角也算是另辟蹊径,因此这支去年发布的卫生纸广告再次入选榜单。”

使用道具 举报

1073
发表于 2016-6-28 17:37 |只看该作者
【我的女学生都说我应该学哭】

语出学者顾彬本周短文,原题“表情包”:“现代人好像有困难看自己的眼睛,有困难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会让人感觉到路上的孤独。因此人老需要安慰,需要泰迪熊、需要表情包……1974年我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当时女权主义的活动慢慢开始了。1977年我到了柏林自由大学后,我的女学生都说我应该学哭。我拒绝了。到现在我还不会哭,我比钢铁还钢铁。这样是对的吗?难说”……顾文从“哭”入笔,言及日益大热的社交表情包,见证人性伟大渺小并置脆弱刚硬同在的本性,繁复且尖锐。

使用道具 举报

1074
发表于 2016-6-28 17:38 |只看该作者
果壳网新近推出“分答”应用,“按照创始人姬十三的说法,分答是果壳旗下最火的一个产品。而这种火爆背后,姬十三总结为‘知识网红’的变现。‘分答本身的机制吸引了许多大V,这些行家、大V都想要变现。过去怎么变现?软文、交易。现在大家可以堂堂正正地用头脑里的知识来变现,这是个巨大的吸引力。’姬十三表示。”

使用道具 举报

1075
发表于 2016-6-28 17:38 |只看该作者
热播网剧《余罪》,作者认为,“《余罪》为我们捕捉到了一个小人物走向大英雄的边界时刻。事实上,善与恶、小人物与大英雄总是容易表现的,难的是小人物与大英雄的边界,以及人性善恶在“看不见”边界地带的犹疑和抉择。这个时刻的存在,让《余罪》超越了一般警匪剧,具有某种深沉而动人的力量。”

使用道具 举报

1076
发表于 2016-6-28 17:40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6-6-28 17:38
热播网剧《余罪》,作者认为,“《余罪》为我们捕捉到了一个小人物走向大英雄的边界时刻。事实上,善与恶、 ...

难的是小人物与大英雄的边界,以及人性善恶在“看不见”边界地带的犹疑和抉择.

这个眼界真牛逼,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077
发表于 2016-6-28 17:42 |只看该作者
一周来吴亦凡八卦新闻持续发酵,戴桃疆说:“在粉丝经济时代,打造一个立得住招牌的偶像是十分辛苦的,既要迎合民众的普遍口味,又要在这种口味里制造一点区分度……可吴亦凡疑似和众多女粉丝开过车,也是要被感慨人设崩坏的;如果年纪还不够做一名‘老干部’,和女粉丝、女明星保持友好距离,也有被曝出泰国游后遭受质疑性取向之虞……登上热搜榜单除了意味着人气高,也意味着在公众心目中接受阉割,欲望什么的是万万不能有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78
发表于 2016-6-28 17:42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6-6-28 17:42
一周来吴亦凡八卦新闻持续发酵,戴桃疆说:“在粉丝经济时代,打造一个立得住招牌的偶像是十分辛苦的,既要 ...

老干部,老司机,这些词生生被你们玩坏了哦

使用道具 举报

1079
发表于 2016-6-28 17:44 |只看该作者
【这些要和我们商量好了再做】

来自评家一个学生娱乐快评,针对本周出台的总局新规,作者认为,“这篇不足2000字的通知,它可能影响未来数年的综艺行业。请记住,蝴蝶不会无缘无故扇翅膀……一句话就是——这些该做,这些不该做,这些建议别这样做,这些要和我们商量好了再做”……本文的奇妙处在于,它将控方威权态与受控方揣度心用文字精妙传递,就说上句里的“我们”二字,不已十足俨然百般威仪?好怕怕。

使用道具 举报

1080
发表于 2016-6-28 17:45 |只看该作者
评家半辈子本周娱乐快评。文章分析烂剧火爆的内在肌理:今天的“偶像剧早不是‘电视台+观众粉丝’这么简单的二元关系,它们正成为全民媒体时代里的承载器。全媒时代给了更广泛的内容生产者表达的平台,观众也因社交时代的发达能更容易地发声。这是个容易忽略,但却意义深远的现象,作者和观众正成为偶像剧的二轮创作者,因为这个集体的广度和深度,本应肤浅的偶像剧反而被更饱满地塑造起来了……(偶像剧)尽职地做好它的肤浅,饱满的那部分交给我们就好”……本文探究烂剧大热话题,首创“二度创作”视角,新鲜独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