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与十年前的足球俱乐部业态相比,现在的足球俱乐部,尤其是豪门,其职业化操作贯彻到每一个细节。球员们因为俱乐部而声名远播,他们对俱乐部的归属感,逐渐开始有超越国家队的趋势。俱乐部为球员的成长进行巨大的投资,他们不是不求回报的慈善机构,需要看到真正的产出。 太多球星在俱乐部耗尽了自己的精力,国家队倒成了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棵稻草。这种现象在2002年世界杯的齐达内身上,就曾经上演过一次:他帮助皇马夺得欧冠冠军后,结果因伤而发挥大打折扣,卫冕冠军最终爆冷小组都未出线。尽管梅西的状况不像齐达内那样看起来是伤痕累累触目惊心的典型,但他在美洲杯决赛中所展现出来的倦怠已经无法掩饰,最后射失的那粒点球,同样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棵稻草。 ![]()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吗?有时候骆驼不过是徒有其表的强壮,其内心已经一片兵荒马乱。输掉比赛的梅西极其失望,他说“阿根廷队对我而言,一切都结束了——这是我的决定”,宣布退出国家队。这件事情还没完,包括迪马利亚、马斯切拉诺、阿圭罗等数名主力声称一起退出国家队。 我无意去渲染一种悲壮,或者向商业体育开炮。梅西和他的大牌队友们,他们是一个个无法用二元论来定义的矛盾体,他们既是商业体育的受益者,同样也是商业体育的受害者。从商业的角度上看,从未有一个时代的球员会像他们这样赚到盆钵皆满,梅西这样的球员恰恰是这个金钱说话的时代里竖起的最壮丽的大旗,这些人应该感谢这个美好时代。同样他们也将最美好的精神和肉体都献给了以俱乐部为主体的商业体育,导致来到国家队后疲惫不堪难以为继。从为国争光的角度上说,梅西们又是商业体育的受害者。 这种巨大的矛盾,在梅西身上反复呈现,同样也没有放过在欧洲杯赛场上的C罗:你越大牌就越可能被榨干,你还要硬挺着去国家队精忠报国,最终只能是精尽人亡的结果。 在梅西的身上,你能看到类似于里克尔梅的影子,他们尽管踢法不同,但骨子里都是古典主义足球。2002年世界杯是古典足球的最后一声绝唱,足球巨匠齐达内轰然倒下,就算到了四年之后的德国世界杯,也没有完成救赎。从此以后,无论是2006年、2010年,还是2014年世界杯,无论是2004年、2008年,还是2012年欧洲杯,夺冠的冠军球队,都没有一个像梅西这样的现象级巨星。 无论是意大利、西班牙,还是后来的德国,他们都是将整体足球贯彻到极致的球队。就算伊涅斯塔表现抢眼,他仍然无法同梅西媲美,更何况还有哈维在中场帮助西班牙打造一个牢不可摧的王朝。他们的世界杯和欧洲杯双冠王,是极致的整体足球的最佳写照。 很多人会觉得,现在的足球太乏味了,充满了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战术,哪像马拉多纳或肥罗时代,一言不合就突掉你的整条后防线,然后尽情地庆祝进球。梅西生错了时代,他的光芒都是在俱乐部闪耀的,而我们必须直面的一点是,巴塞罗那的队友未见得比阿根廷国家队要优质多少,但他们一定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种默契可以帮助梅西最大化释放自己。 现在这个极其工业化的足球时代,古典风格的个人英雄主义越来越不好使,看看神锋伊布在欧洲杯上有多落寞。反而像以前的西班牙,以及现在德国队这样讲求整体的球队,他们的成绩始终不会太差,有着相当高的夺冠概率。德国足球充分体现出德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德国制造誉满全球,他们的成功并非精英教育逻辑的胜利,而是充分重视技术工人的培训,这使得德国制造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做到批量生产。 德国足球同样如此,除了当年的贝肯鲍尔外,德国很少出产巨星,他们一直在强调整体足球,就算现在从所谓力量型转入技术型打法,其核心的价值观从未发生过动摇。而德国队的这种逻辑,注定让他们无比高效。他们的恐怖之处还在于,可以通过科学的调控和训练,让球队的状态越来越好,经常在淘汰赛的表现远远好于小组赛,这就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当然也不能简单就完全否定掉巨星的意义,梅西之所以屡屡在决赛中失手,同他的个人性格有直接关系。在体育比赛中,赢得冠军的往往都是恶棍,这一点在依赖巨星的球队中展现得更为典型。比如1982年世界杯上的马拉多纳和1998年世界杯上的齐达内,他们简直就是一半神性一半魔性,其身上都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那种对荣誉舍我其谁的欲望。这种能量越在困境中,越会喷薄而出。想想老马当年的斑斑劣迹,以及齐达内踩踏沙特球员、头顶马特拉齐的疯狂吧,这就是一种本性原力。 |